本申请涉及艾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艾灸贴。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能够实现穿透效果的疗法,具有调理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等效果。
现有的艾灸法是通过在皮肤上方对艾条和艾绒进行点燃,艾条和艾绒充分燃烧,将燃烧的部分对准人体皮肤,挥发的艾叶油能够与皮肤接触,对人体进行调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艾灸法具有使用较为不便,对操作者的专业技术要求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艾灸贴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艾灸贴,包括:理疗层,所述理疗层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所述理疗层与皮肤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理疗层与所述皮肤之间限定有理疗腔室;第一控温层,所述第一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侧;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背向所述理疗层的一侧,所述发热层设有发热腔室,所述发热腔室与所述理疗腔室连通,所述发热腔室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理疗腔室内的压强;第二控温层,所述第二控温层设于所述发热层背向所述第一控温层的一侧;所述精油层包括精油本体,所述理疗层包括:载体;纳米管,所述纳米管设于所述载体且形成为长条形,所述纳米管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所述精油本体,所述纳米管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纳米管处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纳米管相对于所述皮肤倾斜设置,在所述纳米管处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纳米管相对于所述皮肤垂直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采用理疗层、第一控温层、发热层和第二控温层相结合,能够实现精油本体的缓释的控制,从而提高对于艾灸过程的可控性。
可选地,所述理疗层还包括:相变晶体,所述相变晶体与所述艾草药层或所述精油层连接,所述相变晶体能够通过相变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
可选地,所述艾草药层和所述精油层相对设置,所述艾草药层位于所述精油层靠近所述皮肤的一侧,所述艾草药层包括:多个艾灸条,多个所述艾灸条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艾灸条经过炭化处理;艾绒,所述艾绒铺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艾灸条之间,所述相变晶体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艾灸条之间且与所述艾绒接触。
可选地,所述艾草药层还包括: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分别与所述上顶部和所述下底部连接,所述上顶部和所述下底部上分别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上顶部靠近所述发热层,所述下底部靠近所述皮肤,所述容纳室的燃点高于所述艾草药层的燃点。
可选地,所述理疗层还包括: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设于所述艾草药层,所述第二反应物设于所述通道且与所述精油本体混合,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能够发生反应得到渗透促进剂,或者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分别为渗透促进剂且具有协同效应。
可选地,所述的艾灸贴还包括:第三控温层,所述第三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三控温层的一端伸出所述理疗层的一端的边缘,所述理疗层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三控温层的另一端的投影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控温层的边缘;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设于所述第三控温层的一端和所述理疗层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理疗层可拆卸地相连;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端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皮肤之间可拆卸地相连;第三胶层,所述第三胶层设于所述第三控温层的另一端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三胶层与所述皮肤之间可拆卸地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三控温层包括:第一控温段,所述第一控温段与所述理疗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控温段与所述皮肤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控温段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理疗腔室连通;第二控温段,所述第二控温段位于所述第一控温段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二控温段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理疗腔室和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控温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温段连接,所述第二控温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皮肤所在方向延伸;第三控温段,所述第三控温段位于所述第一控温段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三控温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温段连接,所述第三控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皮肤连接,所述第三控温段、所述第二控温段、所述第一控温段和所述皮肤之间配合形成有所述理疗腔室;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控温段连接,所述连接段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胶层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段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胶层相连。
可选地,所述精油本体为蕲艾精油。
可选地,所述的艾灸贴还包括:电磁场发生件,所述电磁场发生件与所述理疗层连接,所述电磁场发生件产生电磁场,以使所述纳米管根据所述电磁场的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理疗层靠近所述皮肤的一侧设有沿其后方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艾灸贴还包括:艾草胶体,所述艾草胶体为球形凸出物,所述艾草胶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所述艾草胶体的又一部分伸出所述凹槽且朝向所述皮肤所在方向倾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的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的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的艾草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的第三控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艾灸贴100;
理疗层10;艾草药层11;精油层12;载体13;纳米管14;相变晶体15;艾灸条16;艾绒17;容纳室18;
第一控温层20;
发热层30;
第二控温层40;
第三控温层50;第一控温段51;第二控温段52;第三控温段53;连接段54;
第一胶层60;第二胶层70;
第三胶层8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10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100,包括:理疗层10、第一控温层20、发热层30和第二控温层40,精油层12包括精油本体,理疗层10包括:载体13和纳米管14。
具体而言,理疗层10包括艾草药层11和精油层12,理疗层10与皮肤可拆卸地连接,理疗层10与皮肤之间限定有理疗腔室,第一控温层20设于理疗层10的一侧,发热层30设于第一控温层20背向理疗层10的一侧,发热层设有发热腔室,发热腔室与理疗腔室连通,发热腔室内的压强大于理疗腔室内的压强。第二控温层40设于发热层30背向第一控温层20的一侧,纳米管14设于载体13且形成为长条形,纳米管14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通道,通道内设有精油本体,纳米管1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可活动,在纳米管14处于第一方向的情况下,纳米管14相对于皮肤倾斜设置,在纳米管14处于第二方向的情况下,纳米管14相对于皮肤垂直设置。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100,主要由能够实现理疗效果的理疗层10、对理疗层10进行加热的发热层30、实现控温效果的第一控温层20和第二控温层40。在使用时,将艾灸贴100贴附在皮肤上,为了便于描述,将艾灸贴100靠近皮肤的一侧定义为里侧,远离皮肤的一侧定义为外侧。在将艾灸贴100贴附在皮肤上后,艾灸贴100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理疗层10、第一控温层20、发热层30和第二控温层40。也就是说,第一控温层20位于发热层30和理疗层10之间,发热层30能够发出热量,热量能够经过第一控温层20到达理疗层10,理疗层10经过受热后,会对皮肤产生艾灸理疗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控温层20能够有效避免发热层30发出的热量灼烧皮肤。在发热层3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控温层20和第二控温层40,能够提高保温效果,延长加热时长。
此外,理疗层10与皮肤之间限定有理疗腔室,发热层设有发热腔室,发热腔室与理疗腔室连通,气流方向大致为从发热腔室到理疗腔室,再从理疗腔室到达外界环境。由于发热腔室内的压强大于理疗腔室内的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气体能够从发热腔室活动至理疗腔室。其中,可以采用单向通气,实现气体流通的通气孔一端尺寸大一端尺寸小,理疗腔室的尺寸小、气体流速大、压强小等方式,实现发热腔室内的压强大于理疗腔室内的压强,在此不作赘述。
在此基础上,理疗层10包括载体13,在载体13中设有多个纳米管14,每个纳米管14设有贯通的通道。在制备时,将精油本体制备至通道内。载体13可以包括溶剂,能够避免增加纳米管14活动的阻力。在外界因素的驱动下,纳米管14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活动。当纳米管14处于第一方向时,纳米管14相对于皮肤倾斜设置,例如,纳米管14相对于皮肤平行设置,此时,纳米管14的两端的压强大致相同,纳米管14内的精油本体的缓释效率较低。当纳米管14处于第二方向时,纳米管14相对于皮肤垂直设置,此时纳米管14的两端的压强具有压强差,有利于纳米管14内的精油本体的缓释效率的提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理疗层10中的艾草药层11和精油层12可以是分开设置,也可以是一体设置。
并且,可以通过现有的一些技术手段,驱动纳米管14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活动,例如采用纳米管14与电磁场相配合,或者采用电子束扫描等现有的一些技术手段,在此不作限定。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100,采用理疗层10、第一控温层20、发热层30和第二控温层40相结合,能够实现精油本体的缓释的控制,从而提高对于艾灸过程的可控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理疗层10还包括相变晶体15,相变晶体15与艾草药层11或精油层12连接,相变晶体15能够通过相变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具体地,在发热层30发热时,相变晶体15能够进行蓄热,而在相变材料15放热的过程中,通过相变材料15能够对理疗层10进行加热。在采用电加热方式的发热层30时,能够实现预先蓄热,在艾灸的过程中放热的效果,使用者可以在相变晶体15放热的过程中,与电加热设备分离,有利于使用者自由活动。其中,相变材料15可以是现有的一些相变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艾草药层11和精油层12相对设置,艾草药层11位于精油层12靠近皮肤的一侧,艾草药层11包括:多个艾灸条16和艾绒17,多个艾灸条16间隔开分布,每个艾灸条16经过炭化处理,艾绒17铺设于相邻两个艾灸条16之间,相变晶体15设于相邻两个艾灸条16之间且与艾绒17接触。也就是说,艾灸条16可以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例如高温炭化等步骤,实现艾灸条16的无烟化处理,具有艾灸过程中减少烟雾的效果。在相邻两个艾灸条16之间还设有艾绒17,艾绒17的内部的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受热和发生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艾草药层11还包括容纳室18,容纳室18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侧部,侧部分别与上顶部和下底部连接,上顶部和下底部上分别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道,上顶部靠近发热层30,下底部靠近皮肤,容纳室18的燃点高于艾草药层11的燃点。例如,容纳室18可以为涂有溶剂的油纸等,通过将容纳室18的燃点设置为较高,能够避免艾绒17或者艾灸条16受热时燃烧而引起艾草药层11外侧的结构燃烧,导致皮肤灼伤。其中,在容纳室18内还有胶囊,在胶囊内设有溶剂。当容纳室18内的温度较高时,胶囊会破裂,胶囊内部的溶剂溢出,该溶剂能够减弱容纳室18内的燃烧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理疗层10还包括: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第一反应物设于艾草药层11,第二反应物设于通道且与精油本体混合,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能够发生反应得到渗透促进剂,或者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分别为渗透促进剂且具有协同效应。其中渗透促进剂可以为现有的乙醇、薄荷油等,在此不作限定。通过将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分别设置在艾草药层11和精油本体中,能够通过控制精油本体的释放,实现对于第二反应物的释放的控制,进而实现对于药物在皮肤的渗透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艾灸贴100还包括:第三控温层50、第一胶层60、第二胶层70和第三胶层80。
具体地,第三控温层50设于理疗层10和皮肤之间,第三控温层50的一端伸出理疗层10的一端的边缘,理疗层10的另一端在第三控温层50的另一端的投影方向上超出第三控温层50的边缘,第一胶层60设于第三控温层50的一端和理疗层10的一端之间,第一胶层60与理疗层10可拆卸地相连,第二胶层70设于理疗层10的一端和皮肤之间,第二胶层70和皮肤之间可拆卸地相连,第三胶层80设于第三控温层50的另一端和皮肤之间,第三胶层80与皮肤之间可拆卸地相连。
其中,艾灸贴10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当艾灸贴100为矩形,且与皮肤上下分布时,在理疗层10的左端的下方设有第一胶层60。在理疗层10的右端的下方设有第二胶层70,第二胶层70能够皮肤分离。在理疗层10的左端和皮肤之间具有第三控温层50的至少一部分,第一胶层60能够与第三控温层50的上端面分离。在第三控温层50的下方与皮肤之间设有第三胶层80,第三胶层80能够与皮肤分离。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三控温层50保留在理疗层10和皮肤之间,第三控温层50能够与皮肤之间限定有理疗腔室。如图2所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第一胶层60和第三控温层50的上端面分离,然后从左端抽走第三控温层50,此时,理疗层10可以直接与皮肤接触,皮肤与发热层30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为了实现理疗层10与皮肤之间的固定程度,可以将第一胶层60与皮肤粘接,由于理疗层10的左右两侧均受到粘接固定,因此理疗层10的固定程度得到了保证。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控温层50包括:第一控温段51、第二控温段52、第三控温段53和连接段54。第一控温段51与理疗层10相对设置,第一控温段51与皮肤间隔开分布,第一控温段51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理疗腔室连通,第二控温段52位于第一控温段51和皮肤之间,第二控温段52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理疗腔室和外界环境连通,第二控温端的一端与第一控温段51连接,第二控温段52的另一端朝向皮肤所在方向延伸,第三控温段53位于第一控温段51和皮肤之间,第三控温段53的一端与第一控温段51连接,第三控温段53的另一端与皮肤连接,第三控温段53、第二控温段52、第一控温段51和皮肤之间配合形成有理疗腔室。连接段54与第二控温段52连接,连接段54的第一侧与第一胶层60相对设置,连接段54的第二侧与第二胶层70相连。在使用时,气流方向大致为从第一通孔进入理疗腔室,并从第二通孔流出理疗腔室。
可选地,精油本体为蕲艾精油,便于加工制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艾灸贴100还包括电磁场发生件,电磁场发生件与理疗层10连接,电磁场发生件产生电磁场,以使纳米管14根据电磁场的方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切换,由于此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属于公知常识,因此在此不作赘述。可选地,纳米管14为碳纳米管。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理疗层10靠近皮肤的一侧设有沿其后方方向延伸的凹槽,艾灸贴100还包括:艾草胶体,艾草胶体为球形凸出物,艾草胶体的一部分位于凹槽,艾草胶体的又一部分伸出凹槽且朝向皮肤所在方向倾斜。也就是说,艾草胶体一方面能够随着受热而逐渐融化,又一方面,能够挤压皮肤上的穴位,提高艾灸效果。
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艾灸贴100,能够通过对于精油本体的缓释进程进行控制,实现对于艾灸进程的控制,提高艾灸时长和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申请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1.一种艾灸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理疗层,所述理疗层包括艾草药层和精油层,所述理疗层与皮肤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理疗层与所述皮肤之间限定有理疗腔室;
第一控温层,所述第一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侧;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层背向所述理疗层的一侧,所述发热层设有发热腔室,所述发热腔室与所述理疗腔室连通,所述发热腔室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理疗腔室内的压强;
第二控温层,所述第二控温层设于所述发热层背向所述第一控温层的一侧;
所述精油层包括精油本体,所述理疗层包括:
载体;
纳米管,所述纳米管设于所述载体且形成为长条形,所述纳米管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所述精油本体,所述纳米管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可活动,在所述纳米管处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纳米管相对于所述皮肤倾斜设置,在所述纳米管处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纳米管相对于所述皮肤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层还包括:
相变晶体,所述相变晶体与所述艾草药层或所述精油层连接,所述相变晶体能够通过相变吸收热量和释放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药层和所述精油层相对设置,所述艾草药层位于所述精油层靠近所述皮肤的一侧,所述艾草药层包括:
多个艾灸条,多个所述艾灸条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艾灸条经过炭化处理;
艾绒,所述艾绒铺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艾灸条之间,所述相变晶体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艾灸条之间且与所述艾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药层还包括:
容纳室,所述容纳室包括上顶部、下底部和侧部,所述侧部分别与所述上顶部和所述下底部连接,所述上顶部和所述下底部上分别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道,所述上顶部靠近所述发热层,所述下底部靠近所述皮肤,所述容纳室的燃点高于所述艾草药层的燃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层还包括:
第一反应物和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一反应物设于所述艾草药层,所述第二反应物设于所述通道且与所述精油本体混合,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能够发生反应得到渗透促进剂,或者所述第一反应物和所述第二反应物分别为渗透促进剂且具有协同效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控温层,所述第三控温层设于所述理疗层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三控温层的一端伸出所述理疗层的一端的边缘,所述理疗层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三控温层的另一端的投影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三控温层的边缘;
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设于所述第三控温层的一端和所述理疗层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理疗层可拆卸地相连;
第二胶层,所述第二胶层设于所述理疗层的一端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皮肤之间可拆卸地相连;
第三胶层,所述第三胶层设于所述第三控温层的另一端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三胶层与所述皮肤之间可拆卸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温层包括:
第一控温段,所述第一控温段与所述理疗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控温段与所述皮肤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控温段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理疗腔室连通;
第二控温段,所述第二控温段位于所述第一控温段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二控温段上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理疗腔室和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控温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温段连接,所述第二控温段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皮肤所在方向延伸;
第三控温段,所述第三控温段位于所述第一控温段和所述皮肤之间,所述第三控温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控温段连接,所述第三控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皮肤连接,所述第三控温段、所述第二控温段、所述第一控温段和所述皮肤之间配合形成有所述理疗腔室;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控温段连接,所述连接段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胶层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段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胶层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油本体为蕲艾精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磁场发生件,所述电磁场发生件与所述理疗层连接,所述电磁场发生件产生电磁场,以使所述纳米管根据所述电磁场的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层靠近所述皮肤的一侧设有沿其后方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艾灸贴还包括:
艾草胶体,所述艾草胶体为球形凸出物,所述艾草胶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所述艾草胶体的又一部分伸出所述凹槽且朝向所述皮肤所在方向倾斜。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