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高频淬火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高频淬火多数用于工业金属零件表面淬火,是使工件表面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迅速加热零件表面,然后迅速淬火的一种金属热处理方法,感应加热设备,即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以进行表面淬火的设备,感应加热的原理:工件放到感应器内,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产生交变磁场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表面强,而在内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这个趋肤效应,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
现有的高频淬火机构一般通过在淬火圈的上方安装有夹持机构,通过将轴类零件夹持在夹持机构的内部,然后通过夹持机构下降使轴零件慢慢穿过淬火圈,这种夹持方式需要等一个轴零件完全淬火完毕后,将轴零件从夹持机构上取下后才能用夹持机构固定下一个轴零件,工作效率慢,且在下降过程中,轴零件被夹持机构夹持的部分无法穿过淬火圈,会造成轴零件的外侧有一部分无法一次性完全淬火处理,而且现有的淬火装置在进行淬火时,无法有效的对淬火用水进行回收,淬火时水和高温的零件表面接触会产生大量的水被汽化形成水蒸汽,这些水蒸汽无法有效的回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具有的特点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一次性完成轴零件表面淬火处理,减少水资源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淬火圈,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工作台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左侧驱动机构和右侧驱动机构,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有移动下料机构,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移动上料机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回收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包括左侧l型板,所述左侧l型板正对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左侧推杆,所述移动下料机构包括左侧移动块,所述左侧推杆远离左侧l型板的一端与左侧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移动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顶部之间且于左侧移动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圈,所述左侧移动块两侧安装的安装杆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分布于左侧移动块的两侧,所述左侧移动块的上方通过四个安装杆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包括右侧l型板,所述右侧l型板正对支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右侧推杆,所述移动上料机构包括右侧移动块,所述右侧推杆远离右侧l型板的一端与右侧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右侧移动块的两侧也都固定安装有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顶部之间且于右侧移动块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圈,所述右侧移动块两侧安装的安装杆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分布于右侧移动块的两侧,所述右侧移动块的上方通过四个安装杆也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于两个安装杆顶部之间,所述固定圈的安装高度与淬火圈的高度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圈的内侧均固定套接有轴承,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固定套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漏出槽,所述转动管的内侧且于漏出槽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内槽,所述转动管的外侧且于内槽两端的对应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凸块,两个所述凸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杆,两个所述圆杆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内槽与漏出槽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顶紧圈,所述顶紧圈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横杆的顶部且于活动杆的对应位置开设有方型孔,所述方型孔从横杆的顶部贯穿至横杆底部,所述活动杆的顶部通过方型孔从横杆的底部贯穿至顶部且固定安装有磁块。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移动块与右侧移动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动管的外侧且于转轮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所述转动管通过皮带与转轮传动连接,所述漏出槽从转动管的外侧贯穿至转动管的内侧,所述顶紧圈为环型,所述顶紧圈的内径与转动管的内径一致,所述顶紧圈的上半圈的厚度与转动管的厚度一致,所述顶紧圈的下半圈的厚度与内槽的深度适配。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支撑腿之间固定安装有水舱,所述蒸汽回收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至淬火圈的上方,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且于淬火圈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吸取罩,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吸风口固定连接有吸取管,所述吸取管远离气泵的一端与吸取罩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工作台的一侧且于支撑杆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舱,所述输送管远离气泵的一端与冷却舱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舱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冷却管,所述冷却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远离冷却舱的一端延伸至水舱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水舱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连接有淬火管,所述淬火管的顶端延伸至淬火圈旁,所述淬火管的顶端且于淬火圈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淬火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于支撑块旁开设有若干个漏孔,所述工作台的底部且于支撑块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四个圆柱,四个所述圆柱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舱,所述过滤舱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侧块,每个所述侧块的底部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从侧块的底部贯穿至侧块的顶部,所述圆柱通过圆孔从侧块的顶部贯穿至侧块的底部,四个所述圆柱的底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圆柱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紧环的外径大于圆孔的孔径,所述过滤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两侧与工作台的两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所述左侧移动块与右侧移动块的一侧于限位杆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左侧移动块与右侧移动块均通过贯穿孔活动套接于两个限位杆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柱,两个所述平衡柱远离凸块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杆,所述挡杆正对转动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远离挡杆的一端与转动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平衡配重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两个转动机构,轴零件在淬火开始前放置在右侧移动块上方的转动管的内侧,开启右侧移动块上方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管转动,使顶紧圈产生外侧的活动杆和磁块产生离心力,两个顶紧圈向磁块方向偏移将轴零件顶紧在转动管的内部,通过右侧推杆伸长即可使得右侧移动块带动转动机构带动轴零件穿过淬火圈进行淬火,当轴零件的一半通过淬火圈时,轴零件淬火圈远离右侧移动块的一端进入到左侧移动块的上方的转动管的内部,此时可以关闭右侧移动块上方的驱动电机的电源,并开启左侧移动块上方的驱动电机的电源,使得轴零件不在被右侧移动块上方的转动机构夹持而被左侧移动块上方的夹持夹持机构夹持,通过右侧推杆缩短使得右侧移动块慢慢远离淬火圈直到回到起始位,通过左侧推杆收缩使得左侧移动块也慢慢远离淬火圈,带动轴零件未被淬火的部分也完全穿过淬火圈进行淬火,操作人员可以将下一个需要进行淬火的轴零件放置在右侧移动块上方的转动管的内侧,使得在进行轴零件的淬火的过程中,无需等待上一个轴零件淬火完成取下后,再固定下一个轴零件,加速了对轴零件的淬火工作速度。
2、通过设置移动上料机构和移动下料机构,通过移动上料机构上安装的转动机构的转动可以将轴零件顶紧在转动管的内侧,通过移动上料机构向淬火圈方向移动,可以使得轴零件的前一半穿过淬火圈进行淬火,当轴零件一半完成淬火后,可以使移动上料机构上方的转动机构停转,并使移动下料机构上方的转动机构转动,使得轴零件从移动上料机构上方的转动机构的内部脱离,并被移动下料机构上方的转动机构固定,通过移动下料机构远离淬火圈即可带动轴零件后一半穿过淬火圈进行淬火,使得轴零件的整体外侧可以一次性的完成淬火,避免了轴零件被夹持的部分无法淬火的问题。
3、通过设置蒸汽回收机构和过滤舱,通过气泵工作可以将淬火产生的水蒸汽从吸取罩吸入,并通过输送管将水蒸汽输送至冷却舱的内部,当水蒸汽进入到冷却舱的内部后,和冷却管的外壁接触,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回水管重新回到水舱的内部,泼洒到工作台顶部的水通过漏孔进入到过滤舱的内部,水带着杂质进入到过滤舱的内部后,水内部的杂质会被过滤网过滤在过滤舱的内部,水通过过滤网重新回到水舱的内部,在完成淬火作业后,可以松开四个锁紧环,即可取下过滤舱,对过滤舱的内部进行清理,在进行淬火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作台顶部表面的液态水进行过滤回收的同时,也可以对淬火产生的气态水进行快速回收,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中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蒸汽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转动机构和移动下料机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中转动机构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图2中a处放大图;
图9位本发明中平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工作台;2、右侧推杆;3、左侧l型板;4、右侧移动块;5、支撑腿;6、过滤舱;7、水舱;8、推杆控制器;9、左侧移动块;10、淬火管;11、吸取罩;12、输送管;13、气泵;14、吸取管;15、淬火圈;16、限位杆;17、支撑块;18、过滤网;19、水泵;20、支撑杆;21、圆孔;22、锁紧环;23、侧块;24、圆柱;25、磁块;26、活动杆;27、安装杆;28、驱动电机;29、贯穿孔;30、左侧推杆;31、横杆;32、轴承;33、圆杆;34、转动管;35、皮带;36、固定圈;37、冷却舱;38、冷却管;39、回水管;40、顶紧圈;41、方型孔;42、圆槽;43、漏出槽;44、内槽;45、转轮;46、淬火喷头;47、凸块;48、漏孔;49、右侧l型板;50、平衡柱;51、挡杆;52、平衡配重块;53、平衡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7,支撑块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淬火圈15,淬火圈15通电过后,产生交变磁场,当轴零件通过淬火圈15时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得轴零件的表面快速加热,工作台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5,支撑腿5主要起到支撑工作台1的作用,工作台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左侧驱动机构和右侧驱动机构,左侧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有移动下料机构,右侧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移动上料机构,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回收机构,左侧驱动机构包括左侧l型板3,左侧l型板3正对支撑块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左侧推杆30,移动下料机构包括左侧移动块9,左侧推杆30远离左侧l型板3的一端与左侧移动块9固定连接,左侧移动块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7,两个安装杆27的顶部之间且于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圈36,左侧移动块9两侧安装的安装杆27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分布于左侧移动块9的两侧,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通过四个安装杆27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右侧驱动机构包括右侧l型板49,右侧l型板49正对支撑块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右侧推杆2,移动上料机构包括右侧移动块4,右侧推杆2远离右侧l型板49的一端与右侧移动块4固定连接,右侧移动块4的两侧也都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7,两个安装杆27的顶部之间且于右侧移动块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圈36,右侧移动块4两侧安装的安装杆27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分布于右侧移动块4的两侧,右侧移动块4的上方通过四个安装杆27也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工作台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推杆控制器8,两个推杆控制器8分别于左侧推杆30和右侧推杆2电性连接,转动机构有两个,分别安装于右侧移动块4和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圈36,固定圈36固定于两个安装杆27顶部之间,固定圈36的安装高度与淬火圈15的高度对应,两个固定圈36的内侧均固定套接有轴承32,两个轴承32的内圈之间固定套接有转动管34,转动管34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漏出槽43,转动管34的内侧且于漏出槽43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内槽44,转动管34的外侧且于内槽44两端的对应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凸块47,两个凸块47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杆33,两个圆杆33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杆31,内槽44与漏出槽43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顶紧圈40,顶紧圈4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杆26,横杆31的顶部且于活动杆26的对应位置开设有方型孔41,方型孔41从横杆31的顶部贯穿至横杆31底部,活动杆26的顶部通过方型孔41从横杆31的底部贯穿至顶部且固定安装有磁块25,左侧移动块9与右侧移动块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8,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轮45,转动管34的外侧且于转轮4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42,转动管34通过皮带35与转轮45传动连接,支撑块17的两侧与工作台1的两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16,左侧移动块9与右侧移动块4的一侧于限位杆16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贯穿孔29,左侧移动块9与右侧移动块4均通过贯穿孔29活动套接于两个限位杆16的外侧,限位杆16主要起到使左侧移动块9和右侧移动块4移动使更加稳定的作用,漏出槽43从转动管34的外侧贯穿至转动管34的内侧,顶紧圈40为环型,顶紧圈40的内径与转动管34的内径一致,顶紧圈40的上半圈的厚度与转动管34的厚度一致,顶紧圈40的下半圈的厚度与内槽44的深度适配,漏出槽43和内槽44均为圆弧型,且漏出槽43和内槽44的圆弧角度均为一百八十度,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柱50,两个所述平衡柱50远离凸块4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杆51,所述挡杆51正对转动管3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平衡杆53,所述平衡杆53远离挡杆51的一端与转动管34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5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平衡配重块52。
本实施例中,轴零件放置在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的内侧,开启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驱动电机28,使得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驱动电机28开始工作带动转轮45转动,转轮45转动时通过皮带35带动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转动,当转动管34转动的过程中,轴承32的内圈跟随转动管34转动,轴承32的外圈可以避免转动管34跟转,转动管34的转动可以使得顶紧圈40产生离心力,使得活动杆26向远离转动管34轴心方向移动,使得顶紧圈40跟随活动杆26移动,在两个顶紧圈40移动的过程中,将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内侧的轴零件被两个顶紧圈40顶紧在转动管34的内侧,使得轴零件可以跟随转动管34旋转,通过推杆控制器8可以控制右侧推杆2伸长,右侧移动块4带动上方的转动机构和轴零件向淬火圈15方向移动,此时接通淬火圈15、气泵13和水泵19的电源,轴零件开始穿过淬火圈15时,淬火圈15可以对穿过的轴零件进行快速加热,水泵19可以将水舱7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淬火管10输送到淬火喷头46,通过淬火喷头46可以将水喷洒到被加热的轴零件的表面,对轴零件的表面进行淬火,当轴零件的一半通过淬火圈15时,轴零件淬火圈15远离右侧移动块4的一端进入到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的转动管34的内部,此时可以关闭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驱动电机28的电源,并开启左侧移动块9上方的驱动电机28的电源,使得轴零件不在被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机构夹持而被左侧移动块9上方的夹持夹持机构夹持,然后通过推杆控制器8控制右侧推杆2缩短使得右侧移动块4慢慢远离淬火圈15直到回到起始位,同时通过推杆控制器8控制左侧推杆30收缩使得左侧移动块9也慢慢远离淬火圈15,带动轴零件未被淬火的部分也完全穿过淬火圈15进行淬火,在轴零件剩下部分进行淬火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将下一个需要进行淬火的轴零件放置在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的内侧,准备继续淬火,使得在进行轴零件的淬火的过程中,无需等待上一个轴零件淬火完成取下后,再固定下一个轴零件,加速了对轴零件的淬火工作速度,通过右侧推杆2带动右侧移动块4移动,使得右侧移动块4带动其上方的转动机构移动,轴零件的前一半可以通过淬火圈15进行淬火,通过左侧推杆30带动左侧移动块9移动,使得左侧移动块9带动其上方的转动机构移动,带动轴零件的后一半通过淬火圈15完成淬火,即可进行一次性完成轴零件的整体外表面的淬火,无需进行二次淬火,在转动管34转动的过程中,平衡机构可以跟随转动管34同步转动,在平衡机构转动的过程中,平衡配重块52因为离心力向挡杆51方向移动,并向挡杆51持续施加压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活动杆26和磁块25的离心力,使得转动管34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如图1-5所示,四个支撑腿5之间固定安装有水舱7,蒸汽回收机构包括支撑杆20,支撑杆20的顶端延伸至淬火圈15的上方,支撑杆20的顶部且于淬火圈15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吸取罩11,支撑杆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3,气泵13的吸风口固定连接有吸取管14,吸取管14远离气泵13的一端与吸取罩11固定连接,气泵13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2,工作台1的一侧且于支撑杆20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舱37,输送管12远离气泵13的一端与冷却舱37固定连接,冷却舱3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冷却管38,冷却舱3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水管39,回水管39远离冷却舱37的一端延伸至水舱7的上方,水舱7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9,水泵19固定连接有淬火管10,淬火管10的顶端延伸至淬火圈15旁,淬火管10的顶端且于淬火圈15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淬火喷头46,工作台1的顶部且于支撑块17旁开设有若干个漏孔48,工作台1的底部且于支撑块17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四个圆柱24,四个圆柱24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舱6,过滤舱6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侧块23,每个侧块23的底部均开设有圆孔21,圆孔21从侧块23的底部贯穿至侧块23的顶部,圆柱24通过圆孔21从侧块23的顶部贯穿至侧块23的底部,四个圆柱24的底端均开设有外螺纹,圆柱24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环22,锁紧环22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锁紧环22的外径大于圆孔21的孔径,过滤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8。
本实施例中,接通气泵13的电源,气泵13处于工作状态,将淬火产生的水蒸汽从吸取罩11吸入,通过输送管12将水蒸汽输送至冷却舱37的内部,水蒸汽进入到冷却舱37的内部后,和冷却管38的外壁接触,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回水管39重新回到水舱7的内部,泼洒到工作台1顶部的水通过漏孔48进入到过滤舱6的内部,水带着杂质进入到过滤舱6的内部后,水内部的杂质会被过滤网18过滤在过滤舱6的内部,水通过过滤网18重新回到水舱7的内部,在完成淬火作业后,可以松开四个锁紧环22,即可取下过滤舱6,对过滤舱6的内部进行清理,在进行淬火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作台1顶部表面的液态水进行过滤回收的同时,也可以对淬火产生的气态水进行快速回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发明进行轴零件淬火时,可以先将轴零件放置在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的内侧,然后开启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驱动电机28,使得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驱动电机28开始工作带动转轮45转动,转轮45转动时通过皮带35带动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转动,当转动管34转动的过程中,轴承32的内圈跟随转动管34转动,轴承32的外圈可以避免转动管34跟转,转动管34的转动可以使得顶紧圈40产生离心力,使得活动杆26向远离转动管34轴心方向移动,使得顶紧圈40跟随活动杆26移动,在两个顶紧圈40移动的过程中,即可将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内侧的轴零件被两个顶紧圈40顶紧在转动管34的内侧,使得轴零件可以跟随转动管34旋转,然后通过推杆控制器8可以控制右侧推杆2伸长,右侧移动块4带动上方的转动机构和轴零件向淬火圈15方向移动,此时接通淬火圈15、气泵13和水泵19的电源,当轴零件开始穿过淬火圈15时,淬火圈15可以对穿过的轴零件进行快速加热,水泵19可以将水舱7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淬火管10输送到淬火喷头46,通过淬火喷头46可以将水喷洒到被加热的轴零件的表面,对轴零件的表面进行淬火,当轴零件的一半通过淬火圈15时,轴零件淬火圈15远离右侧移动块4的一端进入到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的转动管34的内部,此时可以关闭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驱动电机28的电源,并开启左侧移动块9上方的驱动电机28的电源,使得轴零件不在被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机构夹持而被左侧移动块9上方的夹持夹持机构夹持,然后通过推杆控制器8控制右侧推杆2缩短使得右侧移动块4慢慢远离淬火圈15直到回到起始位,同时通过推杆控制器8控制左侧推杆30收缩使得左侧移动块9也慢慢远离淬火圈15,带动轴零件未被淬火的部分也完全穿过淬火圈15进行淬火,在轴零件剩下部分进行淬火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将下一个需要进行淬火的轴零件放置在右侧移动块4上方的转动管34的内侧,准备继续淬火,使得在进行轴零件的淬火的过程中,无需等待上一个轴零件淬火完成取下后,再固定下一个轴零件,加速了对轴零件的淬火工作速度。
通过右侧推杆2带动右侧移动块4移动,使得右侧移动块4带动其上方的转动机构移动,轴零件的前一半可以通过淬火圈15进行淬火,通过左侧推杆30带动左侧移动块9移动,使得左侧移动块9带动其上方的转动机构移动,带动轴零件的后一半通过淬火圈15完成淬火,即可进行一次性完成轴零件的整体外表面的淬火。
在进行轴零件的淬火过程中,水和高温的轴零件的表面接触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气泵13处于工作状态,可以将淬火产生的水蒸汽从吸取罩11吸入,并通过输送管12将水蒸汽输送至冷却舱37的内部,当水蒸汽进入到冷却舱37的内部后,和冷却管38的外壁接触,水蒸汽遇冷凝结成水,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回水管39重新回到水舱7的内部,泼洒到工作台1顶部的水通过漏孔48进入到过滤舱6的内部,水带着杂质进入到过滤舱6的内部后,水内部的杂质会被过滤网18过滤在过滤舱6的内部,水通过过滤网18重新回到水舱7的内部,在完成淬火作业后,可以松开四个锁紧环22,即可取下过滤舱6,对过滤舱6的内部进行清理,在进行淬火的过程中,可以对工作台1顶部表面的液态水进行过滤回收的同时,也可以对淬火产生的气态水进行快速回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块(17),所述支撑块(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淬火圈(15),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左侧驱动机构和右侧驱动机构,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有移动下料机构,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移动上料机构,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蒸汽回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包括左侧l型板(3),所述左侧l型板(3)正对支撑块(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左侧推杆(30),所述移动下料机构包括左侧移动块(9),所述左侧推杆(30)远离左侧l型板(3)的一端与左侧移动块(9)固定连接,所述左侧移动块(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7),两个所述安装杆(27)的顶部之间且于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圈(36),所述左侧移动块(9)两侧安装的安装杆(27)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分布于左侧移动块(9)的两侧,所述左侧移动块(9)的上方通过四个安装杆(27)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包括右侧l型板(49),所述右侧l型板(49)正对支撑块(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右侧推杆(2),所述移动上料机构包括右侧移动块(4),所述右侧推杆(2)远离右侧l型板(49)的一端与右侧移动块(4)固定连接,所述右侧移动块(4)的两侧也都固定安装有安装杆(27),两个所述安装杆(27)的顶部之间且于右侧移动块(4)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圈(36),所述右侧移动块(4)两侧安装的安装杆(27)的数量为四个且两两分布于右侧移动块(4)的两侧,所述右侧移动块(4)的上方通过四个安装杆(27)也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圈(36),所述固定圈(36)固定于两个安装杆(27)顶部之间,所述固定圈(36)的安装高度与淬火圈(15)的高度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圈(36)的内侧均固定套接有轴承(32),两个所述轴承(32)的内圈之间固定套接有转动管(34),所述转动管(34)的外侧两端均开设有漏出槽(43),所述转动管(34)的内侧且于漏出槽(43)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内槽(44),所述转动管(34)的外侧且于内槽(44)两端的对应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凸块(47),两个所述凸块(47)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杆(33),两个所述圆杆(33)的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杆(31),所述内槽(44)与漏出槽(43)的内侧活动卡接有顶紧圈(40),所述顶紧圈(4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活动杆(26),所述横杆(31)的顶部且于活动杆(26)的对应位置开设有方型孔(41),所述方型孔(41)从横杆(31)的顶部贯穿至横杆(31)底部,所述活动杆(26)的顶部通过方型孔(41)从横杆(31)的底部贯穿至顶部且固定安装有磁块(25),所述凸块(47)远离圆杆(3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平衡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移动块(9)与右侧移动块(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8),所述驱动电机(28)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转轮(45),所述转动管(34)的外侧且于转轮(4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圆槽(42),所述转动管(34)通过皮带(35)与转轮(45)传动连接,所述漏出槽(43)从转动管(34)的外侧贯穿至转动管(34)的内侧,所述顶紧圈(40)为环型,所述顶紧圈(40)的内径与转动管(34)的内径一致,所述顶紧圈(40)的上半圈的厚度与转动管(34)的厚度一致,所述顶紧圈(40)的下半圈的厚度与内槽(44)的深度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支撑腿(5)之间固定安装有水舱(7),所述蒸汽回收机构包括支撑杆(20),所述支撑杆(20)的顶端延伸至淬火圈(15)的上方,所述支撑杆(20)的顶部且于淬火圈(15)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吸取罩(11),所述支撑杆(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气泵(13),所述气泵(13)的吸风口固定连接有吸取管(14),所述吸取管(14)远离气泵(13)的一端与吸取罩(11)固定连接,所述气泵(13)的出风口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2),所述工作台(1)的一侧且于支撑杆(20)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冷却舱(37),所述输送管(12)远离气泵(13)的一端与冷却舱(37)固定连接,所述冷却舱(3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冷却管(38),所述冷却舱(3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回水管(39),所述回水管(39)远离冷却舱(37)的一端延伸至水舱(7)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舱(7)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泵(19),所述水泵(19)固定连接有淬火管(10),所述淬火管(10)的顶端延伸至淬火圈(15)旁,所述淬火管(10)的顶端且于淬火圈(15)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淬火喷头(4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且于支撑块(17)旁开设有若干个漏孔(48),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且于支撑块(17)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四个圆柱(24),四个所述圆柱(24)之间固定安装有过滤舱(6),所述过滤舱(6)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侧块(23),每个所述侧块(23)的底部均开设有圆孔(21),所述圆孔(21)从侧块(23)的底部贯穿至侧块(23)的顶部,所述圆柱(24)通过圆孔(21)从侧块(23)的顶部贯穿至侧块(23)的底部,四个所述圆柱(24)的底端均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圆柱(24)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有锁紧环(22),所述锁紧环(22)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所述锁紧环(22)的外径大于圆孔(21)的孔径,所述过滤舱(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8)。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7)的两侧与工作台(1)的两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杆(16),所述左侧移动块(9)与右侧移动块(4)的一侧于限位杆(16)的对应位置均开设有贯穿孔(29),所述左侧移动块(9)与右侧移动块(4)均通过贯穿孔(29)活动套接于两个限位杆(16)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类轴类零件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包括平衡柱(50),两个所述平衡柱(50)远离凸块(4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杆(51),所述挡杆(51)正对转动管(3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平衡杆(53),所述平衡杆(53)远离挡杆(51)的一端与转动管(34)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53)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平衡配重块(5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