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指突发性、非外因而引起的短期时间内自然死亡,我国每年发生的心脏性猝死人数达54.4万,实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可以有效阻止心脏骤停患者病情的发展、挽救病患生命。实践证明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的4min内对其进行cpr的有效抢救,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患者的生存率可高49%~75%;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每延迟一分钟,其生存率就下降到7%~10%。同时约70%的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外,97%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是第一目击者早于专业救护队伍到达现场,因此,通过第一目击者对ohca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cpr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被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比例仅为2%~5%,即使是大、中型城市的cpr实施率也仅为4.5%。造成cpr实施率低的原因,一是cpr普及率低,同时和人们担心因实施cpr导致肋骨骨折等意外事件引发纠纷等因素有关。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缺乏急救辅助保障器具是阻碍cpr施救意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提供cpr护具、减少因实施cpr导致的意外损害,对提升第一目击者施救意愿、提升cpr实施率、以及提升ohca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常见心肺复苏相关装置为两种:一是自动化电动式心肺复苏(按压、监控等)装置,这类装置虽然多能执行高质量的cpr,但是成本均过于高昂,应用场景仅局限于医院,等高端消费场所,从源头上就无法进行社会化普及。二是机械化手动式心肺复苏(按压、保护等)装置;这类装置多是通过机械杠杆等原理进行设计,其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cpr的操作劳动强度,但是却改变了cpr操作习惯,使用者往往无法把握按压幅度、力道及频率,需要重新学习装置操作技能,并且多次在实景中(真人/模拟人)操作,才能逐步恢复cpr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该装置体积小巧、便于存放和移动、制造成本低,能在不改变cpr操作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不需要使用者重新学习操作技能,便于使用者准确的把握按压幅度、力道及频率,有效防止心肺复苏按压所导致的肋骨骨折等意外损伤,消除施救者的顾虑,同时,还便于进行标准化的配套cpr教学,便于进行社会化普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包括可折叠框架、设置在可折叠框架下端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可折叠框架内部的两根导向滑轨和按压机构;
所述可折叠框架由长支撑杆a、长支撑杆b、短支撑杆a和短支撑杆b组成,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腿a、支撑腿b和支撑腿c组成;
所述长支撑杆a的左端、长支撑杆b的左端和支撑腿a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a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a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左端的连接耳板一、呈l形的销轴一、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左端的连接件一和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a上端一侧的连接件二组成;所述连接件一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一和锥形齿轮一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一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一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一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一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二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二和锥形齿轮二组成,所述锥形齿轮二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二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一相啮合的配合;所述销轴一的竖直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一的中心后与连接耳板一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销轴一的水平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二的中心;
所述长支撑杆a的右端、短支撑杆a的外端和支撑腿b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b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b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二、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三、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二下端中心的销轴二、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三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三、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a外端的连接件三、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b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四组成;所述连接件三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三和锥形齿轮三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三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二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三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二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三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三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四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四和锥形齿轮四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四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三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四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三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四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四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三相啮合的配合;
所述长支撑杆b的右端、短支撑杆b的外端和支撑腿c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c相互连接;连接机构c的结构与连接机构b的结构相同,并与连接机构b相对称的设置,其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四、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五、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四下端中心的销轴四、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五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五、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b外端的连接件五、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c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六组成;所述连接件五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五和锥形齿轮五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五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四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五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四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五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五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六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六和锥形齿轮六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六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五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六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五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六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六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五相啮合的配合;
所述短支撑杆a的里端和短支撑杆b的里端通过销轴六可转动的连接;
两根导向滑轨相对的设置在长支撑杆a和长支撑杆b的内侧,且于相背的一侧中部相的固定连接有一对长螺杆,一对长螺杆分别穿过长支撑杆a和长支撑杆b的中部后均连接有锁紧螺母;两根导向滑轨于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导向滑轨的两端,且导向滑槽的一端内部设置有通过螺栓与导向滑轨固定连接的限位块;
所述按压机构由支撑圆环、相对的固定在支撑圆环外部两侧的两个滑块和固定安装在支撑圆环内部的按压体,两个滑块对应的滑动的设置在个导向滑槽中,并通过限位块进行限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转接机构a的设置能在长支撑杆a和长支撑杆b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同步的驱动支撑腿a向外部展开;通过转接机构b的设置能在长支撑杆a和短支撑杆a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同步的驱动支撑腿b向外部展开;通过转接机构c的设置能在长支撑杆b和短支撑杆b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同步的驱动支撑腿c向外部展开,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同时,还能便于在存放时将本装置进行折叠存放,有效减小体积及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存储和移动。本发明可直接与规范化培训的心肺复苏术相对接,不改变操作体验和习惯,不需新学掌握操作技术,便于控制按压深度和频率;同时,其制造成本低、方便存储、且便于携带转移、通用性强、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保护伤者免受医疗意外损害,同时,还能便于激发广大第一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并能有效提高救助效果。同时,该装置还能方便的布置在公共场所中,从而便于全面普及应用,能极大的提高救助效果。
进一步,为了便于提高不同的支撑高度,以提高本装置的通用性,所述支撑腿a、支撑腿b和支撑腿c均由可伸缩杆体制成。
进一步,为了提高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按压效果,所述按压体由位于上部的刚性盖体、位于下部且上端与刚性盖体连接的橡胶承载囊、装填在橡胶承载囊内腔中的非牛顿流体p4u材料制成。通过非牛顿流体p4u材料的设置能方便的在救助过程中减小对救助者的冲击力。通过刚性盖体的设置,能方便将按压者施加的力量有效的传递给橡胶承载囊,从而能便于根据操作者的经验来合理控制按压深度。
进一步,为了便于实时查看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按压压力,同时,也为了便于在按压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进行及时的示警,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按压体的下端面,用于实时检测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器均安装在长支撑杆a或长支撑杆b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信号获得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给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同时,用于在压力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
进一步,为了提高提醒效果,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连接机构a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中连接机构a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中连接机构a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本发明中连接机构b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发明中连接机构b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发明中连接机构b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发明中按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可折叠框架,2、导向滑轨,3、按压机构,4、长支撑杆a,5、长支撑杆b,6、短支撑杆a,7、短支撑杆b,8、支撑腿a,9、支撑腿b,10、支撑腿c,11、连接机构a,12、连接机构b,13、连接机构c,14、连接耳板一,15、销轴一,16、连接件一,17、连接件二,18、连接圆环一,19、锥形齿轮一,20、连接圆环二,21、锥形齿轮二,22、连接耳板二,23、连接耳板二,24、连接耳板三,25、销轴三,26、连接件三,27、连接件四,28、连接圆环三,29、锥形齿轮三,30、连接圆环四,31、锥形齿轮四,32、导向滑槽,33、支撑圆环,34、按压体,35、销轴二,36、长螺杆,37、滑块,38、刚性盖体,39、橡胶承载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包括可折叠框架1、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下端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内部的两根导向滑轨2和按压机构3;
所述可折叠框架1由长支撑杆a4、长支撑杆b5、短支撑杆a6和短支撑杆b7组成,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腿a8、支撑腿b9和支撑腿c10组成;
为了具有更好的支撑效果,支撑腿a、支撑腿b和支撑腿c的下端均连接有橡胶减震垫;
所述长支撑杆a4的左端、长支撑杆b5的左端和支撑腿a8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a11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a11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左端的连接耳板一14、呈l形的销轴一1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左端的连接件一16和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a8上端一侧的连接件二17组成;所述连接件一16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一18和锥形齿轮一19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一18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一14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一19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一18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二17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二20和锥形齿轮二21组成,所述锥形齿轮二21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二20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一19相啮合的配合;所述销轴一15的竖直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一16的中心后与连接耳板一1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销轴一15的水平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二17的中心;
当长支撑杆a4的左端和长支撑杆b5的左端旋转到相互靠近的折叠状态时,在相啮合的锥形齿轮一19和锥形齿轮二21的作用下将支撑腿a8收缩到贴近长支撑杆a4的左端和长支撑杆b5的折叠状态;当长支撑杆a4的左端和长支撑杆b5的左端旋转到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时,在相啮合的锥形齿轮一19和锥形齿轮二21的作用下将支撑腿a8展开到竖直状态;
所述长支撑杆a4的右端、短支撑杆a6的外端和支撑腿b9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b1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b12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二23、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三24、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二23下端中心的销轴二35、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三24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三2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a6外端的连接件三26、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b9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四27组成;所述连接件三26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三28和锥形齿轮三29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三28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二35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三28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二23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三29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三28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四27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四30和锥形齿轮四31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四30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三25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四30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三24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四31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四30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三29相啮合的配合;
当长支撑杆a4的右端和短支撑杆a6的外端旋转到相互靠近的折叠状态时,在相啮合的锥形齿轮三29和锥形齿轮四31的作用下将支撑腿b9收缩到贴近长支撑杆a4的右端的折叠状态;当长支撑杆a4的右端和短支撑杆a6的外端旋转到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时,在相啮合的锥形齿轮三29和锥形齿轮四31的作用下将支撑腿b9展开到竖直状态;
所述长支撑杆b5的右端、短支撑杆b7的外端和支撑腿c10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c13相互连接;连接机构c13的结构与连接机构b12的结构相同,并与连接机构b12相对称的设置,其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四、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五、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四下端中心的销轴四、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五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五、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b7外端的连接件五、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c10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六组成;所述连接件五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五和锥形齿轮五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五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四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五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四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五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五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六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六和锥形齿轮六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六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五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六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五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六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六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五相啮合的配合;
当长支撑杆b5的右端和短支撑杆b7的外端旋转到相互靠近的折叠状态时,在相啮合的锥形齿轮五和锥形齿轮六的作用下将支撑腿c10收缩到贴近长长支撑杆b5的右端的折叠状态;当长支撑杆b5的右端和短支撑杆b7的外端旋转到相互远离的展开状态时,在相啮合的锥形齿轮五和锥形齿轮六的作用下将支撑腿c10展开到竖直状态;
所述短支撑杆a6的里端和短支撑杆b7的里端通过销轴六可转动的连接;
两根导向滑轨2相对的设置在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的内侧,且于相背的一侧中部相的固定连接有一对长螺杆36,一对长螺杆36分别穿过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的中部后均连接有锁紧螺母,作为一种优选,在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上均开设有供长螺杆36通过的横向通孔,且长螺杆36可转动的设置有横向通孔中,这样通过锁紧螺线的锁紧能改变导向滑轨2相对于长支撑杆a4或长支撑杆b5的角度;两根导向滑轨2于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向滑槽32,所述导向滑槽32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导向滑轨2的两端,且导向滑槽3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通过螺栓与导向滑轨2固定连接的限位块,作为一种优先,导向滑槽32下部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这样,可以将限位块连接在导向滑槽32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通用性;
所述按压机构3由支撑圆环33、相对的固定在支撑圆环33外部两侧的两个滑块37和固定安装在支撑圆环33内部的按压体34,两个滑块37对应的滑动的设置在个导向滑槽32中,并通过限位块进行限位。
为了便于提高不同的支撑高度,以提高本装置的通用性,所述支撑腿a8、支撑腿b9和支撑腿c10均由可伸缩杆体制成。
为了提高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按压效果,所述按压体34由位于上部的刚性盖体38、位于下部且上端与刚性盖体38连接的橡胶承载囊39、装填在橡胶承载囊39内腔中的非牛顿流体p4u材料制成。通过非牛顿流体p4u材料的设置能方便的在救助过程中减小对救助者的冲击力。通过刚性盖体的设置,能方便将按压者施加的力量有效的传递给橡胶承载囊,从而能便于根据操作者的经验来合理控制按压深度。
为了便于实时查看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按压压力,同时,也为了便于在按压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进行及时的示警,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按压体34的下端面,用于实时检测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器均安装在长支撑杆a4或长支撑杆b5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信号获得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给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同时,用于在压力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并在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时控制报警器消除报警。作为一种优先,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为了提高提醒效果,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通过转接机构a的设置能在长支撑杆a和长支撑杆b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同步的驱动支撑腿a向外部展开;通过转接机构b的设置能在长支撑杆a和短支撑杆a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同步的驱动支撑腿b向外部展开;通过转接机构c的设置能在长支撑杆b和短支撑杆b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时,同步的驱动支撑腿c向外部展开,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同时,还能便于在存放时将本装置进行折叠存放,有效减小体积及占地面积,从而便于存储和移动。本发明可直接与规范化培训的心肺复苏术相对接,不改变操作体验和习惯,不需新学掌握操作技术,便于控制按压深度和频率;同时,其制造成本低、方便存储、且便于携带转移、通用性强、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保护伤者免受医疗意外损害,同时,还能便于激发广大第一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并能有效提高救助效果。同时,该装置还能方便的布置在公共场所中,从而便于全面普及应用,能极大的提高救助效果。
在存放或移动时,按图2所示的方式,将长支撑杆a4的左端、长支撑杆b5的左端和支撑腿a8进行折叠,将短支撑杆a6和短支撑杆b7进行折叠,将长支撑杆a4的右端、短支撑杆a6的外端和支撑腿b9进行折叠,将长支撑杆b5的右端、短支撑杆b7的外端和支撑腿c10进行折叠,还可以在松开锁紧螺母后将两根导向滑轨2旋转到与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相平齐的状态,并将按压机构3从两根导向滑轨2中脱离出,从而可以使整个装置的尺寸最小化,便于存放和运输。
在使用时,将长支撑杆a4的左端、长支撑杆b5的左端和支撑腿a8进行展开,将短支撑杆a6和短支撑杆b7展开,将长支撑杆a4的右端、短支撑杆a6的外端和支撑腿b9进行展开,将长支撑杆b5的右端、短支撑杆b7的外端和支撑腿c10进行展开,还可以在松开锁紧螺母后将两根导向滑轨2旋转到与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相垂直的状态,并将按压机构3装入两根导向滑轨2中,从而可以将整个装置展开,并按图11所示的方式罩设在待救援的人体上方,进行救援作业。
1.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包括可折叠框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下端的支撑组件、设置在可折叠框架(1)内部的两根导向滑轨(2)和按压机构(3);
所述可折叠框架(1)由长支撑杆a(4)、长支撑杆b(5)、短支撑杆a(6)和短支撑杆b(7)组成,所述支撑组件由支撑腿a(8)、支撑腿b(9)和支撑腿c(10)组成;
所述长支撑杆a(4)的左端、长支撑杆b(5)的左端和支撑腿a(8)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a(11)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a(11)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左端的连接耳板一(14)、呈l形的销轴一(1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左端的连接件一(16)和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a(8)上端一侧的连接件二(17)组成;所述连接件一(16)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一(18)和锥形齿轮一(19)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一(18)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一(14)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一(19)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一(18)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二(17)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二(20)和锥形齿轮二(21)组成,所述锥形齿轮二(21)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二(20)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一(19)相啮合的配合;所述销轴一(15)的竖直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一(16)的中心后与连接耳板一(14)的下端面连接,所述销轴一(15)的水平段可转动的穿过连接件二(17)的中心;
所述长支撑杆a(4)的右端、短支撑杆a(6)的外端和支撑腿b(9)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b(1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机构b(12)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二(23)、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a(4)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三(24)、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二(23)下端中心的销轴二(35)、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三(24)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三(25)、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a(6)外端的连接件三(26)、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b(9)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四(27)组成;所述连接件三(26)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三(28)和锥形齿轮三(29)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三(28)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二(35)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三(28)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二(23)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三(29)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三(28)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四(27)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四(30)和锥形齿轮四(31)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四(30)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三(25)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四(30)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三(24)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四(31)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四(30)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三(29)相啮合的配合;
所述长支撑杆b(5)的右端、短支撑杆b(7)的外端和支撑腿c(10)的上端通过连接机构c(13)相互连接;连接机构c(13)的结构与连接机构b(12)的结构相同,并与连接机构b(12)相对称的设置,其由水平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右端内侧的连接耳板四、竖直的固定连接在长支撑杆b(5)右端外侧的连接耳板五、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四下端中心的销轴四、垂直的固定连接在连接耳板五内侧面中心的销轴五、水平的固定连接在短支撑杆b(7)外端的连接件五、竖直的固定连接在支撑腿c(10)上端一侧的连接件六组成;所述连接件五由水平设置的连接圆环五和锥形齿轮五组成,所述连接圆环五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四的外部,且连接圆环五的上端面与连接耳板四的下端面贴合的转动配合,所述锥形齿轮五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五的下端面;所述连接件六由竖直设置的连接圆环六和锥形齿轮六组成,所述连接圆环六的中心孔滑动的套设在销轴五的外部,且连接圆环六的外侧面与连接耳板五的内侧面贴合的转动配合,锥形齿轮六固定连接在连接圆环六的侧面,且与锥形齿轮五相啮合的配合;
所述短支撑杆a(6)的里端和短支撑杆b(7)的里端通过销轴六可转动的连接;
两根导向滑轨(2)相对的设置在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的内侧,且于相背的一侧中部相的固定连接有一对长螺杆(36),一对长螺杆(36)分别穿过长支撑杆a(4)和长支撑杆b(5)的中部后均连接有锁紧螺母;两根导向滑轨(2)于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向滑槽(32),所述导向滑槽(32)的两端分别延伸到导向滑轨(2)的两端,且导向滑槽(32)的一端内部设置有通过螺栓与导向滑轨(2)固定连接的限位块;
所述按压机构(3)由支撑圆环(33)、相对的固定在支撑圆环(33)外部两侧的两个滑块(37)和固定安装在支撑圆环(33)内部的按压体(34),两个滑块(37)对应的滑动的设置在个导向滑槽(32)中,并通过限位块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a(8)、支撑腿b(9)和支撑腿c(10)均由可伸缩杆体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体(34)由位于上部的刚性盖体(38)、位于下部且上端与刚性盖体(38)连接的橡胶承载囊(39)、装填在橡胶承载囊(39)内腔中的非牛顿流体p4u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按压体(34)的下端面,用于实时检测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实时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显示屏和报警器均安装在长支撑杆a(4)或长支撑杆b(5)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压力信号获得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发送给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同时,用于在压力值大于等于设定值时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心肺复苏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