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0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



背景技术: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pc)是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连接部位的后浇混凝土、浆锚或叠合方式,组装成具有可靠传力和承载要求的结构,这种结构比较灵活,适应性强,具有整体性好、施工方便、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减少建筑垃圾、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国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吊装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移动的方向为固定的,需要将预制件卸在吊装设备的一旁才能吊装的到,导致吊装设备的使用范围有限,影响作业效率,同时现有的吊装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操作。

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包括横架和旋转机构,所述横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段竖架,所述横架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吊装箱;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第一齿轮、第一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一段竖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段竖架,所述二段竖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座,所述电机支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与第二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所述二段竖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优选的,所述吊装箱内腔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横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侧与第三齿轮的外侧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吊装箱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轮,所述收卷轮的外侧设置有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吊装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二段竖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架,所述加固架的一端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吊装箱,将吊装动力设备集中布局在吊装箱内,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设置转轴第一齿轮、第一电机和第二齿轮,使一段竖架和二段竖架具有转动的效果,使吊装设备的吊装角度可以进行调整,提高吊装设备的作业能力,解决了现有的吊装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移动的方向为固定的,需要将预制件卸在吊装设备的一旁才能吊装的到,导致吊装设备使用范围有限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电机第三齿轮和齿条,使吊装箱具有在横架上移动的机制,增加吊装设备的灵活性,通过设置收卷轮和钢丝绳,使钢丝绳具有收卷的功能,进而实现对预制件的吊装,通过设置挂钩,可以将准备好的预制件直接进行吊装,吊装更加便捷,通过设置车轮,方便使用者对吊装设备进行移动,使吊装设备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轮组,使吊装箱在横架上移动时更加的顺滑,降低吊装箱与横架之间的磨损,通过设置加固架,使二段竖架与底座更加稳定,受力效果更佳,不易出现架体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吊装箱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吊装箱的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收卷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横架;2、一段竖架;3、吊装箱;4、旋转机构;41、转轴;42、第一齿轮;43、第一电机;44、第二齿轮;5、二段竖架;6、电机支座;7、底座;8、第二电机;9、第三齿轮;10、齿条;11、第三电机;12、收卷轮;13、钢丝绳;14、挂钩;15、车轮;16、滑轮组;17、加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吊装箱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吊装箱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收卷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包括横架1和旋转机构4,横架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段竖架2,横架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吊装箱3;旋转机构4包括转轴41、第一齿轮42、第一电机43和第二齿轮44,一段竖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轴41,转轴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段竖架5,二段竖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座6,电机支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3,第一电机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4,转轴4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2,第一齿轮42的外侧与第二齿轮44的外侧啮合连接,二段竖架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7。

进一步地,吊装箱3内腔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9,横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10,齿条10的外侧与第三齿轮9的外侧啮合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机8第三齿轮9和齿条10,使吊装箱3具有在横架1上移动的机制,增加吊装设备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吊装箱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1,第三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轮12,收卷轮12的外侧设置有钢丝绳13,通过设置收卷轮12和钢丝绳13,使钢丝绳13具有收卷的功能,进而实现对预制件的吊装。

进一步地,钢丝绳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4,底座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轮15,通过设置挂钩14,可以将准备好的预制件直接进行吊装,吊装更加便捷,通过设置车轮15,方便使用者对吊装设备进行移动,使吊装设备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进一步地,吊装箱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组16,滑轮组1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滑轮组16,使吊装箱3在横架1上移动时更加的顺滑,降低吊装箱3与横架1之间的磨损。

进一步地,二段竖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固架17,加固架17的一端与底座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固架17,使二段竖架5与底座7更加稳定,受力效果更佳,不易出现架体断裂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件的吊装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预制件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到吊装设备进行装车,将吊装设备移动到预制件摆放场地,根据预制件的摆放方向,通过开关启动第一电机43运行,第一电机43带动第二齿轮44转动,第二齿轮44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第一齿轮42带动二段竖架5转动,使底座7可以进行转动,进而使吊装设备处于预制件的上方,从而满足不同的吊装需求,通过开关控制第二电机8运行,第二电机8带动第三齿轮9转动,第三齿轮9带动吊装箱3进行移动,对挂钩14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开关启动第三电机11带动收卷轮12转动,对挂好的预制件进行起落,从而实现吊装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502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