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电导线的弹簧力夹紧连接件,其中弹簧力夹紧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夹紧弹簧,其中接线端子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壳体中形成的操作通道;和在操作通道中可纵向移动地设置的按钮元件,所述按钮元件设立用于操作夹紧弹簧,其中按钮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其中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构成为两个单独的构件,并且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可围绕纵轴线彼此转动地支承。
背景技术:
例如从de29920231u1中已知具有按钮操作的接线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提出一种具有按钮操作的进一步改进的接线端子。
所述目的在开始提及类型的接线端子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第二按钮部分在操作通道中形状配合地并且围绕纵轴线不能转动地引导,其中第一按钮部分仅在按钮元件的偏转状态下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能转动,否则在操作通道中形状配合地并且围绕纵轴线不能转动地引导。这能够例如这样实现,在按钮元件从不偏转的位置(初始位置)移动到偏转状态期间,第一按钮部分抗转动地在操作通道中引导并且随后在达到偏转状态时才可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转动,在所述偏转状态下,夹紧弹簧偏转。在该偏转状态下,第一按钮部分的在下文还将阐述的形状配合元件且在操作通道处能够达到重叠位置。例如,第二按钮部分能够始终抗转动地被引导,并且仅第一按钮部分能够具有转动可能性,而且是在偏转状态下。
以所述方式,按钮元件整体上可以无摩擦地和无间隙地在操作通道中引导,其中通过第一按钮部分由于可转动性可以实现提到的附加功能。
这允许以少量耗费和简单的构造措施实现长度可变的按钮元件。第一按钮部分例如可以是应手动操作的部分,该部分由用户直接地用手或借助于工具操作。第二按钮部分具有加载区域,借助所述加载区域,当按钮元件被操作并且应打开弹簧力夹紧连接件的夹紧部位时,第二按钮部分加载夹紧弹簧。
以所述方式能够实现用于接线端子的两件式的转动按钮。这允许将其他的附加功能集成到按钮元件和接线端子整体中。例如,以所述方式能够实现按钮元件在操作部位中锁定。
在此,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能够围绕在此原则上任意的轴线可转动地支承。有利的是,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围绕按钮元件的纵轴线相对于彼此可转动地支承。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的可转动性可以限制到最大角度,例如45度的最大角度。可转动性的角度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在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之间的耦联的区域中的机械止挡和/或在两个按钮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按钮部分和接线端子的壳体的一部分之间的机械止挡实现,例如操作通道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按钮元件长度可变地构成。在此,按钮元件尤其可以沿其操作方向长度可变地构成,沿所述操作方向按钮元件在操作通道中可纵向运动。通过长度可变性,按钮元件可以借助附加的功能改进,如例如在各个按钮部分之间的铰接连接。尤其地,按钮元件由于长度可变性可以构成为具有在一定长度上提高的柔性或弹性,使得在操作时也跟随沿操作方向弯曲地或弯折地构成的操作通道。这在如下情况下是有利的,即当按钮元件的长度变化通过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的转动引起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接线端子,尤其其壳体,在操作通道的区域中具有第一形状配合元件并且第一按钮部分在外环周上具有第二形状配合元件,所述第一形状配合元件与作为配合件的第二形状配合元件相关联,使得通过第一形状配合元件与第二形状配合元件的连接可建立在第一按钮部分和操作通道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耦联。与此相应地,按钮元件至少在特定的状态下,例如在偏转状态下,可以被锁定,在所述偏转状态下接线端子的夹紧部位打开。按钮元件以所述方式也不通过夹紧弹簧的复位力再次向回移动到初始位置中,而是由于在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耦联保持在所占据的位置中。那么,按钮元件沿纵向方向被锁定。所述锁定可以通过由用户对应地继续转动或向回转动第一按钮部分容易地再次撤除,例如当应闭合夹紧部位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在第一形状配合元件和第二形状配合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可通过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的转动运动建立。这允许通过用户简单地操作按钮元件。按钮元件可以如接线端子的任意常见的按钮那样操作,其中在可以建立形状配合的对应的状态下,通过简单的转动运动可以进行按钮元件的锁定。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的转动运动优选地以45°角进行,其中角度偏差优选为直至10°(即在35°至55°的范围中)。这允许简单的操作,因为转动运动仅在明显小于90°的相对小的角度范围中进行。在此,在第一形状配合元件和第二形状配合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仅可在按钮元件的偏转状态下建立,也就是说,当第一形状配合元件和第二形状配合元件具有相应的重叠位置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经由铰接件彼此连接。这允许在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之间的在机械上可简单实现的耦联,这选择性地允许在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之间的提到的可转动性和/或附加的运动自由度,如例如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的可枢转性。第一按钮部分可以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例如沿按钮元件的纵轴线的方向或者说沿操作方向可枢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第一按钮部分经由形状配合的耦联与第二按钮部分连接。以所述方式,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可以持久地彼此连接,使得其不能够无意地彼此松开。根据形状配合的耦联的类型,这也可以可松开地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形状配合的耦联具有栓/栓容纳部连接或球/球窝连接。这允许在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之间的多个运动自由度。栓/栓容纳部连接的栓例如能够朝向自由端部具有横截面扩大,使得其蘑菇头状地构成。栓容纳部可以作为对栓的这种构成方案的配合件成型,其中栓容纳部相对于栓沿按钮元件的操作方向可以具有过量尺寸,以便实现按钮元件的长度可变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第一按钮件和第二按钮件具有相应的彼此朝向的端面,经由所述端面,在操作按钮元件时,操作力可以从第一按钮部分传递到第二按钮部分上。以所述方式,操作力可以相对大面积地传递,使得可以实现小的单位面积压力。这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塑料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操作通道沿按钮元件的操作方向弯折地和/或弯曲地构成。这允许接线端子的空间优化的构造。接线端子的构造不限于操作通道必须整体上直线伸展。通过设有操作通道的至少一个弯折部位或弯曲部位,所述操作通道例如可以尤其节约空间地安置在接线端子的导线引入通道旁。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按钮元件的有利的构造,所述按钮元件可以在操作时顺着这种弯折的或弯曲的操作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操作通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段和沿按钮元件的操作方向在第一部段后方设置的第二部段,其中在第一部段的中轴线和第二部段的中轴线之间构成有角度。在此,例如第一按钮部分可以与操作通道的第一部段相关联,并且第二按钮部分与第二部段相关联。在操作按钮元件时,与此对应地,第一按钮部分至少大部分在第一部段中移动并且第二按钮件至少大部分在第二部段中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按钮元件在至少一个部位具有柔性,在所述部位,按钮元件在纵向移动时可以变形,在所述纵向移动中,按钮元件经过操作通道的弯折的和/或弯曲的部分。以所述方式,按钮元件可以非常好地顺着弯折的或弯曲的操作通道。柔性在此涉及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位的围绕垂直于操作方向定向的轴线的可能的枢转运动或翻转运动。在此,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也可以经由薄膜铰链式连接一件式地彼此连接,所述薄膜铰链折页式连接能够实现按钮部分相对于彼此围绕纵轴线的扭转运动和围绕垂直于纵向方向定向的翻转轴线的翻转运动。
也可考虑的是,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首先一件式地制造,例如作为注塑成型件,并且在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具有理论断裂部位。在第一按钮部分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的第一转动运动中,那么发生理论折断部位的折断,使得在继续使用时,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作为单独的构件存在并且可以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构成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第一按钮部分沿纵向方向或操作方向比第二按钮部分更短。因此,第一按钮部分可以沿纵向方向或沿操作方向例如为第二按钮部分的最高一半长。这能够实现整个按钮元件在接线端子中的尤其节约空间的安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第一按钮部分在从第二按钮部分指向前方的一侧上具有狭缝或槽。这具有如下优点,按钮元件在第一按钮部分上能够以简单的和可靠的方式借助工具例如螺丝刀操作。
开始提到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独立方面通过一种接线端子来实现,所述接线端子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电导线的弹簧力夹紧连接件,其中弹簧力夹紧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夹紧弹簧,其中接线端子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在壳体中形成的操作通道;和在操作通道中可纵向移动地设置的按钮元件,所述按钮元件设立用于操作夹紧弹簧,其中按钮元件具有第一按钮部分和第二按钮部分,所述第二按钮部分可相对于第一按钮部分围绕转动轴线枢转,其特征在于,
-按钮元件在操作通道中沿着操作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和
-操作方向和转动轴线大部分彼此平行地定向。
由此,在上文中提到的优点也可实现。接线端子尤其可以构成为根据至少一个在上文中阐述的设计方案的接线端子。操作方向和转动轴线大部分平行于彼此定向这一特征如下理解,操作方向和转动轴线不必一定是精确平行的或重合的,而是相互间可以具有至少少量的角度偏差,例如直至10度的角度偏差或直至5度的角度偏差。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将不定冠词“一”不理解成数词。因此,如果例如提到构件,那么这在“至少一个构件”的意义上解释,只要以度为单位进行角度说明,这涉及360度(360°)的圆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利用附图详细阐述。附图示出:
图1至2示出具有按钮元件的接线端子的一部分的剖面图,和
图3至5示出按钮元件的立体图,和
图6示出根据图5的按钮元件的剖面图,和
图7示出根据图4的按钮元件的剖面图,和
图8示出第一按钮部分的立体图,和
图9局部地示出第二按钮部分的立体图,和
图10-11示出接线端子的在图1至2中示出的部分的朝向导线引入开口的俯视图,和
图12示出整个接线端子的侧视图。
在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具有如下关联关系:
1接线端子
2壳体
3汇流排
4夹紧弹簧
5按钮元件
20操作通道
21操作通道的第一部段
22操作通道的第二部段
23导线引入通道
24第一形状配合元件
41贴靠腿
42弹簧弓
43夹紧腿
51第一按钮部分
52第二按钮部分
53铰接件
54狭缝
55栓
56栓容纳部
57第二形状配合元件
58凸肩
59凹部
60端面
61端面
62加载区域
b操作方向
a转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局部地示出接线端子1。接线端子1具有壳体2,例如绝缘材料壳体。在壳体2中构成有操作通道20,在所述操作通道中设置有纵向移动地沿操作方向b可移动的按钮元件5。与操作通道20相邻地,壳体2具有导线引入通道23,在所述导线引入通道23中电导线能够被引导至接线端子1的夹紧部位。在壳体2中存在汇流排3和夹紧弹簧4作为弹簧力夹紧连接件的部件。夹紧弹簧4具有贴靠腿41、弹簧弓42和夹紧腿43。在此,夹紧部位在夹紧腿43和汇流排3的一部分之间形成。相对于在夹紧部位处施加到电导线上的夹紧力,夹紧弹簧经由贴靠腿41支撑。贴靠腿41例如可以固定在汇流排3上或者贴靠在其上。
操作通道20具有第一部段21和沿按钮元件5的操作方向b设置在第一部段21后方的第二部段22。可见的是,操作通道20在此并非直线伸展,而是在从第一部段21到第二部段22的过渡部中弯折的。
按钮元件5用于操作夹紧弹簧4,如果按钮元件5从接线端子1的外侧被手动地加载有操作力,那么所述操作力经由按钮元件5处的加载区域62传递到夹紧弹簧4的夹紧腿43上。夹紧腿43以所述方式偏转,使得打开夹紧部位。图1在此示出未操作的按钮元件5的状态。图2示出被操作的按钮元件5的状态,其中夹紧腿43向下偏转。
按钮元件5至少两件式地构成,即具有第一按钮部分51和第二按钮部分52。第一按钮部分51和第二按钮部分52经由铰接件53铰接地彼此连接。在第一按钮部分51和第二按钮部分52之间的铰接连接此外沿操作方向b构成有一定的间隙,使得按钮元件5沿所述方向长度可变。可见的是,在图1的未操作状态中,按钮元件比在图2的操作状态中略微更长。
按钮元件15例如在第一按钮部分51上在指向外的一侧上具有狭缝54或槽,所述狭缝或槽用于借助于工具操作按钮元件5。
图3至5示出处于分别不同的运行状态中的按钮元件5。在图3中,第一按钮部分51还未与第二按钮部分52连接。可见的是,第一按钮部分51具有伸出的栓55。栓55与第二按钮部分52中的栓容纳部56相关联。如果第一按钮部分51与第二按钮部分52连接,如在图4中所示,那么栓55沉入到栓容纳部56中并且在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51、52之间形成形状配合的耦联。栓55在此可以具有蘑菇头状的形状,通过所述形状,所述栓能够由于一定的过量尺寸卡入在栓容纳部56中。第一按钮部分51以所述方式与第二按钮部分52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按钮部分不能够从第二按钮部分中不期望地松开。借助提高的力耗费,第一按钮部分51也能够再次与第二按钮部分52分离。在第一按钮部分51和第二按钮部分52之间的形状配合的耦联不仅允许第一按钮部分51相对于第二部分52的一定的侧向枢转,而且也允许第一按钮部分51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52围绕转动轴线a的转动运动。图5示出具有相对于图4略微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的第一转动部分51的按钮部分5。
在图4和5中分别绘出剖平面s。图6和7分别以在剖平面s中的剖面图示出按钮元件。
借助在图6和7中的按钮元件5的侧剖面图能够阐述第一按钮部分51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52的可移动性的其他方面。可见的是,第一按钮部分51在朝向第二按钮部分52的一侧上具有凸肩58。第二按钮部分52在栓容纳部56的上端部处具有凹部59,所述凹部在尺寸和造型方面构成用于容纳凸肩58。在图4和7中示出的第一按钮部分51相对于第二按钮部分52的第一转动位置中,凸肩58不沉入到凹部59中,因为这由于在第一转动位置中凸肩58和凹部59的造型被阻碍。第一按钮部分51的凸肩58在此平放在第二按钮部分52的朝向第一按钮部分的端面61上。在该状态中,按钮元件5比在图5和6中示出的状态更长。在图5和6中,第一按钮部分1略微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使得凸肩58可以压入到凹部59中并且沉入到其中。
图8示例性地在良好可见第一按钮部分51的朝向第二按钮部分52的一侧的视图中示出,凸肩58和栓55的构成。如图9所示,栓容纳部56在凹部59所处于的上部区域中更宽地构成并且在造型方面基本上匹配于凸肩58的外形。
此外可见第一按钮部分51的端面60和第二按钮部分52的端面61,当第一按钮部分51与第二按钮部分52连接时,所述端面彼此相向。
借助图10和11的视图详细阐述在打开夹紧部位时以及在锁止在壳体2上时按钮元件5的作用方式。图10对应于在图1中示出的状态,图11对应于在图2中示出的状态。分别在接线端子1的、通向操作通道20的入口和通向导线引入通道23的入口所在侧上观察。
基于在图1和10中所示按钮元件5的未操作状态假设,按钮元件5现在被加载操作力,所述操作力作用于第一按钮部分51上。由此,按钮元件5进一步地压入到操作通道20中并且在此使夹紧腿43偏转。如果达到特定的操作状态,例如按钮元件5的最大压入伸入,那么为了将按钮元件5大致在所述位置中锁定,第一按钮部分51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一定角度。在此,在第一按钮部分51上构成的第二形状配合元件57接合到在壳体2上构成的第一形状配合元件24中,例如接合到操作通道20中的侧凹部中。由此,锁定按钮元件5的操作位置。但是,如果撤除操作力,按钮元件5仍保持在所述操作位置中。由于第一按钮部分51的转动,如在图6中所示,凸肩58现在也沉入到凹部59中。
如果应再次松开被锁定的按钮元件5,那么第一按钮部分51简单地再次沿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直至其至少大致到达在图10中示出的位置。那么,按钮元件5可以通过夹紧腿43的复位力再次向回移动到如在图1中所示的原始位置中。如从图10中可得出,在朝向第二按钮部分52的端侧61的俯视图中,第一按钮部分51的轮廓设置在第二按钮部分52的轮廓之内,使得按钮元件5能够在操作通道20中自由移动。
图12示出完整的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例如可以具有多个这种弹簧力夹紧连接件和按钮元件5。示例性地示出,在左边可见的按钮元件5被操作,而在右边示出的按钮元件5未被操作。
1.一种接线端子(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电导线的弹簧力夹紧连接件(3,4),其中所述弹簧力夹紧连接件(3,4)具有至少一个夹紧弹簧(4),其中所述接线端子(1)具有:壳体(2),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壳体(2)中形成的操作通道(20);和在所述操作通道(20)中能纵向移动地设置的按钮元件(5),所述按钮元件设立用于操作所述夹紧弹簧(4),
其中所述按钮元件(5)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51,5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51,52)构成为两个单独的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相对于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能围绕纵轴线(a)彼此转动地支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在所述操作通道(20)中形状配合地并且围绕纵轴线(a)不能转动地引导,其中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仅在所述按钮元件(5)的偏转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能转动,否则在所述操作通道(20)中形状配合地并且围绕纵轴线(a)不能转动地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元件(5)长度可变地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元件(5)的长度变化通过所述第一按钮件(51)相对于所述第二按钮件(52)的转动引起。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在所述操作通道(20)的区域中具有第一形状配合元件(24),并且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在外环周上具有第二形状配合元件(57),所述第二形状配合元件与作为配合件的所述第一形状配合元件(24)相关联,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形状配合元件(24)与所述第二形状配合元件(57)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和所述操作通道(20)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耦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形状配合元件(24)和所述第二形状配合元件(57)之间的形状配合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相对于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的转动运动建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形状配合元件(24)和所述第二形状配合元件(57)之间的形状配合仅能够在所述按钮元件(5)的偏转状态下建立。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按钮部分(51,52)经由铰接件(53)彼此连接。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经由形状配合的耦联与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配合的耦联具有栓-栓容纳部连接或球-球窝连接(55,56)。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和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具有相应的彼此相向的端面(60,61),经由所述端面,在操作所述按钮元件(5)时操作力能从所述第一按钮部分(51)传递到所述第二按钮部分(52)上。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通道(20)沿所述按钮元件(5)的操作方向(b)弯折地和/或弯曲地构成。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通道(2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段(21)和沿所述按钮元件(5)的操作方向(b)设置在所述第一部段(21)后方的第二部段(22),其中在所述第一部段(21)的中轴线和所述第二部段(22)的中轴线之间构成有角度。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元件(5)在至少一个部位处具有柔性,在所述部位处,所述按钮元件(5)在纵向移动时能变形,在所述纵向移动时,所述按钮元件(5)经过所述操作通道(20)的弯折的和/或弯曲的部分。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元件(5)在所述操作通道(20)中沿着操作方向(b)能移动地设置,和
-所述操作方向(b)和所述转动轴线(a)大部分彼此平行地定向。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钮元件(5)的偏转状态下,所述夹紧弹簧(4)通过所述按钮元件(5)偏转,进而打开所述弹簧力夹紧连接件的夹紧部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