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19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接筒管,该压接筒管准备用于压接,以便压接预定直径的电导体。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压接筒管例如作为支撑筒管被压接到电导体的编织线上。压接筒管的尺寸或几何形状分别与电导体的直径匹配。对于具有预定直径的电导体,由此可以使用为此直径设置的压接筒管来压接电导体。压接筒管在那里可以用作电触头的支撑,该电触头可以围绕压接筒管压接以端接电导体。重要的是,电导体的各个绞线或屏蔽线不从压接筒管中径向突出或陷入压接缝中。该问题导致在压接导体的生产中的报废。为了防止绞线或屏蔽线被卡住或突出,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压接工具,该工具例如设置有弹簧组件,用于在压接过程中将电导体压到压接筒管的支撑区域上。但是,这种压接工具是非常特定的,并非总是在使用地点可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一种为压接而准备的压接筒管,该压接筒管减少了压接期间不正确生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压接筒管来实现,该压接筒管准备用于压接以便压接预定直径的电导体,其中,压接筒管包括压接基部,压接基部设置在两个压接翼之间,并且设置有用于电导体的具有第一曲率的支撑区域。根据本发明的规定,具有第二曲率的区域设置在支撑区域的两侧,其中第二曲率的曲率直径小于第一曲率的曲率直径。进一步规定,压接基部的刚度小于压接翼,特别是抗弯刚度。

在本文中,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描述了压接筒管的初始状态,其中压接筒管还没有变形以压接在电导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变形之前优化了压接筒管的几何形状,使得压接基部在压接期间首先变形,使得第一曲率的曲率直径适应于第二曲率的曲率直径。在最后一步中,在压接翼弯曲之前,压接翼将电导体压在支撑区域上。无论压接工具如何,都可以以这种方式确保在压接过程中,特别是在压接翼弯曲之前,将电导体压靠在支撑区域上,从而防止各个绞线或屏蔽线陷入两个压接翼之间的压接缝中。由于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适合于预定直径或预定的直径范围,所以可以为不同的电导体提供特别优化的压接筒管。

在下文中,给出了进一步的展开,其可以根据需要独立地相互组合,并且其本身是有利的。

例如,支撑区域可以在两侧上以第二曲率与各个区域间隔开。压接基部可以沿圆周方向延伸超过支撑区域,支撑区域沿着该圆周弯曲并具有第一曲率。压接基部可以优选地在圆周方向上具有端到端的曲率,使得压接基部形成凹陷。因此,即使最初不正确地定位,电导体也可以通过沿压接基部的内壁在支撑区域中滑动而自动地在圆周方向上对齐。

压接筒管可以优选地在圆周方向上弯曲并且在轴向上接收电导体。为此,至少支撑区域可以具有凸形弯曲的支撑区。压接翼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布置在压接基部上的两侧,其中具有第二曲率的区域可以优选地是相应的压接翼的与压接基部邻接的部段。

为了确保电导体在压接筒管中的最佳可能配合,第一曲率的曲率直径可以大于电导体的预定直径。压接基部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对布置的两端之间的割线优选地可以大于预定直径。这样可以确保将电导体压紧在支撑区域上,而不会受到压接基部的阻力。

支撑区域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延伸至分隔腹板。分隔腹板例如可以用于更好地操纵压接筒管并且搁置在压接工具上。在压接过程中,可以从压接筒管的其余部分中移除分隔腹板,例如,通过将其切割掉或冲压掉。

为了进一步优化压接筒管的几何形状,第二曲率的曲率直径可以基本上对应于预定直径。因此,在压接过程中,各个区域可以紧贴在电导体的外表面上,而不会变形。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具有第二曲率的区域与支撑区域,特别是压接基部和压接翼相比可以表现出更大的刚度。如果这些区域形成压接翼的一部分,则各个区域可以表现出比各个压接翼的其余部分更大的刚度。这确保了在压接过程中区域不会显著变形。首先,将压接基部弯曲直到该区域紧贴电导体的外表面,并且压接基部的曲率直径大致对应于预定直径。在最后一步中,将翼弯曲,使压接筒管围绕电导体接合。

例如,可以产生更大的刚度,因为至少这些区域具有至少一个波纹,也就是说,垂直于表面引入的凹陷或凸起。该至少一个波纹可以成形为例如在区域的凸形弯曲的内表面上径向突出的加强肋。优选地,可以在轴向上彼此间隔地设置两个加强肋。

由于这些加强肋在压接状态下压靠在电导体上,因此电导体可以被加强肋附加地轴向固定。如果波纹尽可能尖锐,则轴向固定可以进一步改善。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实现波纹,该波纹可以特别地被压花。

如果要在轴向上进一步加强电导体的立足点,则至少一个波纹可以在圆周方向上优选地端到端地从压接基部和/或支撑区域上的一个区域延伸到另一区域。尽管这可能会增加压接基部的刚度,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措施对此进行补偿。例如,压接翼的材料厚度可以被调整为使得压接基部的刚度仍然小于压接翼和/或区域的刚度。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压接基部的刚度可以通过压接基部中的凹部而减小。凹部可以优选地从压接基部在圆周方向上的一端朝向相反的一端延伸。

凹部可以被构造成在圆周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在横向于圆周方向的径向上具有均匀的深度。凹部可以在径向方向上穿过压接筒管,从而形成由压接基部的其余部分框住的窗口。由于该凹部,可以不费力地大大降低压接基部的刚度,从而可以平衡由波纹引起的刚度的增加。

凹部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两个波纹之间。凹部可以优选地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并且同时形成压接筒管的对称轴线。然后可以确保在压接过程中压接筒管在轴向上均匀地变形。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例,压接翼或压接翼的其余部分可以基本上直线地从相应的区域延伸到自由端。在压接之前处于初始状态的压接翼或各个压接翼的其余部分可以优选地以彼此远离倾斜的角度延伸,使得相对设置的压接翼之间的净宽度朝向自由端变宽。当将电导体插入压接筒管中时,这可以防止各个绞线或屏蔽线卡在压接翼上。例如,这可以这样实现,即具有第二曲率的区域以最大约为90°的角度延伸。

为了能够将压接筒管固定在压接状态,压接翼可以具有彼此互补的形状配合元件。形状配合元件可以优选地布置在相应的自由端,并且通过形状配合来防止压接筒管打开,因为压接翼沿相反的圆周方向移动。

互补的形状配合元件可以例如通过相互接合的突片形成。例如,在一个自由端,两个突片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并且肩部在轴向方向上彼此突出。可以在第一自由端处插入突片之间的两个互补的突片可以在另一自由端一体地形成,并且每个互补的突片都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彼此突出的肩部。突片的肩部和互补突片的肩部随后可以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形状配合。

压接组件可以包括具有预定直径的电导体和根据前述构造之一的压接筒管。至少在压接之前,压接基部可以包括具有曲率的支撑区域,该曲率直径大于预定直径。具有第二曲率的区域可以优选地具有基本上对应于预定直径的曲率直径。因此,在压接期间,这些区域可以紧贴电导体的外表面,而压接基部(特别是支撑区域)围绕电导体弯曲。

在压接过程的最后步骤中,在压接翼弯曲之前,压接翼或各个压接翼的其余部分可以分别在压接过程中将电导体压在支撑区域上,并且同样紧贴在电导体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电导体在横向于轴向方向的截面中具有横截面几何形状,该横截面几何形状在压接之前和之后几乎相同。压接可以是例如o形压接、重叠压接或环绕压接。因此,压接筒管可以用作支撑筒管并且以不进入导体或其绝缘体的方式构造。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使用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在结构和/或功能方面彼此对应的元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各个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特征的组合仅用于说明目的。根据以上解释,如果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特定应用中不重要,则可以省去实施例的特征。相反地,根据以上说明,如果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对于特定应用是有利的或必要的,则可以在实施例中添加另一特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筒管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了压接之前的压接筒管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压接筒管在压接过程中的示意性前视图;和

图4示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图1的压接筒管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更详细地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的示例性实施例。

压接筒管1可以配置为屏蔽压接,并且可以用作支撑筒管2。因此,压接筒管1可以压接至电导体3,例如,作为环绕压接、重叠压接或o形压接。支撑筒管2可以在压接区域中用作进一步压接连接的支撑,例如用于端接电导体3。压接组件52可以包括电导体3和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筒管1。

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筒管1包括压接基部6,该压接基部6设置在两个压接翼4之间并且设有用于电导体3的支撑区域8,其中支撑区域8具有第一曲率10。此外,具有第二曲率14的区域12在圆周方向u上设置在支撑区域8的两侧上,其中至少支撑区域8是弯曲的,其中第二曲率14的曲率直径小于第一曲率10的曲率直径。进一步规定,在支撑区域8中或者甚至在整个压接基部6中的刚度,特别是抗弯刚度,小于相应的压接翼4中的刚度,尤其是抗弯刚度。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筒管1的优化的几何形状,第一变形可以发生在支撑区域处,特别是在压接基部6处。在此过程中,压接基部6围绕电导体3弯曲,而压接翼4将电导体压靠在支撑区域8上。然后可以防止在压接期间电导体的各个绞线或屏蔽线被夹在两个压接翼4之间的压接接缝中或者甚至在径向上突出。因此,即使没有特殊的压接工具,也可以减少压接过程中不正确生产的风险。

压接筒管1可以优选地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工艺整体地形成为一体部件。

区域12可以各自在圆周方向u上与支撑区域8间隔开。压接基部6可以在圆周方向u的两侧上在支撑区域8上延伸开,并且优选地在圆周方向u的两侧上邻接相应的区域12。区域12可以优选地代表各个压接翼4的部段16,其中区域12邻接压接基部6,并且各个压接翼4的其余部分18从各个区域12延伸到自由端20,特别是以直线的方式。

压接基部6可以在具有第一曲率10的圆周方向u上从与区域12邻接的端部22到与相对设置的区域12邻接的端部22连续弯曲。因此,凹陷24形成有凸形弯曲的内表面,电导体3通过该凹陷24自动滑动到位于极值的支撑区域8。

如果压接基部6在圆周方向u上具有端到端的曲率,则可以通过曲率的变化将压接基部6与区域12精确地区分开。

压接筒管1尤其可以在横向方向q上凸形弯曲并且在垂直于横向方向q的轴向方向a上以直线方式延伸。因此,压接筒管1形成槽26,电导体可以沿轴向方向a插入该槽26中。

如图2所示,从压接基部的一端22延伸到压接基部的另一端22的割线31可以优选地比电导体3的预定直径30长。从而可以确保电导体3可以在压接之前毫无问题地插入压接筒管1中并且可以被压靠在支撑区域8上。第一曲率10的曲率直径可以优选大于预定直径30。

如图1所示,压接基部6,特别是支撑区域8,可以在横向于圆周方向u的轴向方向a上延伸至分隔腹板28。分隔腹板26可以例如用于更好地操作压接筒管1,并且可以在压接过程中通过例如冲压或切断来移除,使得在压接过程之后,在压接的压接筒管1上最多仍布置有一个根。

第二曲率14可以具有基本上对应于电导体3的预定直径30的曲率直径。因此,区域12可以在压接过程中紧贴在电导体3的外表面32上而不会变形。

为了避免区域12在压接过程中变形,与压接基部6和压接翼4相比,区域12可以表现出更大的刚度,特别是抗弯刚度。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区域12是各个压接翼4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与相应的其余部分18、即相应的压接翼4的对应自由端20相比,区域12可以表现出更大的刚度,特别是抗弯刚度。

从图1和图4中可以看出,区域12的刚度,特别是抗弯刚度可以通过压花的加强肋36形式的波纹34来增加。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强肋36可以被压花在压接筒管1的径向面向外的护套表面38中,从而在护套表面38上产生凹陷,并且加强肋36在压接筒管1的内表面上径向向内突出,特别是区域12。也可以设置多个加强肋36。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存在两个加强肋36,它们在轴向方向a上彼此平行地间隔开,并且在圆周方向u上延伸,其中加强肋36经由压接基部6从邻接其余部分18的区域12的一端到区域12相反的另一端端到端地延伸。

尽管这也增加了压接基部6的刚度,但是加强肋36可以用于轴向地固定电导体3,特别是如果它们是锋利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压接基部6的刚度,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设置了在压接基部6的两端22之间沿圆周方向u延伸的凹部40。当然,凹部也可以独立于压接基部6上的加强肋36设置。

凹部40可以优选地在轴向上布置在两个加强肋36之间的中心,使得凹部40的沿圆周方向u延伸的中心轴线42布置在横向于轴向方向a的对称平面中。这可以防止压接筒管1的弯曲行为在轴向方向a上不同,结果是在轴向方向a上发生不均匀的压接。

凹部40例如可以构造为凹陷,或者如在附图中所见,构造为在径向上穿透压接基部6的窗口44。

压接翼4或相应的压接翼4的其余部分18分别可以基本上直线地延伸远离相应的区域12。区域12延伸的角度优选地最大约为90°,使得压接翼4彼此远离倾斜。因此,压接翼4之间的净宽度可以在朝向自由端20的方向上加宽。当在压接之前插入电导体3时,这防止了导体的各个绞线和/或屏蔽线缠在压接翼4上或被压接翼4偏转。

压接翼4可以在其背向相对设置的压接翼4的一侧上设置有面向外的倾斜表面48,其中,倾斜表面48被构造为沿着压接工具的配合表面滑动。当滑动时,可以在第一步中将力施加在压接翼4上,其中由该力产生的弯曲力矩超过压接基部6中的抗弯刚度。这导致压接筒管1在压接基部6处塑性变形,其中压接基部6围绕电导体3弯曲。如图3所示,那里的压接翼6将电导体3压靠在支撑区域8上而没有变形。

然后可以在压接过程的第二步骤中将压接翼4围绕电导体3弯曲,从而使压接筒管1围绕电导体3接合。为了锁定压接筒管1,压接翼4可以包括形状配合元件50,该形状配合元件在其各自的自由端20处彼此互补。

相互互补的形状配合元件50可以被构造为在彼此后方接合的突片51,从而可以通过形状配合来防止在圆周方向u上彼此远离地打开压接翼4。

附图标记

1压接筒管

2支撑筒管

3电导体

4压接翼

6压接基部

8支撑区域

10第一曲率

14第二曲率

16部段

18其余部分

20自由端

22压接基部的端部

24凹陷

26槽

28分隔腹板

30预定直径

32外表面

34波纹

36加强肋

38护套表面

40凹部

42中心轴线

44窗口

48倾斜表面

50形状配合元件

51突片

52压接组件

a轴向方向

q横向方向

u圆周方向


技术特征:

1.一种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以压接预定直径(30)的电导体(3),其中,所述压接筒管(1)包括压接基部(6),其设置在两个压接翼(4)之间,并且设置有具有用于所述电导体(3)的第一曲率(10)的支撑区域(8),其中具有第二曲率(14)的相应区域(12)设置在所述支撑区域(8)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二曲率(14)的曲率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率(10)的曲率直径,并且其中所述压接基部(6)的刚度小于所述压接翼(4)的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具有所述第二曲率的所述区域(12)是分别与所述压接基部(6)邻接的所述相应的压接翼(4)的相应的部段(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压接基部(6)端到端弯曲,并具有所述第一曲率(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区域(12)与所述压接基部(6)和所述相应的压接翼(4)的其余部分(18)相比具有更大的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至少所述区域(12)设置有至少一个波纹(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34)被压花。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波纹(34)从一个区域(12)经由所述压接基部(6)端到端地延伸到所述另一区域(1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压接基部(6)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4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40)穿透所述压接基部(6)。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部(40)在邻接所述相应区域(12)的所述压接基部(6)的端部(22)之间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压接翼(4)以直线方式延伸至自由端(20)。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压接翼(4)设置有彼此互补的形状配合元件(50),以便通过形状配合防止所述压接筒管(1)在压接状态下打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所述彼此互补的形状配合元件(50)成形为突片(51),所述突片适于在彼此后方接合。

14.一种压接组件(52),包括具有预定直径(30)的电导体(3)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其中,至少在压接之前,所述第一曲率(10)的曲率直径大于所述预定直径(30),并且其中,至少在压接之前,所述第二曲率(10)的曲率直径对应于所述预定直径(3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接组件(52),其中,在压接之前和之后,所述电导体(3)的横截面几何形状基本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准备用于压接的压接筒管(1)。根据本发明的压接筒管(1)包括压接基部(6),该压接基部(6)设置在两个压接翼(4)之间并且设有用于电导体(3)的支撑区域(8),其中支撑区域(8)具有第一曲率(10)。此外,具有第二曲率(14)的相应区域(12)在圆周方向U上设置在支撑区域(8)的两侧上,其中至少支撑区域(8)是弯曲的,其中第二曲率(14)的曲率直径小于第一曲率(10)的曲率直径。进一步规定,在支撑区域(8)中或者甚至在整个压接基部(6)中的刚度,特别是抗弯刚度,小于相应的压接翼(4)中的刚度,尤其是抗弯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O.德克洛特;M.韦德纳;C.施雷特林格;W.米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5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