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68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轨道交通越来越普遍,但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则是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减震方面,车辆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震动,对轨道交通管理设备造成损伤,但是轨道运行震动方向复杂,包含竖直,水平及倾斜向的震动,因此单纯的减震装置并不能很好的保护轨道交通管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侧的下防尘罩,设置在下防尘罩上侧的上防尘罩,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安装板,所述下防尘罩通过安装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下侧贯穿有与安装板对应的螺栓,所述安装板与上防尘罩之间设有阻尼器、拉伸弹簧及压缩弹簧,所述阻尼器包括第一套筒、气阻阀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气阻阀包括导向杆、回位弹簧、阻风板及支架,所述第一套筒底部开设有与阻风板适配的气孔,所述导向杆与阻风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防尘罩及上防尘罩侧壁均倾斜设置,呈等腰梯形,且之间设有活动空隙。

优选的,所述上防尘罩与下防尘罩适配,所述上防尘罩上侧设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两端分别与安装板及上防尘罩之间铰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及上防尘罩上均设有与压缩弹簧适配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过盈配合,且接触处涂覆有润滑油。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底壁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架,所述导向杆与支架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回位弹簧分设阻风板两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阻尼器与压缩弹簧及拉伸弹簧配合,吸收震动,避免传递给轨道交通管理设备,有效减轻震动,同时通过倾斜设置的阻尼器吸收侧向力,减缓各方向传来的震动,有效避免震动损伤设备内部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的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阻尼器、11第一套筒、12气阻阀、121导向杆、122回位弹簧、123气孔、124阻风板、125支架、13第二套筒、2拉伸弹簧、3压缩弹簧、4限位块、5固定板、6上防尘罩、7底座、8安装板、9螺栓、10下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包括底座7及设置在底座7上侧的下防尘罩10,设置在下防尘罩10上侧的上防尘罩6,底座7上侧设有安装板8,下防尘罩10通过安装板8与底座7固定连接,底座7下侧贯穿有与安装板8对应的螺栓9,安装板8与上防尘罩6之间设有阻尼器1、拉伸弹簧2及压缩弹簧3,阻尼器1包括第一套筒11、气阻阀12及第二套筒13,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3之间滑动连接,气阻阀12包括导向杆121、回位弹簧122、阻风板124及支架125,第一套筒11底部开设有与阻风板124适配的气孔123,导向杆121与阻风板124固定连接。

实施例一,下防尘罩10及上防尘罩6侧壁均倾斜设置,呈等腰梯形,且之间设有活动空隙,通过上防尘罩6活动,促使阻尼器1伸缩,吸收震动。

具体地,上防尘罩6与下防尘罩10适配,上防尘罩6上侧设有固定板5,便于安装设备。

具体地,阻尼器1两端分别与安装板8及上防尘罩6之间铰接,避免干扰运动。

具体地,安装板8及上防尘罩6上均设有与压缩弹簧3适配的限位块4,避免压紧弹簧3传动,拉伸弹簧2与安装板8及上防尘罩6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3之间过盈配合,且接触处涂覆有润滑油,形成密闭空间,便于通过气阻减缓震动。

具体地,第一套筒11底壁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架125,导向杆121与支架125之间滑动连接,限制阻风板124移动轨迹。

进一步的,回位弹簧122分设阻风板124两侧,回位弹簧122一端与支架125固定连接,阻风板124滑动,与回位弹簧122相抵,阻止空气流通,形成气阻。

实施例二,气阻阀12可替换为小孔径气阻孔,节省成本,空气通过气阻孔形成气阻,吸收震动能量。

实施例三,气阻阀12还可替换为电磁阀,主动控制空气流通,主动控制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震动促使上防尘罩6及下防尘罩10之间相对移动,之间的阻尼器1吸收震动,通过气阻阀12吸收冲击能量,配合压缩弹簧3及拉伸弹簧2保持上防尘罩6稳定,提高设备运行稳定,避免震动损伤内部电子元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技术特征:

1.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包括底座(7)及设置在底座(7)上侧的下防尘罩(10),设置在下防尘罩(10)上侧的上防尘罩(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上侧设有安装板(8),所述下防尘罩(10)通过安装板(8)与底座(7)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下侧贯穿有与安装板(8)对应的螺栓(9),所述安装板(8)与上防尘罩(6)之间设有阻尼器(1)、拉伸弹簧(2)及压缩弹簧(3),所述阻尼器(1)包括第一套筒(11)、气阻阀(12)及第二套筒(13),所述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气阻阀(12)包括导向杆(121)、回位弹簧(122)、阻风板(124)及支架(125),所述第一套筒(11)底部开设有与阻风板(124)适配的气孔(123),所述导向杆(121)与阻风板(12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尘罩(10)及上防尘罩(6)侧壁均倾斜设置,呈等腰梯形,且之间设有活动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尘罩(6)与下防尘罩(10)适配,所述上防尘罩(6)上侧设有固定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1)两端分别与安装板(8)及上防尘罩(6)之间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8)及上防尘罩(6)上均设有与压缩弹簧(3)适配的限位块(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3)之间过盈配合,且接触处涂覆有润滑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1)底壁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架(125),所述导向杆(121)与支架(125)之间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弹簧(122)分设阻风板(124)两侧,所述回位弹簧(122)一端与支架(125)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管理设备用减震底座,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侧的下防尘罩,设置在下防尘罩上侧的上防尘罩,所述底座上侧设有安装板,所述下防尘罩通过安装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下侧贯穿有与安装板对应的螺栓,所述安装板与上防尘罩之间设有阻尼器、拉伸弹簧及压缩弹簧,所述阻尼器包括第一套筒、气阻阀及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气阻阀包括导向杆、回位弹簧及支架。本发明采用阻尼器与压缩弹簧及拉伸弹簧配合,吸收震动,避免传递给轨道交通管理设备,有效减轻震动,同时通过倾斜设置的阻尼器吸收侧向力,减缓各方向传来的震动,有效避免震动损伤设备内部电子元件。

技术研发人员:唐剑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剑军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6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