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市场。为了平衡重心和减少空间占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普遍铺设在车辆的底部。在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电池存在着出现高速撞击的风险,这就需要相应的防护装置对电池的安全进行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增加电池包体积的前提下,提高车辆出现严重撞击事故时电池的保护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层铺设有防水膜,外壳上相邻两个面的相连边缘固定有框架,外壳安装有若干组电芯,电芯呈矩形排列,相邻电芯之间设置有冷却液流动通道,不同冷却液流动通道的相交处设置有容纳腔,冷却液流动通道的侧壁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条状空腔,条状空腔内固定有支架,支架的轴向方向与条状空腔内壁的夹角为75°~45°,容纳腔内壁安装有限位架。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表面包裹有缓冲层,外壳中安装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固定在框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液流动通道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缺口,缺口位于相邻条状空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条状空腔未与支架直接连接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弧形部。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架环形排布有若干个限位槽,限位槽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缺口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相邻限位槽之间固定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导流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加强电池外壳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利用冷却液流动通道在电池内部为电池溃缩预留充足的空间。当发生猛烈撞击出现电池变形时,冷却液流动通道的侧壁首先发生变形和断裂,以抵消大部分撞击能量,为电芯预留充足的溃缩空间,保证电芯的安全。限位架用来对发生断裂的冷却液流动通道侧壁进行收纳。发生撞击时,冷却液流动通道侧壁会优先在条状空腔区域发生形变,并在缺口处发生断裂,使得整个形变断裂过程处于可控范围,隔板一方面用来对发生断裂的冷却液流动通道侧壁进行限位,另外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对冷却液进行导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壳内部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芯与冷却液流动通道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液流动通道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4,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外壳1,外壳1内层铺设有防水膜2,外壳1上相邻两个面的相连边缘固定有框架3,外壳1安装有若干组电芯4,电芯4呈矩形排列,相邻电芯4之间设置有冷却液流动通道5,不同冷却液流动通道5的相交处设置有容纳腔6,冷却液流动通道5的侧壁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条状空腔7,条状空腔7内固定有支架8,支架8的轴向方向与条状空腔7内壁的夹角为70°,容纳腔6内壁安装有限位架9。外壳1的表面包裹有缓冲层10,外壳1中安装有加强筋11。加强筋11的两端固定在框架3上。冷却液流动通道5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缺口12,缺口12位于相邻条状空腔7之间。条状空腔7未与支架8直接连接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弧形部13。限位架9环形排布有若干个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缺口12的距离。相邻限位槽14之间固定有隔板15,隔板15上设置有导流槽16。
缺口12的深度随着缺口12与距离最近的限位架9的间距缩小而增大。这一设计可以使冷却液流动通道5内侧壁的断裂过程更加可控,在冷却液流动通道5内侧壁发生断裂时,优先从靠近限位架9的位置开始发生,从而使断裂后的冷却液流动通道5内侧壁更容易进入限位架9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外壳(1)内层铺设有防水膜(2),外壳(1)上相邻两个面的相连边缘固定有框架(3),外壳(1)安装有若干组电芯(4),电芯(4)呈矩形排列,相邻电芯(4)之间设置有冷却液流动通道(5),不同冷却液流动通道(5)的相交处设置有容纳腔(6),冷却液流动通道(5)的侧壁内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条状空腔(7),条状空腔(7)内固定有支架(8),支架(8)的轴向方向与条状空腔(7)内壁的夹角为75°~45°,容纳腔(6)内壁安装有限位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表面包裹有缓冲层(10),外壳(1)中安装有加强筋(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的两端固定在框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动通道(5)的内侧壁开设有若干个缺口(12),缺口(12)位于相邻条状空腔(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空腔(7)未与支架(8)直接连接的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弧形部(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9)环形排布有若干个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缺口(12)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限位槽(14)之间固定有隔板(15),隔板(15)上设置有导流槽(1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