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04


本申请涉及属于海洋装备的布放回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导轨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是人类资源的宝库,其具有巨大的探索、研究和开发空间,而对海洋的研究,离不开各种海洋设备,诸如无人潜水器、载人潜水器、浮标和着陆器等的使用。海洋设备的作业阶段都需要一个布放和回收的过程。设备的布放与回收均采用安装在母船甲板上的布放回收系统。目前的布放回收系统大多是门形架式和单臂式,两者根部均被固定在甲板上,整个系统只能绕甲板的固定支点回转运动,而无法实现直线平移运动。

目前研制出了一种布放回收系统,其起吊能力强,大到几十吨的载人潜水器或者大型海洋装备,小到中小型无人潜水器或浮标等装备都能起吊。该布放系统能够沿被固定在甲板上的平行导轨直线移动。当该布放回收系统起吊大型设备移动到目标位置时,下达制动指令对其进行制动。但容易理解的是,载有大型设备的布放系统总体质量大,惯性很大,这就必然要求布放系统的制动能力强。

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9038889u”的专利申请中,双端输出电机4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丝杆5,其两个丝杆5的纹路相反,l形杆7的侧壁开有螺纹孔8,该螺纹孔8的内壁螺接丝杆5,两个l形杆7的下端内壁装有橡胶垫9。通过丝杠5和螺纹孔8的配合,使得电机4开启时两个l形杆7反向运动,实现对导轨的夹持。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达到夹轨效果,实现对起重机的锚定作用,从而避免起重机抬起重大货物而倾覆。

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7030767u”的专利申请中,轨道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夹爪(5,1),两个夹爪分别与左、右旋隔套(4,8)配合,左、右旋隔套与丝杠9配合,当电机带动丝杠旋转时,通过丝杠的左右螺纹传动,左、右旋隔套分别向内侧运动,带动两个夹爪向内侧运动,夹紧轨道。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中央处理器及电机控制器来控制电机,从而调节夹持力的大小,由此防止室外起重机在强风或阵风作用下沿导轨滑行。

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3143944u”的专利申请中,该设备具有相对设置的左制动块9和右制动块10,其下部相对设置有与轨道形状相匹配的凹槽。丝杆轴1左右两端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分别与制动块中部的丝母匹配。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起重机在停车后自动滑行,实现自动对准。

在专利申请号为“cn211619774u”的专利申请中,两块夹块安装在双向丝杆上,通过转动双向丝杆令两块夹块相互靠近或远离导轨;两块夹块上可拆卸安装有耐磨块。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夹轨器整体高度大的问题。

以上相似的现有技术的共同点在于:通过驱动具有方向相反螺纹的丝杠旋转,带动左右制动块夹紧轨道,依靠制动块与轨道之间的夹紧力来实现起重机的锚定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均是起重机在停止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夹紧器对其进行夹紧锚定作用,防止起重器在人力或者风力等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滑行,造成设备或人员安全威胁。

显然,现有技术中都是在起重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下实现其锚定功能。当起重机处于运行状态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夹紧会导致夹轨器与轨道产生摩擦火花,对夹轨器的摩擦损害非常大,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震动。因此,无法实现设备在正常运行或高速运行状态下的随意停止和制动功能,也无法在设备正常运行或高速运行状态下制动时,实现减缓设备的震荡与冲击的效果。

众所周知,制动装置的应用领域很广,其可被应用于列车、汽车、起重机、电梯或某些具有运动轨道的自动化设备等。其类型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动力制动、摩擦制动、磁轨制动和涡流制动等等。但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单一的制动方式,对于将多种制动方式进行组合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显然,组合制动方式形成的复合制动系统是最为可靠的。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标识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结合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采用摩擦制动和动力制动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惯性较大的布放回收系统,制动能力强,反应速度快而且制动速度可调。布放系统轨道上的行走轮采用液压驱动,驱动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制动效果好。当布放系统需要被制动时,液压系统对行走轮停止提供驱动力,并利用液压油对行走轮进行锁紧,行走轮停止转动。当行走轮突然被制动后,因载有重型装备的布放系统惯性大,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导致布放系统继续向前滑行,甚至与轨道端部的限位块相撞击,威胁到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因此,该布放回收系统的制动装置增加摩擦制动,结合动力制动,达到双重制动的效果。摩擦制动是轨道左右两侧的移动块分别往轨道中心线方向移动,卡紧轨道,利用卡紧力产生的摩擦力,达到摩擦制动的效果。其中,移动块内部贴有弹性缓冲片,缓冲片既能防止移动块瞬间卡紧轨道而产生冲击,也具有耐磨易替换的功能。

根据一示例,描述了一种用于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包括:

动力装置,用于为布放回收系统提供动力,并且在布放回收系统需要被制动时停止提供动力并锁紧行走轮;以及

制动装置,用于与动力装置配合,以进一步对布放回收系统进行制动。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布放回收系统具有液压系统,用于为动力装置和制动装置提供动力。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动力装置包括滑座、行走轮和液压驱动马达,制动装置包括两个制动块、制动马达、弹性缓冲耐磨片和双螺纹丝杠,制动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双螺纹丝杠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滑座的底部开有t型槽,用于容纳轨道,滑座中间开有嵌入槽,用于容纳制动块和双螺纹丝杠。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该滑座的侧边上下开设有两个完全贯通的方形通孔,两个方形通孔上下相通,相通位置左右两侧分别往两个方形通孔的对称中心处延伸出凸台,下方的方形方孔的顶面在t型槽的顶面上方、下方的方形方孔的底面在t型槽的垂直拐角面下方。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行走轮安装于滑座的两端,行走轮外圆周面底部与滑座的t型槽的顶面相切。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制动块包括左制动块、右制动块,每个制动块包括u型块、半螺杆块和连接块,其中左制动块与右制动块的半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弹性缓冲耐磨片为u型结构,在其两侧边各设有两个弹片,共四个弹片,其中至少一个弹片与侧边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u型结构的底部向u型开口方向隆起形成圆弧隆鼓,隆鼓与u型结构的侧边之间为大圆角过渡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双螺纹丝杠分为四段,其中初始连接段与制动马达相连,第一螺纹段的螺纹为丝杠螺纹,其旋向与左制动块的半螺杆旋向相同,第一螺纹段的长度大于左制动块的上半螺杆块的长度,小径段的直径小于第一螺纹段的内径,第二螺纹段的螺纹与第一螺纹段旋向相反,长度相等。

为能达成前述及相关目的,这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在下文中充分描述并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这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解说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是指示了可采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若干种,并且本描述旨在涵盖所有此类方面及其等效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能详细理解本申请的以上陈述的特征所用的方式,可参照各方面来对以上简要概述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其中一些方面在附图中解说。然而应该注意,附图仅解说了本申请的某些典型方面,故不应被认为限定其范围,因为本描述可允许有其他等同有效的方面。

在附图中:

图1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的等轴侧视图;

图3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组合制动装置的滑座的结构图;

图6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行走轮的结构图;

图7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左制动块的结构图;

图8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弹性缓冲耐磨片的结构图;

图9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双螺纹丝杠的结构图;

图10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在制动之前的结构图;

图11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在制动之后的结构图;

图12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半剖结构图;

图13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左螺母制动块的结构图;以及

图14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左丝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某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

应当理解,基于本公开,其他实施例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系统、结构、过程或机械改变。

图1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图所示,该布放回收系统主要包括:组合制动装置1;轨道2;液压系统3;吊臂4;以及限位块5。

图2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中的组合制动装置1的等轴侧视图。而图3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中的组合制动装置1的主视图。图4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该组合制动装置1主要包括:动力装置和制动装置,其中动力装置主要包括:滑座6、行走轮7、和液压驱动马达8;制动装置主要包括:左制动块9a、右制动块9b、制动马达10、弹性缓冲耐磨片11和双螺纹丝杠12。

以下结合附图1-4来描述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的工作方式。

组合制动装置1是整个布放回收系统的支撑点,吊臂4上的所有部件均以组合制动装置1为基座,并且被安装在组合制动装置1中的滑座6上。整个布放回收系统由液压系统3提供动力,驱动组合制动装置1中的动力装置的行走轮7,行走轮7驱动滑座6沿着轨道2做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整个布放回收系统能够沿着两个平行轨道2做直线运动。

轨道2为t型结构。轨道2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5,限位块5的功能是防止布放系统滑离轨道2。为了使布放系统能够在轨道上的任一部位处停滞,由液压系统3控制组合制动装置1,从而实现制动。其中,液压系统3停止为动力装置中的行走轮7提供动力,行走轮7停止转动,实现行走轮7的动力制动;液压系统3控制制动装置工作,制动装装置中的制动马达转动,驱动双螺纹丝杠12转动,双螺纹丝杠12带动原本远离轨道2的制动块9a和9b向轨道2靠拢,直至制动块扣紧轨道2,利用与制动块连接的弹性缓冲耐磨片11与轨道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实现制动装置的摩擦制动。

图5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组合制动装置1的滑座6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滑座6的底部为方形块601,沿长边方向,在滑座6的底部设置有贯穿的t型槽607,t型槽607的尺寸略大于轨道2的横截面尺寸。t型结构的轨道2端部嵌入滑座6的t型槽607中,使滑座6与轨道2耦合,安装好限位块5,以至于滑座6在轨道2上滑行而不脱离轨道2。

方形块601上方有两个平行侧板608,两个侧板608之间的距离大于行走轮7的厚度。侧板608上均设有行走轮连接孔605,行走轮连接孔605的中心到t型槽607的槽顶的距离h等于或略小于轮径。侧板608上方是吊臂安置台606,布放回收系统的其他所有部件均是该安置台606为基准,进行安装。滑座6中间位置开有制动块嵌入槽603和双螺纹丝杠嵌入槽604。制动块嵌入槽603与双螺纹丝杠嵌入槽604之间部分贯通,非贯通部分形成制动块滑行凸台602。

图6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行走轮7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行走轮7中心为带键槽的轴孔,用于连接驱动马达8。行走轮为工型轮,中心到轮面701的距离为轮径,轮面701贴合轨道上表面,防止行走轮偏离轨道,行走轮7两侧有突出轮边702。

图7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左制动块9a的结构图。

左制动块9a由u型块901、半螺杆块902和连接块903组成。u型块901为u型结构,半螺杆903是为螺杆的一半或略小于一半,半螺杆块902和连接块903可以一体加工,然后与u型块901焊接。连接块903的宽度小于半螺杆小径,形成凹槽904,且其宽度略小于两制动块滑行凸台602之间的距离,以便被嵌入到两个制动块滑行凸台602之间。凹槽904刚好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耦合,整个制动块在双螺纹丝杆的驱动下沿着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运动,单个制动块的运动形成小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长度的三分之一。

左制动块9a与右制动块9b的区别在于,半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凹槽904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耦合的作用是既为制动块的移动提供直线轨道,又为了对制动块提供支撑。

左右制动块9a和9b的u型块901被嵌入到制动块嵌入槽603中,半螺杆块902被嵌入到双螺纹丝杠嵌入槽604中。u型块901与半螺杆块902之间的凹槽904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耦合,制动块能沿着制动块滑行凸台602做直线运动。

图8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弹性缓冲耐磨片11的结构图。

弹性缓冲耐磨片11为u型结构,其u型尺寸小于制动块u型块901的u槽,因此能完全被嵌入到u形块901的u槽中。弹性缓冲耐磨片11的u型底部向u型开口方向隆起形成圆弧隆鼓1101。隆鼓1101与侧边1104之间为大圆角过渡连接。侧边1104上有4块翘起的弹片1102,弹片1102的三边与侧边1104之间有间隙,另一边与侧边无缝连接。弹片1102在u型内侧方向受压时可以使其变形,向一侧进行延展,最大变形为弹片完全展平,受压面与侧边内表面齐平,展平后弹片仍与侧边有间隙。u型开口两侧有耳边1103,弹性缓冲耐磨片被嵌入制动块中后,耳边1103与制动块紧固连接。隆鼓1101和弹片1102均有缓冲作用,弹片1102和耐磨片11的内表面均做耐磨处理或者耐磨片11本身为耐磨材质。

图9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双螺纹丝杠12的结构图;

双螺纹丝杠12分成四段,连接段1201与制动马达相连接。螺纹段1202的螺纹为丝杠螺纹,旋向与左制动块9a的半螺杆旋向相同,螺纹尺寸相同。螺纹段1202的长度大于左制动块9a上半螺杆的长度。小径段1203的直径小于螺纹段1202的内径,其长度由加工时退刀距离和制动块运动行程决定。反螺纹段1204的螺纹与螺纹段1202旋向相反,长度相等,螺纹尺寸与右制动块9b的半螺杆螺纹匹配。

图10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在制动之前的结构图;而图11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在制动之后的结构图;而图12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制动装置的半剖结构图。

在图12中可以看出,制动装置主要包括:左螺母制动块9-1;右螺母制动块9-2;左丝杠12-101;以及右丝杠12-102。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来描述根据本文描述的布放回收系统的动力装置、制动装置的安装以及相应的驱动与制动过程。

如图2到图6中所示,滑座6嵌套在轨道2上,t型槽702的内表面与轨道2的外表面耦合。两个驱动马达8分别被安装在滑座6的一侧侧板608的左右位置。两行走轮7被安装在滑座6的两侧板608中间,分别布置在滑座6的左右端,行走轮7置于轨道之上,轮面701与轨道2的上表面接触。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轴心与行走轮连接孔605的孔中心同轴。行走轮通过连接轴固定在行走轮连接孔605上,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与固定行走轮的连接轴连接。行走轮与输出轴的转动和停转是同步的。

液压系统3为两个驱动马达8同步提供液压油,然后驱动马达8开始工作,驱动两个行走轮7同步正转或者同步反转,从而带动整个滑座6甚至固定在滑座6上的整个布放系统沿着轨道2做直线移动,实现布放回收系统的前进或后退。

当液压系统3停止供应液压油时,驱动马达8停止工作,驱动马达8的输出轴止转并锁紧,行走轮也停止转动,实现设备的动力制动。其中,输出轴止转时,输出轴会完全锁死,无法自由转动。

以下描述制动装置的装配过程。滑座6被装配在轨道2上,左制动块9a和右制动块9b上分别嵌入弹性缓冲耐磨片11,弹性缓冲耐磨片11的耳边1103与左右制动块9a、9b连接。把装配有耐磨片11的左右制动块9a、9b分别从滑座6左右两侧嵌入滑座6的制动块嵌入槽603中。其中,制动块的u型块901在制动块嵌入槽603中,半螺杆902在双螺纹丝杠嵌入槽604中,制动块的凹槽904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耦合。手动扣紧左右制动块9a、9b,使耐磨片11贴紧轨道2表面,然后从滑座6左侧,把双螺纹丝杠12插入双螺纹丝杠嵌入槽604中,使双螺纹丝杠12上的两端螺纹分别与左右制动块上半螺杆相啮合。制动马达10的输出轴与双螺纹丝杠12的连接段1201相连接,双螺纹丝杠12的轴心与制动马达10输出轴同轴,且二者同步转动。制动马达10固定在滑座6左侧板上。

当布放回收系统在轨道2上运动时,左右制动块偏离轨道,耐磨片11与轨道2之间有大间隙,弹性缓冲耐磨片11侧边1104外表面与制动块u型块内表面之间也存在间隙,如图10中所示。当布放回收系统需要被制动时,动力装置制动的同时,制动装置开始工作,驱动制动马达10正向转动,带动双螺纹丝杠12同步转动,驱动与双螺纹丝杠12啮合的左右制动块9a和9b分别向轨道2靠近,回转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丝杠的直线运动。轨道2的表面从接触弹片1102到压迫弹片1102变形展平,随着制动块的不断靠拢,轨道2的侧面与隆鼓1101表面接触至压迫隆鼓1101朝制动块变形,隆鼓1101、弹片1102和侧边1104与轨道2进行大面积接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实现摩擦制动,最终制动状态如图11中所示。隆鼓1101的圆弧下陷,圆弧半径大于变形前的圆弧半径,隆鼓1101的变形推动隆鼓1101与侧板1104之间的过渡圆角紧贴制动块。制动过程,隆鼓1101和弹片1102的变形,对制动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制动过程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

当制动结束后,驱动制动马达10反向转动,丝杠12驱动左右制动块向原理轨道的方向移动,当轨道与耐磨片11的隆鼓1101和弹片1102解除接触后,隆鼓1101和弹片1102依次恢复变形,恢复到初始状态。

利用本文的布放回收系统,以摩擦制动为主,动力制动为辅,二者相结合,制动效果高效可靠。并且,该制动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结构强度高。再者,本申请中采用的是弹性缓冲耐磨片,其具有非常强的可替换性,拆装方便。

1、动力制动从动力源头切断动力输出,摩擦制动停止设备继续滑行,实现制动和锚定功能。采用动力制动和摩擦制动两者相结合,制动效果安全可靠;

2、本申请动力制动为液压驱动和锁紧,驱动速度快,锁紧力强;

3、本申请的摩擦制动装置带有耐磨和缓冲功能的部件,耐磨性能强且耐磨部件置换性好,制动过程中对设备无震动和冲击,减震和缓冲能力高。

4、本申请中组合制动方式,设备无论在何种运转速度和轨道任何位置,都能实现高效而无冲击的制动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描述了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

以下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

图13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左螺母制动块的结构图;以及图14是解说根据本文描述的左丝杠的结构图。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制动装置主要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制动马达10、左螺母制动块9-1、左丝杠12-1、右螺母制动块9-2、右丝杠12-2和弹性缓冲耐磨片11等。

其中左右螺母制动块9-1、9-2如图13中所示。

左螺母制动块9-1由u型块9-101、螺母9-102和连接块9-103组成,螺母9-102与连接块9-103焊接连接,u型块9-101与连接块9-103焊接连接。螺母9-102可以是圆形螺母,也可以是六角螺母。连接块9-103为双凸台组成的t型结构,窄凸台靠近u型块9-101,其宽度略小于两制动块滑行凸台602之间的距离,宽凸台靠近螺母9-102,其宽度大于两制动块滑行凸台602之间的距离。宽凸台与窄凸台的宽度差,形成凹槽9-104。凹槽9-104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耦合的作用是既为制动块的移动提供直线轨道,又为了在制动过程中,防止制动马达输出轴产生较大弯矩。

左右丝杠12-1、12-2如图14中所示。

左丝杠12-1由连接段12-101和螺纹段12-102组成。螺纹段12-102的长度大于螺母9-102的长度。左丝杠12-1的螺纹尺寸和旋向与左螺母制动块9-1的相同。右丝杠12-2的螺纹尺寸和旋向与右螺母制动块9-2的相同。

以下描述制动装置的装配过程。

如图12中所示,滑座6装配在轨道2上,左螺母制动块9-1和右螺母制动块9-2上分别嵌入弹性缓冲耐磨片11,弹性缓冲耐磨片11的耳边1103与制动块连接。把装配有耐磨片的左右制动块分别从滑座6左右两侧嵌入滑座6的制动块嵌入槽603中。其中,左右螺母制动块的u型快9-101在制动块嵌入槽603中,螺母9-102在双螺纹丝杠嵌入槽604中,制动块的凹槽9-104与制动块滑行凸台602耦合。手动扣紧左右制动块,使耐磨片11贴紧轨道2表面,然后从滑座6左侧,把左丝杠12-1和右丝杠12-2分别旋入左螺母制动块9-1和右螺母制动9-2中,旋入距离左右对称。左右制动马达10的输出轴分别与左丝杠12-1和右丝杠12-2的连接段相连接,丝杠的轴心与制动马达10输出轴同轴,且二者同步转动。制动马达10固定在滑座6左右侧板上。为了实现制动,左右制动块需要同步靠近轨道中心,当左丝杠12-1和右丝杠12-2的螺纹旋向相反时,左右制动马达输出轴的转向相同;当左丝杠12-1和右丝杠12-2的螺纹旋向相同时,左右制动马达输出轴的转向相反。

提供先前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改动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权利要求的语言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除非特别如此声明)而是“一个或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引述一列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作为示例,“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旨在涵盖:至少一个a;至少一个b;至少一个c;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c;至少一个b和至少一个c;以及至少一个a、至少一个b和至少一个c。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包括:

动力装置,用于为所述布放回收系统提供动力,并且在所述布放回收系统需要被制动时停止提供动力并锁紧行走轮;以及

制动装置,用于与所述动力装置配合,以进一步对所述布放回收系统进行制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放回收系统具有液压系统,用于为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制动装置提供动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滑座、所述行走轮和液压驱动马达,所述制动装置包括两个制动块、制动马达、弹性缓冲耐磨片和双螺纹丝杠,所述制动马达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双螺纹丝杠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的底部开有t型槽,用于容纳轨道,所述滑座中间开有嵌入槽,用于容纳所述制动块和所述双螺纹丝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的侧边上下开设有两个完全贯通的方形通孔,所述两个方形通孔上下相通,相通位置左右两侧分别往所述两个方形通孔的对称中心处延伸出凸台,下方的方形方孔的顶面在所述t型槽的顶面上方、下方的方形方孔的底面在所述t型槽的垂直拐角面下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滑座的两端,所述行走轮外圆周面底部与所述滑座的t型槽的顶面相切。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块包括左制动块、右制动块,每个制动块包括u型块、半螺杆块和连接块,其中所述左制动块与所述右制动块的半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耐磨片为u型结构,在其两侧边各设有两个弹片,共四个弹片,其中至少一个弹片与侧边之间具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结构的底部向u型开口方向隆起形成圆弧隆鼓,所述隆鼓与所述u型结构的侧边之间为大圆角过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纹丝杠分为四段,其中初始连接段与所述制动马达相连,第一螺纹段的螺纹为丝杠螺纹,其旋向与所述左制动块的半螺杆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螺纹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左制动块的上半螺杆块的长度,小径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纹段的内径,第二螺纹段的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段旋向相反,长度相等。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布放回收系统的组合制动装置。该组合制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用于为布放回收系统提供动力,并且在布放回收系统需要被制动时停止提供动力并锁紧行走轮;以及制动装置,用于与动力装置配合,以进一步对布放回收系统进行制动。该组合制动装置将带有耐磨和缓冲部件的摩擦制动与液压动力制动相结合,针对惯性较大的布放回收系统,制动能力强,反应速度快,并且制定速度可调。

技术研发人员:康建军;于丽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6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