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把手连接座领域,尤其涉及小农机把手连接座领域。
背景技术:
把手连接座应用于机械设备各领域,实现两个机械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转轴底座中一般采用轴承连接,且转轴的中轴采用实心轴;此实现转轴转动灵敏。
传统把手连接座应用在小农机领域时,由于小农机使用的生产环境,道路高低不平,且工作时设备周围存在农作物,而把手连接座两端连接的相对转动的机械部件基本需要电线进行通电连接,此些电线只能固定在把手连接座的表面;因此在小农机工作时很容易出现损坏;
另一方面小农机的工作部或者机头相对小农机地盘相对转动连接,把手连接座在转动时无需非常灵敏,但是对把手连接座中的轴承中磨损较为严重,轴承经常出现损坏,导致把手连接座两端连接的机械部件,出现径向摆动,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因此为了适应小农机生产环境,需要对小农机的把手连接座进行改进,避免出现把手连接座两端导线在工作时损坏,且避免把手连接座中轴承出现异常导致把手连接座两端连接的机械部件出现径向摆动的问题。
本申请人已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21205968438,题目为一种新型把手连接座以及小农机,能够利用滚珠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发生轴向位移。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滚珠与第一套筒中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套筒中的第二凹槽之间为点接触,局部受到的压力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滚珠以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容易发生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限位装置来改变目前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把手连接座,延长把手连接座两端的机械部件连接的导线使用寿命;同时解决了把手连接座在使用一定时间出现其两端的机械部件径向摆动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新型把手连接座,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下底座设有与第一套筒连通的第一通孔;
上底座,所述上底座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上底座设有与第二套筒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一套筒外部;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转动连接,即第一套筒与第一套筒形成一个转轴,且转轴的中间为中空结构;上底座与下底座均可以连接机械部件;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不与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连接,或者位于第二套筒端部,且所述限位装置与第一套筒外壁接触,防止第一套筒相对于第二套筒发生轴向位移。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转动连接,实现上底座与下底座连接的机械部件转动连接;同时由于把手连接座的第一套筒为中空结构,可以实现上底座与下底座连接的机械部件的电连接导线穿过第一套筒中间的通孔连接,对电连接的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在工作时出现损坏;同时通过限位装置将第一套筒固定,防止其相对于第二套筒发生轴向位移;也避免了套筒之间采用轴承连接,出现轴承损坏时,第一套筒相对于第二套筒发生径向摆动,从而导致上底座与下底座连接的机械部件之间出现径向摆动,且节约了加工成本。
所述第一套筒外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在套筒壁上可以是连续分布、非连续分布、环形分布、螺旋式分布等;
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且不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接。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即减少了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同时又能够容纳限位装置,防止第一套筒相对于第二套筒轴向运动,且限位装置不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连接,因此限位装置与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接触面积小,摩擦阻力小。
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环形凹槽,且横截面为半球形;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形成横截面为球形的凹槽。
所述限位装置为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第一套筒连接,所述固定件与下底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套筒的长度,优选所述固定件与下底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套筒与上底座的长度和,将第二套筒与上底座设置在固定件与下底座之间。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限位装置采用固定件,通过将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与固定件之间,避免了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轴向相对移动。
所述固定件为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套设于第一套筒上,一般第一固定件套设在第一套筒远离下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一套筒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固定件为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套设在第一套筒上;所述第一套筒外壁设有凸起或卡槽,优选环形凸起或环形卡槽;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套筒与所述凸起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卡槽内,一般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套筒远离下底座一端与所述凸起之间或所述卡槽内。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固定件采用与第一套筒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套筒与固定件之间或者将第二套筒与上底座设置在第一套筒与固定件之间,且由于螺纹连接可以将第二套筒与第一固定件以及下底座间的间隙可控、可调,实现避免出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轴向相对移动,同时又控制第一套筒与第一固定件以及下底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小;
或者通过第一套筒外壁设有凸起或卡槽,优选环形凸起或环形卡槽,将第二套筒或者第二套筒与上底座设置在所述凸起或卡槽与下底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套筒与所述凸起之间或所述卡槽内,可以调整第二套筒与第一固定件以及下底座间的间隙,将实现避免出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轴向相对移动,同时又控制第一套筒与第一固定件以及下底座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小。
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套筒中轴线垂直;更适合于安装小农机把手;
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上设有半球形安装凹槽,所述半球形安装凹槽直径为,1-42cm;优选20-42cm;进一步优选3cm,26cm,32cm,36cm。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套筒侧壁连接,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机械部件与第二套筒连接,并能够与第一套筒或下底座转动连接,尤其适合于各型号的小农机把手的安装以及实现小农机把手转动使用。
还包括所述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套管、若干固定孔;
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三通孔,若干所述固定孔位于下底座上;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固定杆;
所述第三通孔随套管相对下底座转动,使得第三通孔与不同的固定孔相对;此时通过固定杆穿过第三通孔以及固定孔,实现套管与下底座相对位置的固定。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实现两个机械部件的之间不同角度的调整并固定;通过套管与下底座上的固定孔相对转动实现角度调整,通过调整角度后第三通孔与固定孔相对设置,且套管上的第三通孔放置固定杆来实现角度固定。
所述套管与上底座和/或第二套筒外壁连接;所述套管与上底座连接时,所述上底座设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中轴线与下底座垂直。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套管与上底座和/或第二套筒外壁连接,实现套管与下底座转动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中轴线与下底座垂直,实现调整角度后的角度固定。
所述上底座靠近下底座的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不与第四通孔连接。
采用上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底座靠近下底座的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凹槽,即减少了上底座在转动时与相邻部件的滑动摩擦力,同时又保证了上底座的稳定性,且所述凹槽不与第四通孔连接,更有利于所述固定杆穿过第三通孔和固定孔,进行角度固定。
其要点是所述限位装置为软质可塑耐磨合金条或耐磨软胶条,所述软质可塑耐磨合金条或所述耐磨软胶条位于环形凹槽内;
所述第一套筒由无缝钢管制成;
所述第二套筒由球墨铸铁、铸钢、灰铸铁或铝合金制成;
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设有与其丝接的固定丝堵或注油嘴;
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套筒顶端的外丝相互丝接紧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小农机,包括所述的把手连接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的把手连接座,实现所述的小农机把手与小农机工作部转动连接的同时,避免了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的摩擦;也避免了套筒之间采用轴承连接出现轴承损坏时,第一套筒相对于第二套筒发生径向摆动,并节约了加工成本;而且实现把手连接座两端连接的机械部件的电连接导线设置于第一套筒内部,对导线进行保护,防止在工作时出现损坏,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把手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把手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4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5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记: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下底座;4、上底座;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限位装置;8、固定孔;9、套管;10、第三通孔;11、安装面;12、半球形安装凹槽;13、第二通孔;14、卡槽;15、环形卡扣固定件;16、环形凸起;17、螺纹固定件;1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把手连接座,包括下底座3,所述下底座3连接有第一套筒1,所述下底座3设有与第一套筒1连通的第一通孔;
还包括上底座4,所述上底座4连接有第二套筒2,所述上底座4设有与第二套筒2连通的第二通孔13;所述第二套筒2套设于第一套筒1外部;所述第二套筒2与第一套筒1转动连接,即第一套筒1与第一套筒2形成一个转轴,且转轴的中间为中空结构;上底座4与下底座3均可以连接机械部件;
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与第二套筒2之间,不与第一套筒1和第二套筒2连接,且所述限位装置与第一套筒1外壁接触,防止第一套筒1相对于第二套筒2发生轴向位移,所述第一套筒由无缝钢管制成;所述第二套筒由球墨铸铁、铸钢、灰铸铁或铝合金制成。
所述第一套筒1外壁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第二套筒2内壁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与所述第二凹槽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6在套筒壁上沿径向环形设置,即所述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均为环形凹槽,且横截面为半球形;所述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6相对设置形成横截面为球形的凹槽;所述限位装置为软质可塑耐磨合金条或耐磨软胶条,所述软质可塑耐磨合金条或所述耐磨软胶条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设有与其丝接的固定丝堵或注油嘴。
所述第二套筒2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11与所述第二套筒2中轴线垂直;
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11上设有半球形安装凹槽12,所述半球形安装凹槽12直径为26cm。
还包括所述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套管9、若干固定孔8;
所述套管9上设有第三通孔10,若干所述固定孔8位于下底座3上;所述第三通孔10内设置固定杆;
所述套管9与上底座4和第二套筒2外壁连接;所述上底座4设有与第三通孔10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10中轴线与下底座垂直。
所述第三通孔10随套管9相对下底座3转动,使得第三通孔10与不同的固定孔8相对;此时通过固定杆穿过第三通孔10以及固定孔8,实现套管9与下底座3相对位置的固定。
通过角度调节装置,可以实现小农机把手与工作部之间不同角度的调整并固定;通过套管9与下底座3上的固定孔8相对转动实现角度调整,通过调整角度后第三通孔10与固定孔8相对设置,且套管9上的第三通孔10放置固定杆来实现角度固定。
所述上底座4靠近下底座3的端面中间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不与第四通孔连接。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小农机,包括所述的把手连接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螺纹固定件17,所述螺纹固定件17与第一套筒1连接,所述螺纹固定件17与下底座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套筒2与上底座3的长度和;所述螺纹固定件17套设于第一套筒1上且与第一套筒1螺纹连接。
所述半球形安装凹槽12直径为32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环形卡扣固定件15,所述环形卡扣固定件15套设在第一套筒1上;所述第一套筒1外壁设有环形凸起16;所述环形卡扣固定件15位于第二套筒2远离下底座3一端与所述环形凸起16之间。
所述半球形安装凹槽12直径为36c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环形卡扣固定件15,所述环形卡扣固定件15套设在第一套筒1上;所述第一套筒1外壁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为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扣固定件15位于卡槽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螺母18,所述螺母18套设在第一套筒1上;所述第一套筒1外壁设有外丝,并与所述螺母18丝接紧固。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1.一种新型把手连接座,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连接有第一套筒,所述下底座设有与第一套筒连通的第一通孔;
上底座,所述上底座连接有第二套筒,所述上底座设有与第二套筒连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套筒套设于第一套筒外部;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转动连接;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或位于第二套筒端部,且所述限位装置与第一套筒外壁接触,防止第一套筒相对于第二套筒发生轴向位移;
所述第一套筒外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壁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
所述限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且不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连接;
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均为环形凹槽,且横截面为半球形;
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
所述限位装置为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第一套筒连接,所述固定件与下底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二套筒的长度;
所述固定件为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套设于第一套筒上且与第一套筒螺纹连接;或者所述固定件为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套设在第一套筒上;
所述第一套筒外壁设有凸起或卡槽,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第二套筒与所述凸起之间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卡槽内;
所述第二套筒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安装面上设有半球形安装凹槽,所述半球形安装凹槽直径为1-42cm;
还包括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套管、若干固定孔;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三通孔,若干所述固定孔位于下底座上;所述第三通孔随套管相对下底座转动,使得第三通孔与不同的固定孔相对;
所述套管与上底座和/或第二套筒外壁连接;所述套管与上底座连接时,所述上底座设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
所述上底座靠近下底座的一端中部设有凹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软质可塑耐磨合金条或耐磨软胶条,所述软质可塑耐磨合金条或所述耐磨软胶条位于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一套筒由无缝钢管制成;所述第二套筒由球墨铸铁、铸钢、灰铸铁或铝合金制成;
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上设有与其丝接的固定丝堵或注油嘴;
所述第一套筒的顶端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套筒顶端的外丝相互丝接紧固。
2.一种小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连接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