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36



1.本发明涉及水体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2.

背景技术:

3.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许多山体、树林、湖泊和江河的生态得到修复,但是,某些湖泊和河流的情况不容乐观,到了雨季,大量泥沙被雨水带入湖泊和河流,水体颜色发黄;到了旱季,湖泊和河流水位降低,水体中的杂质浓度上升,一些湖泊和河流还有蓝藻现象,到了夏天或旱季,特别是遇到高温和太阳曝晒时,蓝藻就会爆发,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水面绿油油的一片,水体发暗,浑浊不堪。
4.在湖泊和河道水体的治理方面,目前已有许多技术,在物理层面采用丝网过滤法、细沙过滤法、离心过滤法和沉积法,在化学层面采用树脂吸附法,在生物层面采用养鱼吃藻法,在农林层面采用植草净水法。在基础设施方面,目前除了有大型的固定过滤站外,还有各种可移动的过滤设备,有的还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技术,有的还采用了gps定位。上述技术各有特点,一定程度上都能减轻水体的杂质浓度,但这些技术中有的造价昂贵,体积庞大,技术复杂;有的处理周期较长,水流处理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式的水流处理量较大,过滤速度较快,过滤效果较好,总体尺寸较小,有自身排渣功能的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装置包括外桶2、套桶3、垂管8、涡叶9、轴套大齿轮12、中心管14、排渣泵22、底部单向门24、动压膜25、中桶27、侧面单向门28、旁通管29、引渣管36、主轴小齿轮42、轴套45、夹叉46、歪轮47、副轴大齿轮50和副轴小齿轮51,引渣管36、侧面单向门28、底部单向门24和动压膜25构成排渣机构,主轴11、主轴小齿轮42、副轴大齿轮50和副轴48构成一级减速机构,副轴小齿轮51、轴套大齿轮12和轴套38构成二级减速机构,歪轮47、夹叉46和传动轴44构成往复机构。
7.中桶27底部的桶底19下方设有排渣泵22,排渣泵22呈盆形,排渣泵22内设有软橡胶材质的动压膜25,俯视图上排渣泵22和动压膜25均为圆形,出渣管23内设有底部单向门24,靠近排渣泵22的粗联管20的一端嵌在排渣泵22内,且在粗联管20的端口处设有侧面单向门28,湖水灌入本装置时,水流的冲击力使涡叶9转动,通过主轴11的传动,依次带动主轴小齿轮42、副轴大齿轮50、副轴48、副轴小齿轮51、轴套大齿轮12、轴套38、横杆6、垂杆5和毛刷4转动,其中,副轴48转动时,通过歪轮47和夹叉46的作用,把歪轮47的转动变为夹叉46的上下运动,通过传动轴44的传动,排渣泵22内的动压膜25作向上拱起或向下弯曲的往复运动,动压膜25向上拱起时,排渣泵22为吸渣动作,此时,动压膜25下方的排渣泵22内腔部分
气压减小,两个侧面单向门28打开,底部单向门24关闭,进水区52底部的高浓度浑水依次通过引渣管36、粗联管20和侧面单向门28进入排渣泵22,动压膜25向下弯曲时,排渣泵22为排渣动作,此时,动压膜25下方的排渣泵22内腔部分气压增大,两个侧面单向门28关闭,底部单向门24打开,排渣泵22内的高浓度浑水依次通过底部单向门24和出渣管23向外壳1下方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桶口16中心且在横杆6上方设有涡叶9,涡叶9的中心设有与其垂直的主轴11,主轴11外部套有轴套38,主轴11与轴套38之间以及轴套38与第一轴座40之间均设有数个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滚珠39,轴套38旁设有副轴48,主轴11底部设有主轴小齿轮42,轴套38底部设有轴套大齿轮12,副轴48上半部设有副轴小齿轮51和副轴大齿轮50,主轴小齿轮42与副轴大齿轮50咬合,副轴小齿轮51与轴套大齿轮12咬合,副轴48穿过第四轴座49,副轴48底部设有歪轮47,歪轮47外侧设有夹叉46和传动轴44,歪轮47的边沿嵌在夹叉46内,传动轴44顶端与夹叉46底部连接,传动轴44底端与动压膜25顶面连接。
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装置与移动式过滤装置相比其水流处理量较大,过滤效果较好;与固定式滤藻基站相比其总体尺寸较小,过滤速度较快,此外,本装置具有自身排渣功能且排渣机构无需另置电机和电源线。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有如下7幅附图:图1是本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装置过滤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装置通气机构的主视图,图4是本装置去除外桶后的仰视图,图5是本装置去除涡叶后的俯视图,图6是本装置动力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涡叶的俯视图。
11.附图中所标各数字分别表示如下:1.外壳,2.外桶,3.套桶,4.毛刷,5.垂杆,6.横杆,7.环罩,8.垂管,9.涡叶,10.顶盖,11.主轴,12.轴套大齿轮,13.上支架,14.中心管,15.外壳口,16.桶口,17.喇叭圈,18.进气口,19.桶底,20.粗联管,21.出水管,22.排渣泵,23.出渣管,24.底部单向门,25.动压膜,26.传动杆,27.中桶,28.侧面单向门,29.旁通管,30.细联管,31.细三通,32.粗三通,33.细弯头,34.粗弯头,35.夹层底口,36.引渣管,37.第二轴座,38.轴套,39.滚珠,40.第一轴座,41.下支架,42.主轴小齿轮,43.第三轴座,44.传动轴,45.轴套,46.夹叉,47.歪轮,48.副轴,49.第四轴座,50.副轴大齿轮,51.副轴小齿轮,52.进水区,53.出水区,54.积水区。
具体实施方式
12.1.根据图1至图7,本装置包括外壳1、外桶2、套桶3、毛刷4、垂杆5、横杆6、环罩7、垂管8、涡叶9、顶盖10、主轴11、轴套大齿轮12、上支架13、中心管14、外壳口15、桶口16、喇叭圈
17、进气口18、桶底19、粗联管20、出水管21、排渣泵22、出渣管23、底部单向门24、动压膜25、传动杆26、中桶27、侧面单向门28、旁通管29、细联管30、细三通31、粗三通32、细弯头33、粗弯头34、夹层底口35、引渣管36、第二轴座37、轴套38、滚珠39、第一轴座40、下支架41、主轴小齿轮42、第三轴座43、传动轴44、轴套45、夹叉46、歪轮47、副轴48、第四轴座49、副轴大齿轮50和副轴小齿轮51。
13.2.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构成过滤机构,横杆6、垂杆5和毛刷4构成刮渣机构,进气口18、细联管30、细三通31、细弯头33、垂管8和中心管14构成通气机构,引渣管36、粗弯头34、粗三通32、侧面单向门28、动压膜25、底部单向门24和出渣管23构成排渣机构,主轴11、主轴小齿轮42、副轴大齿轮50和副轴48构成一级减速机构,副轴小齿轮51、轴套大齿轮12和轴套38构成二级减速机构,歪轮47、夹叉46和传动轴44构成往复机构。涡叶9、一级减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和往复机构组成动力机构。
14.3.外桶2与最大的套桶3之间、套桶3与套桶3之间、中桶27与最小的套桶3之间为进水区52,外壳1与外桶2夹层内、套桶3夹层内、中桶27内为出水区53。
15.4.外壳1内设有外桶2,外桶2开口向上,外桶2的桶口16上设有喇叭圈17,桶口16通过喇叭圈17与外壳1内壁连接,外桶2内且在桶底19上设有中桶27和三个口径不同的套桶3,套桶3主体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面围合而成,两个圆柱面间形成夹层,夹层底部为夹层底口35,主视图上夹层底口35呈喇叭形,其底边与桶底19连接,俯视图上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构成同心圆,中桶27底部与最小的套桶3底部之间设有十字形的旁通管29。
16.5.三个套桶3的顶部分别设有外径不等的环罩7,中桶27顶部设有顶盖10,顶盖10内设有上支架13和下支架41,上支架13和下支架41两端均与顶盖10内壁连接,顶盖10顶部设有第一轴座40和第二轴座37,上支架13上设有第三轴座43和第四轴座49,下支架41上设有轴套45,中桶27底部的桶底19下方设有排渣泵22,排渣泵22呈盆形,排渣泵22内设有软橡胶材质的动压膜25,俯视图上排渣泵22和动压膜25均为圆形;排渣泵22底部设有出渣管23,出渣管23内设有底部单向门24。
17.6.外壳1一侧外壁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均设有进气口18,上方的进气口18作为外桶2与外壳1之间夹层的通气口,三个套桶3的夹层内均嵌有能够通气便于夹层内水流畅通的垂管8,中桶27内设有中心管14,桶底19下方且在外桶2中心两边均设有细联管30、细三通31和细弯头33,两边的垂管8和细联管30均通过细三通31或细弯头33互相联通,两边靠近排渣泵22的细联管30的一端通过排渣泵22的上半部即动压膜25上面的空腔互相联通,下方的进气口18与排渣泵22右边的细联管30的另一端联通。
18.7.进水区52底部的桶底19下面设有八根引渣管36,引渣管36顶端与桶底19平齐,八根引渣管36以桶底19为中心分成左右两边分布,两边的引渣管36分别通过其一边的粗三通32、粗弯头34和粗联管20互相联通,两边靠近排渣泵22的粗联管20的一端均嵌在排渣泵22内,且在粗联管20的端口处设有侧面单向门28。
19.8.靠近桶口16处且在顶盖10上方设有横杆6,横杆6下方的进水区52内设有若干垂杆5和毛刷4,桶口16中心且在横杆6上方设有涡叶9,涡叶9的中心设有与其垂直的主轴11,主轴11外部套有轴套38,主轴11与轴套38之间以及轴套38与第一轴座40之间均设有数个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滚珠39,轴套38旁设有副轴48,主轴11底部设有主轴小齿轮42,轴套38底部设有轴套大齿轮12,副轴48上半部设有副轴小齿轮51和副轴大齿轮50,主轴小齿轮42驱动
副轴大齿轮50,副轴小齿轮51驱动轴套大齿轮12,副轴48穿过第四轴座49,副轴48底部设有歪轮47,歪轮47外侧设有夹叉46和传动轴44,歪轮47的边沿嵌在夹叉46内,传动轴44顶端与夹叉46底部连接,传动轴44底端与动压膜25顶面连接。
20.9.外壳1的材质为不锈钢,厚度为1毫米,外壳1的直径为1

2米,高度为0.8

1.6米。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为不锈钢激光冲孔板,厚度为0.6毫米,冲孔孔径为5.0

6.5微米,冲孔密度为2500

2000目。桶底19为不锈钢的局部冲孔板,上面有两种不同的孔径:进水区52下方的桶底19上的冲孔较细较密,其孔径和密度与套桶3上的孔径和密度相等;夹层底口35即喇叭口下方的冲孔较大较疏,孔径为3

5毫米,密度为15

10目,使夹层内的已过滤水流容易通过冲孔,同时可保证桶底19的机械强度;中桶27下方的桶底19上不冲孔,中桶27内的已过滤水流是通过旁通管29后再由最小套桶3的夹层底口35流到积水区54,桶底19的厚度为0.8毫米。
21.10.安装时,本装置需另行配置抽水管、水泵和动力线路,且在抽水管的进水口处配置初滤网罩,防止鱼类、螺丝和树叶等进入,抽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本装置上方。工作时,经初滤网罩初滤后的湖水灌入本装置且流到进水区52,进水区52内的湖水分别通过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上的网孔过滤后流进出水区53,其中,靠近外桶2的湖水经外桶2上的网孔过滤后,在外壳1与外桶2间的夹层内向下流动,流到积水区54;靠近套桶3的湖水由套桶3上的细网孔过滤后,在套桶3的夹层内向下流动,再通过桶底19上的粗网孔后流到积水区54;靠近中桶27的湖水由中桶27上的细网孔过滤后,顺着中桶27的内壁向下流动,再通过旁通管29流到最小套桶3的夹层内,然后再通过桶底19上的粗网孔后流到积水区54;经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滤出的杂质在进水区52的底部和部分湖水一起形成高浓度浑水。
22.11.在湖水灌入本装置进行滤渣的同时,水流的冲击力使涡叶9转动,通过主轴11的传动,依次带动主轴小齿轮42、副轴大齿轮50、副轴48、副轴小齿轮51、轴套大齿轮12、轴套38、横杆6、垂杆5和毛刷4转动,毛刷4不断清刮嵌在细网孔上的杂质,保持网孔畅通,其中,副轴48转动时,通过歪轮47和夹叉46的作用,把歪轮47的转动变为夹叉46的上下运动,通过传动轴44的传动,排渣泵22内的动压膜25作向上拱起或向下弯曲的往复运动。
23.12.动压膜25向上拱起时,排渣泵22为吸渣动作,此时,动压膜25下方的排渣泵22内腔部分气压减小,两个侧面单向门28打开,底部单向门24关闭,进水区52底部的高浓度浑水依次通过引渣管36、粗联管20和侧面单向门28进入排渣泵22;动压膜25向下弯曲时,排渣泵22为排渣动作,此时,动压膜25下方的排渣泵22内腔部分气压增大,两个侧面单向门28关闭,底部单向门24打开,排渣泵22内的高浓度浑水依次通过底部单向门24和出渣管23向外壳1下方排出;本装置排出的高浓度浑水可引入田埂上的沉积池,对杂质进一步沉积,以便收集;经本装置过滤后的净水由出水管21回流进湖泊,对湖泊进行自身治理,或引入到所需的用水池,以便用户使用。
24.13.本装置除了可以用于湖泊治理和湖泊取水外,也可用于河道治理和河道取水。由于本装置中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的总体表面积较大,所以,本装置的水流处理量较大,滤渣速度较快;由于外桶2、套桶3和中桶27上的激光冲孔孔径较小,密度较密,且有刮渣机构,所以过滤效果较好。
25.14.本装置中的减速机构可增加轴套、横杆和传动杆的机械动力;环罩7和顶盖10起挡水作用,防止水流灌入垂管8和中心管14,确保通气机构工作正常。

技术特征:
1.一种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包括外桶(2)、套桶(3)、垂管(8)、涡叶(9)、轴套大齿轮(12)、中心管(14)、排渣泵(22)、底部单向门(24)、动压膜(25)、中桶(27)、侧面单向门(28)、旁通管(29)、引渣管(36)、主轴小齿轮(42)、轴套(45)、夹叉(46)、歪轮(47)、副轴大齿轮(50)和副轴小齿轮(51),引渣管(36)、侧面单向门(28)、底部单向门(24)和动压膜(25)构成排渣机构,主轴(11)、主轴小齿轮(42)、副轴大齿轮(50)和副轴(48)构成一级减速机构,副轴小齿轮(51)、轴套大齿轮(12)和轴套(38)构成二级减速机构,歪轮(47)、夹叉(46)和传动轴(44)构成往复机构;其特征在于:中桶(27)底部的桶底(19)下方设有排渣泵(22),排渣泵(22)呈盆形,排渣泵(22)内设有软橡胶材质的动压膜(25),俯视图上排渣泵(22)和动压膜(25)均为圆形,出渣管(23)内设有底部单向门(24),靠近排渣泵(22)的粗联管(20)的一端嵌在排渣泵(22)内,且在粗联管(20)的端口处设有侧面单向门(28),湖水灌入本装置时,水流的冲击力使涡叶(9)转动,通过主轴(11)的传动,依次带动主轴小齿轮(42)、副轴大齿轮(50)、副轴(48)、副轴小齿轮(51)、轴套大齿轮(12)、轴套(38)、横杆(6)、垂杆(5)和毛刷(4)转动,其中,副轴(48)转动时,通过歪轮(47)和夹叉(46)的作用,把歪轮(47)的转动变为夹叉(46)的上下运动,通过传动轴(44)的传动,排渣泵(22)内的动压膜(25)作向上拱起或向下弯曲的往复运动,动压膜(25)向上拱起时,排渣泵(22)为吸渣动作,此时,动压膜(25)下方的排渣泵(22)内腔部分气压减小,两个侧面单向门(28)打开,底部单向门(24)关闭,进水区(52)底部的高浓度浑水依次通过引渣管(36)、粗联管(20)和侧面单向门(28)进入排渣泵(22),动压膜(25)向下弯曲时,排渣泵(22)为排渣动作,此时,动压膜(25)下方的排渣泵(22)内腔部分气压增大,两个侧面单向门(28)关闭,底部单向门(24)打开,排渣泵(22)内的高浓度浑水依次通过底部单向门(24)和出渣管(23)向外壳(1)下方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桶口(16)中心且在横杆(6)上方设有涡叶(9),涡叶(9)的中心设有与其垂直的主轴(11),主轴(11)外部套有轴套(38),主轴(11)与轴套(38)之间以及轴套(38)与第一轴座(40)之间均设有数个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滚珠(39),轴套(38)旁设有副轴(48),主轴(11)底部设有主轴小齿轮(42),轴套(38)底部设有轴套大齿轮(12),副轴(48)上半部设有副轴小齿轮(51)和副轴大齿轮(50),主轴小齿轮(42)与副轴大齿轮(50)咬合,副轴小齿轮(51)与轴套大齿轮(12)咬合,副轴(48)穿过第四轴座(49),副轴(48)底部设有歪轮(47),歪轮(47)外侧设有夹叉(46)和传动轴(44),歪轮(47)的边沿嵌在夹叉(46)内,传动轴(44)顶端与夹叉(46)底部连接,传动轴(44)底端与动压膜(25)顶面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湖泊水体杂质处理装置,包括外桶、套桶、垂管、涡叶、轴套大齿轮、中心管、排渣泵、底部单向门、动压膜、中桶、侧面单向门、旁通管、引渣管、主轴小齿轮、轴套、夹叉、歪轮、副轴大齿轮和副轴小齿轮,引渣管、侧面单向门、底部单向门和动压膜构成排渣机构,歪轮、夹叉和传动轴构成往复机构;涡叶9、一级减速机构、二级减速机构和往复机构组成动力机构;排渣泵内设有软橡胶材质的动压膜,出渣管内设有底部单向门,靠近排渣泵的粗联管的一端嵌在排渣泵内,且在粗联管的端口处设有侧面单向门。本装置水流处理量较大,过滤效果较好,过滤速度较快。快。快。


技术研发人员:冯越 朱复东 施学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盐城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3.26
技术公布日:2021/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7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