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的体积对对能量密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业界一致致力于在二次电池的体积上进行开发各种技术,以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其能节省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电极端子以及保护板组件,保护板组件包括保护板,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面,所述电极端子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一壁面上露出;所述保护板具有沿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的相背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面对所述第一壁面,所述保护板在所述第一板面处电连接于所述电极端子的第一端面;所述保护板还具有沿保护板的厚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保护板组件还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于所述保护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电连接片设于第一端面和第一板面之间,所述电连接片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保护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保护板,沿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观察,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片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电连接片的第二面至少部分覆盖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片为单层平板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导电壳体;所述保护板组件还包括绝缘片;所述绝缘片设于第一壁面和所述保护板之间;所述绝缘片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绝缘片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绝缘片;所述电极端子朝向所述保护板的第一板面突出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电极端子至少部分设于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各自整体为平坦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连接件经由导电端子电连接于所述保护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面对所述保护板的侧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所述第二部分面对所述保护板的第二板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fpc,所述fpc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面对所述保护板的侧面,所述第二段面向所述保护板的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均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段上的导电连接件面对所述保护板的侧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在所述第二段上的导电连接件面对所述保护板的第二板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fpc,所述fpc连接于所述保护板并弯折在所述保护板的侧面上;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fpc、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第一壁面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相对;所述电极端子以及所述保护板组件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且所述绝缘体的材料设于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保护板组件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保护板组件内部的间隙;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外表面露出而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通过将绝缘材料设于电极端子以及所述保护板组件周边后固化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第一壁面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相对;所述电极端子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所述保护板组件在所述导电端子露出于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外表面而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所述fpc从所所述绝缘体延伸出并弯折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柱形本体和两翼片,所述两翼片结合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所述柱形本体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保护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保护板为平板状且第一板面面对第一壁面,保护板平躺在壳体的第一壁面,从而在第一板面与第一壁面彼此面对的方向上节省空间。通过导电端子设置于保护板的侧面,避免导电端子设置于保护板的第二板面上而占据电池在第一板面与第一壁面彼此面对的方向上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又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
图5的图3的部分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分解图。
图8的图7的部分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再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分解图。
图11的图9的部分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池33电连接片
1壳体331第一面
11第一壁面332第二面
2电极端子34绝缘片
21第一端面341第一外表面
3保护板组件342第二外表面
31保护板343开口
311第一板面4导电连接件
312第二板面41第一部分
313侧面42第二部分
313a第一侧面5绝缘体
313b第二侧面51第一外表面
314通孔6fpc
32导电端子61第一段
321柱形本体62第二段
322翼片e电子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且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本公开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表示性的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公开。
在本公开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说明和部件标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相对重要性且相互存在关系。
在本公开中,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各构件的构造和动作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实施例的各构件的各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这些表述是合适的,然而当实施例的各构件的各构件的姿势变化时,这些表述应根据姿势的变化来变化地解释。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100包括壳体1、电极端子2以及保护板组件3。
壳体1包括第一壁面11。壳体1为硬壳壳体,例如金属壳体。壳体1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含有第一壁面11的周圈部分与周圈上下侧的一侧的部分一成型,然后与周圈上下侧的另一侧的部分组装。当然可以使壳体1的含有第一壁面11的部分作为盖片,壳体1的其余部分带底的且一侧开口的壳,将盖片组装在开口上即可。壳体1内收容有电极组件(未示出),电极组件电连接于电极端子2。电极组件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层叠或卷绕形成。
电极端子2具有第一端面21,第一端面21在第一壁面11上露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极端子2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为一个,壳体1为导电壳体,壳体1与电极端子2的电极性相反。
保护板组件3包括保护板31。
保护板31为平板状。保护板31具有沿保护板31的厚度方向的相背的第一板面311和第二板面312,第一板面311面对第一壁面11,保护板31在第一板面311处电连接于电极端子2的第一端面21。保护板31还具有沿保护板31的厚度方向连接在第一板面311和第二板面312之间的侧面313。通过保护板31为平板状且第一板面311面对第一壁面11,保护板31平躺在壳体1的第一壁面11,从而在第一板面311与第一壁面11彼此面对的方向上节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面313包括相反的两第一侧面313a和相反的两第二侧面313b,第一侧面313a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313b的面积。
保护板组件3还包括导电端子32。导电端子32设置于保护板31的侧面313,导电端子32电连接于保护板31。通过导电端子32设置于保护板31的侧面313,避免导电端子32设置于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上而占据电池100在第一板面311与第一壁面11彼此面对的方向上的空间。通过导电端子32设置于保护板31的侧面313,给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布置所需的元器件e。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2包括柱形本体321和两翼片322,两翼片322结合于保护板31的侧面313,柱形本体321的两端分别露出保护板31的第一板面311和第二板面312。采用这种形状的导电端子32能够直接采用半导体领域中的电路板的导电过孔的成型技术(例如镀覆),例如一张整体基板成型导电过孔,将导电过孔沿中心线一分为二,即形成两个保护板,当然导电过孔两侧留出狭缝,从而形成两翼片322。由此提高了生成效率以及制备出的保护板31的质量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板组件3还包括电连接片33。电连接片33设于第一端面21和第一板面311之间,电连接片33用于电连接第一端子2和保护板31。电连接片33具有沿电连接片33的厚度方向的相反的第一面331和第二面332,电连接片33的第一面331贴靠且电连接于电极端子2的第一端面21,电连接片33的第二面332贴靠保护板31的第一板面311并电连接于保护板3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片33的材质为镍片。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片33为单层平板状,由此降低电连接片33在保护板31的第一板面311与壳体1的第一壁面11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占据的空间。电连接片33的数量与电极端子2的数量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连接片33为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板31设置有通孔314。电路板的厚度方向观察,至少部分电连接片位于通孔内通孔314沿保护板31的厚度方向贯通保护板31,电连接片33的第二面332至少部分覆盖通孔314。当电连接片33定位在电极端子2的第一端面21上且安装好保护板31之后,从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经由通孔314将电连接片33和电极端子2的第一端面21进行激光焊接,由此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为导电壳体。保护板组件3还包括绝缘片34。绝缘片34设于第一壁面11和保护板31之间。绝缘片34呈平板状。绝缘片34具有沿绝缘片34的厚度方向的相反的第一外表面341和第二外表面342。绝缘片34的第一外表面341面向壳体1的第一壁面11,绝缘片34的第二外表面342面向保护板31的第一板面311。绝缘片34具有开口343,开口343沿绝缘片34的厚度方向贯通绝缘片34。电极端子2朝向保护板31的第一板面311突出第一壁面11。电极端子2穿过绝缘片34的开口343。即电极端子2至少部分设于开口343。通过绝缘片34,将导电壳体与保护板31电隔离,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使绝缘片34呈平板状,能够有效地控制绝缘片34在保护板31的第一板面311与壳体1的第一壁面11彼此面对的方向上占据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表面341和第二外表面342各自整体为平坦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板组件3还包括电子元器件e,电子元器件e设置在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又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4是图3的分解图。图5是图3的部分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100还包括导电连接件4和绝缘体5。故与图1至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说明省略。
导电连接件4焊接在导电端子32上,导电连接件4经由导电端子32电连接于保护板31。导电连接件4的设置可以依据实际要求增加导电端子32的过流能力。在组装过程中,先将保护板31、导电端子32、电连接片33、绝缘片34组装(例如处于图1的组装态),之后再将导电连接件4焊接于导电端子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4包括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形成l型且彼此连接。第一部分41面对保护板31的侧面313、贴靠并电连接于导电端子32;第二部分42面对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贴靠并电连接于导电端子32。采用l型的导电连接件4一方面增加了导电连接件4的面积,增加过流能力,一方面也提高了导电连接件4在导电端子32上的安装稳定性。导电连接件4包括至少四个,四个导电连接件4分别为正导电连接件、负导电连接件、接地导电连接件和信号导电连接件。
绝缘体5连接第一壁面11。绝缘体5具有第一外表面51,第一外表面51与保护板31的侧面313相对;绝缘体5沿壳体1的第一壁面11的法线方向接合于壳体1的第一壁面11,电极端子2以及保护板组件3埋设于绝缘体5内,且绝缘体5的材料设于电极端子2与保护板组件3之间的间隙以及保护板组件3内部的间隙;导电连接件4在绝缘体5的第一外表面51露出而埋设于绝缘体5内。换句话说,绝缘体5将保护板组件3的全部构件(具体地为保护板31、导电端子32、电连接片33、绝缘片34)、电极端子2以及导电连接件4的一部分埋入在内并填充它们之间的间隙。由此,除了导电连接件4露出绝缘体5的第一外表面51的部分外,没有任何部件露出,绝缘体5与壳体1的第一壁面11结合,由此,一方面提高了绝缘性和密封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这些部件抗外部冲击的强度。在组装过程中,在保护板31、导电端子32、电连接片33、绝缘片34、导电连接件4组装之后,再通过注塑成型来成型绝缘体5。即绝缘体34通过将绝缘材料设于电极端子2以及保护板组件3周边后固化形成。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7是图6的分解图。图8的图7的部分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6至图8的实施例与图3至图5的实施例基本相同,故与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说明省略。图6至图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电池100还包括fpc6。
fpc6包括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形成l型。第一段61面对保护板31的侧面313,第二段62面向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第一段61和第二段62均设置有导电连接件4,在第一段61上的导电连接件4面对保护板31的侧面313、贴靠并电连接于导电端子32,在第二段62上的导电连接件4面对保护板31的第二板面312、贴靠并电连接于导电端子32。
在图3至图5的实施例中,多个导电连接件4需要一个一个地焊接于对应的导电端子32,而在图6至图8的实施例中,采用l型fpc6能够将多个导电连接件4一起设置在其上,在需要将导电连接件4与导电端子32焊接时,只需要将l型fpc6定位在保护板31上即可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操作便利性。
图6至图8的实施例的组装过程为:先将保护板31、导电端子32、电连接片33、绝缘片34组装,然后将设置有导电连接件4的fpc6组装到导电端子32上,通过注塑成型来成型绝缘体5。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再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图。图10是图9的分解图。图11的图9的部分构件的组装立体图。
图9至图11的实施例与图6至图8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fpc6的形状以及fpc6、导电连接件4、导电端子32以及绝缘体5的关系。
在图9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fpc6连接于保护板31并弯折在保护板31的侧面313上,导电连接件4设置于fpc6、贴靠并电连接于导电端子32。保护板组件3以仅导电端子32露出于绝缘体5的第一外表面51而埋设于绝缘体5内,fpc6从所绝缘体5延伸出并弯折在绝缘体5的第一外表面51上。
图9至图11的实施例的一示例的组装过程为:先将保护板31和fpc6制备成一体,然后将电连接片33、绝缘片34、一体的保护板31和fpc6、组装到壳体1的第一壁面11上,之后注塑成型绝缘体5,绝缘体5包覆电连接片33、绝缘片34、保护板31和部分fpc6,且使保护板31的导电端子32露出于绝缘体5的第一外表面51,之后将fpc6弯折在绝缘体5的第一外表面51上,然后将fpc6上的导电连接件4与导电端子32焊接。
与图6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导电连接件4的更换或维护方便。
上面详细的说明描述多个示范性实施例,但本文不意欲限制到明确公开的组合。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而形成出于简明目的而未示出的多个另外组合。
1.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端子以及保护板组件,保护板组件包括保护板,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面,
所述电极端子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在所述第一壁面上露出;
所述保护板具有沿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的相背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面对所述第一壁面,所述保护板在所述第一板面处电连接于所述电极端子的第一端面;所述保护板还具有沿保护板的厚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板面和所述第二板面之间的侧面;
所述保护板组件还包括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于所述保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保护板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
所述电连接片设于第一端面和第一板面之间,所述电连接片用于电连接第一端子和所述保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保护板设置有通孔,
所述通孔沿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保护板,
沿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观察,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片位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电连接片的第二面至少部分覆盖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壳体为导电壳体;
所述保护板组件还包括绝缘片,
所述绝缘片设于第一壁面和所述保护板之间;
所述绝缘片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绝缘片的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绝缘片;
所述电极端子至少部分设于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还包括导电连接件,
所述导电连接件焊接在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连接件经由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于所述保护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面对所述保护板的侧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所述第二部分面对所述保护板的第二板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还包括fpc,
所述fpc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面对所述保护板的侧面,所述第二段面向所述保护板的第二板面;
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均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件,
在所述第一段上的导电连接件面对所述保护板的侧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在所述第二段上的导电连接件面对所述保护板的第二板面、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还包括fpc,
所述fpc连接于所述保护板并弯折在所述保护板的侧面上;
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fpc、贴靠并电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第一壁面的绝缘体,
所述绝缘体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相对;
所述电极端子以及所述保护板组件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且所述绝缘体的材料设于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保护板组件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保护板组件内部的间隙;
所述导电连接件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外表面露出而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绝缘体通过将绝缘材料设于所述电极端子以及所述保护板组件周边后固化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电池还包括连接第一壁面的绝缘体,
所述绝缘体具有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相对;
所述电极端子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
所述保护板组件在所述导电端子露出于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外表面而埋设于所述绝缘体内,
所述fpc从所所述绝缘体延伸出并弯折在所述绝缘体的第一外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柱形本体和两翼片,所述两翼片结合于所述保护板的侧面,所述柱形本体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保护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