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93


本发明涉及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电机转子是电机中旋转的部分。它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转子在机加工过程中,转子的内槽会出现毛刺,毛刺会直接影响到电机的品质。因此,需要对加工后的电机转子进行去毛刺的处理。目前电机转子内槽的打磨方式一般为人工进行手动打磨,由于电机转子内槽的空间狭小难以处理,从而打磨十分不便,使得打磨效率叫较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较大,会出现电机转子在打磨后毛刺去不干净的问题,,从而导致电机转子的品质良莠不齐,所以在对电机转子的打磨过程中需要一种可以自动打磨的装置,减少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对于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

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为一块长方形的工作台与地面连接;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工作台上,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电机的转子进行定位;

移料机构,所述移料机构位于工作台的旁侧,所述移料机构用于将电机转子移料至定位机构上,待打磨完成后再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上将取下;

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位于定位机构的旁侧,所述打磨机构用于对电机转子的内槽进行打磨;

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位于工作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位移机构用于驱动打磨机构在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包括:

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用于对电机转子进行打磨;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打磨组件在电机的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对打磨组件进行旋转,用于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

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用于对打磨组件打磨过程中的碎屑进行收集。

优选的,所述移料机构包括传送带和移料机械手,所述传送带位于工作台长度方向上的旁侧,所述移料机械手位于工作台宽度方向上的旁侧,所述传送带用于将电机转子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所述移料机械手用于对电机转子进行抓取并且移动。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一旋转驱动器、底板、承托架、两个安装板一和两个夹爪滑块,所述底板呈水平状态固定连接与工作台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底板上设有滑槽一,所述承托架横跨于底板且为与底板的中部上方,所述两个安装板一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底板的两端,所述第一丝杆位于两个安装板一之间,所述第一丝杆为双向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两端互为相互反向的螺纹,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位于其中一个安装板一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板一与第一丝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夹爪滑块位于两个安装板一之间,所述第一丝杆贯穿通过两个夹爪滑台的底部且与其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两个夹爪滑块为两个互为左右对称状态放置,所述两个夹爪滑块的底部均设有与底板的滑槽一相互匹配的滑条一,所述两个夹爪滑块的底部之间还设有一根弹簧,所述两个夹爪滑块与电机转子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弹性材料。

优选的,所述位移机构包括第一位移组件和第二位移组件,所述第一位移组件和第二位移组件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第二位移组件垂直与第一位移组件,所述第一位移组件包括第二丝杆、第二旋转驱动器、位移架、第一滑台、两根导柱和两块安装板二,所述位移架呈水平状态放置于工作台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两块安装板二分别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位移架的两端,所述第一滑台位于位移架上,所述第二丝杆和两根导柱贯穿通过第一滑台于两个安装板二连接,所述第一滑台与第二丝杆螺纹配合,所述两根导柱位于第二丝杆的两侧,所述第二丝杆与两根导柱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位于其中一块的安装板二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板二与第二丝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位移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位移组件的第一滑台上,所述打磨机构固定连接与第二位移组件的第一滑台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架、支撑架、第一直线驱动器和驱动滑块,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与第二位移组件的第一滑台上,所述驱动架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支撑架上,所述驱动架上设有滑槽二,所述驱动滑块位于驱动架,所述驱动滑块靠近驱动架的一侧上设有与驱动架的滑槽二相互匹配的滑条二,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固定连接与驱动架的底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与驱动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组件位于驱动滑块上。

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轮、齿条、旋转轴和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驱动滑块上,所述齿条位于第二直线驱动器的旁侧,所述旋转轴位于齿条远离第二直线驱动器的一侧,所述齿轮套设于旋转轴上,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组件固定连接与旋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打磨组件包括壳体、双头电机和两个打磨轮,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与旋转组件的旋转轴上,所述双头电机位于壳体内,所述双头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壳体的两端与两个打磨轮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打磨轮为一大一小设置,所述两个打磨轮的材质均为弹性材质。

优选的,所述打磨组件的壳体外侧还设有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对电机的转子内槽进行检测,便于打磨机构和位移机构对于电机转子的内槽位置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防尘组件包括漏斗、管道和集尘盒,所述漏斗位于固定机构的承托架上,所述集尘盒固定连接与工作台的底部,所述管道贯穿通过工作台一端与漏斗的底部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集尘盒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打磨机构的打磨组件对于电机转子进行打磨,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打磨组件对于电机转子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再通过旋转轴组件翻转打磨组件来匹配不同的电机的转子内槽,从而解决了打磨电机转子内槽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通过位移机构驱动打磨机构在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解决了驱动打磨机构移动的技术问题;

3.本发明通过防尘组件的集尘盒让漏斗内形成复压,打磨过程的碎屑通过管道输送至集尘盒内,从而解决了打磨过程中电机转子碎屑收集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的俯视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位移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打磨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驱动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旋转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打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的打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的防尘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工作台;

2-移料机构;2a-传送带;2b-移料机械手;

3-定位机构;3a-第一丝杆;3b-第一旋转驱动器;3c-底板;3c1-滑槽一;3d-承托架;3e-安装板一;3f-夹爪滑块;3f1-滑条一;3f2-弹簧;

4-位移机构;4a-第一位移组件;4a1-第二丝杆;4a2-第二旋转驱动器;4a3-位移架;4a4-第一滑台;4a5-导柱;4a6-安装板二;4b-第二位移组件;

5-打磨机构;5a-驱动组件;5a1-驱动架;5a2-滑槽二;5a3-支撑架;5a4-第一直线驱动器;5a5-驱动滑块;5a6-滑条二;5b-旋转组件;5b1-齿轮;5b2-齿条;5b3-旋转轴;5b4-第二直线驱动器;5c-打磨组件;5c1-壳体;5c2-双头电机;5c3-打磨轮;5c4-传感器;5d-防尘组件;5d1-漏斗;5d2-管道;5d3-集尘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为了解决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的技术问题,如图1-6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包括,

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为一块长方形的工作台1与地面连接;

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位于工作台1上,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电机的转子进行定位;

移料机构2,所述移料机构2位于工作台1的旁侧,所述移料机构2用于将电机转子移料至定位机构3上,待打磨完成后再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3上将取下;

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位于定位机构3的旁侧,所述打磨机构5用于对电机转子的内槽进行打磨;

位移机构4,所述位移机构4位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位移机构4用于驱动打磨机构5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

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

打磨组件5c,所述打磨组件5c用于对电机转子进行打磨;

驱动组件5a,所述驱动组件5a用于驱动打磨组件5c在电机的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旋转组件5b,所述旋转组件5b用于对打磨组件5c进行旋转,用于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

防尘组件5d,所述防尘组件5d用于对打磨组件5c打磨过程中的碎屑进行收集。

首先通过移料机构2将电机的转子移料至工作台1的定位机构3上,定位机构3对于电机转子进行定位,通过启动打磨机构5的驱动组件5a,驱动打磨组件5c在电机的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同时位移机构4驱动打磨机构5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旋转组件5b用于对于打磨组件5c进行旋转来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在打磨组件5c打磨过程中的碎屑通过防尘组件5d进行收集,打磨完成后,定位机构3松开对电机转子的定位,通过移料机构2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3上取出。

为了解决对于电机转子进行自动移料的技术问题,如图1-4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移料机构2包括传送带2a和移料机械手2b,所述传送带2a位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旁侧,所述移料机械手2b位于工作台1宽度方向上的旁侧,所述传送带2a用于将电机转子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所述移料机械手2b用于对电机转子进行抓取并且移动。

首先传送带2a将电机转子沿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移料机械手2b将电机的转子抓取至定位机构3上,定位机构3对于电机转子进行定位,待打磨机构5对于电机转子进行完打磨后,移料机械手2b在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3上取下放置于传送带2a上,传送带2a将电子转子移出生产线。

为了解决对于电机转子进行定位的技术问题,如图7-9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丝杆3a、第一旋转驱动器3b、底板3c、承托架3d、两个安装板一3e和两个夹爪滑块3f,所述底板3c呈水平状态固定连接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底板3c上设有滑槽一3c1,所述承托架3d横跨于底板3c且为与底板3c的中部上方,所述两个安装板一3e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底板3c的两端,所述第一丝杆3a位于两个安装板一3e之间,所述第一丝杆3a为双向丝杆,所述第一丝杆3a两端互为相互反向的螺纹,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b位于其中一个安装板一3e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b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板一3e与第一丝杆3a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位于两个安装板一3e之间,所述第一丝杆3a贯穿通过两个夹爪滑台的底部且与其螺纹配合。

首先通过移料机械手2b将电机转子放置于底部中部的承托架3d上,接着通过启动第一旋转驱动器3b,第一旋转驱动器3b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丝杆3a的转动,第一丝杆3a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螺纹配合的两个夹爪滑块3f的移动,两个夹爪滑块3f沿着底板3c上的滑槽一3c1移动,因第一丝杆3a为双向丝杆,两个夹爪滑块3f同时底部的中部滑动,直至将承托架3d上的电机转子夹取使其不能移动,待打磨机构5对其进行打磨。

为了解决夹爪滑块3f更好的夹取电机转子的技术问题,如图7-9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为两个互为左右对称状态放置,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的底部均设有与底板3c的滑槽一3c1相互匹配的滑条一3f1,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的底部之间还设有一根弹簧3f2,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与电机转子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弹性材料。

弹性材料可以使得当夹爪滑块3f更紧密的对于电机转子抓取,两个夹爪滑块3f的弹簧3f2可以起到的缓冲的作用,以免直接接触电机转子造成设备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驱动打磨机构5移动的技术问题,如图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位移机构4包括第一位移组件4a和第二位移组件4b,所述第一位移组件4a和第二位移组件4b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第二位移组件4b垂直与第一位移组件4a,所述第一位移组件4a包括第二丝杆4a1、第二旋转驱动器4a2、位移架4a3、第一滑台4a4、两根导柱4a5和两块安装板二4a6,所述位移架4a3呈水平状态放置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两块安装板二4a6分别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位移架4a3的两端,所述第一滑台4a4位于位移架4a3上,所述第二丝杆4a1和两根导柱4a5贯穿通过第一滑台4a4于两个安装板二4a6连接,所述第一滑台4a4与第二丝杆4a1螺纹配合,所述两根导柱4a5位于第二丝杆4a1的两侧,所述第二丝杆4a1与两根导柱4a5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4a2位于其中一块的安装板二4a6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4a2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板二4a6与第二丝杆4a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位移组件4b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位移组件4a的第一滑台4a4上,所述打磨机构5固定连接与第二位移组件4b的第一滑台4a4上。

通过启动第一位移组件4a的第二旋转驱动器4a2,第二旋转驱动器4a2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丝杆4a1的转动,第二丝杆4a1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螺纹配合的第一滑台4a4沿着两根导柱4a5的方向在位移架4a3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二位移组件4b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打磨机构5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由于第二位移组件4b垂直于第一位移组件4a,从而可以实现打磨机构5同时可以在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上也进行移动,通过第一位移组件4a和第二位移组件4b的配合,从而可以实现打磨机构5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进行移动,来匹配打磨机构5需要对电机转子内槽的位置调整。

为了解决驱动打磨组件5c的技术问题,如图10-1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驱动组件5a包括驱动架5a1、支撑架5a3、第一直线驱动器5a4和驱动滑块5a5,所述支撑架5a3固定连接与第二位移组件4b的第一滑台4a4上,所述驱动架5a1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支撑架5a3上,所述驱动架5a1上设有滑槽二5a2,所述驱动滑块5a5位于驱动架5a1,所述驱动滑块5a5靠近驱动架5a1的一侧上设有与驱动架5a1的滑槽二5a2相互匹配的滑条二5a6,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5a4固定连接与驱动架5a1的底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5a4的输出轴与驱动滑块5a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组件5c位于驱动滑块5a5上。

当定位机构3将电机转子固定无法移动后,打磨组件5c启动,驱动组件5a启动第一直线驱动器5a4,第一直线驱动的输出轴的移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滑块5a5的移动,驱动滑块5a5通过滑条二5a6沿着驱动架5a1上的滑槽二5a2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位于驱动滑块5a5上打磨组件5c可以沿电机转子的内槽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打磨组件5c对电机转子的打磨。

为了解决翻转打磨组件的技术问题,如图10-1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旋转组件5b包括齿轮5b1、齿条5b2、旋转轴5b3和第二直线驱动器5b4,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5b4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驱动滑块5a5上,所述齿条5b2位于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旁侧,所述旋转轴5b3位于齿条5b2远离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一侧,所述齿轮5b1套设于旋转轴5b3上,所述齿轮5b1与齿条5b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输出轴与齿条5b2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组件5c固定连接与旋转轴5b3上。

当需要调整打磨组件5c时,通过启动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输出轴的移动带动了齿条5b2的移动,齿条5b2的移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齿轮5b1的转动,齿轮5b1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连接的旋转轴5b3的转动,旋转轴5b3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打磨组件5c的转动,从而实现翻转打磨组件5c的打磨轮5c3来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

为了解决打磨电机转子内槽的技术问题,如图10-1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打磨组件5c包括壳体5c1、双头电机5c2和两个打磨轮5c3,所述壳体5c1固定连接与旋转组件5b的旋转轴5b3上,所述双头电机5c2位于壳体5c1内,所述双头电机5c2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壳体5c1的两端与两个打磨轮5c3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打磨轮5c3为一大一小设置,所述两个打磨轮5c3的材质均为弹性材质。

当需要对电机转子进行打磨时,通过启动双头电机5c2,双头电机5c2的两端输出轴同时旋转从而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两个打磨轮5c3一起旋转,通过驱动组件5a将打磨轮5c3沿着电机转子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对电机转子的内槽进行打磨,当需要对电机转子更狭小的地方打磨时,通过旋转组件5b翻转打磨组件5c来匹配电机转子内槽不同的位置。

为了解决精确打磨电机转子内槽的技术问题,如图10-1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打磨组件5c的壳体5c1外侧还设有一个传感器5c4,所述传感器5c4用于对电机的转子内槽进行检测,便于打磨机构5和位移机构4对于电机转子的内槽位置进行调整。

传感器5c4用于对电机的转子内槽进行检测,便于打磨机构5和位移机构4对于电机转子的内槽位置进行调整。

为了解决打磨过程中电机转子碎屑收集的技术问题,如图10-15所示,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防尘组件5d包括漏斗5d1、管道5d2和集尘盒5d3,所述漏斗5d1位于固定机构的承托架3d上,所述集尘盒5d3固定连接与工作台1的底部,所述管道5d2贯穿通过工作台1一端与漏斗5d1的底部连接,所述管道5d2的另一端与集尘盒5d3连接。

当打磨组件5c开始对电机的转子进行打磨时,通过启动集尘盒5d3,集尘盒5d3通过管道5d2将漏斗5d1内进行复压,将打磨组件5c打磨过程中的碎屑全部吸附至漏斗5d1内,碎屑顺着管道5d2流入集尘盒5d3内,从而完成对碎屑的收集,防止打磨过程中的碎屑飘散影响工作人员健康。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步骤一、首先传送带2a将电机转子沿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移料机械手2b将电机的转子抓取至定位机构3上,通过启动第一旋转驱动器3b,第一旋转驱动器3b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丝杆3a的转动,第一丝杆3a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螺纹配合的两个夹爪滑块3f的移动,两个夹爪滑块3f沿着底板3c上的滑槽一3c1移动,因第一丝杆3a为双向丝杆,两个夹爪滑块3f同时底部的中部滑动,直至将承托架3d上的电机转子夹取使其不能移动;

步骤二、通过启动双头电机5c2,双头电机5c2的两端输出轴同时旋转从而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两个打磨轮5c3一起旋转,

通过驱动组件5a启动第一直线驱动器5a4,第一直线驱动的输出轴的移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滑块5a5的移动,驱动滑块5a5通过滑条二5a6沿着驱动架5a1上的滑槽二5a2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位于驱动滑块5a5上打磨组件5c可以沿电机转子的内槽的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打磨组件5c对电机转子的打磨,

步骤三、当需要对电机转子更狭小的地方打磨时,通过启动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输出轴的移动带动了齿条5b2的移动,齿条5b2的移动带动了与其啮合连接的齿轮5b1的转动,齿轮5b1的转动带动了与其连接的旋转轴5b3的转动,旋转轴5b3的转动带动了与其固定连接的打磨组件5c的转动,从而实现翻转打磨组件5c的打磨轮5c3来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

步骤四、当打磨组件5c开始对电机的转子进行打磨时,通过启动集尘盒5d3,集尘盒5d3通过管道5d2将漏斗5d1内进行复压,将打磨组件5c打磨过程中的碎屑全部吸附至漏斗5d1内,碎屑顺着管道5d2流入集尘盒5d3内,从而完成对碎屑的收集,防止打磨过程中的碎屑飘散影响工作人员健康。

最后通过移料机械手2b在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3上取下放置于传送带2a上,传送带2a将电子转子移出生产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包括,

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为一块长方形的工作台(1)与地面连接;

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位于工作台(1)上,所述定位机构(3)用于对电机的转子进行定位;

移料机构(2),所述移料机构(2)位于工作台(1)的旁侧,所述移料机构(2)用于将电机转子移料至定位机构(3)上,待打磨完成后再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3)上将取下;

打磨机构(5),所述打磨机构(5)位于定位机构(3)的旁侧,所述打磨机构(5)用于对电机转子的内槽进行打磨;

位移机构(4),所述位移机构(4)位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所述位移机构(4)用于驱动打磨机构(5)在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5)包括:

打磨组件(5c),所述打磨组件(5c)用于对电机转子进行打磨;

驱动组件(5a),所述驱动组件(5a)用于驱动打磨组件(5c)在电机的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旋转组件(5b),所述旋转组件(5b)用于对打磨组件(5c)进行旋转,用于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

防尘组件(5d),所述防尘组件(5d)用于对打磨组件(5c)打磨过程中的碎屑进行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料机构(2)包括传送带(2a)和移料机械手(2b),所述传送带(2a)位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旁侧,所述移料机械手(2b)位于工作台(1)宽度方向上的旁侧,所述传送带(2a)用于将电机转子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进行输送,所述移料机械手(2b)用于对电机转子进行抓取并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丝杆(3a)、第一旋转驱动器(3b)、底板(3c)、承托架(3d)、两个安装板一(3e)和两个夹爪滑块(3f),所述底板(3c)呈水平状态固定连接与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底板(3c)上设有滑槽一(3c1),所述承托架(3d)横跨于底板(3c)且为与底板(3c)的中部上方,所述两个安装板一(3e)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底板(3c)的两端,所述第一丝杆(3a)位于两个安装板一(3e)之间,所述第一丝杆(3a)为双向丝杆,所述第一丝杆(3a)两端互为相互反向的螺纹,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b)位于其中一个安装板一(3e)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3b)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板一(3e)与第一丝杆(3a)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位于两个安装板一(3e)之间,所述第一丝杆(3a)贯穿通过两个夹爪滑台的底部且与其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为两个互为左右对称状态放置,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的底部均设有与底板(3c)的滑槽一(3c1)相互匹配的滑条一(3f1),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的底部之间还设有一根弹簧(3f2),所述两个夹爪滑块(3f)与电机转子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弹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4)包括第一位移组件(4a)和第二位移组件(4b),所述第一位移组件(4a)和第二位移组件(4b)的结构完全一致,所述第二位移组件(4b)垂直与第一位移组件(4a),所述第一位移组件(4a)包括第二丝杆(4a1)、第二旋转驱动器(4a2)、位移架(4a3)、第一滑台(4a4)、两根导柱(4a5)和两块安装板二(4a6),所述位移架(4a3)呈水平状态放置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两块安装板二(4a6)分别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位移架(4a3)的两端,所述第一滑台(4a4)位于位移架(4a3)上,所述第二丝杆(4a1)和两根导柱(4a5)贯穿通过第一滑台(4a4)于两个安装板二(4a6)连接,所述第一滑台(4a4)与第二丝杆(4a1)螺纹配合,所述两根导柱(4a5)位于第二丝杆(4a1)的两侧,所述第二丝杆(4a1)与两根导柱(4a5)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4a2)位于其中一块的安装板二(4a6)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4a2)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安装板二(4a6)与第二丝杆(4a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位移组件(4b)的底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位移组件(4a)的第一滑台(4a4)上,所述打磨机构(5)固定连接与第二位移组件(4b)的第一滑台(4a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a)包括驱动架(5a1)、支撑架(5a3)、第一直线驱动器(5a4)和驱动滑块(5a5),所述支撑架(5a3)固定连接与第二位移组件(4b)的第一滑台(4a4)上,所述驱动架(5a1)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支撑架(5a3)上,所述驱动架(5a1)上设有滑槽二(5a2),所述驱动滑块(5a5)位于驱动架(5a1),所述驱动滑块(5a5)靠近驱动架(5a1)的一侧上设有与驱动架(5a1)的滑槽二(5a2)相互匹配的滑条二(5a6),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5a4)固定连接与驱动架(5a1)的底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5a4)的输出轴与驱动滑块(5a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组件(5c)位于驱动滑块(5a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5b)包括齿轮(5b1)、齿条(5b2)、旋转轴(5b3)和第二直线驱动器(5b4),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5b4)呈竖直状态固定连接与驱动滑块(5a5)上,所述齿条(5b2)位于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旁侧,所述旋转轴(5b3)位于齿条(5b2)远离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一侧,所述齿轮(5b1)套设于旋转轴(5b3)上,所述齿轮(5b1)与齿条(5b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5b4)的输出轴与齿条(5b2)固定连接,所述打磨组件(5c)固定连接与旋转轴(5b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5c)包括壳体(5c1)、双头电机(5c2)和两个打磨轮(5c3),所述壳体(5c1)固定连接与旋转组件(5b)的旋转轴(5b3)上,所述双头电机(5c2)位于壳体(5c1)内,所述双头电机(5c2)的输出轴贯穿通过壳体(5c1)的两端与两个打磨轮(5c3)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打磨轮(5c3)为一大一小设置,所述两个打磨轮(5c3)的材质均为弹性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5c)的壳体(5c1)外侧还设有一个传感器(5c4),所述传感器(5c4)用于对电机的转子内槽进行检测,便于打磨机构(5)和位移机构(4)对于电机转子的内槽位置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组件(5d)包括漏斗(5d1)、管道(5d2)和集尘盒(5d3),所述漏斗(5d1)位于固定机构的承托架(3d)上,所述集尘盒(5d3)固定连接与工作台(1)的底部,所述管道(5d2)贯穿通过工作台(1)一端与漏斗(5d1)的底部连接,所述管道(5d2)的另一端与集尘盒(5d3)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内槽自动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移料机构、定位机构、位移机构和打磨机构,首先通过移料机构将电机的转子移料至工作台的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于电机转子进行定位,通过启动打磨机构的驱动组件,驱动打磨组件在电机的转子的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同时位移机构驱动打磨机构在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移动,旋转组件用于对于打磨组件进行旋转来匹配电机转子的内槽,在打磨组件打磨过程中的碎屑通过防尘组件进行收集,打磨完成后,定位机构松开对电机转子的定位,通过移料机构将电机转子从定位机构上取出,由此本发明可以实现对于电机转子的内槽进行自动打磨。

技术研发人员:熊杨寿;周宗山;黄康;赵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5.1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39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