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4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锁具的种类很多,葫芦锁属于其中的一个大类。葫芦锁主要应用与各种门锁上,它主要包括有:锁体、锁芯和锁头组成,其中锁体一般为金属制成。葫芦锁的锁体一般为柱状结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葫芦状,锁体可根据宽度分为窄锁体和宽锁体两部分,宽锁体上设有安装锁芯的通孔,同时锁体中部设有开槽,开槽为贯穿宽锁体以及部分窄锁体,开槽用于安装锁头,窄锁体上设有若干与通孔连通的弹子孔(参见图8)。锁体原材料为横截面为葫芦形的金属直杆,通过切割工序得到一定宽度的锁体。由于葫芦锁外形为非标准件,加工工序较多,使得目前用于加工该类型锁体的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包括有机架;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固定在机架上;上料机构可以采用振动盘,上料的半成品为切割分段后的锁体;

开槽组件,所述开槽组件可通过切削加工在锁体上加工出开槽,切削方向与锁体轴向垂直,所述开槽为贯穿宽锁体以及部分窄锁体设置;具体的开槽方式可以采用切割盘旋转切削、线切割等现有切割方式;

轨道槽,所述的轨道槽为直线形且相对机架前后方向固定,锁体长度方向与轨道槽平行;

搬运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可沿着轨道槽的分布方向前后往复移动,且每次移动距离固定;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与第一移动架同步运动,同时所述第二移动架可相对第一移动架上下往复移动;所述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可以通过现有直线推进机构控制移动,例如气缸、直线电机、齿轮齿条机构等;

夹具,所述夹具位于所述轨道槽的上侧,所述夹具数量若干且沿着机架的前后方向等间距分布,相邻夹具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移动架的移动行程相同,所述搬运机构可带动所有夹具同步运动;所述夹具可以是仅依靠外形与锁体形成夹持限位,并不是必须具备夹持动作;

第一钻孔组件,所述第一钻孔组件的钻孔方向与锁体的轴向平行,第一钻孔组件可在锁体上转出贯穿开槽的锁芯孔,所述锁芯孔位于宽锁体内;

钻孔攻丝组件,所述钻孔攻丝组件可在所述窄锁体上加工出定位螺孔,定位螺孔为避开锁芯孔、开槽,可依次给锁体进行钻孔、攻丝工序;

第二钻孔组件,所述第二钻孔组件的钻孔轴向与第一钻孔组件平行,第二钻孔组件可在锁芯孔的两端各加工出台阶孔;

第三钻孔组件,用于加工窄锁体上的若干弹子孔,弹子孔与所述锁芯孔贯通且相互垂直;

第一转移机构,第一转移机构可用于转移锁体,所述轨道槽与第一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第二钻孔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钻孔攻丝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

第二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可用于转移锁体,所述轨道槽与第三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二转移机构;

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具体可以采用机械臂或者移动滑台这样的机械结构;

所述搬运机构可带动所述夹具上下前后移动,所述夹具的动作模式依次为向下与锁体形成夹持固定、带动锁体向后移动、向上与锁体脱离、向前回归原位;所述搬运机构按上述动作模式循环,所述夹具可带动输送轨道上的锁体向后等距逐步移动;

所述上料机构可向开槽组件提供锁体,锁体完成开槽后被转移至轨道槽内,然后被搬运机构逐步向后转移;所述搬运机构每完成一次循环后设有固定的停歇时间,在该停歇时间内,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可将轨道槽上的锁体转移至第一钻孔组件、钻孔攻丝组件、第二钻孔组件和第三钻孔组件上;完成对应的机加工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可将锁体转移回轨道槽上,其中第三钻孔组件完成机加工后可直接下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搬运机构、轨道槽将各钻孔工序串联,实现搬运机构在一个动作周期内,在轨道槽上的不同锁体同时经历一次机加工处理,最终的结果是搬运机构每进行一个动作周期,就有一个锁体完成所有机加工工序。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由机加工时间最慢的单个工位决定,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存在没有必要的空走时间,整体的生产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座和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平行,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固定在第一移动座上,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可相互夹紧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锁体;所述开槽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机构、第三移动座和切割模组,所述切割模组固定在第三移动座上,第三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移动座垂直,切割模组上设有切割片和开槽片;第一移动座可带动其上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锁体向第二夹持机构移动,直至锁体被部分送入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固定锁体后,第一夹持机构松开,第一移动座退回原位,第三移动座推动切割模组靠近锁体,直至切割片完成对锁体的割断工序,同时开槽片完成对锁体的开槽工序;完成对锁体的加工后,第二夹持机构松开,等待下一次循环,第二夹持机构内的锁体会被下一次循环推出。本发明采用夹持往复进给的方式上料,该种上料方式适合搬运长杆状物品,搭配开槽组件上的切割模组,金属杆状的半成品可以直接加工为具有开槽的半成品锁体。这样使得本发明可以直接使用直杆状的金属条作为上料半成品,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上料机构每进给一次,第二夹持机构内的锁体会被向后推动固定距离,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后侧连接有导向槽,导向槽可接收来自第二夹持机构掉落的锁体,导向槽上靠近宽锁体一侧的侧壁为逐步抬高设置,锁体沿着所述导向槽向后移动会使得宽锁体向上翻转,最终形成窄锁体竖直朝下的姿态;所述导向槽的后侧设有第四移动座,第四移动座上设有导向槽分段,第四移动座可带动导向槽分段移动至与导向槽后端对接,也可带动导向槽分段移动至与轨道槽前端对接。导向槽内的锁体都是前后抵合逐步向后移动的,而搬运机构上的夹具每次只能搬运一个锁体,因此需要通过导向槽分段将原本前后抵合的锁体单独一个一个的向轨道槽搬运。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槽的槽体轮廓与锁体横截面相同,锁体在轨道槽上的姿态为窄锁体竖直朝下;所述轨道槽上设有若干缺口,缺口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

第一转移机构包括: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移动方向与轨道槽方向垂直;

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固定在第二移动座上;

移动夹板,所述移动夹板可相对固定夹板夹紧,两者相邻的侧壁外形与轨道槽的两侧槽壁相同;

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开口朝上且同时垂直开设在固定夹板和移动夹板的上侧,避让槽的底部为低于锁体的最低点设置;

移动销,所述移动销的移动轴向与移动夹板相同,移动销的宽度与锁体上的开槽相同;

所述夹具一次动作循环可将轨道槽内的锁体拨动至固定夹板与移动夹板之间,然后移动销朝向锁体移动直至与其上的开槽形成卡合定位,这样可以防止锁体前后移动,然后移动夹板夹紧锁体,第二移动座带动整体向第一钻孔组件或者第二钻孔组件移动,锁体经过机加工后第一转移机构返回轨道槽的缺口内,移动销和移动夹板反向运动即可和锁体分离。第一转移机构可以较好的固定锁体,同时对锁体的定位精度较高,便于锁体可以高精度的完成机加工。

进一步的,第一钻孔组件包括两台正对的第一钻孔机和两组第一滑台,第一钻孔机的钻头轴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一钻孔机固定在第一滑台上,第一滑台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钻孔攻丝组件包括第二钻孔机、攻丝机和第二滑台,所述第二滑台与第一滑台移动方向平行,第二钻孔机和攻丝机固定在第二滑台上且两者的钻头轴向为正对轨道槽;所述第二钻孔组件包括两台正对的第三钻孔机和两组第三滑台,第三钻孔机的钻头轴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三钻孔机固定在第三滑台上,第三滑台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二钻孔组件还包括有抛光片,所述抛光片为正对第一转移机构上锁体的开槽。抛光片的厚度与开槽片相同,锁体经过第一钻孔组件钻孔后,开槽侧壁上会产生毛刺,而第二钻孔组件处的第一转移机构带动锁体与抛光片接触后,毛刺会被去除。

进一步的,第三钻孔组件包括:第三电钻,所述第三电转的轴向为水平且垂直于锁芯孔轴向,第三电钻的钻头为面朝所述轨道槽;

十字滑台,所述十字滑台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三电钻固定在十字滑台上,

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为水平设置,定位销轴向与锁芯孔轴向平行,锁体可套设在所述定位销上,所述定位销位于第三电钻与轨道槽之间;

第一拨动片,所述第一拨动片可沿着定位销轴向往复运动;

第二拨动片,所述第二拨动片可沿着定位销轴向往复运动;

第三拨动片,所述第三拨动片可拨动定位销上的锁体绕轴转动设置;

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相对机架固定;

所述第二转移机构上的锁体锁芯孔与定位销等高,第二转移机构将锁体移动到位使锁芯孔与定位销正对,所述第一拨动片可将锁体推动至定位销上,然后第三拨动片可拨动锁体转动,直至将窄锁体抵合在定位片上,此时窄锁体为正对第三电钻,十字滑台控制第三电钻依次打孔;完成打孔后,第二拨动片可将锁体从定位销上卸载,锁体掉落完成下料。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上设有条形槽,且定位销的外径与锁芯孔内径相同,机架上设有可带动定位销转动的步进电机;条形槽为正对第三电钻设置,当完成打孔后,步进电机带动定位销转动若干圈。条形槽可以避免第三电钻损伤到定位销,同时条形槽可在定位销上形成类似铰刀的功能,通过旋转定位销可以起到去除打孔产生的毛刺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转移机构包括第五移动座和其上的轨道槽分段,所述第五移动座可带动轨道槽分段移动至与轨道槽对接,也可以带动轨道槽分段移动至与定位销正对。轨道槽分段的槽体轮廓与轨道槽相同,锁体可被夹具搬运至轨道槽分段内。

因此,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发明通过搬运机构、轨道槽将各钻孔工序串联,实现搬运机构在一个动作周期内,在轨道槽上的不同锁体同时经历一次机加工处理,最终的结果是搬运机构每进行一个动作周期,就有一个锁体完成所有机加工工序。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由机加工时间最慢的单个工位决定,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存在没有必要的空走时间,整体的生产效率高;2.本发明的搬运机构结构简单,动作较少,每次搬运的耗时短,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俯视图;

附图2是上料机构和开槽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第二钻孔组件和第一转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第三钻孔组件和第二转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第三钻孔组件和第二转移机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第三钻孔组件中部分结构未完成锁体翻转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7是第三钻孔组件中部分结构完成锁体翻转后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8是锁体的三视图;

附图9是搬运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10是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第一转移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见图1,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包括有机架100;

上料机构200,所述上料机构固定在机架上;

开槽组件300,所述开槽组件可通过切削加工在锁体10上加工出开槽11,切削方向与锁体轴向垂直,所述开槽为贯穿宽锁体以及部分窄锁体设置;

轨道槽110,所述的轨道槽为直线形且相对机架前后方向固定,轨道槽约束其上滑动的锁体轴向为前后分布;

见图9和图10,搬运机构400,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架410,所述第一移动架与机架滑动配合,机架与第一移动架之间设有齿轮齿条机构411,通过控制齿轮齿条机构正反转以实现第一移动架前后往复移动,且每次移动距离固定;第二移动架420,所述第二移动架与第一移动架同步运动,同时所述第二移动架与第一移动架上下滑动配合,第一移动架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移动架上下运动的第一气缸412;

见图10,夹具430,所述夹具位于所述轨道槽的上侧,所述夹具数量若干且沿着机架的前后方向等间距分布,相邻夹具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移动架的移动行程相同,夹具固定在第二移动架上;所述夹具上设有两片前后间隔分布的夹片431,夹片之间的间距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设置;

第一钻孔组件500,所述第一钻孔组件的钻孔方向与锁体的轴向平行,第一钻孔组件可在锁体上转出贯穿开槽的锁芯孔12,所述锁芯孔位于宽锁体内;

钻孔攻丝组件600,所述钻孔攻丝组件可在所述窄锁体上加工出定位螺孔,定位螺孔为避开锁芯孔、开槽,可依次给锁体进行钻孔、攻丝工序,加工出螺孔13;

第二钻孔组件700,所述第二钻孔组件的钻孔轴向与第一钻孔组件平行,第二钻孔组件可在锁芯孔的两端各加工出台阶孔14;

第三钻孔组件800,用于加工窄锁体上的若干弹子孔15,弹子孔与所述锁芯孔贯通且相互垂直;

见图1,第一转移机构900,第一转移机构可用于转移锁体,所述轨道槽与第一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第二钻孔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钻孔攻丝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

第二转移机构90,第二转移机构可用于转移锁体,所述轨道槽与第三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二转移机构;

所述搬运机构可带动所述夹具上下前后移动,所述夹具的动作模式依次为向下与锁体形成夹持固定、带动锁体向后移动、向上与锁体脱离、向前回归原位;所述搬运机构按上述动作模式循环,所述夹具可带动输送轨道上的锁体向后等距逐步移动;

所述上料机构可向开槽组件提供锁体,锁体完成开槽后被转移至轨道槽内,然后被搬运机构逐步向后转移;所述搬运机构每完成一次循环后设有固定的停歇时间,在该停歇时间内,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可将轨道槽上的锁体转移至第一钻孔组件、钻孔攻丝组件、第二钻孔组件和第三钻孔组件上;完成对应的机加工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可将锁体转移回轨道槽上,其中第三钻孔组件完成机加工后可直接下料。

见图2,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座210和第一夹持机构220,所述第一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平行,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固定在第一移动座上,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夹持片221和第二夹持片222,第一夹持片为固定设置,第一移动座上设有可控制第二夹持片上下翻转的第二气缸223,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锁体;所述开槽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机构310、第三移动座320和切割模组330,所述切割模组固定在第三移动座上,第三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移动座垂直,切割模组上设有切割片331和开槽片332,均由电机带动转动,第二夹持机构的结构与第一夹持机构相同;第一移动座可带动其上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锁体向第二夹持机构移动,直至锁体被部分送入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固定锁体后,第一夹持机构松开,第一移动座退回原位,第三移动座推动切割模组靠近锁体,直至切割片完成对锁体的割断工序,同时开槽片完成对锁体的开槽工序;完成对锁体的加工后,第二夹持机构松开,等待下一次循环,第二夹持机构内的锁体会被下一次循环推出。

见图2,上料机构每进给一次,第二夹持机构内的锁体会被向后推动固定距离,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后侧连接有导向槽340,导向槽可接收来自第二夹持机构掉落的锁体,导向槽上靠近宽锁体一侧的侧壁为逐步抬高设置,锁体沿着所述导向槽向后移动会使得宽锁体向上翻转,最终形成窄锁体竖直朝下的姿态;所述导向槽的后侧设有第四移动座350,第四移动座上设有导向槽分段360,第四移动座可带动导向槽分段移动至与导向槽后端对接,也可带动导向槽分段移动至与轨道槽前端对接。

见图2、图3和图9,轨道槽的槽体轮廓与锁体横截面相同,锁体在轨道槽上的姿态为窄锁体竖直朝下;所述轨道槽上设有若干缺口111,缺口所产生的空间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

见图1和图11,第一转移机构包括:第二移动座910,所述第二移动座移动方向与轨道槽方向垂直;

固定夹板920,所述固定夹板固定在第二移动座上;

移动夹板930,所述移动夹板可相对固定夹板夹紧,两者相邻的侧壁外形与轨道槽的两侧槽壁相同;固定夹板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夹板移动的第二气缸931;

避让940槽,所述避让槽开口朝上且同时垂直开设在固定夹板和移动夹板的上侧,避让槽的底部为低于锁体的最低点设置;

移动销950,所述移动销的移动轴向与移动夹板相同,移动销的宽度与锁体上的开槽相同;固定夹板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销移动的第三气缸951;

所述夹具一次动作循环可将轨道槽内的锁体拨动至固定夹板与移动夹板之间,然后移动销朝向锁体移动直至与其上的开槽形成卡合定位,这样可以防止锁体前后移动,然后移动夹板夹紧锁体,第二移动座带动整体向第一钻孔组件或者第二钻孔组件移动,锁体经过机加工后第一转移机构返回轨道槽的缺口内,移动销和移动夹板反向运动即可和锁体分离。

见图1,第一钻孔组件500包括两台正对的第一钻孔机510和两组第一滑台520,第一钻孔机的钻头轴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一钻孔机固定在第一滑台上,第一滑台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钻孔攻丝组件600包括第二钻孔机610、攻丝机620和第二滑台630,所述第二滑台与第一滑台移动方向平行,第二钻孔机和攻丝机固定在第二滑台上且两者的钻头轴向为正对轨道槽;所述第二钻孔组件700包括两台正对的第三钻孔机710和两组第三滑台720(参见图3),第三钻孔机的钻头轴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三钻孔机固定在第三滑台上,第三滑台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二钻孔组件还包括有抛光片730,所述抛光片为正对第一转移机构上锁体的开槽。抛光片的厚度与开槽片相同,锁体经过第一钻孔组件钻孔后,开槽侧壁上会产生毛刺,而第二钻孔组件处的第一转移机构带动锁体与抛光片接触后,毛刺会被去除。

见图4和图5,第三钻孔组件800包括:第三电钻810,所述第三电转的轴向为水平且垂直于锁芯孔轴向,第三电钻的钻头为面朝所述轨道槽;

十字滑台820,所述十字滑台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三电钻固定在十字滑台上,

定位销830,所述定位销为水平圆轴设置,定位销轴向与锁芯孔轴向平行,锁体可套设在所述定位销上,所述定位销位于第三电钻与轨道槽之间;

第一拨动片840,所述第一拨动片可沿着定位销轴向往复运动;

第二拨动片850,所述第二拨动片可沿着定位销轴向往复运动;第一拨动片和第二拨动片为固定连接,两者之间的间隙可容纳锁体的长度,机架上设有可推动两者往复移动的第四气缸841;

见图6和图7,第三拨动片860,第三拨动片为相对机架可上下翻转连接,机架上设有可推动第三拨动片翻转的第五气缸861,所述第三拨动片可拨动定位销上的锁体绕轴转动设置;

定位片870,所述定位片相对机架固定;

第一拨动片和第二拨动片先移动至第二转移机构的运动路径上,所述第二转移机构上的锁体锁芯孔与定位销等高,第二转移机构将锁体移动到位使锁芯孔与定位销正对,此时锁体刚好位于第一拨动片和第二拨动片之间,所述第一拨动片可将锁体推动至定位销上,然后第三拨动片可拨动锁体转动,直至将窄锁体抵合在定位片上,此时窄锁体为正对第三电钻,十字滑台控制第三电钻依次打孔;完成打孔后,第二拨动片可将锁体从定位销上卸载,锁体掉落完成下料。

见图6,定位销830上设有条形槽831,且定位销的外径与锁芯孔内径相同,机架上设有可带动定位销转动的步进电机832;条形槽为正对第三电钻设置,当完成打孔后,步进电机带动定位销转动若干圈。条形槽可以避免第三电钻损伤到定位销,同时条形槽可在定位销上形成类似铰刀的功能,通过旋转定位销可以起到去除打孔产生的毛刺的效果。

见图4,第二转移机构90包括第六气缸93、第五移动座91和其上的轨道槽分段92,第六气缸可推动第五移动座垂直与轨道槽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五移动座可带动轨道槽分段移动至与轨道槽对接,也可以带动轨道槽分段移动至与定位销正对。轨道槽分段的槽体轮廓与轨道槽相同,锁体可被夹具搬运至轨道槽分段内。

见图1,第三钻孔组件需要打孔的数量较多,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机加工时间,为了使整体的生产速率更高,第三钻孔组件设有两组且前后并排分布,搬运机构每循环两次所述第二转移机构工作一次。也就是搬运机构循环两次两组第三钻孔组件完成一次机加工,这样使得该设备生产单个锁体所消耗的时间更短。

本实施例中出现的移动座若没有具体制定,则均由直线电机控制移动。

本发明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所述锁体为柱状结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葫芦状,将锁体分为窄锁体和宽锁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有机架;

开槽组件,所述开槽组件可通过切削加工在锁体上加工出开槽,切削方向与锁体轴向垂直,所述开槽为贯穿宽锁体以及部分窄锁体设置;

轨道槽,所述的轨道槽为直线形且相对机架前后方向固定,锁体长度方向与轨道槽平行;

搬运机构,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架,所述第一移动架可沿着轨道槽的分布方向前后往复移动,且每次移动距离固定;第二移动架,所述第二移动架与第一移动架同步运动,同时所述第二移动架可相对第一移动架上下往复移动;

夹具,所述夹具位于所述轨道槽的上侧,所述夹具数量若干且沿着机架的前后方向等间距分布,相邻夹具之间的间距与第一移动架的移动行程相同,所述搬运机构可带动所有夹具同步运动;

第一钻孔组件,所述第一钻孔组件的钻孔方向与锁体的轴向平行,第一钻孔组件可在锁体上转出贯穿开槽的锁芯孔,所述锁芯孔位于宽锁体内;

钻孔攻丝组件,所述钻孔攻丝组件可在所述窄锁体上加工出定位螺孔,定位螺孔为避开锁芯孔、开槽,可依次给锁体进行钻孔、攻丝工序;

第二钻孔组件,所述第二钻孔组件的钻孔轴向与第一钻孔组件平行,第二钻孔组件可在锁芯孔的两端各加工出台阶孔;

第三钻孔组件,用于加工窄锁体上的若干弹子孔,弹子孔与所述锁芯孔贯通且相互垂直;

第一转移机构,第一转移机构可用于转移锁体,所述轨道槽与第一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第二钻孔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钻孔攻丝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

第二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可用于转移锁体,所述轨道槽与第三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二转移机构;

所述搬运机构可带动所述夹具上下前后移动,所述夹具的动作模式依次为向下与锁体形成夹持固定、带动锁体向后移动、向上与锁体脱离、向前回归原位;所述搬运机构按上述动作模式循环,所述夹具可带动输送轨道上的锁体向后等距逐步移动;

向开槽组件提供锁体,锁体完成开槽后被转移至轨道槽内,然后被搬运机构逐步向后转移;所述搬运机构每完成一次循环后设有固定的停歇时间,在该停歇时间内,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可将轨道槽上的锁体转移至第一钻孔组件、钻孔攻丝组件、第二钻孔组件和第三钻孔组件上;完成对应的机加工后,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可将锁体转移回轨道槽上,其中第三钻孔组件完成机加工后可直接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移动座和第一夹持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平行,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固定在第一移动座上,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可相互夹紧的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锁体;所述开槽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机构、第三移动座和切割模组,所述切割模组固定在第三移动座上,第三移动座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移动座垂直,切割模组上设有切割片和开槽片;第一移动座可带动其上的第一夹持机构以及锁体向第二夹持机构移动,直至锁体被部分送入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夹持固定锁体后,第一夹持机构松开,第一移动座退回原位,第三移动座推动切割模组靠近锁体,直至切割片完成对锁体的割断工序,同时开槽片完成对锁体的开槽工序;完成对锁体的加工后,第二夹持机构松开,等待下一次循环,第二夹持机构内的锁体会被下一次循环推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后侧连接有导向槽,导向槽可接收来自第二夹持机构掉落的锁体,导向槽上靠近宽锁体一侧的侧壁为逐步抬高设置,锁体沿着所述导向槽向后移动会使得宽锁体向上翻转,最终形成窄锁体竖直朝下的姿态;所述导向槽的后侧设有第四移动座,第四移动座上设有导向槽分段,第四移动座可带动导向槽分段移动至与导向槽后端对接,也可带动导向槽分段移动至与轨道槽前端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的槽体轮廓与锁体横截面相同,锁体在轨道槽上的姿态为窄锁体竖直朝下;所述轨道槽上设有若干缺口,缺口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转移机构和第二转移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转移机构包括: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移动方向与轨道槽方向垂直;

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固定在第二移动座上;

移动夹板,所述移动夹板可相对固定夹板夹紧,两者相邻的侧壁外形与轨道槽的两侧槽壁相同;

避让槽,所述避让槽开口朝上且同时垂直开设在固定夹板和移动夹板的上侧;

移动销,所述移动销的移动轴向与移动夹板相同,移动销的宽度与锁体上的开槽相同;

所述夹具可将轨道槽内的锁体拨动至固定夹板与移动夹板之间,移动销朝向锁体移动直至与其上的开槽形成卡合定位,移动夹板夹紧锁体,第二移动座带动整体向第一钻孔组件或者第二钻孔组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钻孔组件包括两台正对的第一钻孔机和两组第一滑台,第一钻孔机的钻头轴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一钻孔机固定在第一滑台上,第一滑台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钻孔攻丝组件包括第二钻孔机、攻丝机和第二滑台,所述第二滑台与第一滑台移动方向平行,第二钻孔机和攻丝机固定在第二滑台上且两者的钻头轴向为正对轨道槽;所述第二钻孔组件包括两台正对的第三钻孔机和两组第三滑台,第三钻孔机的钻头轴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三钻孔机固定在第三滑台上,第三滑台的移动方向与轨道槽轴向平行,所述第二钻孔组件还包括有抛光片,所述抛光片为正对第一转移机构上锁体的开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三钻孔组件包括:第三电钻,所述第三电转的轴向为水平且垂直于锁芯孔轴向,第三电钻的钻头为面朝所述轨道槽;

十字滑台,所述十字滑台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三电钻固定在十字滑台上,

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为水平设置,定位销轴向与锁芯孔轴向平行,锁体可套设在所述定位销上,所述定位销位于第三电钻与轨道槽之间;

第一拨动片,所述第一拨动片可沿着定位销轴向往复运动;

第二拨动片,所述第二拨动片可沿着定位销轴向往复运动;

第三拨动片,所述第三拨动片可拨动定位销上的锁体绕轴转动设置;

定位片,所述定位片相对机架固定;

所述第二转移机构上的锁体锁芯孔与定位销等高,第二转移机构将锁体移动到位使锁芯孔与定位销正对,所述第一拨动片可将锁体推动至定位销上,然后第三拨动片可拨动锁体转动,直至将窄锁体抵合在定位片上,此时窄锁体为正对第三电钻,十字滑台控制第三电钻依次打孔;完成打孔后,第二拨动片可将锁体从定位销上卸载,锁体掉落完成下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上设有条形槽,且定位销的外径与锁芯孔内径相同,机架上设有可带动定位销转动的步进电机;条形槽为正对第三电钻设置,当完成打孔后,步进电机带动定位销转动若干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转移机构包括第五移动座和其上的轨道槽分段,所述第五移动座可带动轨道槽分段移动至与轨道槽对接,也可以带动轨道槽分段移动至与定位销正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上设有两片前后间隔分布的夹片,夹片之间的间距为由上至下逐渐增大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工葫芦锁锁体的设备。它包括有机架;上料机构;开槽组件;轨道槽;搬运机构;夹具,所述搬运机构可带动所有夹具同步运动;第一钻孔组件;钻孔攻丝组件;第二钻孔组件;第三钻孔组件;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第二钻孔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钻孔攻丝组件之间也连接有第一转移机构;第二转移机构,所述轨道槽与第三钻孔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二转移机构;本发明通过搬运机构、轨道槽将各钻孔工序串联,实现搬运机构在一个动作周期内,在轨道槽上的不同锁体同时经历一次机加工处理,整体的生产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冯肃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浦江联力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5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2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