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9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设备具有重量轻、机身薄、节省电能等众多优点,已经在智能终端的显示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规设计中的液晶显示设备一般包括背光模组、中框和液晶显示面板,随着液晶显示设备的窄边框化发展,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采用了cof技术(chiponfilm,膜片上芯片封装),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不良检测,导致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存留有shortingbar(短路节点)等测试线路,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上的连接线路较长,无法满足液晶显示设备窄边框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无法应用于大尺寸超窄边框产品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彩膜层和基板层,所述基板层上除与所述彩膜层对应的区域外形成一端子区,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端子区的宽度,所述端子区的宽度范围为0.8mm~1.1mm。可选的,所述端子区内间隔并排布置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的长度为450μm±50μm,所述引脚的宽度为450μm±50μm,所述引脚与所述基板层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引脚的一侧与所述彩膜层之间的距离为300μm±10μm,所述引脚的另一侧与所述基板层之间的距离为350μm±10μm。可选的,所述基板层上设置有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自所述基板层远离所述彩膜层的一端延伸出来,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元器件。可选的,所述引脚的一端与所述基板层电连接,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所述引脚用于将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信号导通至基板层内。可选的,所述基板层的第一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一端对齐,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端子区。可选的,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包括竖直面以及连接所述竖直面两端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分别到所述竖直面的距离自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沿朝向所述基板层的第一端的方向均呈渐扩设置。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和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层背离所述彩膜层的一侧。可选的,所述显示模组为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外框和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板均与所述外框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彩膜层和基板层,基板层相较彩膜层向外延伸出来,以使得基板层上除彩膜层对应的区域外形成一端子区,基板层的第二端与彩膜层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端子区的宽度,端子区的宽度范围为0.8mm~1.1mm。本发明通过将大尺寸的oled产品的端子区处以磨边磨掉或切割切掉的方式去除短路节点、对应调节引脚尺寸并缩小引脚与彩膜层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该端子区的宽度由传统的2.2mm改为1.1mm,以满足oled超窄边框产品的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与压着刀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面板200显示模组1彩膜层210背板2基板层300压着刀头3端子区400缓冲件4引脚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中对“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2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2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彩膜层1和基板层2,基板层2上除彩膜层1对应的区域外形成一端子区3。在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彩膜层1和基板层2,基板层2相较彩膜层1延伸出一端子区3。其中,基板层2的第二端与彩膜层1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端子区3的宽度,端子区3的宽度范围为0.8mm~1.1mm。如图2所示,基板层2的左端到彩膜层1的左端的距离为端子区3的宽度,本发明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磨边磨掉或者切割切掉的方式,将端子区3的宽度范围保持在0.8mm至1.1mm之间,与常规的端子区3的宽度2.2mm相比,这种更小宽度的端子区3能够对应大尺寸的oled超窄边框的显示产品。本发明中的端子区3被称为olb(outer引脚bonding,外引脚键合)区域;现有的显示面板100上通常设置有短路节点以满足前端产品不良度的测试,在产品前端不良度测试完成后,通常采用切断的方式将短路节点断开并保留至显示面板100上,该端子区3的宽度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以使用切割方式去除短路节点或使用磨边方式去除短路节点,以减小端子区3的宽度,以对应满足超窄边框产品的需求。其中,优选地,彩膜层1为滤光片基板,基板层2为玻璃基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彩膜层1和基板层2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需求选择相应的材质。在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端子区3内间隔并排布置有多个引脚4,引脚4的长度为450μm±50μm,引脚4的宽度均为450μm±50μm,引脚4与基板层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可在保证引脚4之间间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将引脚4的长度缩短,减少引脚4的数量同时将引脚4的宽度加长,以使引脚4的接触面积满足需求的接触面积,同时将端子区3限制于0.8mm至1.1mm宽度范围,并进一步满足超窄边框产品的需求,在一实施例中,引脚4的长度和宽度均为450μm。并且,本实施例中,引脚4的一端与彩膜层1之间的距离为300μm±10μm,引脚4的另一端与基板层2之间的距离为350μm±10μm。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引脚4的宽度由传统的680μm缩短为450μm,能够减小端子区3的宽度,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尺寸oled超窄边框产品的需求。如图2所示,,引脚4的右端与彩膜层1的左端间隔设置,如图2中a部位的间隔距离为300μm±10μm,该间隔距离能够为压着刀头300的放置提供一定的空间,防止压着刀头300与彩膜层1接触后损坏彩膜层1。引脚4的左端与基板层2的左端之间也保持一定的间距,如图2中b部位的距离为350μm±10μm,能够防止因引脚4的左端过于靠近基板层2的左端而从端子区3内滑落。在一实施例中,基板层2上设置有柔性线路板,柔性线路板自基板层2远离彩膜层1的一端延伸出来,柔性线路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元器件。引脚4的一端与基板层电连接,引脚的另一端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引脚4用于将电子元器件的信号导通至基板层2内。本实施例中,基板层2的第一端与彩膜层1的第一端对齐,基板层2的第二端和彩膜层1的第二端之间形成端子区3。如图2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彩膜层1的右端为彩膜层1的第一端,彩膜层1的左端为彩膜层1的第二端;基板层2的右端为基板层2的第一端,基板层2的左端为基板层2的第二端。彩膜层1的右端和基板层2的右端对齐,基板层2的左端比彩膜层1的左端相对较长,从彩膜层1的下方朝向左侧延伸,以使得基板层2不和彩膜层1重叠的区域形成端子区3。其中,彩膜层1和基板层2的形状适配,都可以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但是彩膜层1的宽度小于基板层2的宽度,以使得在基板层2上形成有用于给压着刀头300提供端子区域的端子区3。对于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来说,不同的端子区3的形状、位置及大小可能不同,因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根据端子区3的外形及尺寸来设置缓冲件400,以使得缓冲件400能够达到保护端子区3的目的即可。此外,将基板层2的左端呈一定的倒角设置,如图2所示,基板层2的第二端包括竖直面以及连接竖直面两端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分别到竖直面的距离自基板层2的第二端沿朝向基板层2的第一端的方向均呈渐扩设置,在基板层2收到挤压时,基板层2左端的倒角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基板层2因过压而损坏。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200,显示模组200包括背板210和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100,背板210设置于基板层2背离彩膜层1的一侧,显示模组200为oled(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oled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更好,尺寸更薄,且能耗更低。本发明中的大尺寸oled超窄边框产品使用的压着刀头300同时适用于常规产品,切换产品时,直接将压着刀头300从端子区3上脱离即可,方便易操作,减少压着刀头300的更换时间,增加产能。彩膜层1和基板层2之间通过框胶进行粘接。并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外框和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200,显示面板100和背板210均与外框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外框包括前框、中框以及后框,中框环绕于显示面板100的外边缘并与显示面板100连接,前框和后框分别连接于中框的前后两侧,前框、中框以及后框相互配合可对显示模组进行防护。该显示模组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显示装置为oled显示装置,本发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100和背板21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方式,且显示装置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模组驱动设备,模组驱动设备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中,模组驱动设备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的压着刀头300,压着刀头300用于压附端子区3,压着刀头30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倒角,且倒角为40±10μm,压着刀头300通过缓冲件400朝向端子区3工作,当需要压着刀头300对背板和显示面板100进行压合时,直接将压着刀头300对应缓冲件400,并从缓冲件400的上方向下施加压力,从而提高背板和显示面板100之间的贴合度,该缓冲件400能够为端子区3提供一定的缓冲区间,并增大端子区3的结构强度,防止压着刀头300在操作过程中损坏显示面板100,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使用性能。此外,由于该模组驱动设备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在另一实施例中,缓冲件400为聚亚酰胺缓冲材质制件,缓冲件400紧贴端子区3背离背板的一侧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缓冲件400背离端子区3的一侧用于支撑压着刀头300。该缓冲件400的主要作用是导热、减少震动,在压着刀头300压附的过程中能够均衡应力,进行平整补偿。其中,聚亚酰胺缓冲材质制件的厚度为150μm,该实施例中通过不设计短路节点,将通常作为缓冲材的硅材质替换为厚度更小的聚亚酰胺材质,从而减小端子区3的宽度,能够应用于窄边框产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冲件400可以为其他起到支撑、缓冲保护作用的材料,具体的厚度可根据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的需求做相应调整。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彩膜层和基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层上除与所述彩膜层对应的区域外形成一端子区,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端子区的宽度,所述端子区的宽度范围为0.8mm~1.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区内间隔并排布置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的长度为450μm±50μm,所述引脚的宽度为450μm±50μm,所述引脚与所述基板层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一侧与所述彩膜层之间的距离为300μm±10μm,所述引脚的另一侧与所述基板层之间的距离为350μm±10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层上设置有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自所述基板层远离所述彩膜层的一端延伸出来,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有多个电子元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的一端与所述基板层电连接,所述引脚的另一端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所述引脚用于将所述电子元器件的信号导通至基板层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层的第一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一端对齐,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二端之间形成所述端子区。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包括竖直面以及连接所述竖直面两端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分别到所述竖直面的距离自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沿朝向所述基板层的第一端的方向均呈渐扩设置。

8.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背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层背离所述彩膜层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显示模组。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外框和如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板均与所述外框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彩膜层和基板层,所述基板层上除所述彩膜层对应的区域外形成一端子区,所述基板层的第二端与所述彩膜层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端子区的宽度,所述端子区的宽度范围为0.8mm~1.1mm。本发明通过将大尺寸的OLED产品的端子区处以磨边磨掉或切割切掉的方式去除短路节点、对应调节引脚尺寸并缩小引脚与彩膜层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该端子区的宽度由传统的2.2mm改为1.1mm,以满足OLED超窄边框产品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相大望;郭建伟;康报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2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