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07


本发明涉及波浪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波浪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现有的发电形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火力发电又包括燃煤和燃油发电等,其缺点是成本高、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且为非再生资源;水力发电,建筑水坝投资大、时间长,影响生态平衡;核能发电投资大,放射性污染严重,废料储存难度大,成本高。

为此,人们不断地在探索和开发安全、清洁的而可再生的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70%,海洋的波浪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然而,人类对海洋波浪能的利用微乎其微,如果能利用波浪能,将解决现有能源枯竭、环境污染、投资大、成本高、占地面积多等问题。

但是,现有的波浪发电装置主要是将整个装置放置在水里,依靠波浪水体的运动驱动发电装置中发电部件运动,装置的内部部件大部分都浸没在水中,容易出现腐蚀和安全问题,大大的影响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波浪升降的过程中,只能在波浪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才能将波浪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能量转化效率低。

因此,提供一种耐腐蚀、安全性高且具有较高能量转化效率的波浪发电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波浪发电装置会出现腐蚀、使用寿命短、能量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发电装置,包括:壳体,设有封闭的内腔;悬挂体,设于内腔内,能够与壳体相对运动;内部支架,设于内腔中,用于支撑和引导悬挂体运动;输出部,至少部分设于壳体内,用于将悬挂体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输出,其中,

内部支架上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沿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悬挂体上设有悬挂支撑部,悬挂支撑部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当悬挂体在第一导轨引导下与壳体相对运动时,悬挂体能够带动悬挂支撑部沿第二导轨和壳体的宽度方向运动,并能够支撑悬挂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内腔封闭的壳体,并将悬挂体等部件设置在内腔中,能够防止内腔中的部件被水体腐蚀,安全性高,提升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内部支架和悬挂体之间设置第一导轨和悬挂支撑部,不仅能够避免悬挂体与内部支架碰撞或者摩擦,确保悬挂体能够稳定可靠的在内部支架内与壳体相对运动,还能够使得悬挂体与壳体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被存储在悬挂支撑部中,并使得存储的动能持续地转化成输出部输出的扭矩,提高了悬挂体对动能的转化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高度方向上,在静止状态下,悬挂体处于第一导轨的中点位置,在运动状态下,悬挂体能够经过中点位置沿第一导轨上下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导轨包括双曲线滑轨,双曲线滑轨沿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悬挂支撑部包括压板和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通过支撑架设于悬挂体的上方,压板设于弹性支撑件的两端,能够在悬挂体的带动下和第二导轨的作用下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弹性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弹性支撑件为压力弹簧或涡卷弹簧,用于存蓄悬挂体与壳体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弹性支撑件套设于支撑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支撑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支撑板设于悬挂体的上部两端,支撑杆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压板通过通孔设于支撑杆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悬挂体的上部设有第三导轨,第三导轨沿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引导压板的运动,压板上设有导向滚轮,导向滚轮与第三导轨配合,能够在第三导轨的引导下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壳体的厚度方向上,压板的两侧设有压缩滚轮,压缩滚轮与第二导轨配合,能够在第二导轨的引导下沿壳体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弹性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轨设于内部支架上,并沿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悬挂体上设有升降滚轮,升降滚轮与第一导轨配合,用于引导悬挂体在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上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输出部包括传动带和传动齿轮组,传动带与悬挂体连接,悬挂体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带动传动带运动,传动带能够通过传动齿轮组将悬挂体的动能输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结构剖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悬挂体与悬挂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悬挂体与输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波浪发电装置的传动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发电装置1,包括:壳体10,设有封闭的内腔100;悬挂体12,设于所述内腔100内,能够与所述壳体10相对运动;内部支架11,设于内腔100中,用于支撑和引导悬挂体12运动;输出部14,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10内,用于将悬挂体12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输出,其中,内部支架11上设有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11,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11沿内部支架11的高度方向(即,壳体的高度方向,如图1-5中z方向所示)延伸,悬挂体12上设有悬挂支撑部13,悬挂支撑部13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如图1-5中x方向所示)设置,当悬挂体12在第一导轨110引导下与壳体10相对运动时,悬挂体12能够带动悬挂支撑部13沿第二导轨111在壳体100的宽度方向运动,并能够支撑悬挂体12。

也就是说,波浪发电装置1主要由壳体10、内部支架11、悬挂体12和输出部14组成,其中,悬挂体12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100中,壳体10的内腔100中还设有内部支架11和悬挂支撑部13。内部支架11上还设有第一导轨110和第二导轨111,其中,第一导轨110设于内部支架11上(如内部支架的四角),并沿内部支架11的高度方向设置,悬挂体12上设有升降滚轮120,升降滚轮120与第一导轨110配合,用于引导悬挂体12在内部支架11的高度方向上运动,使得悬挂体12在壳体10内能够按照设定的路径运动,避免悬挂体12与内部支架11或壳体10的内壁碰撞或者摩擦,确保悬挂体12能够稳定可靠的在壳体10内与壳体10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悬挂体12上设有悬挂支撑部13,悬挂支撑部13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当悬挂体12在第一导轨110运动的引导下与壳体10相对运动时,悬挂体12能够带动悬挂支撑部13沿第二导轨111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运动,并能够支撑悬挂体12。也即,悬挂体12与悬挂支撑部13之间是联动设置的。在波浪升降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和重力作用,会使得悬挂体12与壳体10发生相对运动。在悬挂体12与壳体10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在第二导轨111的作用下,悬挂支撑部13不仅能够支撑悬挂体12,而且能够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运动,具体的,在第二导轨111的作用下悬挂支撑部13能够对悬挂体12产生弹性作用力,弹性作用力能够在悬挂体12运动行程的相应位置使得悬挂体12保持应力平衡,从而使得悬挂支撑部13能够对悬挂体12形成支撑力。

当波浪升起将壳体10顶起时,由于重力作用,悬挂体12与悬挂支撑部13一同向下运动,同时,悬挂支撑部13能够第二导轨111限定下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发生运动,能够压缩悬挂支撑部13,将悬挂体12的动能存储起来,同时,悬挂支撑部13产生的弹性作用力能够对悬挂体12形成支撑力,用于支撑悬挂体12。当波浪下降时,由于重力和惯性的双重作用,悬挂体12在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后能够带动悬挂支撑部13与壳体10发生向上的相对运动,悬挂支撑部13能够被释放,持续的驱动输出部14转动,使得存储的动能转化成输出部14输出的扭矩,提高了悬挂体12对动能的转化效率。同时,将悬挂支撑部13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能够减小悬挂支撑部13在壳体10内占用的空间,能够使得整个装置做的更小,更利于波浪发电装置1小型化发展。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内腔100是封闭的,悬挂体12、第二导轨111和悬挂支撑部13均设置在壳体10的内腔100中,不会与壳体10外侧的水体接触,能够防止壳体10的内腔100中的部件被水体腐蚀,提升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是不锈钢箱体,也可以是具有高强度和高耐腐蚀的树脂箱体,还可以是由其他类型的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材料制成的箱体,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只要能够实现高强度和高耐腐蚀的特性即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内腔封闭的壳体,并将悬挂体等部件设置在内腔中,能够防止内腔中的部件被水体腐蚀,安全性高,提升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内部支架和悬挂体之间设置第一导轨和悬挂支撑部,不仅能够避免悬挂体与内部支架碰撞或者摩擦,确保悬挂体能够稳定可靠的在内部支架内与壳体相对运动,还能够使得悬挂体与壳体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被存储在悬挂支撑部中,并使得存储的动能持续地转化成输出部输出的扭矩,提高了悬挂体对动能的转化效率。

进一步地,参见图5并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高度方向(如图1-5中z方向所示)上,在静止状态下,悬挂体12处于第一导轨110的中点位置(如图5中c位置所示),在运动状态下,悬挂体12能够经过中点位置沿第一导轨110上下运动。也即,在静止状态下,一方面由于悬挂体12自身重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悬挂支撑部13的状态,能够使得悬挂体12处于第一导轨110的中点位置。当悬挂体12处于第一导轨110的中点位置时,无论悬挂体12沿第一导轨110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悬挂体12均能够经过中点位置,将动力通过输出部14持续的输出,提升悬挂体12动能的转化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轨111包括双曲线滑轨,双曲线滑轨沿内部支架11的高度方向(如图1-5中z方向所示)设置。也即,悬挂体12是沿着双曲线滑轨在壳体10内与壳体10相对运动的,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悬挂体12与壳体10的内壁碰撞或者摩擦,确保悬挂体12能够稳定可靠的在壳体10内与壳体10相对运动。而且壳体10被波浪带动上下运动,在重力与悬挂支撑部13的作用下,悬挂体12与壳体10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悬挂体12能够沿双曲线滑轨对悬挂支撑部13进行压缩和释放,使悬挂支撑部13与悬挂体12之间的线性响应关系变为沿双曲线的弧形响应关系,悬挂体12在相同惯性加速度下行程增大,增加悬挂体12的重力响应灵敏度,使得悬挂体12能够在波浪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壳体1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提升了悬挂体12对动能的转化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轨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抛物线滑轨、渐开线滑轨等形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提升悬挂体的重力响应灵敏度、增加悬挂体对动能的转化效率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悬挂支撑部的具体结构也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如悬挂支撑部可以包括弹性部件(如弹簧、弹片等),也可以包括压缩气体(如气囊、气垫等),只要能够存储和释放悬挂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即可。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悬挂支撑部13包括压板130和弹性支撑件131,弹性支撑件131通过支撑架132设于悬挂体12的上方,压板130设于弹性支撑件131的两端,能够在悬挂体12的带动下和第二导轨111的作用下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弹性支撑件131。

也就是说,悬挂支撑部13主要由压板130和弹性支撑件131组成,其中,悬挂体12上设有支撑架132,弹性支撑件131设置在支撑架132上,压板130设于弹性支撑件131的两端,能够在悬挂体12的带动下和第二导轨111的作用下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弹性支撑件131,实现对悬挂体12动能的存储和释放。

当波浪升起将壳体10顶起时,由于重力作用,悬挂体12与悬挂支撑部13一同向下运动,同时,压板130能够第二导轨111限定下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发生运动,能够压缩弹性支撑件131,将悬挂体12的动能存储在弹性支撑件131中。当波浪下降时,由于重力和惯性的双重作用,悬挂体12在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后能够带动悬挂支撑部13与壳体10发生向上的相对运动,此时,压板130放松弹性支撑件131,存储在弹性支撑件131中的动能能够被释放,弹性支撑件131释放的能量能够持续驱动悬挂体12运动,进而使得悬挂体12持续的驱动输出部14转动,使得存储的动能转化成输出部14输出的扭矩,提高了悬挂体12对动能的转化效率。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131为压力弹簧或涡卷弹簧,用于存蓄悬挂体12与壳体10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弹性支撑件131套设于支撑架上。当弹性支撑件131为压力弹簧时,可以选用合适的弹性系数,将其两端分别与压板130抵接。当悬挂体12与壳体10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压力弹簧能够被压板130压缩,实现动能的存储。在悬挂体12恢复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压力弹簧能够将存储的动能释放出来,驱动悬挂体12带动输出部14转动。压力弹簧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成本低,可以在两个压板130之间设置多个压力弹簧,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弹性支撑件131为涡卷弹簧时,当悬挂体12与壳体10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涡卷弹簧能够被压缩,实现动能的存储。在悬挂体12恢复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涡卷弹簧能够将存储的动能释放出来,驱动悬挂体12带动输出部14转动,利用涡卷弹簧的扭矩弹性,使硬性机械传动转化为柔性传动,解决了波浪能本身巨大能量差对机械传动造成损坏的问题,确保整个装置能够稳定有效地运行。同样滴,在两个压板130之间可以设置多个不同扭矩量级的涡卷弹簧组成进位式弹性势能蓄能系统,以使悬挂体12达到更长的行程,解决了传统弹簧应用中压缩、释放行程有限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如弹性支撑件还可以为压缩气体(如气囊、气垫等)等形式,只要能够存储和释放悬挂体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即可。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32包括支撑板133和支撑杆134,支撑板133设于悬挂体12的上部两端,支撑杆134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压板130通过通孔(图中未注)设于支撑杆134上。通过设置支撑板133和支撑杆134,不仅能够引导压板压130紧弹性支撑件131,还能够对压板130的运动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弹性支撑件131松脱,确保整个装置稳定可靠的运行。

另外,为了确保压板130能够稳定可靠的在悬挂体12的上部运动压缩弹性支撑件131,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悬挂体12的上部设有第三导轨121,第三导轨121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引导压板130的运动。压板130上设有导向滚轮136,导向滚轮136与第三导轨121配合,能够在第三导轨121的引导下运动。

同时,为了确保压板130能够稳定可靠的在第二导轨111的引导下运动,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的厚度方向(如图1-4中y方向)上,压板130的两侧设有压缩滚轮135,压缩滚轮135与第二导轨111配合,能够在第二导轨111的引导下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弹性支撑件131。

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输出部14包括传动带140和传动齿轮组15,传动带140与悬挂体12连接,悬挂体12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带动传动带140运动,传动带140能够通过传动齿轮组15将悬挂体12的动能输出。

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传动带140通过连接板141与悬挂体12固定连接,传动带140通过三个支撑转轴142安装在壳体10内部的一侧,当悬挂体12在第一导轨110引导下上下运动(如图5中v方向所示)时,悬挂体12带动传动带140运动,并通过传动齿轮组15能够将悬挂体12上下运动过程中在中心位置(如图5中c位置所示)的上方和下方产生的两个反向半幅扭矩转化为全幅单向扭矩,并通过传动齿轮组15持续输出,使得悬挂体12上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均能够被转化成扭矩输出,实现对波浪能的双向捕获,大大的提升了能量转化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部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只要能够使得悬挂体的动能输出即可。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传动齿轮组15中的两个支撑转轴142分别为传动齿轮组15的输入轴142a和输出轴142b,其中,传动齿轮组15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50、第一从动齿轮151、第二主动齿轮152、第二从动齿轮154和过渡齿轮153,其中,第一主动齿轮150和第二主动齿轮152通过单向轴承156间隔设置在输入轴142a上,第一从动齿轮151和第二从动齿轮154间隔设置在输出轴142b上,第一主动齿轮150与第一从动齿轮151啮合,过渡齿轮153设置在第二主动齿轮152和第二从动齿轮154之间,第二主动齿轮152能够通过过渡齿轮153将动力传递给第二从动齿轮154,过渡齿轮153设置在过渡轴155上。

在悬挂体12带动传动带140运动的过程中,传动带140能够将动力传递给输入轴142a,输入的扭矩能够使输入轴142a转动,当输入扭矩为正向时,即输入轴142a正向转动时,此时第一主动齿轮150的单向轴承156处于锁止状态,即输入轴142a通过单向轴承156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50同步转动,而第二主动齿轮152的单向轴承156处于自由状态,即第二主动齿轮152在输入轴142a上空转,第一主动齿轮150通过啮合从动齿轮151带动输出轴142b同步转动以对外输出反向扭矩,输出轴142b带动发电机144工作,使得悬挂体12的动能转化成发电机144的电能。

当输入扭矩为反向时,即输入轴142a反向转动时,此时第一主动齿轮150的单向轴承156处于自由状态,即第一主动齿轮150在输入轴142a上空转,而第二主动齿轮152的单向轴承156处于锁止状态,即输入轴142a通过单向轴承156带动第二主动齿轮152同步转动,第二主动齿轮152通过啮合过渡齿轮153带动过渡齿轮153正向转动,过渡齿轮153通过啮合第二从动齿轮154带动输出轴142b同步转动以对外输出反向扭矩,输出轴142b带动发电机144工作,使得悬挂体12的动能转化成发电机144的电能。

可见,无论传动带140对输入轴142a输入的扭矩为何方向,都可以从输出轴142b获得单一方向的输出扭矩,能够将悬挂体12的动能全幅转换成发电机144上的电能,实现波浪能的全幅输出,提升了波浪发电装置1的能量转化效率。另外,可以根据输出扭力端负载转速及负载要求,通过调整第一主动齿轮150和第一从动齿轮151、第二主动齿轮152和第二从动齿轮154的齿数,即可预设输出转速及扭力。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内腔100封闭的壳体10,并将悬挂体12等部件设置在内腔100中,能够防止内腔100中的部件被水体腐蚀,安全性高,提升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壳体10和悬挂体12之间设置第一导轨110和悬挂支撑部13,不仅能够避免悬挂体12与壳体10的内壁碰撞或者摩擦,确保悬挂体12能够稳定可靠的在壳体10内与壳体10相对运动,还能够使得悬挂体12与壳体10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被存储在悬挂支撑部13中,并使得存储的动能持续地转化成输出部14输出的扭矩,提高了悬挂体12对动能的转化效率。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封闭的内腔;

悬挂体,设于所述内腔内,能够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

内部支架,设于所述内腔中,用于支撑和引导所述悬挂体运动;

输出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所述悬挂体的动能转化成电能输出,其中,

所述内部支架上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悬挂体上设有悬挂支撑部,所述悬挂支撑部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当所述悬挂体在所述第一导轨的引导下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时,所述悬挂体能够带动所述悬挂支撑部沿第二导轨在壳体的宽度方向运动,并能够支撑所述悬挂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在静止状态下,所述悬挂体处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中点位置,在运动状态下,所述悬挂体能够经过所述中点位置沿所述第一导轨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包括双曲线滑轨,所述双曲线滑轨沿所述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支撑部包括压板和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通过支撑架设于所述悬挂体的上方,所述压板设于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能够在所述悬挂体的带动下和所述第二导轨的作用下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所述弹性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为压力弹簧或涡卷弹簧,用于存蓄所述悬挂体与所述壳体相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所述弹性支撑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悬挂体的上部两端,所述支撑杆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压板通过通孔设于所述支撑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体的上部设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三导轨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压板的运动,所述压板上设有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与所述第三导轨配合,能够在所述第三导轨的引导下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压板的两侧设有压缩滚轮,所述压缩滚轮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能够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引导下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压缩或放松所述弹性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内部支架上,并沿所述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悬挂体上设有升降滚轮,所述升降滚轮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用于引导所述悬挂体在所述内部支架的高度方向上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浪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部包括传动带和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带与所述悬挂体连接,所述悬挂体能够在升降过程中带动所述传动带运动,所述传动带能够通过所述传动齿轮组将所述悬挂体的动能输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发电装置,包括壳体、悬挂体、内部支架和输出部,壳体设有封闭的内腔,悬挂体和内部支架设于内腔中,输出部设于壳体内,内部支架上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悬挂体上设有悬挂支撑部,当悬挂体在第一导轨引导下与壳体相对运动时,悬挂体能够带动悬挂支撑部沿第二导轨在壳体的宽度方向运动,并能够支撑悬挂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内腔封闭的壳体,能够防止壳体内的部件被水体腐蚀,提升使用寿命,通过在壳体和悬挂体之间设置第一导轨和悬挂支撑部,能确保悬挂体稳定可靠在壳体内运动,使得悬挂体的动能被存储在悬挂支撑部中,并使存储的动能持续地转化成输出部输出的扭矩,提高悬挂体对动能的转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曹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禺号新能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1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