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84


本发明涉及电动三轮车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子。第一辆电动车于1834年制造出,它是由直流电机驱动的。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电动车按用途方式分类: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按外形来分,可以分为电动独轮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

电动三轮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电动三轮车采用管式大容量、左右衬、深放电、牵引式电瓶,能适应长时间工作连续放电的要求,电瓶正常使用两年,内容量不减。电动三轮车电机采用直流串激牵引式有刷或无刷电机,电机内部设有调速增力装置,正常使用不易损坏,保证了输出动力强劲。电动三轮车按用途分为家用型,货运型,工厂型多种型号。电动三轮车作为新的货运工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电动三轮车以其适用性强,机动录活,维护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以灵活地穿行于狭小的马路间。电动三轮车具有倒车开关,可以方便的实现倒顺行驶功能,这在道路狭窄的胡同、小巷非常实用,无论行驶停车均非常方便。广泛应用于家庭、城乡、个体出租、厂区、矿区、环卫、社区保洁等短途运输领域。

目前,企业在安装前叉三联板时都是人工压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怎样提高前叉三联板安装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通过机械压装,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压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效果,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的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是由:底板、立柱、支杆、横梁、滑杆、限位套、限位螺栓、滑台、压杆、气缸、连接杆构成;底板上表面两侧后端对称设置一对立柱,一对立柱的中部之间设置支杆,一对立柱的上端之间设置横梁,支杆与横梁前侧中部之间设置滑杆,滑杆上设置滑台,滑台前侧靠近四角处设置螺纹孔,滑台前侧下端设置一对压杆,压杆的上端与滑台下端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压杆通过固定螺栓与滑台连为一体,滑杆的前侧表面下端中部设置限位套,限位套内螺接限位螺栓,位于底板一侧的立柱的前侧上端设置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上方,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台之间设置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与位于滑台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连接杆的下表面后端对应铰接,气缸通过连接杆带动滑台上下移动。

所述的连接杆为倒l形,倒l形的连接杆的垂直杆下端与滑台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倒l形的连接杆的水平板的下表面后端对应铰接。

所述的压杆由斜板的下端设置水平板构成l形结构,压杆的斜板上端与滑台下端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

所述的底板上均匀分布定位孔。

将弹簧套在前叉的两根支柱上,然后套上三联板,将套上三联板的前叉放置在底板上,根据实际情况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限位螺栓,将限位螺栓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启动气缸,气缸通过连接杆带动滑台沿滑杆向下移动,当一对压杆与三联板的上表面接触后,一对压杆将三联板向下压,三联板带动弹簧收缩,滑台下表面与限位螺栓的上表面接触时,滑台停止移动,操作人员往三联板的螺纹孔内螺接固定螺栓,固定三联板的位置,完成三联板的压装后,气缸带动滑台沿滑杆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至三联板压装工序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机械压装,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压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效果,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立柱2、支杆3、横梁4、滑杆5、限位套6、限位螺栓6.1、滑台7、压杆8、气缸9、连接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底板1上表面两侧后端对称设置一对立柱2,一对立柱2的中部之间设置支杆3,一对立柱2的上端之间设置横梁4,支杆3与横梁4前侧中部之间设置滑杆5,滑杆5上设置滑台7,滑台7前侧靠近四角处设置螺纹孔,滑台7前侧下端设置一对压杆8,压杆8的上端与滑台7下端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压杆8通过固定螺栓与滑台7连为一体,滑杆5的前侧表面下端中部设置限位套6,限位套6内螺接限位螺栓6.1,位于底板1一侧的立柱2的前侧上端设置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朝向上方,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台7之间设置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前端与位于滑台7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与连接杆10的下表面后端对应铰接,气缸9通过连接杆10带动滑台7上下移动。

实施例2

所述的连接杆10为倒l形,倒l形的连接杆10的垂直杆下端与滑台7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与倒l形的连接杆10的水平板的下表面后端对应铰接。

实施例3

所述的压杆8由斜板的下端设置水平板构成l形结构,压杆8的斜板上端与滑台7下端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

实施例4

所述的底板1上均匀分布定位孔。

实施例5

将弹簧套在前叉的两根支柱上,然后套上三联板,将套上三联板的前叉放置在底板1上,根据实际情况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限位螺栓6.1,将限位螺栓6.1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启动气缸9,气缸9通过连接杆10带动滑台7沿滑杆5向下移动,当一对压杆8与三联板的上表面接触后,一对压杆8将三联板向下压,三联板带动弹簧收缩,滑台7下表面与限位螺栓6.1的上表面接触时,滑台7停止移动,操作人员往三联板的螺纹孔内螺接固定螺栓,固定三联板的位置,完成三联板的压装后,气缸9带动滑台7沿滑杆5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至三联板压装工序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的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是由:底板(1)、立柱(2)、支杆(3)、横梁(4)、滑杆(5)、限位套(6)、限位螺栓(6.1)、滑台(7)、压杆(8)、气缸(9)、连接杆(10)构成;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表面两侧后端对称设置一对立柱(2),一对立柱(2)的中部之间设置支杆(3),一对立柱(2)的上端之间设置横梁(4),支杆(3)与横梁(4)前侧中部之间设置滑杆(5),滑杆(5)上设置滑台(7),滑台(7)前侧靠近四角处设置螺纹孔,滑台(7)前侧下端设置一对压杆(8),压杆(8)的上端与滑台(7)下端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压杆(8)通过固定螺栓与滑台(7)连为一体,滑杆(5)的前侧表面下端中部设置限位套(6),限位套(6)内螺接限位螺栓(6.1),位于底板(1)一侧的立柱(2)的前侧上端设置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朝向上方,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台(7)之间设置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前端与位于滑台(7)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与连接杆(10)的下表面后端对应铰接,气缸(9)通过连接杆(10)带动滑台(7)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10)为倒l形,倒l形的连接杆(10)的垂直杆下端与滑台(7)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气缸(9)的活塞杆末端与倒l形的连接杆(10)的水平板的下表面后端对应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杆(8)由斜板的下端设置水平板构成l形结构,压杆(8)的斜板上端与滑台(7)下端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均匀分布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弹簧套在前叉的两根支柱上,然后套上三联板,将套上三联板的前叉放置在底板(1)上,根据实际情况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限位螺栓(6.1),将限位螺栓(6.1)调整至需要的高度,启动气缸(9),气缸(9)通过连接杆(10)带动滑台(7)沿滑杆(5)向下移动,当一对压杆(8)与三联板的上表面接触后,一对压杆(8)将三联板向下压,三联板带动弹簧收缩,滑台(7)下表面与限位螺栓(6.1)的上表面接触时,滑台(7)停止移动,操作人员往三联板的螺纹孔内螺接固定螺栓,固定三联板的位置,完成三联板的压装后,气缸(9)带动滑台(7)沿滑杆(5)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至三联板压装工序完成。

技术总结
一种前叉三联板压装装置的操作方法,底板上表面两侧后端对称设置一对立柱,一对立柱的中部之间设置支杆,一对立柱的上端之间设置横梁,支杆与横梁前侧中部之间设置滑杆,滑杆上设置滑台,滑台前侧靠近四角处设置螺纹孔,滑台前侧下端设置一对压杆,滑杆的前侧表面下端中部设置限位套,限位套内螺接限位螺栓,位于底板一侧的立柱的前侧上端设置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台之间设置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与位于滑台上端一侧的螺纹孔之间设置固定螺栓;本发明通过机械压装,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人工压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使用效果,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牛博;李贯军;李永振;杨国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金彭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2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