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月3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0-001108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中。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对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增加并且多样化。例如,显示装置已经被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诸如智能电话、数码相机、膝上型计算机、导航装置和智能电视。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布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央仪表板或仪表盘上的中央信息显示器(centerinformationdisplay,cid)。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光可被显示装置反射以干扰驾驶员的视线。作为示例,显示装置可包括可以输出光的像素作为最小单位,并且每个像素可以通过开口区输出光。例如,外部光可在像素的开口区的边界处反射,这可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将理解的是,技术部分的此背景旨在部分地提供用于理解技术的有用背景。但是,技术部分的此背景还可包括构思、概念或认识,而该构思、概念或认识不是在本文中所公开的主题的相应有效申请日之前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或领会的内容的一部分。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的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可以减少在每个像素的开口区的边界处反射的外部光。然而,本公开的各方面不限于本文阐述的这些。通过参照下面给出的本公开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可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扫描线、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数据线以及与扫描线和数据线相邻的多个单位像素区,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子像素,其中,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相邻于与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区的一边可以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每个倾斜的第三方向上延伸。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并且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第四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第三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相邻于与第三开口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第三开口区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相邻于与第三开口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第四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多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单位像素区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二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多个单位像素区还可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三单位像素区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四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三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基板,其上可以设置多个单位像素区;以及第二基板,其面对第一基板,其中,多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二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间隔物,以及第二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间隔物。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第一间隔物可以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之间。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第二间隔物可以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和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多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三单位像素区以及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四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三单位像素区重叠,以及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一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基板,其上可以设置多个单位像素区;以及第二基板,面对第一基板,其中,多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二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以及第二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三间隔物和第四间隔物。在第一单位像素区和第二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中,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以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第一间隔物可以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其中第二间隔物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第三间隔物可以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第四间隔物可以在第一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可以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可包括中央部、从中央部向第三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从中央部向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突出的第二突出部以及从中央部沿与第二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第三突出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可包括:中央部、从中央部向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从中央部向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突出的第二突出部以及从中央部沿与第二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第三突出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可包括中央部、从中央部向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从中央部向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从中央部沿与第一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第三突出部以及从中央部沿与第二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的第四突出部。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大致上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并且第三开口区可包括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的下拐角向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多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单位像素区和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二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突出部的端部可以面对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并且第三开口区的突出部的大致垂直于端部的另一端部可以面对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第一单位像素区可包括被第一开口区、第三开口区的突出部的端部和第三开口区的中央部的左拐角围绕的第一间隔物。第二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二间隔物,该第二间隔物被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中央部的右拐角、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突出部的另一端部、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以及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中央部的左拐角围绕。多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的第二单位像素区,第一单位像素区和第二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在第一单位像素区和第二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中,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以及第三开口区可包括从重心向第三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端部和从重心向第四方向的一侧延伸的另一端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可以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端部的另一侧,并且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和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可在第三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端部的另一侧。多个单位像素区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单位像素区,第三单位像素区具有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并且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并且第三单位像素区可包括被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和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以及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围绕的第一间隔物。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可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扫描线、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数据线以及与扫描线和数据线相邻的多个单位像素区,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与相邻于与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单位像素区重叠,以及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至少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可以以锐角和与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所有边界相交。在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条边与扫描线在平面视图中可以彼此交叉。例如,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条边在平面视图中可以不平行于扫描线,并且在平面视图中可以不以直角与扫描线交叉。另外,子像素的开口区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超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而与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因此,显示装置可以使每个子像素的开口率最大化,同时最小化在开口区的边界处反射的外部光。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说明书中包括各种其他效果。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以及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显示面板的平面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显示面板的框图;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8是沿图7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0是图9的单位像素区的放大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2是图11的单位像素区的放大视图;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8是示出将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示例的图;以及图19是示出将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示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照以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特征和实现特征的方法。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和完整的,并且将本公开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且本公开将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为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不提供与该描述不相关的一些部分,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在整个公开中,表述“a、b和c中的至少一个”指示仅a、仅b、仅c、a和b这两者、a和c这两者、b和c这两者、a、b和c的全部或者其变化。术语“和”与“或”可以在结合或分离的意义上使用,并且可以理解为等同于“和/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出于其含义和解释的目的,短语“……中的至少一个”旨在包括“从…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的含义。例如,“a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理解为意味着“a、b或者a和b”。将理解的是,尽管本文中使用了诸如“第一”和“第二”的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例如,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被称为第一元件的元件可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被称为第二元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具有”时,它们或它可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任何组合的存在或增加。当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上,或中间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可存在于它们之间。相反,当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上”时,中间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可不存在于它们之间。此外,当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下方”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下方,或者中间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可存在于它们之间。相反,当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下方”时,中间层、膜、区、基板或区域或者元件可不存在于它们之间。此外,“上面”或“上”可包括定位在对象上或下方,并且不一定暗示基于重力的方向。为了描述的容易,可在本文中使用空间关系术语“下方”、“之下”、“下”、“上方”、“上”或类似词,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组件与另一元件或组件之间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关系术语旨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在附图中示出的装置被翻转的情况下,被定位在另一装置“下方”或“之下”的装置可被放置在另一装置“上方”。因此,说明性术语“下方”可包括上位置和下位置这两者。装置也可以以其他方向进行定向,并且因此依据方位来不同地解释空间关系术语。在附图中,元件的尺寸和厚度可以为了其描述的更好理解、清楚和容易而被夸大。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所示出的尺寸和厚度。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层、膜、面板、区和其他元件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便于描述,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可被夸大。另外,术语“重叠”意味着第一对象可以在第二对象的上方或下方或者向着第二对象的一侧,反之亦然。另外,术语“重叠”可包括层叠、堆叠、面向、在……上面延伸、覆盖或部分覆盖或者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领会和理解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术语。术语“面向”意味着第一元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二元件相对。在第三元件介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的情况下,尽管仍然彼此面对,但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可以理解为彼此间接相对。当元件被描述为与另一元件“不重叠”时,这可包括这些元件彼此间隔开、彼此偏移、或彼此分开,或者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领会和理解的任何其他合适的术语。此外,在说明书中,短语“在平面视图中”意味着当从上方观察目标部分时,并且短语“在示意性截面视图中”意味着当从侧面观察通过垂直切割目标部分而截取的示意性截面时。将理解的是,当层、区或组件被称为“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层、区或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到另一层、区或组件和/或可以在其他层、区或组件介于它们之间的情况下“间接连接”或“间接联接”到另一层、区或组件。例如,将理解的是,当层、区或组件被称为“电连接”或“电联接”到另一层、区或组件时,它可以“直接电连接”或“直接电联接”到另一层、区或组件,并且可以在其他层、区或组件介于它们之间的情况下“间接电连接”或“间接电联接”到另一层、区或组件。另外,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接触”或类似情况时,该元件可以与另一元件“电接触”或“物理接触”,或与另一元件“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限制),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约”或“近似地”包括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确定的针对特定值的偏差的可接受范围内的所陈述的值和均值。例如,“约”可意味着在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在所陈述的值的±30%、±20%、±10%、±5%之内。在下面的示例中,x轴、y轴和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并且可以在广义上解释。例如,x轴、y轴和z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代表彼此可不垂直的不同方向。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实施方式所属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另外,将进一步理解的是,除非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否则术语,诸如在常用词典中限定的那些,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进行解释。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显示装置10的分解透视图。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方”、“顶”和“上表面”指代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向上方向(即,z轴方向)。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下方”,“底”和“下表面”指代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向下方向(即,与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此外,“左”、“右”、“上”和“下”指示从上方观看显示装置时的方向。例如,“左”指代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右”指代x轴方向,“上”指代y轴方向,以及“下”指代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10是可以显示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的装置。显示装置10可用作诸如电视、膝上型计算机、监视器、广告牌和针对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的装置的各种产品以及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平板pc)、智能手表、手表电话、移动通信终端、电子笔记本、电子书、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ortablemultimediaplayer,pmp)、导航系统和超移动pc(ultramobilepc,umpc)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屏。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其他产品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显示装置10在平面视图中可以具有大致矩形形状。例如,显示装置10在平面视图中可以具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具有短边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大致矩形形状。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边与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上的长边相交的拐角可以是直角或具有预定曲率的圆角。显示装置10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可以形成为其他大致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显示装置10可以形成为平坦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显示装置10可以以预定曲率形成为弯折的。显示装置10可包括覆盖窗100、触摸感测装置200、显示面板300、面板底部构件400和底盖800。覆盖窗1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上方以覆盖或重叠于显示面板300的顶表面。覆盖窗100可以保护显示面板300的顶表面。例如,覆盖窗100可以通过粘合构件附接到触摸感测装置200。粘合构件可以是光学透明粘合剂(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pticallyclearresin,ocr)。覆盖窗100可包括可以显示显示面板300的图像的透射部和可以与除了透射部之外的区对应的挡光部。覆盖窗100的挡光部可以形成为不透明的,以使得除了显示面板300的图像之外的不必要的组件可不被用户看到。可替代地,覆盖窗100的挡光部可以形成为装饰层,该装饰层具有在不显示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向用户示出的图案。例如,覆盖窗100的挡光部可包括公司的徽标或各种字符的图案。例如,覆盖窗100可以由玻璃、蓝宝石或塑料制成,但是不必限于此。覆盖窗10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设置在覆盖窗100和显示面板300之间。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检测用户的触摸位置,并且可以被实现为红外类型或电容类型,诸如自电容类型或互电容类型。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上基板上。可替代地,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与显示面板300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00的上基板可以被省略,并且触摸感测装置200可以形成在显示面板300的封装层上。例如,触摸感测装置200可包括可以感测用户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例如,显示装置10可包括设置在触摸感测装置200上的偏振膜(未示出),以便防止由于触摸感测装置200的层或显示面板300的层反射的外部光而导致的由显示面板300显示的图像的可视性降低。触摸感测装置200可包括触摸电路板210和触摸驱动器220。触摸电路板210可以设置在触摸感测装置200的一侧。例如,触摸电路板210可以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来附接到设置在或布置在触摸感测装置200的一侧处的焊盘上。触摸电路板210可包括触摸连接端子,并且触摸连接端子可以电连接到显示电路板310的连接器。触摸电路板2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膜上芯片。触摸驱动器220可以将触摸驱动信号施加到触摸感测装置200,从触摸感测装置200接收感测信号,并且分析感测信号以计算用户的触摸位置。触摸驱动器22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且安装在触摸电路板210上。显示面板300可包括显示电路板310和显示驱动器320。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附接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例如,显示电路板310的一个端部可以通过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接到设置在或布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一侧处的焊盘上。显示电路板310的另一端部可以通过使用粘合构件附接到面板底部构件400的底表面上。触摸电路板210和显示电路板31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可以从显示面板300的顶部向底部弯折。显示电路板310可以通过连接器电连接到触摸电路板210的触摸连接端子。显示驱动器320可以通过显示电路板310供给可以驱动显示面板300的信号和电压。例如,显示驱动器320可以从外部接收数字视频数据和时序信号,将数字视频数据转换为模拟正/负数据电压,并且然后通过焊盘将它们供给到数据线。显示驱动器320可以通过扫描控制线供给可以控制扫描驱动器的扫描控制信号。显示驱动器320可以将驱动显示面板300的子像素所需的源电压供给到焊盘。显示驱动器32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并且安装在显示电路板310上,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驱动器320可以被附接到显示面板300的一侧。面板底部构件4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底表面上。例如,面板底部构件400可包括可以有效地消散显示面板300的热量的散热层、可以屏蔽电磁波的电磁屏蔽层、可以阻挡从外部入射的光的挡光层和可以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的缓冲层中的至少一个。底盖800可以设置在面板底部构件400的下方。底盖800可以形成显示装置10的底表面的外观。底盖800可以形成为大致碗形以容纳显示面板300。底盖800的侧壁可以与覆盖窗100的边缘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底盖800的侧壁可以通过粘合构件结合到覆盖窗100的边缘。底盖800可以通过诸如螺丝的固定构件紧固到面板底部构件400,或者可以通过诸如粘合剂或胶带的粘合构件附接到面板底部构件400。底盖800可包括塑料和/或金属。底盖800可包括不锈钢(sus)或铝(al)以增加散热效果。图3是示出图2的显示面板300的平面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显示面板300的框图。参照图3和图4,显示面板300可包括可以形成有或布置有子像素sp以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以及可以是显示区域da的外围区域的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可包括子像素sp、电连接到子像素sp的扫描线sl、发射控制线eml、数据线dl和电压供给线vl。扫描线sl和发射控制线eml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地形成。数据线dl和电压供给线vl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或相交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行地形成。第一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每个子像素sp可以电连接到多条扫描线sl中的至少一条、多条数据线dl中的至少一条、多条发射控制线eml中的至少一条和多条电压供给线vl中的至少一条。在图3中,每个子像素sp可以电连接到两条扫描线sl、一条数据线dl、一条发射控制线eml和一条电压供给线vl,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示例中,每个子像素sp可以电连接到三条扫描线sl。每个子像素sp可包括驱动晶体管、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发光元件和至少一个电容器。当从扫描线sl施加扫描信号时,开关晶体管可以导通,并且因此数据线dl的数据电压可以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驱动晶体管可以根据施加到栅极电极的数据电压将驱动电流供给到发光元件,并且发光元件可以根据驱动电流的大小来发射具有预定亮度的光。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可以是薄膜晶体管。发光元件可以是包括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电容器可以保持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数据电压恒定。非显示区域nda可以被限定为从显示区域da的外侧到显示面板300的边缘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可包括可以将扫描信号施加到扫描线sl的扫描驱动器510、可以将发射信号施加到发射控制线eml的发射控制驱动器520、数据线dl和焊盘dp之间的扇出线fl以及电连接到显示驱动器320的焊盘dp。例如,焊盘dp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00的侧边缘。显示面板300可包括扫描驱动器510和发射控制驱动器520。扫描驱动器510可以基于扫描控制信号scs生成扫描信号,并且顺序地将扫描信号输出到扫描线sl。发射控制驱动器520可以根据发射控制信号ecs生成发射信号,并且顺序地将发射信号输出到发射控制线eml。扫描驱动器510和发射控制驱动器520中的每个可包括薄膜晶体管。扫描驱动器510和发射控制驱动器520可以形成或设置在与子像素sp的薄膜晶体管所在的层相同的层上。在图3中,扫描驱动器510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的左侧,并且发射控制驱动器520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的右侧,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在图4中,显示驱动器320可包括时序控制器321、数据驱动器322和电源单元323。时序控制器321可以从显示电路板310接收数字视频数据data和时序信号。时序控制器321可以基于时序信号来生成可控制数据驱动器322的操作时序的数据控制信号dcs,生成可控制扫描驱动器510的操作时序的扫描控制信号scs,以及生成可控制发射控制驱动器520的操作时序的发射控制信号ecs。时序控制器321可将数字视频数据data和数据控制信号dcs供给到数据驱动器322。时序控制器321可以通过第一扫描控制线scl1将扫描控制信号scs供给到扫描驱动器510,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扫描控制线scl2将发射控制信号ecs供给到发射控制驱动器520。数据驱动器322可以将数字视频数据data转换成模拟正/负数据电压,并且通过扇出线fl将它们供给到数据线dl。扫描驱动器510的扫描信号可以选择待供给数据电压的子像素sp,并且数据驱动器322可以将数据电压供给到所选择的子像素sp。电源单元323可以生成第一驱动电压,并且将第一驱动电压供给到电压供给线vl。电源单元323可以生成第二驱动电压,并且将第二驱动电压供给到每个子像素sp的发光元件的阴极电极。这里,第一驱动电压可以是可以驱动发光元件的高电势电压,而第二驱动电压可以是可以驱动发光元件的低电势电压。例如,第一驱动电压可以具有可以高于第二驱动电压的电势的电势。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参照图5,显示面板300的显示区域da可包括单位像素区。例如,单位像素区可以包括以四行和四列设置的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随着显示装置10的分辨率增加,显示区域da可包括更多的单位像素区。因此,根据显示装置10的分辨率,显示区域da可包括以p行和q列设置的单位像素区(p和q是自然数)。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可包括显示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子像素可以设置在或布置在n条数据线dl(n是自然数)和m条扫描线sl(m是自然数)的交点处。一个单位像素区可以容纳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包括驱动晶体管、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器,以驱动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的发光元件。例如,一个单位像素区可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中的每个可以从数据驱动器322接收包括红色光、绿色光或蓝色光的灰度信息的数据信号,并且输出对应颜色的光。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例如,第一子像素可以是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可以是绿色子像素,并且第三子像素可以是蓝色子像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第一子像素可包括第一开口区or,第二子像素可包括第二开口区og,并且第三子像素可包括第三开口区ob。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可以由像素限定层限定。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中的每个的发光层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对应的开口区中,以发射特定波段的光。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每个的尺寸可以被调节以通过混合从多个发光层发射的光来实现白光。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可以具有不同尺寸的开口区以实现白光。例如,第三开口区ob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开口区or或第二开口区og的尺寸,但不必限于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的左上侧。第一开口区or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的右上侧。例如,第一开口区or可以与对应的单位像素区重叠以输出红色光。第二开口区og的一部分可以与对应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第二开口区og的另一部分可以重叠于与该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左侧相邻的单位像素区,以输出绿色光。例如,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二开口区og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中,并且第二开口区og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重叠。第三开口区ob的一部分可以与对应的单位像素区重叠,第三开口区ob的另一部分可以重叠于与该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右侧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并且第三开口区ob的其余部分可以重叠于与该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下侧相邻的单位像素区,以输出蓝色光。例如,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三开口区ob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中,第三开口区ob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1-2单位像素区up12重叠,并且第三开口区ob的其余部分可以与第2-1单位像素区up21重叠。如上所述,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重叠于与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超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而与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通过最大化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来改善显示装置10的图像品质。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的两条边的延长线之间。例如,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的左下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上方的边的延长线之间。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中的每个的长边可以平行于第三开口区ob的左下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上方的边的延长线。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可以面对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中的每个的短边。例如,第三开口区ob可以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可以具有显著小于第三开口区ob的大致矩形形状,但是它们不必限于此。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与第3-2单位像素区up32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可以大致等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与第4-1单位像素区up41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lr=lr)。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与第3-2单位像素区up32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可以大致等于第3-2单位像素区up32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与第4-2单位像素区up42的第一开口区or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lr=lr)。因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一开口区or可以以均匀的间隔设置,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二开口区og的重心与第3-4单位像素区up34的第二开口区og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g可以大致等于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二开口区og的重心与第4-3单位像素区up43的第二开口区og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g(lg=lg)。因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二开口区og可以以均匀的间隔设置,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的重心与第1-4单位像素区up14的第三开口区ob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可以大致等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的重心与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三开口区ob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lb=lb)。因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三开口区ob可以以均匀的间隔设置,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可以以预定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第一开口区or和扫描线sl可以以第一角度θ1(非水平或非垂直)彼此交叉或相交,第二开口区og和扫描线sl可以以第二角度θ2彼此交叉或相交,并且第三开口区ob和扫描线sl可以以第三角度θ3彼此交叉或相交。例如,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例如,θ1、θ2或θ3)可以为约45度。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的长边和短边中的每个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并且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如上所述,每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在平面视图中可以彼此交叉或相交。例如,每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在平面视图中可以不平行于扫描线sl,并且在平面视图中可以不与扫描线sl以直角交叉或相交。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使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的边界处(例如,在像素限定层和开口区之间)反射的外部光最小化。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6的单位像素区可以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的布置上与图5的单位像素区不同。将简要描述或省略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参照图6,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一开口区or1(或or2)和第二开口区og1(或og2)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或ob2)的左下侧。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左上侧,并且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可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的左下侧。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可以规则地排列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中以输出红色光。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一开口区or2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中,并且第一开口区or2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2-2单位像素区up22重叠。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二开口区og1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中,并且第二开口区og1的另一部分可与第2-1单位像素区up21重叠。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中以输出绿色光。第2-1单位像素区up21的第三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三开口区ob1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2-1单位像素区up21中,第三开口区ob1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重叠,并且第三开口区ob1的其余部分可以与第2-2单位像素区up22重叠。如上所述,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重叠于与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超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而与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通过最大化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来改善显示装置10的图像品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两条边的延长线之间。例如,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左上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下方的边的延长线之间。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中的每个的长边可以平行于第三开口区ob1的左上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下方的边的延长线。第三开口区ob1的一条边可以面对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中的每个的短边。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和第二开口区og2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2的两条边的延长线之间。例如,第一开口区or2和第二开口区og2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2的左上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下方的边的延长线之间。第一开口区or2和第二开口区og2中的每个的长边可以平行于第三开口区ob2的左下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上方的边的延长线。例如,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可以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一开口区or2与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二开口区og2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显著小于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中的每个的大致矩形形状,但不一定限于此。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3-2单位像素区up32的第一开口区or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2可以大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4-1单位像素区up4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1(lr2>lr1)。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一开口区or2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例如,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一开口区or2,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3-4单位像素区up34的第二开口区og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g2可以大于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4-3单位像素区up4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g1(lg2>lg1)。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二开口区og2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例如,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二开口区og2。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与第1-4单位像素区up14的第三开口区ob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可以等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与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lb=lb)。因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可以以均匀的间隔设置,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可以以预定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第一开口区or和扫描线sl可以以第一角度θ1(非水平或非垂直)彼此交叉或相交,第二开口区og和扫描线sl可以以第二角度θ2彼此交叉或相交,并且第三开口区ob和扫描线sl可以以第三角度θ3彼此交叉或相交。例如,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例如,θ1、θ2或θ3)可以为约45度。第一开口区or和第二开口区og的长边和短边中的每个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并且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如上所述,在平面视图中,每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可以彼此交叉或相交。例如,每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在平面视图中可以不平行于扫描线sl,并且可以在平面视图中不与扫描线sl以直角交叉或相交。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使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的边界处(例如,在像素限定层和开口区之间)反射的外部光最小化。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7的单位像素区可以在图6的单位像素区中包括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将简要描述或省略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参照图7,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子像素和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一子像素可包括第一开口区or1,第二子像素可包括第二开口区og1,并且第三子像素可包括第三开口区ob1。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子像素和第1-4单位像素区up14的第一子像素可包括第一开口区or2,第二子像素可包括第二开口区og2,并且第三子像素可包括第三开口区ob2。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三开口区ob1以及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第二开口区og2和第三开口区ob2可以与图6所示的第一开口区or1、第一开口区or2、第二开口区og1、第二开口区og2、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设置。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与第1-4单位像素区up14的第三开口区ob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2可以大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与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1(lb2>lb1)。第1-1单位像素区up11可包括第一间隔物s1。第一间隔物s1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三开口区ob1之间。例如,第一间隔物s1的一端部可设置在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三开口区ob1之间,并且第一间隔物s1的另一端部可以从一个端部朝向左上侧延伸。第一间隔物s1的长边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开口区or1或第二开口区og1的长边方向。第一间隔物s1可以减轻传递到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冲击,并且提高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耐久性。第1-2单位像素区up12可包括第二间隔物s2。第二间隔物s2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2和第三开口区ob2的左上侧。例如,第二间隔物s2的一端部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2的左上侧,并且第二间隔物s2的另一端部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2的左上侧。第二间隔物s2的一个端部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和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之间。第二间隔物s2的长边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开口区or2或第二开口区og2的长边方向。第二间隔物s2的长边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间隔物s1的长边方向。第二间隔物s2可以减轻传递到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冲击并且提高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耐久性。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一间隔物s1的重心与第2-4单位像素区up24的第二间隔物s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s可以等于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一间隔物s1的重心与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一间隔物s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s(ls=ls)。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可以规则地布置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因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一间隔物s1或第二间隔物s2可以稳定地支撑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从而提高显示装置10的耐久性。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的长边中的每个可以以预定角度(非水平或非垂直)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第一间隔物s1或第二间隔物s2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可以为约45度。如上所述,在平面视图中,每个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可以彼此交叉或相交。在平面视图中,每个单位像素区的第一间隔物s1或第二间隔物s2可以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因此,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而不会减小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的开口率。要注意的是,以上描述除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外还包括第三方向和第四方向。例如,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条边可以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每个倾斜的第三方向上延伸。第四方向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三方向。图8是沿图7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参照图8,显示面板300可包括第一基板sub1、缓冲层bf、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栅极绝缘层gi、层间绝缘层ild、钝化层pas、第一连接电极ce1和第二连接电极ce2、平坦化层oc、第一发光元件el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像素限定层pdl、第一间隔物s1、封装层tfe和第二基板sub2。第一基板sub1可以是基础基板,并且可以由诸如聚合物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基板sub1可以是刚性基板。在示例中,第一基板sub1可以是可以弯折、折叠或卷曲的柔性基板。在第一基板sub1是柔性基板的情况下,第一基板sub1可以由聚酰亚胺(polyimide,pi)形成,但是不必限于此。缓冲层bf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sub1上。缓冲层bf可以由可以防止空气或湿气渗透的无机层形成。例如,缓冲层bf可包括可以交替堆叠的无机层。缓冲层bf可以由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和氧化铝层中的一个或多个无机层可被交替地堆叠的多层形成,但是可不必限于此。第一晶体管t1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上,并且可以构成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例如,第一晶体管t1可以是第一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或开关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可包括半导体层act1、栅极电极ge1、源极电极se1和漏极电极de1。半导体层act1可以设置或布置在缓冲层bf上。半导体层act1可以与栅极电极ge1、源极电极se1和漏极电极de1重叠。半导体层act1可以与源极电极se1和漏极电极de1直接接触,并且可以在其间介有栅极绝缘层gi的情况下面对栅极电极ge1。栅极电极ge1可以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栅极电极ge1可以在其间介有栅极绝缘层gi的情况下与半导体层act1重叠。源极电极se1和漏极电极de1可以在层间绝缘层ild上彼此间隔开。源极电极se1可以通过设置或布置在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d中的接触孔与半导体层act1的一端部接触。漏极电极de1可以通过设置或布置在栅极绝缘层gi和层间绝缘层ild中的接触孔与半导体层act1的另一端部接触。漏极电极de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电极ce1电连接到第一发光元件el1的阳极电极and1。第二晶体管t2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上,并且可以构成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例如,第二晶体管t2可以是第二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或开关晶体管。第二晶体管t2可包括半导体层act2、栅极电极ge2、源极电极se2和漏极电极de2。第三晶体管t3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上,并且可以构成第三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例如,第三晶体管t3可以是第三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或开关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可包括半导体层act3、栅极电极ge3、源极电极se3和漏极电极de3。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电极de3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电极ce2电连接到第二发光元件el2的阳极电极and2。栅极绝缘层gi可以设置或布置在半导体层act1、半导体层act2和半导体层act3上。例如,栅极绝缘层gi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层act1、半导体层act2和半导体层act3以及缓冲层bf上,并且可以使半导体层act1、半导体层act2和半导体层act3与栅极电极ge1、栅极电极ge2和栅极电极ge3绝缘。栅极绝缘层gi可包括源极电极se1、源极电极se2和源极电极se3可以穿过的接触孔以及漏极电极de1、漏极电极de2和漏极电极de3可以穿过的接触孔。层间绝缘层ild可以设置在栅极电极ge1、栅极电极ge2和栅极电极ge3上。例如,层间绝缘层ild可包括源极电极se1、源极电极se2和源极电极se3可以穿过的接触孔以及漏极电极de1、漏极电极de2和漏极电极de3可以穿过的接触孔。层间绝缘层ild的接触孔可以电连接至栅极绝缘层gi的接触孔。钝化层pas可以设置或布置在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上以保护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例如,钝化层pas可包括第一连接电极ce1和第二连接电极ce2可以穿过的接触孔。平坦化层oc可以设置或布置在钝化层pas上,以平坦化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的上端。例如,平坦化层oc可包括第一发光元件el1的阳极电极and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的阳极电极and2可以穿过的接触孔。第一发光元件el1可以设置或布置在第一晶体管t1上。第一发光元件el1可包括阳极电极and1、发光层e1和阴极电极cat。阳极电极and1可以设置或布置在平坦化层oc上。例如,阳极电极and1可以设置为与由像素限定层pdl限定的第一开口区or重叠。阳极电极and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电极ce1电连接到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电极de1。发光层e1可以设置或布置在阳极电极and1上。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发光层e1可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光接收层、电子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类似层。例如,发光层e1可以是由有机材料制成的有机发光层,但不必限于此。在发光层e1是有机发光层的情况下,当第一晶体管t1向第一发光元件el1的阳极电极and1施加预定电压,并且第一发光元件el1的阴极电极cat接收公共电压或阴极电压时,空穴和电子均可以通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移动到有机发光层e1,并且空穴和电子可以在有机发光层e1中彼此结合以发射光。阴极电极cat可以设置或布置在发光层e1上。例如,阴极电极cat可以被实现为所有子像素sp所共有的电极,而无需区分每个子像素sp。在图7和图8中,阴极电极cat可以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设置在发光层e1和发光层e2上,并且可以设置在非开口区中的像素限定层pdl或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上。第二发光元件el2可以设置或布置在第三晶体管t3上。第二发光元件el2可包括阳极电极and2、发光层e2和阴极电极cat。阳极电极and2可以设置或布置在平坦化层oc上。例如,阳极电极and2可以设置为与由像素限定层pdl限定的第三开口区ob重叠。阳极电极and2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电极ce2电连接到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电极de3。发光层e2可以设置或布置在阳极电极and2上,并且阴极电极cat可以设置或布置在发光层e2上。像素限定层pdl可以限定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像素限定层pdl可以分别使第一发光元件el1的阳极电极and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的阳极电极and2分离并绝缘。例如,像素限定层pdl可包括光吸收材料,诸如可以吸收光的黑色颜料或黑色染料。像素限定层pdl可包括光吸收材料,从而使在开口区的边界处反射的外部光最小化。第一间隔物s1可以设置在像素限定层pdl上。第一间隔物s1可以保持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恒定距离。第一间隔物s1可以减轻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冲击传递。例如,第一间隔物s1可包括具有优异的减震性和柔性的材料,以提高显示装置10的耐久性。封装层tfe可以设置在阴极电极cat上,以覆盖或重叠于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以及第一发光元件el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封装层tfe可以防止氧气或湿气渗透到第一发光元件el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中。第二基板sub2可以设置在封装层tfe上以面对第一基板sub1。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第二基板sub2可以阻止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和第三晶体管t3以及第一发光元件el1和第二发光元件el2受到外部湿气、空气和类似物的影响。第二基板sub2可以由第一间隔物s1支撑。例如,第二基板sub2可以是刚性基板。在示例中,第二基板sub2可以是可弯折、折叠或卷曲的柔性基板。在第二基板sub2是柔性基板的情况下,第二基板sub2可以由聚酰亚胺(pi)形成,但是不必限于此。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0是图9的单位像素区的放大视图。参照图9和图10,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一开口区or1(或or2)和第二开口区og1(或og2)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或ob2)的左下侧。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左上侧,以及第1-2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or2可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的左下侧。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可以规则地排列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中以输出红色光。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一开口区or2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中,第一开口区or2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重叠,并且第一开口区or2的其余部分可以与第2-2单位像素区up22重叠。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包括中央部or1a以及第一突出部or1b、第二突出部or1c和第三突出部or1d。第一突出部or1b可以从中央部or1a朝向左上侧突出。第二突出部or1c可以从中央部or1a朝向第三开口区ob1突出。第三突出部or1d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or1c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r1a突出。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可包括中央部or2a以及第一突出部or2b、第二突出部or2c和第三突出部or2d。第一突出部or2b可以从中央部or2a朝向左下侧突出。第二突出部or2c可以从中央部or2a朝向左上侧突出。第三突出部or2d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or2c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r2a突出。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二开口区og1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中,第二开口区og1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2-1单位像素区up21重叠。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中以输出绿色光。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可包括中央部og1a以及第一突出部og1b、第二突出部og1c和第三突出部og1d。第一突出部og1b可以从中央部og1a朝向右下侧突出。第二突出部og1c可以从中央部og1a朝向第三开口区ob1突出。第三突出部og1d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og1c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g1a突出。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可包括中央部og2a以及第一突出部og2b、第二突出部og2c和第三突出部og2d。第一突出部og2b可以从中央部og2a朝向右上侧突出。第二突出部og2c可以从中央部or2a朝向左上侧突出。第三突出部og2d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og2c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g2a突出。第2-1单位像素区up21的第三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和第三开口区ob1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第2-1单位像素区up21中,第三开口区ob1的另一部分可以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重叠,并且第三开口区ob1的其余部分可以与第2-2单位像素区up22重叠。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可包括中央部ob1a以及第一突出部ob1b、第二突出部ob1c、第三突出部ob1d和第四突出部ob1e。第一突出部ob1b可以从中央部ob1a朝向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突出。第二突出部ob1c可以从中央部ob1a朝向右下侧突出。第三突出部ob1d可以在与第一突出部ob1b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b1a突出。第四突出部ob1e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ob1c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b1a突出。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三开口区ob2可包括中央部ob2a以及第一突出部ob2b、第二突出部ob2c、第三突出部ob2d和第四突出部ob2e。第一突出部ob2b可以从中央部ob2a朝向第二开口区og2突出。第二突出部ob2c可以从中央部ob2a朝向右下侧突出。第三突出部ob2d可以在与第一突出部ob2b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b2a突出。第四突出部ob2e可以在与第二突出部ob2c相反的方向上从中央部ob2a突出。如上所述,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包括中央部or1a以及第一突出部or1b、第二突出部or1c和第三突出部or1d。第二开口区og1可包括中央部og1a以及第一突出部og1b、第二突出部og1c和第三突出部og1d,并且第三开口区ob1可包括中央部ob1a以及第一突出部ob1b、第二突出部ob1c、第三突出部ob1d和第四突出部ob1e,从而使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最大化。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超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而与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通过最大化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来改善显示装置10的图像品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两条边的延长线之间。例如,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左上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下方的边的延长线之间。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中的每个的长边可以大致平行于第三开口区ob1的左上方的边的延长线和右下方的边的延长线。第三开口区ob1的第一突出部ob1b可以面对第一开口区or1的第二突出部or1c和第二开口区og1的第二突出部og1c。例如,第三开口区ob1的中央部ob1a可以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第一开口区or1的中央部or1a和第二开口区og1的中央部og1a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小于第三开口区ob1的中央部ob1a的大致矩形形状,但是它们不必限于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可包括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第一间隔物s1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or1的上侧,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左侧。第二间隔物s2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1的右侧,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下侧。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可以在第一开口区or1、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三开口区ob1介于它们之间的情况下彼此间隔开,从而稳定地支撑第1-1单位像素区up11并且提高耐久性。第1-2单位像素区up12可包括第三间隔物s3和第四间隔物s4。第三间隔物s3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2的上侧,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2的左侧。第四间隔物s4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2的右侧,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2的下侧。第三间隔物s3和第四间隔物s4可以在第一开口区or2、第二开口区og2和第三开口区ob2介于它们之间的情况下彼此间隔开,从而稳定地支撑第1-2单位像素区up12并且提高耐久性。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3-2单位像素区up32的第一开口区or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2可以大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4-1单位像素区up4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r1(lr2>lr1)。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一开口区or2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例如,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一开口区or2,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3-4单位像素区up34的第二开口区og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g2可以大于第3-3单位像素区up3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4-3单位像素区up4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g1(lg2>lg1)。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二开口区og2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例如,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与第3-1单位像素区up3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来规则地排列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二开口区og2,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与第1-4单位像素区up14的第三开口区ob2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可以等于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与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三开口区ob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b(lb=lb)。因此,可以将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的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以均匀的间隔布置,从而实现均匀的图像品质。第2-2单位像素区up22的第三间隔物s3的重心与第2-3单位像素区up23的第一间隔物s1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s可以等于第2-2单位像素区up22的第三间隔物s3的重心与第3-2单位像素区up32的第三间隔物s3的重心之间的距离ls(ls=ls)。第一间隔物s1、第二间隔物s2、第三间隔物s3和第四间隔物s4可以以均匀的间隔设置,从而稳定地支撑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并且提高了显示装置10的耐久性。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可以以预定角度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一开口区or2的中央部or1a和中央部or2a的长边可以以预定角度(非水平或非垂直)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二开口区og2的中央部og1a和中央部og2a的长边可以以预定角度(非水平或非垂直)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的中央部ob1a和中央部ob2a的一条边可以以预定角度(非水平或非垂直)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如上所述,每个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或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在平面视图中可以不平行于扫描线sl,并且可以在平面视图中不与扫描线sl以直角交叉或相交。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使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的边界处(例如,在像素限定层和开口区之间)反射的外部光最小化。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2是图11的单位像素区的放大视图。图11和图12的单位像素区可以在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的构造上不同于图7的单位像素区。将简要描述或省略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参照图11和图12,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一开口区or1(或or2)和第二开口区og1(或og2)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或ob2)的左下侧。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左上侧,并且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的左下侧。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可以规则地排列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可包括中央部ob1a和从中央部ob1a的下拐角向下突出的突出部ob1b。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的突出部ob1b的一个端部可以面对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并且另一端部大致垂直于第三开口区ob1的突出部ob1b的一个端部可以面对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如上所述,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三开口区ob1(或ob2)可包括中央部ob1a(或ob2a)以及突出部ob1b(或ob2b),从而使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最大化。例如,第三开口区ob1的中央部ob1a可以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中的每个可以具有比第三开口区ob1的中央部ob1a小的大致矩形形状,但不必限于此。第1-1单位像素区up11可包括第一间隔物s1。第一间隔物s1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三开口区ob1之间。例如,第一间隔物s1可以被第一开口区or1、第三开口区ob1的突出部ob1b的一个端部和第三开口区ob1的左拐角围绕或与它们相邻。第一间隔物s1可以减轻传递到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冲击。第1-2单位像素区up12可包括第二间隔物s2。第二间隔物s2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区og2和第三开口区ob2的左上侧。例如,第二间隔物s2可以被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的中央部ob1a的右拐角、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的突出部ob1b的另一端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以及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三开口区ob2的中央部ob2a的左拐角围绕或与它们相邻。第二间隔物s2可以减轻传递到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冲击。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3的单位像素区可以在第三开口区ob1和第三开口区ob2以及第一间隔物s1和第二间隔物s2的构造上与图7的单位像素区不同。将简要描述或省略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参照图13,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一开口区or1(或or2)和第二开口区og1(或og2)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或ob2)的左下侧。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左上侧,并且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可以设置在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的左下侧。通过将两个相邻的单位像素区分为一组,可以规则地排列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可包括从重心朝向左上侧延伸的端部ob1a和从重心朝向右上侧延伸的另一端部ob1b。从重心朝向左上侧延伸的端部ob1a和从重心朝向右上侧延伸的另一端部ob1b在平面视图中可以形成大致v形形状。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和第二开口区og1可以设置在第三开口区ob1的一个端部ob1a的左下侧,并且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和第二开口区og2可以设置在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三开口区ob1的另一端部ob1b的右下侧。如上所述,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4-4单位像素区up44中的每个的第三开口区ob1(或ob2)可包括一个端部ob1a(或ob2a)以及另一端部ob1b(或ob2b),从而使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最大化。第2-1单位像素区up21可包括第一间隔物s1。第2-1单位像素区up21的第一间隔物s1可以被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和第三开口区ob1、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以及第2-1单位像素区up21的第三开口区ob1围绕或与它们相邻。第一间隔物s1可以减轻传递到第2-1单位像素区up21的冲击。第2-2单位像素区up22可包括第二间隔物s2。第2-2单位像素区up22的第二间隔物s2可以被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和第三开口区ob2、第1-3单位像素区up13的第一开口区or1以及第2-2单位像素区up22的第三开口区ob2围绕或与它们相邻。第二间隔物s2可以减轻传递到第2-2单位像素区up22的冲击。应当理解,间隔物相对于单位像素区和开口区的布置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图示。其他布置和构造也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的平面视图。图14至图17的单位像素区可以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的倾斜上与图5的单位像素区不同。将简要描述或省略与上述构造相同的构造。参照图14至图17,第1-1单位像素区up11至第2-2单位像素区up22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在图14中,第一开口区or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1可以为约30度。第二开口区og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2可以是约30度。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3可以为约30度。在图15中,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1可以为约30度。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2可以为约30度。第三开口区ob1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3可以为约30度。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4可以是约60度。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5可以为约60度。在图16中,第一开口区or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1可以为约60度。第二开口区og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2可以为约60度。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3可以是约60度。在图17中,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一开口区or1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1可以为约60度。第1-1单位像素区up11的第二开口区og1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2可以为约60度。第三开口区ob的一条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3可以是约60度。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一开口区or2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5可以为约30度。第1-2单位像素区up12的第二开口区og2的长边与扫描线sl之间的平面角度θ4可以为约30度。参照图5、图6以及图14至图17,显示装置10的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可具有如下表1所示的开口率。[表1]pdl间隙约23μmpdl间隙约20μm结构130.00%33.20%结构244.95%50.50%结构344.99%50.50%结构444.95%50.50%这里,结构1代表开口区可以仅设置在对应的单位像素区内的显示装置。与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不同,结构1的开口区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未超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而与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在结构1中,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与扫描线sl可以以约30度的角度彼此交叉或相交。结构2代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与扫描线sl可以以约30度的角度彼此交叉或相交的显示装置。例如,结构2可以代表图14或图15所示的显示装置10。结构3代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与扫描线sl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彼此交叉或相交的显示装置。例如,结构3可以代表图5或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10。结构4代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与扫描线sl可以以约60度的角度彼此交叉或相交的显示装置。例如,结构4可以代表图16或图17所示的显示装置10。因此,在像素限定层pdl的间隙为约23μm或约20μm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结构2、结构3和结构4可以具有比结构1高的开口率。因此,显示装置10可以被构造为使得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区的一部分可以超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而与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通过最大化单位像素区的开口率,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的图像品质。参照图5和图6,显示装置10的单位像素区可以具有如下表2所示的反射光。[表2]反射光(尼特)结构5660结构6154结构778这里,结构5代表开口区的一条边可以相对于扫描线sl水平或垂直设置的显示装置。与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不同,结构5的开口区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在平面视图中开口区的一条边可不以一定角度(非垂直或水平)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结构6代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与扫描线sl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彼此交叉或相交的显示装置。例如,结构6可以代表图5或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10。结构7代表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与扫描线sl可以以约45度的角度彼此交叉或相交,并且像素限定层pdl可包括光吸收材料的显示装置。因此,在本公开的结构6中,由于第一开口区or、第二开口区og和第三开口区ob可以在不平行于扫描线sl的情况下不以直角与扫描线sl交叉或相交,因此在开口区的边界处反射的外部光可以被最小化。由于本公开的结构7可以在结构6中包括光吸收材料,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外部光的反射量。图18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示例的图。图19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示例的图。参照图18和图19,显示装置可以用作应用于车辆的仪表板的显示装置10a、应用于车辆的中央仪表板的显示装置10b以及设置在前座的后表面上的用于车辆的后座的娱乐的显示装置10c。根据本公开的多个显示装置10a、10b和10c可以在使在开口区的边界处反射的外部光l1、l2和l3最小化的同时,使每个子像素的开口率最大化,从而提高了可视性和可靠性。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实施方式应仅在描述性意义上被考虑,而不是出于限制的目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扫描线,沿第一方向设置;
数据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以及
多个单位像素区,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相邻,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子像素,
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部分与相邻于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像素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像素的所述开口区的一边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每个倾斜的第三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并且
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区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
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开口区的一部分与相邻于与所述第三开口区对应的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第三开口区的另一部分与相邻于与所述第三开口区对应的所述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的单位像素区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四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
第二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在所述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还包括:
第三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以及
第四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的一部分与所述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以及
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
其中,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
第二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
第一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
第二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
所述第一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在所述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三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以及
第四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的一部分与所述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四单位像素区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有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以及
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
其中,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
第二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
第一间隔物和第二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以及
第三间隔物和第四间隔物,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在所述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间隔物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二间隔物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间隔物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四间隔物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的一侧,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包括:
中央部;
第一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突出;
第二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突出;以及
第三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包括:
中央部;
第一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突出;
第二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突出;和
第三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包括:
中央部;
第一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突出;
第二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突出;
第三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沿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以及
第四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沿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反的方向突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一侧,并且
所述第三开口区包括:
中央部;以及
突出部,从所述中央部的下拐角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单位像素区;和
第二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三开口区的突出部的端部面对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第二开口区,并且
所述第三开口区的所述突出部的垂直于所述端部的另一端部面对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第一开口区。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包括被所述第一开口区、所述第三开口区的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三开口区的所述中央部的左拐角围绕的第一间隔物。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包括第二间隔物,所述第二间隔物被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所述中央部的右拐角、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所述突出部的另一端部、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所述中央部的左拐角围绕。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包括:
第一单位像素区;以及
第二单位像素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中,所述第一子像素的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子像素的第二开口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的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的第三开口区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三开口区包括:
端部,从重心向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
另一端部,从所述重心向所述第四方向的一侧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在所述第四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端部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和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的另一端部的另一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还包括第三单位像素区,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具有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一侧相邻,并且
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包括被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二开口区和所述第一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所述第二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一开口区以及所述第三单位像素区的所述第三开口区围绕的第一间隔物。
2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扫描线,沿第一方向设置;
数据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以及
多个单位像素区,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相邻,所述多个单位像素区中的每个包括多个子像素,
其中,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部分与相邻于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像素对应的单位像素区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
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所述开口区的至少一条边的延伸方向以锐角和与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像素对应的所述单位像素区的所有边界相交。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扫描线、沿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的数据线以及与扫描线和数据线相邻的单位像素区,每个单位像素区包括子像素。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部分与和对应于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单位像素区相邻的单位像素区重叠,并且至少一个子像素的开口区的一条边在相对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每个而倾斜的第三方向上延伸。
技术研发人员:郑鎭九;金东秀;郑泽周;金星民;张庆树;郑光哲;崔庆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