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发动机中压气机稳定工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经压气机的气流量进行调节,为此设置压气中各个静子叶片的角度可调节,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各个静子叶片同步转动,以同步改变各个静子叶片的角度,从而实现对流经压气机气流量的调节。
压气机中各个静子叶片在压气机静子机匣与内环之间设置,沿周向分布,各个静子叶片的下轴颈插入静子内环上的安装孔中,上轴颈自静子机匣上的安装孔伸出。现有角度调节机构主要包括有多个摇臂、联动环、作动筒,其中,每个摇臂的一端对应与一个静子叶片伸出静子机匣安装孔的上轴颈连接;联动环套设在静子机匣上,与各个摇臂的另一端铰接;作动筒在静子机匣上设置,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驱动联动环运动,以此带动各个摇臂在静子机匣周向上同步摆动,使各个静子叶片同步转动,实现对各个静子叶片转动角度的同步调节,如图1所示,该种角度调节机构存在以如缺陷:
各个摇臂及其联动环沿静子机匣周向分布,如遇到干涉结构,如静子机匣外壁的管路、连接边以及各类螺栓,需要将各个摇臂整体向远离静子机匣的方向外移,增加的发动机整体的外廓尺寸,使发动机体积整体增加,所需联动环的尺寸也相应增加,致使联动环的刚度减弱,影响对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的精度,此外,各个静子叶片上轴颈伸出安装孔的高度也需相应增加,对各个静子叶片上轴颈强度产生更高的需求。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的存在提出本申请。
需注意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以克服或减轻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术缺陷。
一种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联动环,套设在静子机匣外周,位于各个静子叶片自静子机匣安装孔伸出上轴颈的一侧;各个上轴颈中,与联动环间存在干涉结构的为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剩余的为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
多个弧形段,环绕静子机匣分布,位于各个上轴颈的另一侧,范围内包含各个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每个弧形段范围内至少包含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
多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每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一端对应与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连接,另一端与联动环铰接;
多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每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一端对应与一个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弧形段铰接;
多个从动摇臂,每个从动摇臂一端对应与一个弧形段铰接,另一端与对应弧形段范围内的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联动环上具有多个的凹槽;
每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联动环上的一个凹槽中;
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联动环连接销,每个联动环连接销对应将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凹槽中。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多个联动环轴承,每个联动环轴承对应套接在一个联动环连接销上,位于对应的联动环连接销、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每个弧形段上具有多个凹槽;
每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背向对应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相应弧形段上的一个凹槽中;
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弧形段连接销,每个弧形段连接销对应将一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背向对应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凹槽中。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多个弧形段轴承,每个弧形段轴承对应套接在一个弧形段连接销上,位于对应的弧形段连接销、联动环向干涉摇臂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每个弧形段上具有从动槽;
每个从动摇臂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相应弧形段上的从动槽中;
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从动连接销,每个从动连接销对应将一个从动摇臂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槽中。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多个从动轴承,每个从动轴承对应套接在一个从动连接销上,位于对应的从动连接销、从动摇臂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各个从动摇臂与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上连接的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作动筒,设置在静子机匣上,其活塞杆与联动环连接,以能够驱动联动环运动,带动各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从动摇臂、弧形段、联动环向干涉摇臂同步运动,使各个静子叶片同步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及其联动环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及其联动环轴承、从动摇臂及其从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环向干涉摇臂及弧形段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联动环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弧形段的示意图;
其中:
1-联动环;2-静子机匣;3-静子叶片;4-弧形段;5-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6-联动环向干涉摇臂;7-从动摇臂;8-联动环连接销;9-联动环轴承;10-弧形段连接销;11-弧形段轴承;12-从动连接销;13-从动轴承。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此外,附图用于示例性说明,其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限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其他相关部分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含义。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中心”、“竖直”、“水平”、“内”、“外”等表示方位的词语仅用以表示相对的方向或者位置关系,而非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发生改变后,其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用语,仅用于描述目的,用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而不能够将其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不应理解为对数量的绝对限制,而应理解为存在至少一个。本申请描述中所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9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
联动环1,套设在静子机匣2外周,位于各个静子叶片3自静子机匣2安装孔伸出上轴颈的一侧;各个上轴颈中,与联动环1间存在干涉结构的为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剩余的为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
多个弧形段4,环绕静子机匣2分布,位于各个上轴颈的另一侧,范围内包含各个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每个弧形段4范围内至少包含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
多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每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一端对应与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连接,另一端与联动环1铰接;
多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每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5一端对应与一个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弧形段4铰接;
多个从动摇臂7,每个从动摇臂7一端对应与一个弧形段4铰接,另一端与对应弧形段4范围内的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连接。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联动环1运动,可带动各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从动摇臂7、弧形段4、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同步运动,使各个静子叶片3同步转动,实现对各个静子叶片转动角度的同步调节。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其设计摇臂分布在上轴颈的两侧,按照与联动环1有无干涉部件将上轴颈区分为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分别通过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与位于各个上轴颈两侧的联动环1、弧形段4连接,以此使各个摇臂在靠近静子机匣2的情形下能够避开干涉结构。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为简化结构,降低装配的复杂性,以及保证结构间的传动效果,每个弧形段4在能够避开干涉结构的情形下,范围内应尽可能的包括多个的上轴颈,在不存在干涉结构的情形下可将各个弧形段拼接为一个整环结构。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其设计摇臂分布在上轴颈的两侧,主要是使摇臂避开干涉结构,设计联动环1、弧形段4在上周颈两侧分布的方案,主要是使联动环避开干涉结构,将摇臂、联动环可能在上轴颈一侧集中的干涉,分散到上轴颈的两侧加以规避,为控制发动机整体的外廓尺寸、联动环的尺寸、上轴颈伸出安装孔的高度提供可行方案。
对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领域内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的是,各个弧形段4与联动环1间,通过从动摇臂7及其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上连接的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进行传动,因此设计每个弧形段4范围内至少包含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以此保证能够每个弧形段4上至少能够连接一个从动摇臂7,为保证弧形段4、联动环1间的传动效果,在能够避开干涉结构的情形下,可设计一个弧形段4上连接有多个从动摇臂7。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联动环1上具有多个的凹槽;
每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联动环1上的一个凹槽中;
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联动环连接销8,每个联动环连接销8对应将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凹槽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多个联动环轴承9,每个联动环轴承9对应套接在一个联动环连接销8上,位于对应的联动环连接销8、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每个弧形段4上具有多个凹槽;
每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背向对应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相应弧形段4上的一个凹槽中;
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弧形段连接销10,每个弧形段连接销9对应将一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背向对应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凹槽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多个弧形段轴承11,每个弧形段轴承11对应套接在一个弧形段连接销10上,位于对应的弧形段连接销10、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每个弧形段4上具有从动槽;
每个从动摇臂7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相应弧形段4上的从动槽中;
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从动连接销12,每个从动连接销12对应将一个从动摇臂7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槽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多个从动轴承13,每个从动轴承13对应套接在一个从动连接销12上,位于对应的从动连接销12、从动摇臂7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各个从动摇臂7与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上连接的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一体成型,以简化结构,便于组装,以及保证联动环1、弧形段4间的传动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中,还包括:
作动筒,设置在静子机匣2上,其活塞杆与联动环1连接,以能够驱动联动环1运动,带动各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从动摇臂7、弧形段4、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同步运动,使各个静子叶片3同步转动,实现对各个静子叶片转动角度的同步调节。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领域内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动环(1),套设在静子机匣(2)外周,位于各个静子叶片(3)自所述静子机匣(2)安装孔伸出上轴颈的一侧;各个所述上轴颈中,与所述联动环(1)间存在干涉结构的为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剩余的为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
多个弧形段(4),环绕所述静子机匣(2)分布,位于各个所述上轴颈的另一侧,范围内包含各个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每个所述弧形段(4)范围内至少包含一个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
多个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每个所述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一端对应与一个所述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联动环(1)铰接;
多个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每个所述联动环向干涉摇臂(5)一端对应与一个所述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弧形段(4)铰接;
多个从动摇臂(7),每个所述从动摇臂(7)一端对应与一个所述弧形段(4)铰接,另一端与对应弧形段(4)范围内的一个所述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环(1)上具有多个的凹槽;
每个所述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所述联动环(1)上的一个凹槽中;
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联动环连接销(8),每个所述联动环连接销(8)对应将一个所述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多个联动环轴承(9),每个所述联动环轴承(9)对应套接在一个所述联动环连接销(8)上,位于对应的联动环连接销(8)、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弧形段(4)上具有多个凹槽;
每个所述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背向对应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相应弧形段(4)上的一个凹槽中;
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弧形段连接销(10),每个所述弧形段连接销(9)对应将一个所述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背向对应联动环向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多个弧形段轴承(11),每个所述弧形段轴承(11)对应套接在一个所述弧形段连接销(10)上,位于对应的弧形段连接销(10)、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弧形段(4)上具有从动槽;
每个所述从动摇臂(7)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对应插入相应弧形段(4)上的从动槽中;
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
多个从动连接销(12),每个所述从动连接销(12)对应将一个所述从动摇臂(7)背向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从动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多个从动轴承(13),每个所述从动轴承(13)对应套接在一个所述从动连接销(12)上,位于对应的从动连接销(12)、从动摇臂(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从动摇臂(7)与对应联动环向无干涉上轴颈上连接的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述静子叶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作动筒,设置在所述静子机匣(2)上,其活塞杆与所述联动环(1)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联动环(1)运动,带动各个所述联动环向无干涉摇臂(5)、所述从动摇臂(7)、所述弧形段(4)、所述联动环向干涉摇臂(6)同步运动,使各个静子叶片(3)同步转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