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6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检测产品的相机组件包括基座以及通过螺栓安装在基座上的相机。当需要调节相机与被测产品的角度时,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配合进行手动调节。将相机转动至预定的位置后,工作人员锁紧螺栓,在锁紧的过程中,相机容易转动微小的角度,从而降低了相机角度调节的精度。此外,整个相机角度调节耗时比较长,调节过程繁琐。

例如,当被测产品为显示屏时,由于显示屏的生产工序多,各个工序都可能存在加工缺陷。因此,需要频繁调节相机的角度,以对显示屏的各个位置进行检测。在这种需要频繁调节相机角度的情况下,现有的相机组件的结构或者相机角度调节的方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以提高角度调节的精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位置固定且设置有沿着弧线延伸的轨道;所述调节板还具有沿着所述弧线延伸的齿条;

动力件;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且所述齿轮由所述动力件驱动转动;

相机,所述相机与所述动力件连接,且在所述齿轮转动时,所述相机随着所述动力件以及所述齿轮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相机位于所述调节板的一侧,所述齿轮以及所述动力件位于所述调节板的另一侧。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轨道为轴承跑道,所述轴承跑道中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中心安装有轴,所述相机和所述动力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轴的两端。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轴通过轴承转接板与所述相机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相机包括相机本体以及物距调节轴,所述相机本体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物距调节轴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物距调节轴平行于所述相机本体的镜头部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物距调节轴的端面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调节板朝向待测产品弯曲。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动力件为电动机。

优选地,在上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中,所述相机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竖直延伸,所述调节板垂直安装在所述基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动力件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齿条位置固定,齿轮与齿条啮合的过程中,齿轮带着动力件以及相机沿着轨道移动,移动至预定的角度时,动力件停止,相机停止在该预定的角度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调节相机的角度,相对于现有的人工调节,调节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图。

图中部件名称和标号如下:

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基座10、调节板20、轨道21、齿条22、动力件30、齿轮40、相机50、相机50a、相机50b、相机本体51、镜头部511、物距调节轴52、轴承61、轴62、轴承转接板63、待测产品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该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包括调节板20、动力件30、齿轮40以及相机50,调节板20可以为一块弧形板,该调节板20的厚度可以较小。调节板20位置固定且设置有沿着弧线延伸的轨道21。调节板20还具有沿着弧线延伸的齿条22。齿轮40与齿条22啮合,且齿轮40由动力件30驱动转动。相机50与动力件30连接,且在齿轮40转动时,相机50随着动力件30以及齿轮40沿着轨道21移动。具体地,调节板20的顶边上设置上述的齿条22,齿条22可以占据调节板20的部分顶边,也可以占据调节板20的整个顶边。

本实施例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的动力件30驱动齿轮40转动,由于齿条22位置固定,齿轮40与齿条22啮合的过程中,齿轮40带着动力件30以及相机50沿着轨道21移动,移动至预定的角度时,动力件30停止,相机50停止在该预定的角度上。本实施例通过机械调节相机50的角度,相对于现有的人工调节,调节精度高。

图1和图3中分别给出了两个位置状态下的结构图,相机50a指的是相机5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图,相机50b指的是相机50角度调节后的状态图。相机50a与待测产品90的夹角小于相机50b与待测产品90的夹角。相机50a与相机50b分别对待测产品90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认为相机50b是原始位置,相机50a是角度调节后的位置。即本实施例能够对相机50进行正向角度调节和反向角度调节,灵活性好。

此外,本实施例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只需要一个人操作,当设备空间狭小,人员无法进入狭小空间调节时,还可以远距离控制动力件30以调节相机50的角度。

本实施例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调节相机50时间短,能够短时间迅速切换至预定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相机50位于调节板20的一侧,齿轮40以及动力件30位于调节板20的另一侧。本实施例将相机50、齿轮40以及动力件30分布在调节板20的两侧,相对于将相机50、齿轮40以及动力件30安装在调节板20的一侧,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轨道21为轴承跑道,轴承跑道中安装有轴承61,轴承61中心安装有轴62,相机50和动力件30分别连接于轴62的两端。本实施例通过轴承61与轴承跑道的配合,使得相机50、齿轮40以及动力件30的移动更加的稳定和顺畅。为了防止轴承61脱离轴承跑道,调节板20在轴承跑道处还设置有挡边。

本实施例中,轴62通过轴承转接板63与相机50连接。轴承转接板63的一端与轴62的端部连接,另一端部与相机50连接。设置轴承转接板63以方便轴62与相机5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相机50包括相机本体51以及物距调节轴52,相机本体51可移动地安装在物距调节轴52上。有的时候需要调节相机本体51与待测产品90之间的距离,此时,通过调节相机本体51在物距调节轴52上的位置就可以调节相机本体51与待测产品90之间的距离,以将相机本体51调节至最佳拍摄的位置,以提高检测待测产品90的精度。本实施例的待测产品90可以为显示屏,此时,本实施例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应用于显示屏检测领域。

本实施例中,物距调节轴52平行于相机本体51的镜头部511的延伸方向,便于调节相机本体51与待测产品90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物距调节轴52的端面形状为矩形。具体地,物距调节轴52与调节板20侧面的距离小于相机本体51与调节板20侧面的距离。相机本体51朝向调节板20的面上设置有环体,该环体套装在物距调节轴52上。环体还能够通过锁紧件固定在物距调节轴52上。该锁紧件可以为锁紧螺栓。例如:需要调节相机本体51与待测产品90之间的距离时,工作人员可以先松开锁紧螺栓,环体带着相机本体51沿着物距调节轴52移动至预定的位置,工作人员重新拧紧锁紧螺栓,使得相机本体51固定在该预定的位置上,完成相机本体51与待测产品90之间的距离调节。

本实施例中,调节板20朝向待测产品90弯曲。也可以认为调节板20所在圆的圆心位于待测产品90所在的那一侧。

本实施例中,动力件30为电动机,电动机调节精度高,能很好地调节相机50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相机角度调节装置100还包括基座10,基座10竖直延伸,调节板20垂直安装在基座10上。具体地,基座10包括水平的底板、两个间隔安装在底板上的竖直的支撑板以及水平安装在两个支撑板顶端的安装板。底板以及支撑板可以为金属型材。底板的顶面与支撑板的底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安装板用于安装调节板20,且安装板用于安装调节板20的面为水平面。为了增加安装板与调节板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安装板与调节板20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

调节板20垂直于安装板。加强板为三角形板,且该三角形板的一个垂直边与调节板20的一个侧面连接,该三角形板的另一个垂直边与安装板的顶面连接。加强板与调节板20以及安装板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加强板的高度比较低,以不阻碍相机50的角度调节以及物距调节为准。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板(20),所述调节板(20)位置固定且设置有沿着弧线延伸的轨道(21);所述调节板(20)还具有沿着所述弧线延伸的齿条(22);

动力件(30);

齿轮(40),所述齿轮(40)与所述齿条(22)啮合,且所述齿轮(40)由所述动力件(30)驱动转动;

相机(50),所述相机(50)与所述动力件(30)连接,且在所述齿轮(40)转动时,所述相机(50)随着所述动力件(30)以及所述齿轮(40)沿着所述轨道(2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50)位于所述调节板(20)的一侧,所述齿轮(40)以及所述动力件(30)位于所述调节板(20)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1)为轴承跑道,所述轴承跑道中安装有轴承(61),所述轴承(61)中心安装有轴(62),所述相机(50)和所述动力件(30)分别连接于所述轴(62)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62)通过轴承转接板(63)与所述相机(5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50)包括相机本体(51)以及物距调节轴(52),所述相机本体(51)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物距调节轴(5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距调节轴(52)平行于所述相机本体(51)的镜头部(511)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距调节轴(52)的端面形状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20)朝向待测产品(90)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30)为电动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10)竖直延伸,所述调节板(20)垂直安装在所述基座(10)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机角度调节装置,该相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板、动力件、齿轮以及相机,调节板位置固定且设置有沿着弧线延伸的轨道。调节板还具有沿着弧线延伸的齿条。齿轮与齿条啮合,且齿轮由动力件驱动转动。相机与动力件连接,且在齿轮转动时,相机随着动力件以及齿轮沿着轨道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件驱动齿轮转动,由于齿条位置固定,齿轮与齿条啮合的过程中,齿轮带着动力件以及相机沿着轨道移动,移动至预定的角度时,动力件停止,相机停止在该预定的角度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调节相机的角度,相对于现有的人工调节,调节精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贺;管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500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