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可动触点及固定触点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磁接触器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是对在印刷基板上设置的切换开关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机构。切换开关是机械式开关,其具有:可动触点,其与用于使固定铁芯产生电磁力的励磁线圈串联地连接;以及固定触点,其与可动触点相对。位置调整机构具有:圆筒状的调整衬垫,其设置于印刷基板和电磁接触器的框体之间;以及螺纹部,其螺入至调整衬垫的中心。在调整衬垫的外周面形成外螺纹部。在电磁接触器的框体形成贯通孔,在形成该贯通孔的壁面设置内螺纹部。向内螺纹部螺入外螺纹部,由此调整衬垫能够旋转地配置于电磁接触器的框体。在调整衬垫配置于电磁接触器的框体后,螺纹部经由调整衬垫及印刷基板而螺入至切换开关的框体,由此调整衬垫的轴向的一端面与印刷基板的切换开关侧的相反侧的基板面接触。在调整衬垫与印刷基板接触的状态下,调整衬垫进行旋转,由此印刷基板的位置改变,因此从在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设置的第1可动杆的前端至在可动铁芯设置的第2可动杆的前端为止的宽度改变。第1可动杆以与第2可动杆相向的方式配置。第1可动杆及第2可动杆是在闭合(合闸)动作时,将与切换开关的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从切换开关的固定触点分离的棒状的部件。闭合是指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如果第1可动杆被第2可动杆按压,则与第1可动杆连接的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

在可动触点与切换开关的固定触点接触时,从电源供给的电流经由与固定触点接触的可动触点而在励磁线圈中流动。由此,固定铁芯的电磁力变大,对抗弹簧的弹簧载荷而使可动铁芯被固定铁芯吸引。而且,在闭合时,第1可动杆被第2可动杆按压,由此在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时,从电源供给的电流经由与切换开关的固定触点并联连接的电阻器而在励磁线圈中流动。经由电阻器在励磁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小于经由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而在励磁线圈中流动的电流的值,且设定为能够保持闭合状态的值。闭合状态是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状态。根据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通过使用旋转式的调整衬垫,从而对从第1可动杆至第2可动杆为止的距离进行调整,在闭合时,能够对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的定时进行调整。由此,在闭合时,能够将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的第1定时设定为可动铁芯向固定铁芯接触的第2定时的刚刚之前。因此,即使在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后,通过可动铁芯的惯性力,可动铁芯的移动也继续,能够一边抑制可动铁芯与固定铁芯碰撞的能量的增加,一边可靠地使其闭合。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1-08614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磁接触器中,经由螺入至调整衬垫的螺钉,印刷基板间接地固定于电磁接触器的框体。因此,在切换开关的闭合动作时,应力向印刷基板和螺钉的接触部集中,印刷基板有可能损坏。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在闭合时改变可动触点从固定触点分离的定时,且抑制印刷基板的耐久性的降低的电磁接触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接触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框体;固定接触件,其设置于框体的内部;以及

可动接触件,其与固定接触件相对。电磁接触器具有:第1横杆,其与可动接触件联动;可动铁芯,其设置于第1横杆;以及第2横杆,其设置于第1横杆。电磁接触器具有:固定铁芯,其与可动铁芯相对;

以及弹簧,其将可动铁芯向从固定铁芯远离的方向按压。电磁接触器具有:励磁线圈,其在流过第1电流时,使固定铁芯产生电磁力,以使得对抗弹簧的弹簧载荷而使可动铁芯被固定铁芯吸引而使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在流过比第1电流低的第2电流时,使固定铁芯产生电磁力而使得对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接触的状态进行保持。电磁接触器具有机械式的切换开关,该机械式的切换开关具有可动触点以及与第2横杆相对的柱状部件,该可动触点与柱状部件联动地与固定触点接触以使得流过第1电流、或与柱状部件联动地从固定触点分离以使得流过第2电流。电磁接触器具有:印刷基板,其具有对切换开关进行设置的第1基板面和与第1基板面侧相反侧的第2基板面;以及位置调整部件,其设置于第2基板面和框体之间,用于对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的位置进行变更。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改变切换开关的可动触点的位置,并且抑制印刷基板的耐久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第1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第2剖视图。

图3是包含图1所示的切换开关及励磁线圈的第1电路图。

图4是包含图2所示的切换开关及励磁线圈的第2电路图。

图5是表示在图3及图4所示的励磁线圈中流动的电流和可动铁芯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弹簧的弹簧载荷、在固定铁芯产生的电磁力和可动铁芯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位置调整部件的厚度加厚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位置调整部件的厚度减薄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结构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

图12是包含图11所示的切换开关及励磁线圈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第1剖视图。在图1中示出处于断开(拉闸)状态的电磁接触器100。断开(拉闸)是指将可动接触件从固定接触件拉开。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第2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处于闭合状态的电磁接触器100。图3是包含图1所示的切换开关及励磁线圈的第1电路图。在图3中示出电流经由切换开关11内的可动触点11b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状态。图4是包含图2所示的切换开关及励磁线圈的第2电路图。在图4中示出从切换开关11内的固定触点11c使可动触点11b分离,由此电流经由电阻器15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状态。

电磁接触器100具有框体20、固定接触件9a、固定接触件9b、可动接触件10、可动铁芯2、固定铁芯1、弹簧5、切换开关11及印刷基板17。

在框体20的内部设置分隔板21。作为框体20及分隔板21的材料能够例示出尼龙、苯酚树脂等绝缘性的树脂。在分隔板21形成贯通孔21a。在与贯通孔21a相比的左侧的分隔板21的上侧面21b设置电源侧的固定接触件9a。作为固定接触件9a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铜合金、铁合金等导电体。固定接触件9a与未图示的电源侧端子连接,电源侧端子例如与交流电源连接。

在固定接触件9a的上侧设置电源侧的固定触点8a。作为固定触点8a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银合金。在固定触点8a的上侧,以与固定触点8a相对的方式设置可动触点7a。作为可动触点7a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银合金。可动触点7a设置于可动接触件10的下侧。作为可动接触件10的材料能够例示出与固定接触件9a相同的材料。在可动接触件10中,在可动触点7a的基础上还设置可动触点7b。作为可动触点7b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银合金。可动触点7b以与负载侧的固定触点8b相对的方式设置于可动接触件10的下侧。作为固定触点8b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银合金。固定触点8b设置于负载侧的固定接触件9b的上侧。作为固定接触件9b的材料能够例示出与固定接触件9a相同的材料。固定接触件9b设置于与贯通孔21a相比的右侧的分隔板21的上侧面21b。在固定接触件9a例如连接商用电源。在固定接触件9b例如连接通过从商用电源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的负载。下面,在不将可动触点7a及可动触点7b区分而示出的情况下简称为可动触点。另外,在不将固定触点8a及固定触点8b区分而示出的情况下简称为固定触点。

在贯通孔21a设置横杆12。横杆12是沿从框体20的顶棚部30朝向底部34的方向延伸的柱状部件。横杆12是使用与框体20相同的绝缘性的材料进行制造的。横杆12固定于可动接触件10。横杆12的一端部从可动接触件10朝向框体20的顶棚部30延伸。横杆12的另一端部从可动接触件10朝向框体20的底部34部延伸。

横杆12的一端部向框体20的外部露出。在横杆12的一端部设置弹簧按压部件6。弹簧按压部件6是在与横杆1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弹簧按压部件6是使用铁、sus(steelusestainless)等金属进行制造的。在弹簧按压部件6的下表面与弹簧5的一端部接触。弹簧5是将可动铁芯2向远离固定铁芯1的方向按压的按压弹簧,越被压缩则弹簧载荷变得越大。弹簧载荷是通过挠曲量而产生的力。

弹簧5设置于在框体20的顶棚部30形成的凹部31。凹部31是从框体20的顶棚部30朝向底部34凸出形状的凹陷。在凹部31的底部32形成贯通孔33。在贯通孔33中插入横杆12的一端部。弹簧5设置为将从贯通孔33向框体20的外部凸出的横杆12的外周包围。弹簧5的另一端与凹部31的底部32接触。

在横杆12的另一端部设置第1横杆即横杆4。横杆4是在框体2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部件。框体20的左右方向与相对于从框体20的顶棚部30朝向底部34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相等。横杆4是使用与框体20相同的绝缘性的材料进行制造的。横杆4以与可动接触件10的下侧面10a相对的方式,从可动接触件10分离而配置。在横杆4的下侧形成凹部4a。凹部4a是从框体20的底部34朝向顶棚部30凸出形状的凹陷。在凹部4a设置可动铁芯2。可动铁芯2固定于横杆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体20形成凹部31,向凹部31配置有弹簧5,但只要是可动铁芯2被固定铁芯1吸引而使弹簧5的弹簧载荷变化的结构即可,弹簧5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例如,弹簧5也可以设置于框体20的内部。

固定铁芯1是以与可动铁芯2相对的方式设置于框体20的底部34的e铁芯。在固定铁芯1设置励磁线圈3。励磁线圈3是用于通过使电流流动而产生磁通,在固定铁芯1产生电磁力的线圈。励磁线圈3的一端与第1配线51的一端连接,第1配线51的另一端连接于切换开关11的固定触点11c的一端和电阻器15的一端。切换开关11是常闭的机械式的开闭器。电阻器15与固定触点11c并联连接。切换开关11及电阻器15设置于印刷基板17。印刷基板17具有设置切换开关11的第1基板面17a和处于第1基板面17a的相反侧的第2基板面17b。切换开关11的固定触点11c的另一端和电阻器15的另一端连接于第2配线52的一端,第2配线52的另一端与电源14连接。电源14可以是交流电源,也可以是直流电源。

励磁线圈3的另一端与第3配线53的一端连接,第3配线53的另一端与操作开关16的固定触点16b的一端连接。操作开关16是常开的开闭器。操作开关16的固定触点16b的另一端与第4配线54的一端连接,第4配线54的另一端与电源14连接。用户对操作开关16进行操作,由此电磁接触器100进行动作。

在横杆4设置第2横杆即横杆41。横杆41在横杆4的下侧面4b内,设置于对可动铁芯2进行设置的区域以外的部分。横杆41是柱状部件。横杆41是使用与框体20相同的绝缘性的材料进行制造的。横杆4及横杆41可以使用绝缘性的材料通过压铸以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各自单独地制作之后彼此组合。

在横杆41的下侧设置柱状部件11a。柱状部件11a设置为与横杆41相对。柱状部件11a设置于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柱状部件11a是从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朝向横杆41延伸的柱形状的部件。柱状部件11a是使用与框体20相同的绝缘性的材料制造的。

在印刷基板17的第2基板面17b和框体20的底部34之间设置位置调整部件13。位置调整部件13例如是使用弹性模量小于印刷基板17的弹性模量的材料而形成为板状的板状部件,以将印刷基板17的底面整体覆盖的方式设置于印刷基板17和框体的底部34之间。作为位置调整部件13的材料能够例示出橡胶、凝胶等。橡胶是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氟橡胶等。凝胶是分散介质为水的水凝胶、分散介质为有机溶剂的有机凝胶等。

通过改变位置调整部件13的厚度t而改变印刷基板17的位置,因此在印刷基板17的上侧设置的切换开关11的位置也改变。由此,能够对从横杆41的前端至柱状部件11a的前端为止的宽度进行调整。

此外,可动接触件10、固定接触件9a及固定接触件9b各自以与u相、v相及w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下面,在不将固定接触件9a及固定接触件9b进行区分而示出的情况下简称为固定接触件。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操作开关16的操作,操作开关16的可动触点16a与固定触点16b连接。由此,从电源14经由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而第1电流i1流过励磁线圈3,在固定铁芯1产生电磁力,对抗弹簧5的弹簧载荷,可动铁芯2被固定铁芯1吸引。由于可动铁芯2被固定铁芯1吸引,由此横杆41与柱状部件11a接触,与柱状部件11a连接的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

如果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则从电源14供给的电流经由电阻器15而流过励磁线圈3,因此此时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第2电流i2的值比经由可动触点11b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第1电流i1的值小。第2电流i2的值设定为能够保持闭合状态的值。在励磁线圈3中持续流过第2电流i2的期间,保持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此外,在电源14为直流电源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电阻器15,而是将线圈用作电流限制用元件。另外,在电源为交流电源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电阻器15,而是将电容器用作电流限制用元件。如上所述,在取代电阻器15而是使用线圈或电容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电源14和励磁线圈3之间的配线阻抗,能够与第1电流i1的值相比降低第2电流i2的值。

在从闭合状态变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开关16的操作,操作开关16的可动触点16a从固定触点16b分离。由此,第2电流i2不流过励磁线圈3,固定铁芯1的电磁力降低。如果固定铁芯1的电磁力与在弹簧5中储能的弹簧载荷相比降低,则无法维持闭合状态,由于弹簧载荷,可动铁芯2与横杆12一起朝向框体20的顶棚部30移动。此外,在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设置有未图示的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的复原力,维持可动触点11b与固定触点11c接触的状态。

接下来,对闭合动作时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可动铁芯2的位移、弹簧5的弹簧载荷和固定铁芯1的电磁力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在图3及图4所示的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和可动铁芯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5的上侧示出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纵轴表示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的值,横轴表示时间。与虚线a相比的左侧是用于使固定接触件及可动接触件10从断开状态变化为闭合状态的电流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区域。在图5及图6中该区域记载为“闭合电流区域”。与虚线a相比的右侧是在从断开状态变化为闭合状态后,用于保持闭合状态的电流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区域,在图5及图6中该区域记载为“保持电流区域”。在图5的下侧示出可动铁芯2的位移,纵轴表示可动铁芯2的位移,横轴表示时间。

例如在时刻t0操作开关16的可动触点16a与固定触点16b接触的情况下,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的值上升,在从时刻t0起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时刻t1,可动铁芯2开始朝向固定铁芯1移动。然后,可动铁芯2接近固定铁芯1,在时刻t2的定时,可动触点11b与固定触点11c接触,如果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进一步从固定触点11c分离,则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的值急剧地降低。在图5中,时刻t2的定时等于虚线a的位置。

在时刻t2后,可动铁芯2仍朝向固定铁芯1继续移动,在时刻t3的定时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接触。由此可动铁芯2的移动停止,并且保持闭合状态。此外,在图5中,可动触点11b向固定触点11c接触的定时和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相等,但这些定时也可以错开。

图6是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弹簧的弹簧载荷、在固定铁芯产生的电磁力和可动铁芯的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图6的纵轴表示弹簧载荷和电磁力,横轴表示可动铁芯2的位移。图6所示的时刻t1至时刻t3等于图5所示的各时刻。从时刻t1至时刻t2为止,与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弹簧载荷相比电磁力大。该复位弹簧例如是在横杆4和底部34之间设置的弹簧。该弹簧是通过设置该复位弹簧而例如在框体20振动时,为了防止断开状态的可动接触件10与固定接触件接触,设为将横杆4固定于特定的位置的状态的弹簧。在时刻t2的定时,如果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则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降低,因此电磁力成为比该复位弹簧的弹簧载荷低的值。但是,可动铁芯2、横杆4等具有惯性力,因此可动铁芯2的移动继续。另外,在时刻t2的定时,固定铁芯1和可动铁芯2之间的间隙变得非常小,因此即使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的电流降低,固定铁芯1和可动铁芯2之间的电磁力也成为高于复位弹簧的弹簧载荷的值。在闭合完成后,电流继续经由电阻器15向励磁线圈3流动,因此电磁力上升。而且,在时刻t3的定时,与弹簧5的弹簧载荷即压接弹簧载荷相比,电磁力成为较大的值。由此保持闭合状态。

在这里,在闭合时,在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刚刚从固定触点11c分离后,可动铁芯2由于惯性而移动,但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与时刻t2相比越提前,电磁力降低的定时越提前,并且可动铁芯2的惯性力越小。因此,有可能无法可靠地使其闭合。

另一方面,在闭合时,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与时刻t2相比越延迟,虽然能够可靠地闭合,但电磁力降低的定时越延迟,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碰撞的能量越大,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碰撞时的回弹变得越大。由此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会发生震颤,在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产生电弧,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被消耗。另外,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碰撞时的碰撞能量按照框体20的底部34、印刷基板17的顺序进行传递,进而传递至印刷基板17上的切换开关11、整流电路等部件。因此,需要下述措施等,即,追加对碰撞能量进行吸收的构造以使得印刷基板17上的部件不发生故障,或者将电磁接触器100设为牢固的构造而提高刚性等措施以使得碰撞能量难以传输至印刷基板17。另外,如果考虑电磁接触器100的机械动作次数,则希望减小在闭合动作时产生的碰撞能量。另外,为了抑制可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的消耗而追加抑制震颤的机构或将电磁接触器100设为牢固的构造,会伴有电磁接触器100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并且,在量产电磁接触器100的情况下,由于构成电磁接触器100的各部件的制造上的公差、该各部件的组装时的波动等,在固定铁芯1会产生的电磁力变化,另外在固定铁芯1和可动铁芯2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也变化。因此,在电磁力小的固定铁芯1中,闭合时的电磁力变小,在电磁力大的固定铁芯1中,闭合时的电磁力变大。另外,在量产电磁接触器100的情况下,有时在弹簧的弹簧载荷中也发生波动。如上所述,在量产的电磁接触器100中产生个体差异,因此考虑闭合时的电磁力和弹簧载荷,需要对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进行调整。

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中使用位置调整部件13对位置调整部件13的板厚进行调整,由此即使在量产的电磁接触器100中产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碰撞并且能量的增加,一边使其可靠地闭合。

图7是表示使图1所示的位置调整部件的厚度加厚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图。例如在固定铁芯1产生的电磁力小于图6所示的电磁力,由此有可能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比时刻t2延迟。在该情况下,通过如图7所示地将位置调整部件13的厚度t加厚,从而框体20的上下方向的印刷基板17的位置变高。由此,切换开关11的柱状部件11a的前端的位置接近横杆41的前端。因此,从横杆41的前端至柱状部件11a的前端为止的宽度变窄,能够使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提前。

图8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位置调整部件的厚度减薄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图。例如,在固定铁芯1产生的电磁力大于图6所示的电磁力,由此有可能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比时刻t2提前。在该情况下,通过如图8所示将位置调整部件13的厚度t减薄,从而框体20的上下方向的印刷基板17的位置降低。由此,切换开关11的柱状部件11a的前端的位置远离横杆41的前端。因此,从横杆41的前端至柱状部件11a的前端为止的宽度变宽,能够使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延迟。

由此,例如能够将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设定在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相接的定时之前。并且,也能够将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至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相接的定时为止的时间设定为任意的值。因此,能够在可动铁芯2即将与固定铁芯1接触之前,利用可动铁芯2的惯性力对从横杆41的前端至柱状部件11a的前端为止的宽度进行调整,以使得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由此,能够减小闭合时的碰撞能量,并且可靠地使其闭合。此外,位置调整部件13只要是设置于印刷基板17和框体20的底部34之间,且能够改变印刷基板17的位置的部件即可,例如位置调整部件13的印刷基板17侧面并不限定为平坦的板状部件,也可以在位置调整部件13的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微小的凹凸。如上所述,在位置调整部件13的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微小的凹凸的情况下,与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被加工为平坦的情况相比,无需要进行将位置调整部件13的表面设为平坦的加工,能够减少位置调整部件13的制造成本。另外,在使用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被加工为平坦的位置调整部件13的情况下,与在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微小的凹凸的情况相比,能够准确地调整印刷基板17的位置,因此能够准确地调整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另外,在使用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被加工为平坦的位置调整部件13的情况下,与在印刷基板17侧的面或与该面相反侧的面形成有微小的凹凸的情况相比,位置调整部件13向印刷基板17的接触面积增加,能够可靠地进行印刷基板17向位置调整部件13的固定。

至此为止,对通过改变在印刷基板17的下侧设置的位置调整部件13的厚度而改变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下面,对通过改变横杆41的长度而改变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励磁线圈3除了被施加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以外,施加至励磁线圈3的电压还存在例如从24v至500v为止不同的电压。因此,根据与电磁接触器100连接的电源、负载等的规格,在电磁接触器100中使用的励磁线圈3的规格也需要改变。而且,在规格不同的所有线圈中,需要满足电磁接触器100的闭合时间、震颤特性、最低动作电压等条件。但是,为了在规格不同的所有线圈中满足这些条件,需要较长的设计时间,导致电磁接触器100的制造成本上升。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结构的图。在图9所示的横杆4a中,在横杆4a的下侧面4b形成螺孔4c。在螺孔4c中插入横杆41a的外螺纹部41a。在外螺纹部41a的下侧设置对柱状部件11a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41b。根据横杆41a,例如考虑针对每个线圈的特性波动,改变向横杆4a的螺入量,由此能够将从按压部件41b的前端至柱状部件11a的前端为止的宽度设定为任意的值。如上所述,图9所示的横杆41a具有向在横杆4a的下侧面4b形成的螺孔4c插入的螺纹构造。

例如,以使特定的额定值的励磁线圈3所需的磁动势变得越大,则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越延迟的方式,对横杆41a的位置进行调整。与此相反地,以使特定的额定值的励磁线圈3所需的磁动势变得越小,则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越提前的方式,对横杆41a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也能够与对电磁接触器100的闭合时间、震颤特性、最低动作电压等进行观测得到的结果相应地,对横杆41a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得切换开关11的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成为最佳值。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结构的图。在图10所示的横杆4b形成从横杆4b的下侧面4b贯通至上侧面4d的贯通孔即螺孔4c1。在螺孔4c1中插入横杆41b的外螺纹部41a1。外螺纹部41a1的前端从横杆4b的下侧面4b凸出。外螺纹部41a1的前端与柱状部件11a相对,作为对柱状部件11a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起作用。在外螺纹部41a1设置调节机构41c。与调节机构41c的旋转量相应地,外螺纹部41a1向横杆4b的螺入量变化。由此,能够将从横杆41b的前端至柱状部件11a的前端为止的宽度设定为任意的值。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通过在印刷基板17的下侧设置的板状的位置调整部件13,能够改变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因此不会如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那样,应力向印刷基板17和螺钉的接触部集中,能够抑制印刷基板17的耐久性的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在可动触点11b从固定触点11c分离的定时被调整后,切换开关11通过树脂注型剂而被固定于印刷基板17,但有可能在用于对切换开关11进行固定的螺钉的外周面和注型剂的边界部产生间隙,切换开关11向印刷基板17的固定变得不充分。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中,取代螺纹式的位置调整部件,而使用板状的位置调整部件13,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切换开关11向印刷基板17的固定。

另外,位置调整部件13是使用弹性模量比印刷基板17的弹性模量小的材料而构成的,因此在可动铁芯2与固定铁芯1碰撞时的振动从框体20传递至位置调整部件13,由位置调整部件13吸收。因此,振动难以传递至印刷基板17,印刷基板17上的部件不易发生故障。

实施方式2.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的剖视图。图12是包含图11所示的切换开关及励磁线圈的电路图。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中,取代图1所示的切换开关11而具有切换开关11a、固定触点11c1、与连接于固定触点11c1的可动触点11b1联动的开关11d。固定触点11c1例如设置于在框体20的内侧设置的绝缘性的支撑部件22。

切换开关11a具有可动触点11b1,该可动触点11b1以能够以销60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切换开关11a内。可动触点11b1及固定触点11c1是常闭的机械触点。在可动触点11b1连接有电源19,可动触点11b1与固定触点11c1连接时,电流流过开关11d,从电源14供给的电流经由开关11d而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

在闭合动作时,柱状部件11a朝向印刷基板17移动,可动触点11b1被柱状部件11a按压。由此可动触点11b1以销60为支点进行旋转,其前端从固定触点11c1分离。可动触点11b1从固定触点11c1分离,由此电流在开关11d中不流动,从电源14供给的电流经由电阻器15在励磁线圈3中流动。开关11d只要与可动触点11b1联动即可,则可以是半导体开关,也可以是机械式的开关。

在从闭合状态变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操作开关16的操作,操作开关的可动触点16a从固定触点16b分离。由此,第2电流i2在励磁线圈3中不流动,固定铁芯1的电磁力降低。如果固定铁芯1的电磁力与在弹簧5中储能的弹簧载荷相比降低,则无法维持闭合状态,由于弹簧载荷,可动铁芯2与横杆12一起朝向框体20的顶棚部30移动。另外,由于在可动触点11b1设置的未图示的复位弹簧的复原力,可动触点11b1从固定触点11c1分离。

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改变位置调整部件13的厚度,由此能够改变切换开关11a的位置,因此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100,切换开关11a的可动触点11b1和固定触点11c1分离,因此可动触点11b1和固定触点11c1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提高。例如在构成切换开关11a的框体20中,通过对销6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可动触点11b1从固定触点11c1分离的定时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在量产的电磁接触器100中产生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仅改变切换开关11a的结构,就能够对由个体差异引起的闭合动作的波动进行吸收。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也能够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固定铁芯,2可动铁芯,3励磁线圈,4、4a、4b、12、41、41a、41b横杆,4a、31凹部,4b、10a下侧面,4c、4c1螺孔,4d、21b上侧面,5弹簧,6弹簧按压部件,7a、7b、11b、11b1、16a可动触点,8a、8b、11c、11c1、16b固定触点,9a、9b固定接触件,10可动接触件,11、11a切换开关,11a柱状部件,11d开关,13位置调整部件,14、19电源,15电阻器,16操作开关,17印刷基板,17a第1基板面,17b第2基板面,20框体,21分隔板,21a、33贯通孔,22支撑部件,30顶棚部,32底部,34底部,41a、41a1外螺纹部,41b按压部件,41c调节机构,51第1配线,52第2配线,53第3配线,54第4配线,60销,100电磁接触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50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