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旋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



背景技术:

磁感应开关包括磁体以及与磁体相对布置的感应芯片,感应芯片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串接在电源的输入端上。

目前,现有旋钮绝大多数为机械式旋钮,通过旋钮上的旋杆带动旋钮内部单元,进而产生检测信号,因机械式旋钮需与外界相连,故在厨房产品高油烟场景中,容易出现进烟积油堵塞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机械式旋钮在安装时需要在厨房产品的壳体上进行开孔,大大降低产品的美观性,且在使用时,容易堆积油渍,使得机械式旋钮失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包括控制pcb板、感应元件和旋转磁铁,所述控制pcb板的一端的侧面设有显示元件,所述显示元件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于控制pcb板的一端的侧面,所述显示元件为数码管,所述控制pcb板的一侧设有多个触摸弹簧,所述触摸弹簧的一端与控制pcb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触摸弹簧与显示元件设置于控制pcb板的同一侧,所述控制pcb板的一侧设有感应元件,所述感应元件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于控制pcb板的一侧,所述感应元件设置于触摸弹簧之间,所述感应元件远离控制pcb板的一侧设有感应磁铁固定件,所述感应磁铁固定件与控制pcb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应磁铁固定件靠近感应元件的一侧表面设有卡扣,所述控制pcb板与感应磁铁固定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所述感应磁铁固定件通过卡扣和卡槽固定于控制pcb板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应磁铁固定件远离感应元件的一侧也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套管,所述感应磁铁固定件的外部两端设有凸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应磁铁固定件远离感应元件的一侧设有感应磁铁,所述感应磁铁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感应磁铁内扁平圆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应磁铁的中间位置设有的圆形通孔的大小与感应磁铁固定件凹槽内的套管大小相对应,所述感应磁铁通过圆形通孔和感应磁铁固定件凹槽内的套管与感应磁铁固定件进行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应磁铁远离感应磁铁固定件的一侧设有旋钮套封板,所述旋钮套封板与感应磁铁之间通过机器的塑料外壳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钮套封板远离感应磁铁的一侧设有旋转磁铁,所述旋转磁铁的中间位置也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旋转磁铁的形状为扁平圆柱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转磁铁远离旋钮套封板的一侧设有旋钮套,所述旋钮套靠近旋转磁铁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旋转磁铁固定于旋钮套的内部,所述旋钮套的凹槽外部与旋钮套封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磁感应旋钮完全解决机械旋钮的痛点,因其无接触感应式特点,产品可做完全密闭处理,磁感检测芯片置于壳内,通过旋转壳外内嵌感应磁铁的旋钮,控制机器调节档位,完全杜绝油污从缝隙进入机器内部、堵塞缝隙的风险。同时无传统旋钮开孔式处理,保证了产品的整体性,也简化了清洁保养的程序,因无物理接触,故机器上无需做开孔处理,解决因开孔出现的进油进烟等问题;因其无接触特性,使用过程中无物理接触,减少接触磨损,故确保其使用寿命;因其无接触感应特点,故外壳无需做开孔等特殊处理,保持外壳整体统一性,不影响机器外观;因无固定的外部旋转单元,故无需担心因旋钮缝隙积油堵塞,导致旋钮操作卡顿问题;同时清洁时,磁吸旋钮可取下,大大简化清洁保养程序,保养体验良好,无需担心清洗机器外部时引起的附带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pcb板;2、显示元件;3、触摸弹簧;4、感应元件;5、感应磁铁固定件;6、感应磁铁;7、旋钮套封板;8、旋转磁铁;9、旋钮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取放式感应控制旋钮,包括控制pcb板1、感应元件4和旋转磁铁8,控制pcb板1的一端的侧面设有显示元件2,显示元件2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于控制pcb板1的一端的侧面,显示元件2为数码管,控制pcb板1的一侧设有多个触摸弹簧3,触摸弹簧3的一端与控制pcb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触摸弹簧3与显示元件2设置于控制pcb板1的同一侧,控制pcb板1的一侧设有感应元件4,感应元件4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于控制pcb板1的一侧,感应元件4设置于触摸弹簧3之间,感应元件4远离控制pcb板1的一侧设有感应磁铁固定件5,感应磁铁固定件5与控制pcb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在感应磁铁固定件5的底部设有的感应元件4,来对磁场变化进行检测捕捉,并将旋钮套9的左右旋转的幅度转换成数字信息,并将其传动到控制pcb板1,使得控制pcb板1对机器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控制机器的开关电路,实现对机器的调控。

其中,感应磁铁固定件5靠近感应元件4的一侧表面设有卡扣,控制pcb板1与感应磁铁固定件5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卡槽,感应磁铁固定件5通过卡扣和卡槽固定于控制pcb板1的一侧,通过设有的卡槽和卡扣,实现感应磁铁固定件5与控制pcb板1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其能保持固定,从而实现对感应磁铁6的固定。

其中,感应磁铁固定件5远离感应元件4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有套管,感应磁铁固定件5的外部两端设有凸块,通过设有的套管,配合感应磁铁6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实现感应磁铁固定件5与感应磁铁6之间的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感应磁铁6能够跟随旋转磁铁8的转动而转动。

其中,感应磁铁固定件5远离感应元件4的一侧设有感应磁铁6,感应磁铁6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形通孔,感应磁铁6内扁平圆柱状,通过设有圆形通孔,配合套管,实现感应磁铁固定件5与感应磁铁6之间的活动连接,从而使得感应磁铁6能够跟随旋转磁铁8的转动而转动。

其中,感应磁铁6的中间位置设有的圆形通孔的大小与感应磁铁固定件5凹槽内的套管大小相对应,感应磁铁6通过圆形通孔和感应磁铁固定件5凹槽内的套管与感应磁铁固定件5进行活动连接,通过设有的将感应磁铁6与感应磁铁固定件5建立活动连接,使得感应磁铁6能够跟随旋转磁铁8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感应元件4能够感应磁场变化,并对其进行转化。

其中,感应磁铁6远离感应磁铁固定件5的一侧设有旋钮套封板7,旋钮套封板7与感应磁铁6之间通过机器的塑料外壳间隔开,通过将感应磁铁6与旋钮套封板7分开,实现旋钮套9的可取放的功能。

其中,旋钮套封板7远离感应磁铁6的一侧设有旋转磁铁8,旋转磁铁8的中间位置也设有圆形通孔,旋转磁铁8的形状为扁平圆柱状,通过设有的圆形通孔和旋钮套封板7,实现对旋转磁铁8的固定的作用,将旋转磁铁8固定于旋钮套9的内部,使其能够跟随旋钮套9的转动而转动。

其中,旋转磁铁8远离旋钮套封板7的一侧设有旋钮套9,旋钮套9靠近旋转磁铁8的一侧设有凹槽,旋转磁铁8固定于旋钮套9的内部,旋钮套9的凹槽外部与旋钮套封板7固定连接,通过在旋钮套9的凹槽内设计圆形通孔,配合旋钮套封板7,实现对旋转磁铁8的固定的作用,将旋转磁铁8固定于旋钮套9的内部,使其能够跟随旋钮套9的转动而转动。

工作时,将控制pcb板1连通显示元件2、触摸弹簧3、感应元件4、感应磁铁固定件5和感应磁铁6,通过安装螺丝安装与机器塑料外壳的内部相应位置,使其保持固定,然后将内部安装有旋转磁铁8的旋钮套9,靠近机器塑料外壳的内部的感应磁铁6相对应的位置,通过旋钮套9内的旋转磁铁8与感应磁铁6之间通过异性相吸建立磁性连接,从而将旋钮套9吸住,然后转动旋钮套9,在旋钮套9带动旋转磁铁8旋转时,带动感应旋钮6径向转动,由感应斯帖带动磁场的变化,通过在感应磁铁固定件5的底部设有的感应元件4,来对磁场变化进行检测捕捉,并将旋钮套9的左右旋转的幅度转换成数字信息,并将其传动到控制pcb板1,使得控制pcb板1对机器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控制机器的开关电路,实现对机器的调控。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503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