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及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通风是矿井的生命通道,保证井下工作的生命屏障。瓦斯爆炸是井下矿难难于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而将瓦斯外排造成瓦斯资源浪费。当矿难发生,发生瓦斯爆炸的井下矿区基本上是死亡,对其通风会浪费有限氧气资源,同时,由于空气的输入,将爆炸坍塌区的有毒气.体外排,使得有毒气体与粉尘外溢到其他采空区。
对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废旧矿井,采用回填工艺,成本高,危险大,采用坍塌式爆炸,使得地表下陷,容易造成当地地质变化,产生地质灾害。现有废旧矿井,有的作为井下旅游景点,有的作为地下军工设施,有的作为地热开发等各种发展矿井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及工艺。其母案cn202010030917.1通换风矿井自动化运送系统及方法;申请日:2020年01月13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包括在采空区与工作巷道之间以及在工作巷道与人行巷道之间设置的安全自锁装置;
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活动设置的安全挡板、以及设置在安全挡板正面的安全减阻密封头;
当在采空区与工作巷道之间,安全挡板背面朝向采空区,当采空区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推送并密封隔断工作巷道;
当在工作巷道与人行巷道之间,安全挡板背面朝向工作巷道,当工作巷道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推送并密封隔断人行巷道;
安全挡板通过安全铰接轴/安全导轨活动安装;
当采用安全铰接轴时,安全挡板通过保险绳倾斜悬挂在上,发生爆炸后产生压强推送安全挡板拉断保险绳后,向下摆动进行密封隔断。
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包括在采空区、工作巷道和/或人行巷道中设置的应急支护设备;
当应急支护设备在采空区时,应急支护设备包括应急底座、设置在应急底座上的应急支撑顶架、下端设置在应急底座上的应急导向支杆、设置在应急导向支杆上端的应急限位块、设置在应急限位块与应急支撑顶架之间的应急限位弹簧、设置在应急支撑顶架下端的应急活动v顶槽座、设置在应急底座上且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对应的应急固定v底槽座、设置在应急活动v顶槽座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之间的应急水平柱塞气缸、上端v型头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下端v槽咬合的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设置在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下端且骑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柱塞杆上的应急上导向半弧槽、下端v型头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上端v槽咬合且上端v槽与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下端v型头咬合的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设置在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上端且托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柱塞杆下端的应急下导向半弧槽、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柱塞杆上且位于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和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两侧的应急驱动轴肩、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上的应急有杆腔、设置在应急有杆腔上的应急排气阀、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无杆腔与应急水平柱塞气缸活塞之间的应急水平弹簧、设置在应急排气阀一侧的应急差动柱塞气缸、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上且用于在伸出或缩回打开应急排气阀的应急差动顶针、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中的应急差动中间液腔、以及设置在应急差动中间液腔大端活塞与应急差动柱塞气缸缸体之间的应急差动弹簧;
应急差动顶针末端与应急差动中间液腔小端活塞连接。
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包括在采空区、工作巷道和/或人行巷道上部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救援预制管;
当发生矿难后,在救援预制管中放置有救援舱,救援预制管上方设置有救援卷扬机,救援舱通过救援绳与救援卷扬机连接,在救援舱四周设置有与救援预制管内部滚动接触的救援支撑轮;
在救援预制管底部设置有救援底座,在救援预制管与救援底座之间设置有救援支架,在救援支架之间设置有供人通过进入救援舱的救援进口。
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运送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预制的培养箱体放置到运送传送带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的c口中,并通过运送过渡中间带将培养箱体从上一运送传送带运送c型座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运送c型座的c口,最后到达运送等待u型座上;然后,中间转送机械手将培养箱体送至中间转送托板后送至培养柜中进行培养;
步骤二,当培养完毕后,首先,通过室输出托、中间转送机械手将培养箱体其送至运送c型座的c型座;然后,运送底部托板从下方托举运送传送带上行段下方;其次,运送吸座机械手将密封上盖件扣合在培养箱体上;
步骤三,运送传送带将步骤二的培养箱体送出时,通过运送打标机打标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借助于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其包括采空区、与采空区连接的工作巷道、与工作巷道连通的人行巷道、与采空区、工作巷道和/或人行巷道连通的通风管路、设置在通风管路中的通风阀门、以及下端与采空区、工作巷道和/或人行巷道连通的上排管道;在采空区中的培养柜,在培养柜中从下到上设置有隔层架,隔层架将培养柜内腔分层形成s弯通道,在隔层架放置有上端带有菌种通透孔的培养箱体;在培养柜一侧设置有中间运送机械手,在中间运送机械手上设置有中间旋转座,在中间旋转座上设置有用于承接隔层架输出的培养箱体的中间转送托板,在中间转送托板上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从中间转送托板送出的中间转送机械手;在井口与采空区之间设置有运送传送带,在运送传送带上分布有运送c型座;在运送传送带上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的上表面托载培养箱体的下表面并送出井口;在运送传送带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的c口卡托培养箱体的两侧面并送至采空区;在相邻的运送传送带之间下方设置有运送过渡中间带,运送过渡中间带将培养箱体从上一运送传送带运送c型座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运送c型座的c口;在培养柜背面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外推的室输出托。
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应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救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输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输出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采空区;2、通风阀门;3、通风管路;4、工作巷道;5、上排管道;6、培养柜;7、s弯通道;8、隔层架;9、室输出托;10、净化器;11、营养液管或菌种管;12、摄像头或检测器或温控器;13、中心管;14、阿基米德螺旋线滴管;15、培养箱体;16、菌种通透孔;17、安全挡板;18、安全铰接轴或安全导轨;19、安全减阻密封头;20、人行巷道;21、鼓风机;22、氧气吸收器;23、热交换器;24、锥形排气管;25、二次增压泵或送风机;26、应急底座;27、应急支撑顶架;28、应急导向支杆;29、应急限位块;30、应急限位弹簧;31、应急活动v顶槽座;32、应急固定v底槽座;33、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4、应急上导向半弧槽;35、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6、应急下导向半弧槽;37、应急驱动轴肩;38、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9、应急有杆腔;40、应急排气阀;41、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2、应急差动弹簧;43、应急差动顶针;44、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5、救援卷扬机;46、救援预制管;47、救援舱;48、救援绳;49、救援支撑轮;50、救援底座;51、救援支架;52、救援进口;54、中间运送机械手;55、中间旋转座;56、中间转送托板;57、中间转送机械手;58、运送传送带;59、运送c型座;60、运送过渡中间带;61、运送打标机;62、运送底托机械手;63、运送底部托板;64、运送密封盖升降架;65、运送吸座机械手;66、密封上盖件;67、运送等待机械手;68、运送等待u型座;69、运送等待导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包括采空区1、与采空区1连接的工作巷道4、与工作巷道4连通的人行巷道20、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通风管路3、设置在通风管路3中的通风阀门2、以及下端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上排管道5;
在采空区1中有培养柜6,在培养柜6中从下到上设置有隔层架8,隔层架8将培养柜6内腔分层形成s弯通道7,在隔层架8上放置有上端带有菌种通透孔16的培养箱体15;
在培养柜6一侧设置有中间运送机械手54,在中间运送机械手54上设置有中间旋转座55,在中间旋转座55上设置有用于承接隔层架8输出的培养箱体15的中间转送托板56,在中间转送托板56上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从中间转送托板56送出的中间转送机械手57;
在井口与采空区1之间设置有运送传送带58,在运送传送带58上分布有运送c型座59;
在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上表面托载培养箱体15的下表面并送出井口;
在运送传送带58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c口卡托培养箱体15的两侧面并送至采空区1;
在相邻的运送传送带58之间下方设置有运送过渡中间带60,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培养箱体15从上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
在培养柜6背面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外推的室输出托9。
相邻运送c型座59之间的间隙大于培养箱体15的长度;
在运送传送带58下行终端设置有运送等待机械手67,在运送等待机械手67上设置用于承接运送过渡中间带60送出的培养箱体15的运送等待u型座68,在运送等待u型座68端部设置有运送等待导角69;
在运送传送带58一侧设置有用于存储密封上盖件66的运送密封盖升降架64,在运送密封盖升降架64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密封上盖件66上料给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上的培养箱体15密封扣合的运送吸座机械手65;
在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下方设置有用于由运送底托机械手62驱动的运送底部托板63;
在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上设置有运送打标机61。
在采空区1与工作巷道4之间以及在工作巷道4与人行巷道20之间设置有安全自锁装置;
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活动设置的安全挡板17、以及设置在安全挡板17正面的安全减阻密封头19;
当在采空区1与工作巷道4之间,安全挡板17背面朝向采空区1,当采空区1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17推送并密封隔断工作巷道4;
当在工作巷道4与人行巷道20之间,安全挡板17背面朝向工作巷道4,当工作巷道4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17推送并密封隔断人行巷道20;
安全挡板17通过安全铰接轴或安全导轨18活动安装;
当采用安全铰接轴时,安全挡板17通过保险绳倾斜悬挂在上,发生爆炸后产生压强推送安全挡板17拉断保险绳后,向下摆动进行密封隔断。
培养箱体15所培养的菌种为食用菌、厌氧菌或好氧菌;
在采空区1或培养柜6下端连接有鼓风机21,鼓风机21下端连接有氧气吸收器22或/氧气含量检测器,在氧气吸收器22或/氧气含量检测器下端连接有地热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3,热交换器23连接有循环泵,在循环泵出口与采空区1或培养柜6之间连接有锥形排气管24;
通风阀门2为单向阀门;
在通风管路3中设置有二次增压泵或送风机25。
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中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应急支护设备;
当应急支护设备在采空区1时,应急支护设备包括应急底座26、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导向支杆28、设置在应急导向支杆28上端的应急限位块29、设置在应急限位块29与应急支撑顶架27之间的应急限位弹簧30、设置在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的应急活动v顶槽座31、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且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对应的应急固定v底槽座32、设置在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之间的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端v型头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下端v槽咬合的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设置在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且骑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的应急上导向半弧槽34、下端v型头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上端v槽咬合且上端v槽与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v型头咬合的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设置在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上端且托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下端的应急下导向半弧槽36、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且位于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和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两侧的应急驱动轴肩37、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的应急有杆腔39、设置在应急有杆腔39上的应急排气阀40、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无杆腔与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活塞之间的应急水平弹簧、设置在应急排气阀40一侧的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上且用于在伸出或缩回打开应急排气阀40的应急差动顶针43、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中的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以及设置在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大端活塞与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缸体之间的应急差动弹簧42;
应急差动顶针43末端与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小端活塞连接。
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上部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救援预制管46;
当发生矿难后,在救援预制管46中放置有救援舱47,救援预制管46上方设置有救援卷扬机45,救援舱47通过救援绳48与救援卷扬机45连接,在救援舱47四周设置有与救援预制管46内部滚动接触的救援支撑轮49;
在救援预制管46底部设置有救援底座50,在救援预制管46与救援底座50之间设置有救援支架51,在救援支架51之间设置有供人通过进入救援舱47的救援进口52。
在培养柜6中设置有空气净化的净化器10、用于给培养箱体15输送营养液或加入菌种的营养液管或菌种管11、以及摄像头或检测器或温控器12;
营养液管或菌种管11输出端设置有中心管13,中心管13下端连接有阿基米德螺旋线滴管14的中心处,在阿基米德螺旋线滴管14下端设置有用于给培养箱体15输送营养液或加入菌种的滴嘴。
本实施例的自动化通换风矿井运送工艺,借助于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其包括采空区1、与采空区1连接的工作巷道4、与工作巷道4连通的人行巷道20、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通风管路3、设置在通风管路3中的通风阀门2、以及下端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上排管道5;在采空区1中有培养柜6,在培养柜6中从下到上设置有隔层架8,隔层架8将培养柜6内腔分层形成s弯通道7,在隔层架8上放置有上端带有菌种通透孔16的培养箱体15;在培养柜6一侧设置有中间运送机械手54,在中间运送机械手54上设置有中间旋转座55,在中间旋转座55上设置有用于承接隔层架8输出的培养箱体15的中间转送托板56,在中间转送托板56上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从中间转送托板56送出的中间转送机械手57;在井口与采空区1之间设置有运送传送带58,在运送传送带58上分布有运送c型座59;在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上表面托载培养箱体15的下表面并送出井口;在运送传送带58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c口卡托培养箱体15的两侧面并送至采空区1;在相邻的运送传送带58之间下方设置有运送过渡中间带60,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培养箱体15从上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在培养柜6背面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外推的室输出托9;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预制的培养箱体15放置到运送传送带58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c口中,并通过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培养箱体15从上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最后到达运送等待u型座68上;然后,中间转送机械手57将培养箱体15送至中间转送托板56后送至培养柜6中进行培养;
步骤二,当培养完毕后,首先,通过室输出托9、中间转送机械手57将培养箱体15其送至运送c型座59的c型座59;然后,运送底部托板63从下方托举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下方;其次,运送吸座机械手65将密封上盖件66扣合在培养箱体15上;
步骤三,运送传送带58将步骤二的培养箱体15送出时,通过运送打标机61打标签。
本发明通过通风阀门2实现通风的断开,从而节约有限的氧气,通风管路3根据矿井进行设定,工作巷道4实现与采空区的连接,上排管道5可以作为救援管道或排气管道,培养柜6放置在采空区内,实现对闲置采空区1的利用,本发明可以应用对蘑菇、好氧菌的培养,但是其需要源源不断的送风,成本高,本发明可以利用采空区实现对厌氧菌的培养,例如甲烷菌等,其由于天然的无氧空间,不需要人为制造无氧环境,其深藏于地下,相对于地面环境,空气成分比较单一,有效隔绝了空气中二次污染,减少净化处理空气的成本,本发明利用s弯通道7使得较重的氧气、氮气位于底层,使得瓦斯气体上升,实现与氧气的分离,隔层架8实现分层放置培养箱,室输出托9实现将培养箱体的水平送出,净化器10实现对空气的净化对有害细菌的杀出,营养液管或菌种管11实现将预先培养菌种例如甲烷菌等输送,摄像头实现监控,检测器实现对气体成分检测,温控器12实现温度监控,中心管13输入,阿基米德螺旋线滴管14实现等速均匀输送,通过滴嘴实现将混有菌种的培养液送入培养箱体15,菌种通透孔16实现菌种的送入与气体排出。本发明通过打开上排管道5可以收集瓦斯或其他质量比空气轻的气体。
当发生爆炸时候,高温高压气体推送安全挡板17闭合,作为两个方式,可以实现保险绳断开,在自重作用下绕安全铰接轴旋转,实现闭合安全门,防止火灾与高压气体排出,可以通过后退安全导轨18实现闭合,安全减阻密封头19实现对气流导向实现快速闭合,从而保证人行巷道20的安全,实现物理保障。
鼓风机21实现气体循环,氧气吸收器22实现存有的氧气进行除去,保证无氧气环境,从而保证厌氧菌的生产,当然,针对好氧菌,可以替换为氧气发生器,热交换器23实现对气体的加温与循环,锥形排气管24从而实现减速排出,从而保证气流平稳循环,二次增压泵或送风机25可以提供送风效果,保证人行巷道供气顺畅。当然,如果当培养厌氧菌的时候,在无人时候,可以关闭通风通道。
应急底座26为支撑,当瓦斯爆炸时候,室内气压会急剧升高与膨胀,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利用应急差动弹簧42与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实现差动驱动,从而增加应急差动顶针43长行程动作,从而打开应急排气阀40,使得应急有杆腔39气体排出,同时在外部压力与弹簧力的作用下,从而实现推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实现应急驱动轴肩37推动,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与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同时移动变为竖直共线状态,从而实现将应急支撑顶架27上顶实现支撑,防止室内空间坍塌,应急上导向半弧槽34与应急下导向半弧槽36实现定位支撑导向,通过应急导向支杆28实现支撑,应急限位块29实现行程控制,应急限位弹簧30实现缓冲,本发明利用v型槽与v型顶头实现自动定位,且方便角度摆动。
当确定被困人员位置,通过救援卷扬机45,救援绳48,将救援舱47,下放到救援支架51的救援进口52,从而方便人员进入,通过救援支撑轮49实现导向减震。
当采空区没有厌氧菌的培养时候,启动通风,方便人员进入进行检修或其他操作,当再次培养厌氧菌的时候,只需要将对空气中氧气进行吸收或其他常规处理即可。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废旧矿井的二次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蘑菇、好氧菌、厌氧菌等培养。
中间运送机械手54,中间旋转座55,中间转送托板56,中间转送机械手57,实现了培养箱的转运,运送过渡中间带60,运送传送带58实现了培养箱的传送,避免了空程,传送带可以传送密封盖。运送c型座59,实现托举与装卡运送,当运送过渡中间带60培养箱不与培养箱下部接触的时候,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培养箱位于运送c型座59中,并在自重作用下,下沉与运送c型座59摩擦力接触,从而实现继续带动培养箱前行,运送过渡中间带60与运送传送带58可以优选差速运动,当运送过渡中间带60速度快于运送传送带58的速度时候,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培养箱向前送入对应的运送c型座59中,在运送c型座59变成前行到上行段之前,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运送c型座59承载的培养箱快速从运送c型座59差速送出;当运送过渡中间带60速度慢于运送传送带58的速度时候,后方的运送c型座59前行主动托举运送过渡中间带60上培养箱,在运送c型座59变成前行到上行段之前,运送过渡中间带60通过摩擦力带动培养箱后滞减速运动,并与运送c型座59分离;当然,运送过渡中间带60可以在空载时候减速运动,当有培养箱时候,实现相对于运送传送带58差速。
运送打标机61实现标记,运送底托机械手62,运送底部托板63托举传送带避免传送带受力,运送等待u型座68实现终端承载培养箱,运送等待导角69方便传递,本发明实现了培养箱的无人化控制,减少了人工进入无氧环境的危险。
本发明充分描述是为了更加清楚的公开,而对于现有技术就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采空区(1)与工作巷道(4)之间以及在工作巷道(4)与人行巷道(20)之间设置的安全自锁装置;
安全自锁装置包括活动设置的安全挡板(17)、以及设置在安全挡板(17)正面的安全减阻密封头(19);
当在采空区(1)与工作巷道(4)之间,安全挡板(17)背面朝向采空区(1),当采空区(1)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17)推送并密封隔断工作巷道(4);
当在工作巷道(4)与人行巷道(20)之间,安全挡板(17)背面朝向工作巷道(4),当工作巷道(4)发生爆炸后,将安全挡板(17)推送并密封隔断人行巷道(20);
安全挡板(17)通过安全铰接轴/安全导轨(18)活动安装;
当采用安全铰接轴时,安全挡板(17)通过保险绳倾斜悬挂在上,发生爆炸后产生压强推送安全挡板(17)拉断保险绳后,向下摆动进行密封隔断。
2.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中设置的应急支护设备;
当应急支护设备在采空区(1)时,应急支护设备包括应急底座(26)、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的应急导向支杆(28)、设置在应急导向支杆(28)上端的应急限位块(29)、设置在应急限位块(29)与应急支撑顶架(27)之间的应急限位弹簧(30)、设置在应急支撑顶架(27)下端的应急活动v顶槽座(31)、设置在应急底座(26)上且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对应的应急固定v底槽座(32)、设置在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之间的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端v型头与应急活动v顶槽座(31)下端v槽咬合的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设置在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且骑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的应急上导向半弧槽(34)、下端v型头与应急固定v底槽座(32)上端v槽咬合且上端v槽与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下端v型头咬合的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设置在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上端且托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下端的应急下导向半弧槽(36)、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柱塞杆上且位于应急同向双v型支块(35)和应急反向双v型支块(33)两侧的应急驱动轴肩(37)、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上的应急有杆腔(39)、设置在应急有杆腔(39)上的应急排气阀(40)、设置在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无杆腔与应急水平柱塞气缸(38)活塞之间的应急水平弹簧、设置在应急排气阀(40)一侧的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上且用于在伸出或缩回打开应急排气阀(40)的应急差动顶针(43)、设置在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中的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以及设置在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大端活塞与应急差动柱塞气缸(41)缸体之间的应急差动弹簧(42);
应急差动顶针(43)末端与应急差动中间液腔(44)小端活塞连接。
3.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上部与地面之间设置的救援预制管(46);
当发生矿难后,在救援预制管(46)中放置有救援舱(47),救援预制管(46)上方设置有救援卷扬机(45),救援舱(47)通过救援绳(48)与救援卷扬机(45)连接,在救援舱(47)四周设置有与救援预制管(46)内部滚动接触的救援支撑轮(49);
在救援预制管(46)底部设置有救援底座(50),在救援预制管(46)与救援底座(50)之间设置有救援支架(51),在救援支架(51)之间设置有供人通过进入救援舱(47)的救援进口(52)。
4.一种自动化通换风矿井运送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预制的培养箱体(15)放置到运送传送带(58)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c口中,并通过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培养箱体(15)从上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最后到达运送等待u型座(68)上;然后,中间转送机械手(57)将培养箱体(15)送至中间转送托板(56)后送至培养柜(6)中进行培养;
步骤二,当培养完毕后,首先,通过室输出托(9)、中间转送机械手(57)将培养箱体(15)其送至运送c型座(59)的c型座(59);然后,运送底部托板(63)从下方托举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下方;其次,运送吸座机械手(65)将密封上盖件(66)扣合在培养箱体(15)上;
步骤三,运送传送带(58)将步骤二的培养箱体(15)送出时,通过运送打标机(61)打标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通换风矿井运送工艺,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自动化通换风矿井运送系统,其包括采空区(1)、与采空区(1)连接的工作巷道(4)、与工作巷道(4)连通的人行巷道(20)、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通风管路(3)、设置在通风管路(3)中的通风阀门(2)、以及下端与采空区(1)、工作巷道(4)和/或人行巷道(20)连通的上排管道(5);在采空区(1)中的培养柜(6),在培养柜(6)中从下到上设置有隔层架(8),隔层架(8)将培养柜(6)内腔分层形成s弯通道(7),在隔层架(8)放置有上端带有菌种通透孔(16)的培养箱体(15);在培养柜(6)一侧设置有中间运送机械手(54),在中间运送机械手(54)上设置有中间旋转座(55),在中间旋转座(55)上设置有用于承接隔层架(8)输出的培养箱体(15)的中间转送托板(56),在中间转送托板(56)上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从中间转送托板(56)送出的中间转送机械手(57);在井口与采空区(1)之间设置有运送传送带(58),在运送传送带(58)上分布有运送c型座(59);在运送传送带(58)上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上表面托载培养箱体(15)的下表面并送出井口;在运送传送带(58)下行段上的运送c型座(59)的c口卡托培养箱体(15)的两侧面并送至采空区(1);在相邻的运送传送带(58)之间下方设置有运送过渡中间带(60),运送过渡中间带(60)将培养箱体(15)从上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送至下一运送传送带(58)运送c型座(59)的c口;在培养柜(6)背面设置有用于将培养箱体(15)外推的室输出托(9)。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