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盘组件及电加热壶。
背景技术:
电热水壶的底部一般集成有发热盘组件,以通过发热盘组件对壶内液体加热,发热盘组件中包括有保险丝,以保障电路安全。
但是,现有的保险丝一般通过支架固定,支架通过螺母固定在发热盘组件中的盘体上,由于盘体上需要集成温控器、发热管路等众多部件,导致支架的安装空间较小,不便于通过螺母将支架固定,同时螺母易出现未拧紧或漏装的问题,造成支架固定不稳,电热水壶的安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盘组件及电加热壶,以解决用于固定保险丝的支架安装不稳,造成电热壶安全性降低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包括发热盘和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固定在所述发热盘上,其中,所述发热盘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采用碰焊工艺固定在所述发热盘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固定保险丝的卡槽。
通过采用碰焊工艺连接支架和发热盘,从而可以无需采用螺母进行锁紧固定,彻底避免了螺母预紧力不足或螺母漏装而导致支架固定不稳的问题,保证了对支架及保险丝的可靠固定,提升了该发热盘组件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约了螺母的采购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盘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环绕设置在所述发热管的外侧,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凸缘上。
通过设置凸缘,可以使支架上与凸缘固定的位置相对于发热盘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为支架的安装固定提供了空间,从而可以便于支架与凸缘之间的焊接固定,同时可以避免支架与发热盘上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缘与所述发热管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支架包括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嵌设至所述凹槽中。从而可以通过定位部实现对支架的预定位,防止支架相对于发热盘发生晃动,保证支架在焊接过程中的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凸缘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发热管的外壁之间保持有间隙。
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侧板与凸缘的抵接提升对支架定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间隙可以避免发热管的热量传递至支架上,避免支架温度上升后影响支架与凸缘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定位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卡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凸缘的上表面,所述卡接部悬置于所述发热管的上方,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卡接部。
通过使卡接部位于发热管的上方,且与发热管之间保持有距离,从而可以防止发热管将高温热量传递至支架上,同时,通过使支架上远离发热管一侧的连接部与凸缘焊接,可以在发热盘外部进行碰焊操作,使该操作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避免在碰焊过程中与发热盘上的零部件发生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与所述凸缘的外侧面抵接。从而以通过限位翻边和定位部的配合保证了连接部能够稳定的抵接在凸缘的上表面,保证了连接部与凸缘碰焊的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卡接部之间形成所述卡槽。在通过该支架固定保险丝时,可以使保险丝卡入至卡槽中,从而可以通过卡爪将保险丝可靠卡合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爪的端部设置有导向翻边。该导向翻边可以为保险丝卡入至卡槽中提供导向,同时可以防止保险丝的表面被卡爪的端部划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槽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发热管的一侧。在保险丝在通过开口卡入至卡槽中后,保险丝可以继续向发热管的方向弯折,即,保险丝向背离开口的方向弯折,从而有效避免了保险丝在弯折时从卡槽中脱离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壶,包括壶身、温控器和底壳,所述底壳固定于所述壶身的底部,所述温控器固定于所述壶身和所述底壳之间,其中,所述电加热壶还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发热盘组件,所述发热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壶身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温控器固定在所述发热盘上。
在该电加热壶的结构中,通过使支架与发热盘碰焊固定,从而可以无需采用螺母进行锁紧固定,彻底避免了螺母预紧力不足或螺母漏装而导致支架固定不稳的问题,保证了对支架及保险丝的可靠固定。此外,通过采用碰焊工艺连接的方式,也解决了现有采用螺母紧固过程中操作空间小,易与温控器等零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盘组件在应用中的状态图;
图3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发热盘组件;
11-发热盘;
111-凸缘;
112-凹槽;
12-发热管;
13-支架;
131-卡爪;
1311-卡槽;
1312-导向翻边;
1313-开口;
132-定位部;
1321-底板;
1322-第一侧板;
1323-第二侧板;
133-连接部;
1331-限位翻边;
134-卡接部;
13-点位;
2-保险丝;
3-壶身;
4-底壳;
5-温控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1,其包括发热盘11和发热管12,发热管12为环形,且固定在发热盘11上,其中,发热盘组件1还包括支架13,支架13采用碰焊工艺固定在发热盘11上,支架13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固定保险丝2的卡槽1311。
其中,支架13上的设定位置处可以采用碰焊工艺与发热盘11焊接固定,从而可以无需采用螺母进行锁紧固定,彻底避免了螺母预紧力不足或螺母漏装而导致支架13固定不稳的问题,保证了对支架13及保险丝2的可靠固定,提升了该发热盘组件1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约了螺母的采购成本。
支架13上需要碰焊的位置可以设定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位13,其中,两个以上的点位13在支架13上的均匀分布,以保证支架13与发热盘11固定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在支架13固定到发热盘11上后,该发热盘组件1可以作为独立的部件整体安装至电加热壶上,从而简化了电加热壶的线上组装工艺,节约了人力成本。其中,该电加热壶可以为茶壶、水壶、养生壶等。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发热盘11上设置有凸缘111,凸缘111环绕设置在发热管12的外侧,支架13固定在凸缘111上。
其中,该凸缘111凸出于发热盘11的底部,当支架13固定在凸缘111上后,可以使支架13上与凸缘111固定的位置相对于发热盘11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为支架13的安装固定提供了空间,从而可以便于支架13与凸缘111之间的焊接固定,同时可以避免支架13与发热盘11上的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凸缘111与发热管12之间形成有凹槽112,支架13包括定位部132,定位部132嵌设至凹槽112中。在焊接支架13前,可以使支架13通过定位部132预先嵌入在凸缘111与发热管12之间的凹槽112中,以实现对支架13的预定位,防止支架13相对于发热盘11发生晃动,保证支架13在焊接过程中的稳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定位部132包括底板1321、第一侧板1322和第二侧板1323,底板1321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322和第二侧板1323固定相连,其中,底板1321分别与第一侧板1322和第二侧板1323垂直相连,使底板1321、第一侧板1322和第二侧板1323形成一种向下凸出的结构,即该向下凸出的结构形成为上述定位部132,可以嵌入至凸缘111和发热管12之间的凹槽112中。其中,第一侧板1322与凸缘111的内壁抵接,第二侧板1323与发热管12的外壁之间保持有间隙。该间隙可以避免发热管12的热量传递至支架13上,避免支架13温度上升后影响支架13与凸缘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支架13还包括连接部133和卡接部134,定位部132的两侧分别与连接部133和卡接部134相连,连接部133固定于凸缘111的上表面,卡接部134悬置于发热管12的上方,卡槽1311设置于卡接部134。
在支架13通过碰焊工艺与凸缘111固定连接后,定位部132可以嵌入至凹槽112中,连接部133可以焊接固定在凸缘111的上表面上,同时,卡接部134可以位于发热管12的上方,且与发热管12之间保持有距离,从而可以防止发热管12将高温热量传递至支架13上,同时,通过使支架13上远离发热管12一侧的连接部133与凸缘111焊接,可以在发热盘11外部进行碰焊操作,使该操作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避免在碰焊过程中与发热盘11上的零部件发生干涉。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连接部133上设置有限位翻边1331,限位翻边1331与凸缘111的外侧面抵接。
当支架13的定位部132嵌入至凸缘111发热管12之间的凹槽112中后,定位部132上的第一侧板1322可以与凸缘111的内壁抵接,同时,限位翻边1331可以与凸缘111的外壁抵接,从而以通过限位翻边1331和定位部132的配合保证了连接部133能够稳定的抵接在凸缘111的上表面,保证了连接部133与凸缘111碰焊的稳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卡接部134上设置有卡爪131,卡爪131与卡接部134之间形成卡槽1311。
在通过该支架13固定保险丝2时,可以使保险丝2卡入至卡槽1311中,从而可以通过卡爪131将保险丝2可靠卡合固定。
其中,卡爪131为一种弧形结构,卡爪131与卡接部134形成一种截面形状为“c”形的结构,卡爪131的端部与卡接部134之间形成开口1313,保险丝2可以从该开口1313处卡入至卡槽1311中,可以理解的是,该开口1313的开度尺寸可以略小于保险丝2的直径,当保险丝2向卡槽1311中卡入的过程中,卡爪131可以通过自身轻微的弹性变形实现保险丝2的卡入,而当保险丝2卡入至卡槽1311中后,卡爪131恢复自身的变形而阻挡在保险丝2的外侧,以保证保险丝2在卡槽1311中卡接的可靠性。
其中,卡爪13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卡爪131可以设置有三个,从而可以提升对保险丝2卡接固定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该支架13的加工制造,该支架1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卡爪131的端部设置有导向翻边1312,该导向翻边1312可以为保险丝2卡入至卡槽1311中提供导向,同时可以防止保险丝2的表面被卡爪131的端部划伤。
需要说明的是,支架13上卡槽1311的开口1313方向可以朝向发热管12的一侧,如图5所示,但是,由于保险丝2在固定至支架13上后,需要向发热管12所在一侧进行弯折,如果支架13上卡槽1311的开口1313方向也朝向发热管12的一侧,则会在弯折保险丝2时,造成保险丝2从开口1313处脱离卡槽1311,无法保证对保险丝2可靠地卡接固定。
为此,如图4所示,本申请在又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热盘组件1,在该发热盘组件1中,支架13上卡槽1311的开口1313方向朝向背离发热管12的一侧,保险丝2在通过开口1313卡入至卡槽1311中后,保险丝2可以继续向发热管12的方向弯折,即,保险丝2向背离开口1313的方向弯折,从而有效避免了保险丝2在弯折时从卡槽1311中脱离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壶,如图4所示,其包括壶身3、温控器5和底壳4,底壳4固定于壶身3的底部,温控器5固定于壶身3和底壳4之间,其中,该电加热壶还包括本申请提供的发热盘组件1,发热盘组件1设置于壶身3和底壳4之间,温控器5固定在发热盘11上。
其中,通过使支架13与发热盘11碰焊固定,从而可以无需采用螺母进行锁紧固定,彻底避免了螺母预紧力不足或螺母漏装而导致支架13固定不稳的问题,保证了对支架13及保险丝2的可靠固定。此外,通过采用碰焊工艺连接的方式,也解决了现有采用螺母紧固过程中操作空间小,易与温控器5等零部件发生干涉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