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超高层建筑中结构双连梁施工需进行两次混凝土浇筑或优先预制按照底部连梁后现浇上部结构连梁,施工工序多,施工难度大,施工使用的模板后期还需要进行拆除工作,甚至会出现将双连梁合并浇筑为大截面单连梁的情况,直接改变原有双连梁结构的受力情况。
1、现有公开技术一为:将双连梁分开进行浇筑,优先浇筑下层连梁,待下层连梁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浇筑施工上层连梁,施工工序多,施工周期长,无法满足现阶段高周转施工的行业施工环境,并该施工做法将导致双连梁位置剪力墙位置处多一道水平施工缝,对现场新旧混凝土的接茬连接也是一大考验,不利于结构的整体性。
2、现有公开技术二为:首先预制下层结构梁进行现场安装施工,待下层连梁安装完成后进行上层连梁的结构施工,施工工序多,施工难度大。对预制连梁的安装定位要求相对较高,现浇结构优化为预制结构构件,也增加了相应的成本投入,不利于施工成本控制。
3、现有公开技术三为:将双连梁通过结构计算软件,将双连梁进行刚度代换为单连梁,该做法从工程角度减少了现场施工难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不会同意双连梁代换为单连梁进行结构施工,该做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多,施工难度大,施工使用的模板后期需要进行拆除的问题,并解决会出现将双连梁合并浇筑为大截面单连梁的情况,改变原有双连梁结构的受力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包括剪力墙,上下并排设置、连通在相邻剪力墙之间的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及设置在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之间的复合开洞模板。
复合开洞模板的厚度与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之间间隙高度相同。
复合开洞模板包括刚性层、设置在刚性层下层的弹性层及竖向贯通开设在刚性层和弹性层上的梯形洞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刚性层为配筋水泥砂浆刚性层,刚性层内设置双向配筋,刚性层的上、下表面采用水泥砂浆收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弹性层采用挤塑聚苯板材料制作,弹性层的上表面为拉毛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梯形洞口沿复合开洞模板的厚度方形竖向贯通开设,沿复合开洞模板的长轴方形均匀间隔开设。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梯形洞口的横截面呈矩形,纵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梯形洞口包括弹性层上开设的上大下小的弹性层梯形洞口和刚性层上开设的与弹性层梯形洞口对应比例的上大下小的刚性层梯形洞口。
刚性层梯形洞口与弹性层梯形洞口契合对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复合开洞模板的平面尺寸与上层连梁或下层连梁的截面尺寸相适应。
复合开洞模板的厚度与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之间的间隙尺寸相适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刚性层厚度与上层连梁梁底保护层厚度一致;
弹性层的厚度为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之间的间隙尺寸与刚性层厚度的差值。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梯形洞口之间的中距为下层连梁高度的二分之一,梯形洞口的边距为200mm。
一种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为:
步骤一,搭设剪力墙模板。
步骤二,搭设下层连梁的上模板。
步骤三,在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之间设置复合开洞模板,刚性层作为上层连梁的下模板,弹性层作为下层连梁的上模板,并通过复合开洞模板上的梯形洞口连通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
步骤四,搭设上层连梁的下模板。
步骤五,浇筑剪力墙混凝土,并振捣,完成剪力墙混凝土浇筑至下层连梁标高处。
步骤六,由上层连梁内通过复合开洞模板上的梯形洞口浇筑至下层连梁内,至完成下层连梁混凝土浇筑.同时浇筑与下层连梁相同标高的剪力墙混凝土,并振捣。
步骤七,浇筑上层连梁混凝土及与上层连梁相同标高的剪力墙混凝土,并振捣。
步骤八,持续浇筑上层连梁混凝土,并振捣,至完成上层连梁混凝土浇筑。
步骤九,剪力墙、上层连梁和下层连梁成型后,拆除模板,复合开洞模板无需拆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施工工序简单:本发明复合开洞模板在施工后无需拆除,后期装饰装修阶段采取措施保证装饰面即可,减少常规施工带来的模板拆除施工工序,加快施工,降低施工难度,同时,降低了措施材料用量,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
2,结构受力:本发明复合开洞模板在施工后无需拆除,不改变双连梁的受力情况,同时保证了双连梁的结构受力情况满足设计要求、且与设计意图一致。
3,梯形洞口:本发明通过在复合开洞模板断面内设置上大下小的梯形洞口,使得上层连梁向下浇筑的混凝土,利用重混凝土自身重力,即可顺利的进行下灌,方便下层连梁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同时,上、下层连梁的混凝土均进行一次连续浇筑,不存在新旧混凝土接茬连接的情况。
4,双连梁的截面尺寸:由于复合开洞模板可以进行集中加工制作,根据不同情况下双连梁的截面大小定制复合开洞模板的平面尺寸,根据不同情况下双连梁的中间间隙大小定制复合开洞模板的厚度,因此可以确保双连梁的截面尺寸。
5,双连梁的相对位置:由于复合开洞模板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防火性能,可以保证双连梁中间的间隙尺寸,因此确保双连梁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的纵剖图。
图2是本发明复合开洞模板的纵剖图。
图3是本发明复合开洞模板的横剖图。
附图标记:1—剪力墙、2—上层连梁、3—下层连梁、4—复合开洞模板、4.1—刚性层、4.2—弹性层、4.3—梯形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超高层建筑中结构双连梁的模板施工,主要适用于双连梁之间间隙较小的情况。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包括剪力墙1,上下并排设置、连通在相邻剪力墙1之间的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及设置在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的复合开洞模板4。
复合开洞模板4包括刚性层4.1、设置在刚性层4.1下层的弹性层4.2及竖向贯通开设在刚性层4.1和弹性层4.2上的梯形洞口4.3。
刚性层4.1,为配筋水泥砂浆刚性层,刚性层4.1内部直径较小的钢筋进行双向配筋,刚性层4.1的(上、下表面)采用常规的普通水泥砂浆进行收面,确保刚性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施工过程采用薄膜进行养护,避免配筋水泥砂浆刚性层出现明显的裂缝,影响施工使用,刚性层可兼做上层连梁的梁下部混凝土保护层。
弹性层4.2,具有一定柔性,采用具有一定防火要求和一定柔性的挤塑聚苯板等材料作为弹性层4.2,弹性层的上表面(即与刚性层的接触面)进行表面拉毛处理,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确保复合开洞模板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刚性层与弹性层具有较强的有效粘接力。
梯形洞口4.3,沿复合开洞模板4的厚度方形竖向贯通开设,沿复合开洞模板4的长轴方形均匀间隔开设;梯形洞口4.3的横截面呈矩形,纵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复合开洞模板4在加工制作前,先在弹性层4.2上开设上大下小的弹性层梯形洞口,然后在刚性层上开设与弹性层梯形洞口对应比例的上大下小的刚性层梯形洞口,刚性层梯形洞口与弹性层梯形洞口契合对接;梯形洞口4.3用于后期上层连梁2向下层连梁3浇筑混凝土施工使用,便于下层连梁3混凝土的下罐及振捣工作。
复合开洞模板4包括刚性层4.1、设置在刚性层4.1下层的弹性层4.2及竖向贯通开设在刚性层4.1和弹性层4.2上的梯形洞口4.3;其中刚性层4.1的上表面作为上层连梁2浇筑的下模板,弹性层4.2的下表面作为下层连梁3浇筑的上模板,弹性层4.2作为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空腔的填充,以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向水平荷载,确保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尺寸。
复合开洞模板4可以进行集中加工制作,根据不同情况下双连梁的截面大小定制复合开洞模板的平面尺寸,根据不同情况下双连梁的中间间隙大小定制复合开洞模板的厚度;其中刚性层4.1厚度控制与上层连梁2梁底保护层厚度一致,弹性层4.2的厚度根据双连梁间隙尺寸减去刚性层厚度即可;梯形洞口4.3的中距控制在下层连梁3高度的二分之一,边距控制在200mm,梯形洞口4.3的下口尺寸需保证混凝土振捣棒可插入、进行下层连梁3混凝土振捣即可。
复合开洞模板4的厚度与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间隙高度相同。
本发明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为:
1,搭设剪力墙1模板。
2,搭设下层连梁3的上模板。
3,在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设置复合开洞模板4,刚性层4.1作为上层连梁2的下模板,弹性层4.2作为下层连梁3的上模板,并通过复合开洞模板4上的梯形洞口4.3连通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
4,搭设上层连梁2的下模板。
5,浇筑剪力墙1混凝土,并振捣,完成剪力墙1混凝土浇筑至下层连梁3标高处。
6,由上层连梁2内通过复合开洞模板4上的梯形洞口4.3浇筑至下层连梁3内,至完成下层连梁3混凝土浇筑.同时浇筑与下层连梁3相同标高的剪力墙1混凝土,并振捣。
7,浇筑上层连梁2混凝土及与上层连梁2相同标高的剪力墙1混凝土,并振捣。
8,持续浇筑上层连梁2混凝土,并振捣,至完成上层连梁2混凝土浇筑。
9,剪力墙1、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成型后,拆除模板,复合开洞模板4无需拆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1),上下并排设置、连通在相邻剪力墙(1)之间的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及设置在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的复合开洞模板(4);
复合开洞模板(4)的厚度与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间隙高度相同;
复合开洞模板(4)包括刚性层(4.1)、设置在刚性层(4.1)下层的弹性层(4.2)及竖向贯通开设在刚性层(4.1)和弹性层(4.2)上的梯形洞口(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刚性层(4.1)为配筋水泥砂浆刚性层,刚性层(4.1)内设置双向配筋,刚性层(4.1)的上、下表面采用水泥砂浆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层(4.2)采用挤塑聚苯板材料制作,弹性层(4.2)的上表面为拉毛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梯形洞口(4.3)沿复合开洞模板(4)的厚度方形竖向贯通开设,沿复合开洞模板(4)的长轴方形均匀间隔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梯形洞口(4.3)的横截面呈矩形,纵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梯形洞口(4.3)包括弹性层(4.2)上开设的上大下小的弹性层梯形洞口和刚性层(4.3)上开设的与弹性层梯形洞口对应比例的上大下小的刚性层梯形洞口;
刚性层梯形洞口与弹性层梯形洞口契合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合开洞模板(4)的平面尺寸与上层连梁(2)或下层连梁(3)的截面尺寸相适应;
复合开洞模板的厚度与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的间隙尺寸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刚性层(4.1)厚度与上层连梁(2)梁底保护层厚度一致;
弹性层(4.2)的厚度为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的间隙尺寸与刚性层(4.1)厚度的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梯形洞口(4.3)之间的中距为下层连梁(3)高度的二分之一,梯形洞口(4.3)的边距为200mm。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开洞模板双连梁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步骤一,搭设剪力墙(1)模板;
步骤二,搭设下层连梁(3)的上模板;
步骤三,在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之间设置复合开洞模板(4),刚性层(4.1)作为上层连梁(2)的下模板,弹性层(4.2)作为下层连梁(3)的上模板,并通过复合开洞模板(4)上的梯形洞口(4.3)连通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
步骤四,搭设上层连梁(2)的下模板;
步骤五,浇筑剪力墙(1)混凝土,并振捣,完成剪力墙(1)混凝土浇筑至下层连梁(3)标高处;
步骤六,由上层连梁(2)内通过复合开洞模板(4)上的梯形洞口(4.3)浇筑至下层连梁(3)内,至完成下层连梁(3)混凝土浇筑.同时浇筑与下层连梁(3)相同标高的剪力墙(1)混凝土,并振捣;
步骤七,浇筑上层连梁(2)混凝土及与上层连梁(2)相同标高的剪力墙(1)混凝土,并振捣;
步骤八,持续浇筑上层连梁(2)混凝土,并振捣,至完成上层连梁(2)混凝土浇筑;
步骤九,剪力墙(1)、上层连梁(2)和下层连梁(3)成型后,拆除模板,复合开洞模板(4)无需拆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