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及数据中心冷风通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2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及数据中心冷风通道。



背景技术:

大型数据中心每个机房内会有多条冷通道同时并存,冷通道在机房内的使用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同冷通道距空调出风口距离不一会导致从高架地板下吹入冷通道内的风压和风量大小不同;二是不同冷通道内设备的总功耗值和发热量不同(因业务量大小不同导致设备的发热量大小不同或因不同通道对应不同的客户群体而导致设备安装数量多少的不同)。这样就会出现以下情况,距离空调出风口远的冷通道因风压小而导致获得的冷风也小,但是其内部机柜里面的设备却可能因业务量较大而导致发热量也较大,因而该通道内制冷效果不佳,达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因此需要加大空调送风量并降低送风温度,此时,机房内大多冷通道内的冷风量实际上是过剩的,机房的能耗也是不理想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提供一种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及数据中心冷风通道,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及数据中心冷风通道,其能够精确地根据不同冷通道中设备机柜内部的温度来动态调整各通道内的送风量,从而达到因需送风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设置在机房内,其中,所述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包括:

主风管,其与空调送风口连接,并在机房内沿各个冷通道排布方向布设;

多个支风管,其分别在主风管接近各个冷通道处与所述主风管连接;以及

智能风量调节阀,其设置在所述支风管与所述冷通道之间。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还包括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以及采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器、机房温度控制系统以及智能风量调节阀依次以有线或无线方式通信连接。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智能风量调节阀包括用于调节送风量的多个叶片。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智能风量调节阀还包括用于电动调节叶片角度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机房温度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智能风量调节阀还包括用于手动调节叶片角度的应急控制开关。紧急情况下(例如本系统故障失效),也可人工操作应急控制开关调节叶片角度,或者可将应急控制开关视为用于调节叶片角度的手动开关。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通道内的设备机柜的后方出风口位置,每台设备机柜均配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实时将温度信息汇总到采集器。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每个冷通道均配置一个采集器,所述采集器设置在冷通道内任意一台设备机柜中。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整个机房仅配置一个机房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机房温度控制系统设置在任意冷通道内任意一台设备机柜中。

所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中,所述叶片的调节角度分为0°、25°、50°、70°、90°五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冷风通道,其包括上述的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机房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分析采集的温度数据调节智能风量调节阀,实现了动态调节各冷通道内的风压与风量,达到了按需送风,精准送风、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风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连接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风管;2、支风管;3、智能风量调节阀;31、叶片;32、电机;33、应急控制开关;4、冷通道;5、机房温度控制系统;6、温度传感器;7、采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竖直”、“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首先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其主要包括主风管1、支风管2、智能风量调节阀3、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温度传感器6以及采集器7。

所述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设置在机房内的高架静电地板下方,其中主风管1与空调送风口连接,并在机房内沿各个冷通道4排布方向布放主风管1,在所述主风管1接近每个冷通道4的位置处分别连接有支风管2,支风管2远离主风管1的另外一侧与冷通道送风地板下方的静压箱连接,支风管2与静压箱之间设置有所述智能风量调节阀3。

再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风量调节阀3主要包括:叶片31、电机32以及应急控制开关33。多个叶片31均匀设置在智能风量调节阀的本体内,通过调节叶片31的角度可以调节送风量。其中,叶片31的调节角度可为任意角度,在优选实施例中,叶片31的调节角度分为0°、25°、50°、70°、90°五挡。所述电机32用于统一调节叶片31的角度。紧急情况下(例如本系统故障失效),也可人工操作应急控制开关33调节叶片角度,或者可将应急控制开关33视为用于调节叶片31角度的手动开关。

最后如图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6、采集器7、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以及智能风量调节阀3依次以有线或无线方式通信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冷通道内部设备机柜的后方出风口位置,每台机柜均配置一个温度传感器,从而实时将温度信息汇总到采集器7,采集器7可为1u高标准19英寸安装设备,每个冷通道均配置一个采集器7,其可安装在冷通道内任意一台设备机柜中。所述采集器7可与温度传感器采用有线方式通信,例如可采用232、485、rj45等多种接口。所述采集器7采集的数据进一步上传到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进行分析,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可为1u高标准19英寸安装设备,整个机房仅配置一个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安装在任意冷通道内任意一台设备机柜中。根据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的分析结果发送指令给智能风量调节阀3的电机32,控制叶片31开合,进而调节各冷通道内的冷风量。其中,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与采集器7和智能风量调节阀3的电机32可采用有线方式通信,例如采用232、485、rj45等多种接口,也可采用无线方式通信,采用nb、lora、wifi等多种无线通讯网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温度传感器6实时将温度信息汇总到采集器7。所述采集器7采集的数据进一步上传到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进行分析。根据机房温度控制系统5的分析结果发送指令给智能风量调节阀3的电机32,控制叶片31开合,进而调节各冷通道内的冷风量,实现了动态调节各冷通道内的风压与风量,达到了按需送风,精准送风、节能减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冷风通道,其包括上述送风量动态调节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机房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分析采集的温度数据调节智能风量调节阀,实现了动态调节各冷通道内的风压与风量,达到了按需送风,精准送风、节能减排的效果。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479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