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基层医疗集团开展居民全周期健康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机制体制原因,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社康机构都是独立运行,即使深圳采用院办院管的基层医疗集团模式,社康机构的信息系统也与医院本部为两套系统,各集团均有尝试做两者互通,但往往是分散的点状改造,现有存在问题点:
1.医疗行为上,社康机构和医院本部专科的病历、检验检查和处方信息不能相互查询;
2.公共卫生管理上,社康机构的全科医生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时候,对于居民疾病诊疗信息无法知晓,难以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服务;
3.健康管理上,居民无论是完成健康体检、专科就诊,还是家庭医生档案管理,其个人健康信息无法连续,导致其无法接受真正的以人为中心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增加卫生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s2,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s3,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优选的,所述s1中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11,实现上转点对点:针对符合上转指征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精准、实时预约院本部专科科室和专科专家,并确保专家出诊时间准确;
s12,实现全程一码通: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健康二维码),患者通过“扫码”可完成转诊、登记、缴费和实时查阅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查询检验检查结果等;
s13,实现全程高体验服务:上转患者享受优先接诊、优先检查服务,上转患者到专科分诊台签到成功后,系统自动将就诊序列更新,排序到当前医生第一位,医院门诊号源优先级别为转诊号>预约号>现场号。
s14,实现直接收住院服务:建立“全院一张床”制度,针对符合上转住院治疗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直接收住相关专科病房和开具入院通知单,患者持入院通知单可以直接到收住病区办理优先住院手续。五是实现医院号源实时共享,社康医生(家庭医生)根据转诊时间,获取上转医院的科室、医生等信息,完成转诊申请;针对号源池,在全区范围使用加号号源机制且仅针对社康机构开放;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加号数量,社康机构优先使用普通号源进行预约,普通号不够时使用加号号源。
优选的,所述s2中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实现全程短信提醒:上转门诊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提醒患者及时就诊;上转住院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及医院病区,督促医院病区快速响应,保证患者及时入院治疗;提交下转申请后,医院信息系统发送短信给患者和社康中心联系人,告知相关转诊信息。
s22,实现结构化病历实时共享:患者成功上转后,医院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上转前的病历资料信息;患者成功下转后,社康中心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门诊病历信息和出院小结。
s23,实现自动识别下转:医院就诊患者下转时,按预设规则自动识别下转社康中心或家庭医生,下转预设规则为:签约社康中心>建档社康中心>上转社康中心>居住地辖区社康中心。
s24,实现闭环连续管理: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离院审核病历前,医院信息系统自动进行下转提醒,医生予以知情告知后,医院信息系统予以刚性下转,确保老高糖患者“追踪到底、服务到底、不漏一人”,五是实现建档关口前移,针对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下转时在双向转诊平台上预建档和预建立家庭病床,社康中心接诊后可以快速建立正式健康档案和家庭病床。
优选的,所述s3中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31,打造“四个远程诊断中心”:建设了心电远程诊断中心、放射远程诊断中心、检验远程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基本实现“社康检查、医院诊断”,全面提升了社康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居民不出社区可以接受规范化标准化检验检查和会诊服务。
s32,打造集血糖管理、血压管理、肺功能管理为一体的慢病管理中心:通过慢病管理中心,可以实时查看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院门诊期间、在社康中心期间、在家里时的血压、血糖等信息,异常血压、血糖实时预警,全科医生及时予以干预,初步构建了“居民—全科—专科”、“家庭—社康—医院”慢病闭环管理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采用信息“三协同”理念设计基层医疗集团信息化架构,能有效打通医院、社康机构、公共卫生等信息孤岛,畅通双向转诊信息流,推动各类卫生健康数据整合、联通、互认,加快形成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式、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的健康管理模式、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的分级诊疗格局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加快构建集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提供实践佐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s2,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s3,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s1中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11,实现上转点对点:针对符合上转指征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精准、实时预约院本部专科科室和专科专家,并确保专家出诊时间准确;
s12,实现全程一码通: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健康二维码),患者通过“扫码”可完成转诊、登记、缴费和实时查阅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查询检验检查结果等;
s13,实现全程高体验服务:上转患者享受优先接诊、优先检查服务,上转患者到专科分诊台签到成功后,系统自动将就诊序列更新,排序到当前医生第一位,医院门诊号源优先级别为转诊号>预约号>现场号。
s14,实现直接收住院服务:建立“全院一张床”制度,针对符合上转住院治疗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直接收住相关专科病房和开具入院通知单,患者持入院通知单可以直接到收住病区办理优先住院手续,五是实现医院号源实时共享,社康医生(家庭医生)根据转诊时间,获取上转医院的科室、医生等信息,完成转诊申请;针对号源池,在全区范围使用加号号源机制且仅针对社康机构开放;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加号数量,社康机构优先使用普通号源进行预约,普通号不够时使用加号号源。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实现全程短信提醒:上转门诊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提醒患者及时就诊;上转住院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及医院病区,督促医院病区快速响应,保证患者及时入院治疗;提交下转申请后,医院信息系统发送短信给患者和社康中心联系人,告知相关转诊信息。
s22,实现结构化病历实时共享:患者成功上转后,医院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上转前的病历资料信息;患者成功下转后,社康中心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门诊病历信息和出院小结。
s23,实现自动识别下转:医院就诊患者下转时,按预设规则自动识别下转社康中心或家庭医生,下转预设规则为:签约社康中心>建档社康中心>上转社康中心>居住地辖区社康中心。
s24,实现闭环连续管理: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离院审核病历前,医院信息系统自动进行下转提醒,医生予以知情告知后,医院信息系统予以刚性下转,确保老高糖患者“追踪到底、服务到底、不漏一人”,五是实现建档关口前移,针对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下转时在双向转诊平台上预建档和预建立家庭病床,社康中心接诊后可以快速建立正式健康档案和家庭病床。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31,打造“四个远程诊断中心”:建设了心电远程诊断中心、放射远程诊断中心、检验远程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基本实现“社康检查、医院诊断”,全面提升了社康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居民不出社区可以接受规范化标准化检验检查和会诊服务。
s32,打造集血糖管理、血压管理、肺功能管理为一体的慢病管理中心:通过慢病管理中心,可以实时查看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院门诊期间、在社康中心期间、在家里时的血压、血糖等信息,异常血压、血糖实时预警,全科医生及时予以干预,初步构建了“居民—全科—专科”、“家庭—社康—医院”慢病闭环管理模式。
具体实施案例:
依托深圳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打通社康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专业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居民健康服务终端系统之间的信息流,配套优化双向转诊业务流程、转诊方案与规则等,实现患者在基层医疗集团内部全周期闭环管理,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流程设计方案:
步骤1.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方案:
一是实现上转点对点:针对符合上转指征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精准、实时预约院本部专科科室和专科专家,并确保专家出诊时间准确;
二是实现全程一码通: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健康二维码),患者通过“扫码”可完成转诊、登记、缴费和实时查阅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查询检验检查结果等;
三是实现全程高体验服务:上转患者享受优先接诊、优先检查服务,上转患者到专科分诊台签到成功后,系统自动将就诊序列更新,排序到当前医生第一位,医院门诊号源优先级别为转诊号>预约号>现场号;
四是实现直接收住院服务:建立“全院一张床”制度,针对符合上转住院治疗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直接收住相关专科病房和开具入院通知单,患者持入院通知单可以直接到收住病区办理优先住院手续,五是实现医院号源实时共享。社康医生(家庭医生)根据转诊时间,获取上转医院的科室、医生等信息,完成转诊申请;针对号源池,在全区范围使用加号号源机制且仅针对社康机构开放;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加号数量,社康机构优先使用普通号源进行预约,普通号不够时使用加号号源。
步骤2.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方案:
一是实现全程短信提醒:上转门诊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提醒患者及时就诊;上转住院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及医院病区,督促医院病区快速响应,保证患者及时入院治疗;提交下转申请后,医院信息系统发送短信给患者和社康中心联系人,告知相关转诊信息;
二是实现结构化病历实时共享:患者成功上转后,医院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上转前的病历资料信息;患者成功下转后,社康中心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门诊病历信息和出院小结;
三是实现自动识别下转:医院就诊患者下转时,按预设规则自动识别下转社康中心或家庭医生,下转预设规则为:签约社康中心>建档社康中心>上转社康中心>居住地辖区社康中心;
四是实现闭环连续管理。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离院审核病历前,医院信息系统自动进行下转提醒,医生予以知情告知后,医院信息系统予以刚性下转,确保老高糖患者“追踪到底、服务到底、不漏一人”,五是实现建档关口前移,针对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下转时在双向转诊平台上预建档和预建立家庭病床,社康中心接诊后可以快速建立正式健康档案和家庭病床。
步骤.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方案:
一是打造“四个远程诊断中心”:建设了心电远程诊断中心、放射远程诊断中心、检验远程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基本实现“社康检查、医院诊断”,全面提升了社康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居民不出社区可以接受规范化标准化检验检查和会诊服务;
二是打造集血糖管理、血压管理、肺功能管理为一体的慢病管理中心:通过慢病管理中心,可以实时查看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院门诊期间、在社康中心期间、在家里时的血压、血糖等信息,异常血压、血糖实时预警,全科医生及时予以干预,初步构建了“居民—全科—专科”、“家庭—社康—医院”慢病闭环管理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s2,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s3,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基于实现患者高体验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11,实现上转点对点:针对符合上转指征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精准、实时预约院本部专科科室和专科专家,并确保专家出诊时间准确;
s12,实现全程一码通:全面推广电子健康卡(健康二维码),患者通过“扫码”可完成转诊、登记、缴费和实时查阅电子健康档案、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查询检验检查结果等;
s13,实现全程高体验服务:上转患者享受优先接诊、优先检查服务,上转患者到专科分诊台签到成功后,系统自动将就诊序列更新,排序到当前医生第一位,医院门诊号源优先级别为转诊号>预约号>现场号;
s14,实现直接收住院服务:建立“全院一张床”制度,针对符合上转住院治疗的患者,社康中心可以直接收住相关专科病房和开具入院通知单,患者持入院通知单可以直接到收住病区办理优先住院手续,五是实现医院号源实时共享,社康医生(家庭医生)根据转诊时间,获取上转医院的科室、医生等信息,完成转诊申请;针对号源池,在全区范围使用加号号源机制且仅针对社康机构开放;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加号数量,社康机构优先使用普通号源进行预约,普通号不够时使用加号号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基于实现医生高效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21,实现全程短信提醒:上转门诊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提醒患者及时就诊;上转住院成功之后,短信通知患者本人及医院病区,督促医院病区快速响应,保证患者及时入院治疗;提交下转申请后,医院信息系统发送短信给患者和社康中心联系人,告知相关转诊信息;
s22,实现结构化病历实时共享:患者成功上转后,医院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上转前的病历资料信息;患者成功下转后,社康中心接诊医生可以实时查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门诊病历信息和出院小结;
s23,实现自动识别下转:医院就诊患者下转时,按预设规则自动识别下转社康中心或家庭医生,下转预设规则为:签约社康中心>建档社康中心>上转社康中心>居住地辖区社康中心;
s24,实现闭环连续管理: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离院审核病历前,医院信息系统自动进行下转提醒,医生予以知情告知后,医院信息系统予以刚性下转,确保老高糖患者“追踪到底、服务到底、不漏一人”,五是实现建档关口前移,针对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下转时在双向转诊平台上预建档和预建立家庭病床,社康中心接诊后可以快速建立正式健康档案和家庭病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全周期健康管理的“三协同”信息化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基于实现促进服务能力提升的双向转诊平台流程技术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s31,打造“四个远程诊断中心”:建设了心电远程诊断中心、放射远程诊断中心、检验远程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基本实现“社康检查、医院诊断”,全面提升了社康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居民不出社区可以接受规范化标准化检验检查和会诊服务;
s32,打造集血糖管理、血压管理、肺功能管理为一体的慢病管理中心:通过慢病管理中心,可以实时查看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院门诊期间、在社康中心期间、在家里时的血压、血糖等信息,异常血压、血糖实时预警,全科医生及时予以干预,初步构建了“居民—全科—专科”、“家庭—社康—医院”慢病闭环管理模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