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
背景技术:
2.燃烧炉的原理是利用煤、燃油、燃气等燃料的燃烧,用于喷涂和烘干设备的废气处理,适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等行业散发的有害气体净化,对有机废气中含水溶性或粘性物质及高分子物质的气体净化更显示出其优点,满足环保和劳动保护要求;在催化燃烧炉对废气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后,将废气通入活性炭箱,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从而将净化后的废气排出,其中活性炭颗粒的表面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具有吸附废气中有害物质的能力,实现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吸入至孔隙中,从而实现废气的净化;
3.在使用活性炭箱对废气进行净化时,活性炭颗粒表面的孔隙中会吸附废气中的有害物质,由于活性炭颗粒具有使用周期,长时间使用后,使得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能力达到饱和,使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变差,活性炭无法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从而需要更换活性炭颗粒,现有技术中,是采用直接将外壳的门打开对活性炭颗粒进行更换的,由于待更换的活性炭颗粒丧失吸附能力,且外壳内部含有有害废气,在更换活性炭颗粒时,废气会泄漏到外界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不便于对活性炭颗粒进行更换,当废气泄露时且废气为有害气体时,工作人员吸入废气势必会对其身体造成一定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更换结构、隔板结构、报警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电阀门,所述电阀门与外界控制器连接,所述外壳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安装有更换结构,所述更换结构的下侧安装有隔板结构,所述外壳的左侧壁安装有支撑杆的一端,该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隔板结构的下侧,所述风扇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右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报警结构,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开设有外壳门孔,该外壳门孔处通过合页安装有外壳门,所述外壳门与外壳门孔配合使用;
5.所述更换结构由滑槽、磁吸件、滚珠、过滤板、把手组成,所述外壳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滑槽为平行开设,所述滑槽为“c型”结构,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滚珠槽,该滚珠槽中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的数量为n,n≥2,所述滑槽的后侧壁安装有磁吸件,所述滑槽中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后侧壁安装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所述过滤板与滑槽配合使用,所述过滤板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过滤板的前侧壁安装有把手;
6.所述隔板结构由隔板、转动板、转轴、转轴槽、隔板通孔、隔板把手、固定槽、固定销组成,所述外壳的左侧壁开设有隔板把手通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隔板通孔,所述隔板通孔的侧壁安装有密封垫,该隔板通孔的左侧壁开设有转轴孔,该隔板通孔的右侧壁开设有转轴槽,所述转轴孔、转轴槽、隔板把手通孔开设在同一条直线上,该隔板通孔中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左右侧壁分别安装有转轴,右侧所述转轴安装在转轴槽中,左侧所述转轴穿过转轴孔延伸至隔板把手通孔的外侧连接有隔板把手,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与隔板把手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为橡胶材质,所述隔板把手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外壳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插孔,所述定位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位插孔开设在隔板把手通孔的右侧、上侧,所述定位孔中安装有定位销的一端,所述定位插孔中安装有定位销的另一端,所述隔板把手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插孔中的定位销与外壳进行固定;
7.所述报警结构由废气感应器、报警器、减震垫、密封层、感应触头组成,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侧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废气感应器,所述废气感应器的底部安装有感应触头,所述感应触头与废气感应器为一体结构,所述感应触头的底部穿过通孔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感应触头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为“橡胶”材质,所述废气感应器的右侧壁通过导线连接有报警器,所述废气感应器与外界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器与外界控制器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隔板、转动板、风扇、报警结构,通过在外壳的上侧下侧分别设置报警结构,能够在过滤板内部的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能力达到饱和时,发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更换过滤板,其中风扇的增加实现将隔板上侧的废气吸至隔板的下侧,将废气隔绝至隔板的下侧,通过隔板与转动板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外壳内废气的隔离作用,从而避免了废气泄漏至外界空气中,当外壳顶部的报警结构未发出警报,即隔板上侧的空间不存在有害气体时,工作人员打开外壳门,对过滤板进行更换,避免了有害气体时而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10.本实用新型增加滚珠,能够使过滤板在滑槽中移动的更加顺畅,使得过滤板在滑槽中移动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其中过滤板与滑槽通过磁吸件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过滤板与滑槽的吸附固定,提高了过滤板在滑槽中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更换结构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结构的放大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板把手位置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实用新型隔板的示意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板结构示意图。
19.如图,外壳1、进气口2、进气管21、出气口3、出气管31、电阀门32、过滤板4、把手42、滑槽5、磁吸件51、滚珠52、隔板6、转动板61、转轴62、转轴槽63、隔板通孔64、转轴孔65、隔板
把手7、定位插孔71、定位销72、定位孔73、风扇8、废气感应器9、报警器91、减震垫92、密封层93、感应触头94、外壳门10。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1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更换结构、隔板结构、报警结构,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2,进气口2处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管21,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3,出气口3处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气管31,出气管31上安装有电阀门32,电阀门32与外界控制器连接,外壳1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安装有更换结构,更换结构的下侧安装有隔板结构,外壳1的左侧壁安装有支撑杆的一端,该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扇8,风扇8安装在隔板结构的下侧,风扇8与外界电源连接,外壳1的顶部、右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孔,通孔中安装有报警结构,外壳1的前侧壁开设有外壳门孔,该外壳门孔处通过合页安装有外壳门10,外壳门10与外壳门孔配合使用;
22.更换结构由滑槽5、磁吸件51、滚珠52、过滤板4、把手42组成,外壳1内侧壁开设有滑槽5,滑槽5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滑槽5为平行开设,滑槽5为“c型”结构,滑槽5的内侧壁开设有滚珠52槽,该滚珠52槽中安装有滚珠52,滚珠52的数量为n,n≥2,滑槽5的后侧壁安装有磁吸件51,滑槽5中安装有过滤板4,过滤板4的后侧壁安装有磁吸件51,磁吸件51为磁铁,过滤板4与滑槽5配合使用,过滤板4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过滤板4的前侧壁安装有把手42;
23.隔板结构由隔板6、转动板61、转轴62、转轴槽63、隔板通孔64、隔板把手7、固定槽、固定销组成,外壳1的左侧壁开设有隔板把手通孔,隔板6上开设有隔板通孔64,隔板通孔64的侧壁安装有密封垫,该隔板通孔64的左侧壁开设有转轴孔65,该隔板通孔64的右侧壁开设有转轴槽63,转轴孔65、转轴槽63、隔板把手通孔开设在同一条直线上,该隔板通孔64中安装有转动板61,转动板61的左右侧壁分别安装有转轴62,右侧转轴62安装在转轴槽63中,左侧转轴62穿过转轴孔65延伸至隔板把手通孔的外侧连接有隔板把手7,转轴62的外侧壁与隔板把手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层93,密封层93为橡胶材质,隔板把手7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孔73,外壳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插孔71,定位插孔71的数量为两个,定位插孔71开设在隔板6把手42通孔的右侧、上侧,定位孔73中安装有定位销72的一端,定位插孔71中安装有定位销72的另一端,隔板把手7通过定位孔73与定位插孔71中的定位销72与外壳1进行固定;
24.报警结构由废气感应器9、报警器91、减震垫92、密封层93、感应触头94组成,外壳1的外侧壁安装有减震垫92,减震垫92的侧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废气感应器9,废气感应器9的底部安装有感应触头94,感应触头94与废气感应器9为一体结构,感应触头94的底部穿过通孔延伸至外壳1的内部,通孔的内侧壁与感应触头94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层93,密封层93为“橡胶”材质,废气感应器9的右侧壁通过导线连接有报警器91,废气感应器9与外界控制器连接,报警器91与外界控制器连接。
25.实施例2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外界电源将风扇8启动,启动外壳1下侧的废气感应器9,转动隔板把手7,使转动板61转动至与隔板6处于垂直状态,将定位销72插入至
定位孔73和隔板把手通孔上侧的定位插孔71中,使得转动板61竖直固定在隔板通孔64中,实现了废气在外壳内部的流通,向本申请的进气管21中通入废气,废气从进气口2流入外壳1内部,与过滤板4中的活性炭颗粒充分接触,使活性炭颗粒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然后通过过滤板4上的网孔流入下一层的过滤板4上,废气穿过三层过滤板4后,通过隔板6上的隔板通孔64流通至出气口3处,使过滤后的废气从出气口排出至出气管31,当本申请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能力达到饱和,使得活性炭颗粒无法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外壳1下端的感应触头94感应到有害物质,废气感应器9将信号发送给外界控制器,外界控制器将信号分别传输给报警器91和出气管上的电阀门32,使报警器91发出警报,出气管31上的电阀门32关闭,提示工作人员需要更换过滤板4,通过风扇8将隔板6上侧的废气吸至隔板6下侧,启动外壳顶部的废气感应器9,感应一段时间后,外壳顶部的报警器91不再发出警报,转动隔板把手7,将隔板6上的转动板61转动至与隔板6通孔完全契合,通过定位销72与定位孔73、定位插孔71的配合使用,使得隔板把手与外壳1侧壁固定在一起,实现了隔板6与转动板61之间的固定,密封垫进一步增加了隔板6通孔与转动板61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废气再流通至隔板6上侧,工作人员将外壳门10打开,通过向外拉动过滤板4上的把手42,使得过滤板4水平移动直至将过滤板4从滑槽5中拿出,从而对过滤板4中的活性炭颗粒进行更换,其中滚珠52的增加,能够使过滤板4在滑槽5中移动的更加顺畅,使得过滤板4在滑槽5中移动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其中过滤板4与滑槽5上的磁吸件51配合使用,提高了过滤板4在滑槽5中安装的稳定性,其更换活性炭之后恢复了本申请对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提高了本申请的实用性。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到的各个部件为现有领域常见技术,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更换结构、隔板结构、报警结构,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处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安装有电阀门,所述电阀门与外界控制器连接,所述外壳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安装有更换结构,所述更换结构的下侧安装有隔板结构,所述外壳的左侧壁安装有支撑杆的一端,该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安装在隔板结构的下侧,所述风扇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右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报警结构,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开设有外壳门孔,该外壳门孔处通过合页安装有外壳门,所述外壳门与外壳门孔配合使用;所述更换结构由滑槽、磁吸件、滚珠、过滤板、把手组成,所述外壳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滑槽为平行开设,所述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滚珠槽,该滚珠槽中安装有滚珠,所述滑槽的后侧壁安装有磁吸件,所述滑槽中安装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后侧壁安装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为磁铁,所述过滤板与滑槽配合使用,所述过滤板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所述过滤板的前侧壁安装有把手;所述隔板结构由隔板、转动板、转轴、转轴槽、隔板通孔、隔板把手、固定槽、固定销组成,所述外壳的左侧壁开设有隔板把手通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隔板通孔,所述隔板通孔的侧壁安装有密封垫,该隔板通孔的左侧壁开设有转轴孔,该隔板通孔的右侧壁开设有转轴槽,该隔板通孔中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左右侧壁分别安装有转轴,右侧所述转轴安装在转轴槽中,左侧所述转轴穿过转轴孔延伸至隔板把手通孔的外侧连接有隔板把手,所述转轴的外侧壁与隔板把手通孔的内侧壁之间安装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为橡胶材质,所述隔板把手的外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外壳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定位插孔,所述定位插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定位插孔开设在隔板把手通孔的右侧、上侧,所述定位孔中安装有定位销的一端,所述定位插孔中安装有定位销的另一端,所述隔板把手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插孔中的定位销与外壳进行固定;所述报警结构由废气感应器、报警器、减震垫、密封层、感应触头组成,所述外壳的外侧壁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侧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废气感应器,所述废气感应器的底部安装有感应触头,所述感应触头与废气感应器为一体结构,所述感应触头的底部穿过通孔延伸至外壳的内部,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与感应触头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废气感应器的右侧壁通过导线连接有报警器,所述废气感应器与外界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器与外界控制器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c型”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的数量为n,n≥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转轴槽、隔板把手通孔开设在同一条直线上。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为“橡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催化燃烧炉系统的活性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更换结构、隔板结构、报警结构,通过在外壳的上侧下侧分别设置报警结构,能够在过滤板内部的活性炭颗粒的吸附能力达到饱和时,发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更换过滤板,其中风扇的增加实现将隔板上侧的废气吸至隔板的下侧,将废气隔绝至隔板的下侧,通过隔板与转动板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外壳内废气的隔离作用,从而避免了废气泄漏至外界空气中,当外壳顶部的报警结构未发出警报,即隔板上侧的空间不存在有害气体时,工作人员打开外壳门,对过滤板进行更换,避免了有害气体时而损害工作人员的健康,避免了环境的污染。染。染。
技术研发人员:董振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绿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7/8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50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