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修升降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9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维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维修升降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力维修领域,为了便于对电线杆进行维修,目前采用维修平台进行高空维修作业是众所周知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维修平台在使用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处于高空中的维修平台难以移动,需要通过调节其底部的位置,才能对维修平台位置调节,对于距离维修平台较远的位置处,操作者难以触及进行维修,现有的维修平台不便于单人进行维修操作,需要一种可调节平台水平方向位置的维修平台。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维修升降车,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维修升降车,其通过移载汽车将其上的升降平台移动至合适位置处,再由抬升机构将移载平台抬升至一定的高空位置处后,驱动机构驱使移载板移动,使得移载板的位置偏移,从而使得移载板上的操作人员调整自身的位置,可以触及到更多的面积,提高维修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维修升降车,驱动机构驱使配重块沿移载板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配重块与移载板形成一平衡结构,避免该高空移载平台在移载板移动后重心产生偏移,而导致倒塌,提高了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维修升降车,包括:

移载汽车;

抬升机构,其被设置在所述移载汽车的拖车架上;以及

移载平台,其被设置在所述抬升机构的顶部;

其中,所述移载平台包括基座、移载板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移载板的驱动机构,所述移载板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

当所述抬升机构将所述移载平台顶升后,所述移载板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水平面上沿一方向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抬升机构包括升降组件以及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升降组件被布置为由至少一个彼此顺序铰接的升降单元,每一升降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交叉件,所述交叉件由两铰接的立柱构成;

所述升降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其内的至少一对所述交叉件以使其展开,从而将设置在其顶部的所述移载平台抬升。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沿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滑槽;

所述交叉件其中一立柱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基座底部,所述交叉件中的另一立柱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交叉件中另一立柱的一端可沿所述滑槽限定方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移载平台还包括配重块;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及驱动所述传动组件的驱动部;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其与所述驱动部传动连接;

第二传动部,其与所述第一传动部滑动配接;

第三传动部,其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之间;

所述驱动部驱使所述第一传动部在水平面内沿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部在所述第三传动部的传动作用下相对所述第一传动部作反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传动空间,所述第三传动部设置在传动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一级传动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传动部一侧面延伸排布的内侧传动齿;

所述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一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内侧传动齿啮合;

所述第一传动部通过所述驱动部带动与所述内侧传动齿啮合的驱动齿轮转动,以使得所述内侧传动齿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驱动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部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间通过齿轮齿条传动;

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二传动部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侧面上沿其延伸方向排布的外侧传动齿;

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三传动部与所述外侧传动齿及齿条相啮合;

所述第一传动部通过所述驱动部驱使其移动,所述第一传动部移动带动所述第三传动部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部朝所述第一传动部移动相反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传动部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滑轨;

所述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的两侧边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所述基座上安装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滚轮在所述槽口内滚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第二传动部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传动部沿其延伸方向上开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滑槽;

所述第二传动部上设置有对应所述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全部或者部分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可从所述滑槽的任一端伸出。

优选地,所述滑槽、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呈圆弧状,使得所述配重块沿所述第一滑轨限定方向滑动,所述移载板沿所述滑槽及第二滑轨限定方向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移载汽车将其上的升降平台移动至合适位置处,再由抬升机构将移载平台抬升至一定的高空位置处后,驱动机构驱使移载板移动,使得移载板的位置偏移,从而使得移载板上的操作人员调整自身的位置,可以触及到更多的面积,提高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维修升降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移载平台的结构第一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移载平台的结构第二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第一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第二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移载平台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载平台;

11、移载板;

12、驱动部;121、电机;122、驱动齿轮;

13、第一传动部;

131、内侧传动齿;132、外侧传动齿;133、滑槽;134、第一滑轨;

14、第二传动部;

141、齿条;142、滑块;143、第二滑轨;144、连接部;

15、传动齿轮;

16、攀登梯;

17、基座;

171、基板;172、滚轮;173、连接块;

2、抬升机构;

21、交叉件;

22、驱动组件;

23、固定安装架;

3、移载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一级”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前后”相当于直线方向,“周向”为沿外筒内侧壁边缘,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4的示出,可以看出,一种维修升降车,包括移载平台1;

抬升机构2,其设置在移载平台1的底部,以带动移载平台1升降;以及

移载汽车3,其用于带动其上的抬升机构2及移载平台1,通过移载汽车3将升降平台(需要指出的是全文中的升降平台为抬升机构2及移载平台1的总称,其整合形成的升降平台被设置在移载汽车3上)至合适的位置处后,再由抬升机构2将移载平台1抬升至一定的高空位置处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参考图2中所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抬升机构2包括升降组件、底座23以及驱动组件22,其安装于底座23上,并在升降组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承放高空移载平台;升降组件被布置为由至少一个彼此顺序铰接的升降单元构成,每个升降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交叉件21,交叉件21由两相交的支柱构成;具体地,交叉件21包括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交叉件21内的两支柱相交的位置处通过轴销连接,具体原理包括,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相交形成剪刀式的结构,靠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在驱动组件22的驱动下实现展开与折叠来完成上部的平台的升降,升降组件升降平稳,其使用安全方便、操作简单、故障率低、维护费用低,适合野外的环境。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2包括气泵以及气动伸缩杆,通过气缸向气动伸缩杆内加压,使得其可伸缩端伸出,将可伸缩端与交叉件21的一立柱连接,从而带动升降组件展开或折叠。

虽然未示出,但是驱动组件22采用气泵以及气动伸缩杆仅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驱动组件22还可采用丝杆实现交叉件21中立柱移动的移动或者采用气缸等常见的驱动方式。

参考图5示出了,移载平台1包括:

移载板11;

配重块,其用于适配移载板11;以及

驱动机构,其包括传动组件及驱动传动组件的驱动部12;

基座17,其用于作为该移载平台的承接结构,所述移载机构1上的零部件承放在所述基座17上;

其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第三传动部15,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滑动连接在基座17上,同时,第三传动部15安装在基座17上;

基座17与第一传动部13及第二传动部14间通过导向组件连接,通过导向组件限制所述第一传动部13及第二传动部14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滑轨及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滚轮172,具体地,滑轨为工形钢,滚轮172在所述滑轨的凹槽内滚动,通过滑轨的延伸路径限制第一传动部13及第二传动部14的运动轨迹,同时,由于工形钢的凹槽内的上下内壁限制了滚轮172上下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与基座17保持一稳定的运动连接关系。

第一传动部13用于带动配重块,第二传动部14用于带动移载板11,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相对且间隙设置以使得在两者间形成传动空间,第三传动部15设置在传动空间内,同时,第三传动部15与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传动连接;第三传动部15设置在传动空间内内,合理利用空间,使得整个设备的体积减小。

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间通过第三传动部15传动连接,使得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朝相对反向移动。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移载板11与配重块分被安装在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上,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配重块安装于第一传动部1上,移载板11安装于第二传动部14上;但是,移载板11与配重块的装配顺序并不限于此,移载板11安装于第一传动部1上,配重块安装于第二传动部14上,并依此结构相应进行修改,应同样视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驱动部12驱使第一传动部13移动,第一传动部13带动第二传动部14,以使得移载板11与配重块沿相对方向移动。

通过驱动机构驱使移载板11移动,使得移载板11的位置偏移,同时,驱动机构驱使配重块沿移载板11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配重块与移载板11形成一平衡结构,利用配重块的重心朝相对移载板11方向偏移,以保证配重块与移载板11之间保持平衡。

由于当驱动机构驱使移载板11移动后致使移载板11的重心偏离出剪叉组件,而使得抬升机构2上受力不均,在本发明中设置配重块,避免了抬升机构2上由于受力不均的问题,而导致升降装置倒塌,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部14上形成有向所述第一传动部13延伸的连接部144,所述连接部144与所述第一传动部13的顶面或底面滑动配接;移载板11承接在所述连接部144上,通过增大移载板11与连接部144的连接面积,使得移载板11更加稳定的安装在第二传动部14上。

所述第一传动部13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144滑动配接的滑槽133,所述连接部144对应所述滑槽133的位置处设置有滑块142;

所述滑槽133沿所述第二传动部14运动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二传动部14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部13运动时,所述滑块142在所述滑槽133内滑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滑块142两侧向外延伸以使其形成t型结构,所述滑槽133截面与所述滑块142整体形状相同,使得所述滑块142限位于所述滑槽133内,通过该滑块142使得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间水平面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同时,由于,滑块142两侧向外延伸勾挂在所述滑槽133内,从而使得限制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间的上下位置,从而使得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形成稳定结构。

参考图6-8中详细示出了驱动机构,第一传动部13包括与驱动部12相适配的一级传动模组及与第二传动部14相适配的驱动模组;

第一传动部13通过一级传动模组与驱动部12配合连接,以使第一传动部13移动;同时,第二传动部14受驱动模组驱使在第三传动部15传动作用下移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13与驱动部12间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一级传动模组包括沿所述第一传动部1一侧面延伸排布的内侧传动齿131;

驱动部12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一驱动齿轮122,驱动齿轮122与内侧传动齿131啮合;

第一传动部13通过驱动部12带动与内侧传动齿131啮合的驱动齿轮122转动,以使得内侧传动齿131在驱动齿轮122转动驱动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部13移动。

更加一步,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间通过齿轮齿条传动;

所述驱动模组包括靠近第二传动部14的第一传动部13侧面上沿其延伸方向排布的外侧传动齿132;

第二传动部14的内侧即相对靠近第一传动部13的一侧设置有齿条141,第三传动部15为若干的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部15与外侧传动齿132及齿条141相啮合。

参考图7所示的,第一传动部13的两侧面上设置有齿轮,具体的,第一传动部13的两侧面上的齿轮包括上述的内侧传动齿131、外侧传动齿132;

内侧传动齿131与驱动部12传动连接,使得第一传动部13移动;

外侧传动齿132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通过第一传动部13移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传动齿轮带动第二传动部14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以及第三传动部15间通过齿轮齿条实现相互间的传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3、第二传动部14的运动方向相反仅仅为本发明中的其中一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现有技术中如常见的蜗轮蜗杆传动以及皮带轮传动,同样可实现两部分间形成相反的运动的实施方案,同样应视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传动部13通过驱动部12驱使其移动,第一传动部13移动带动传动齿轮15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部14朝第一传动部13移动相反的方向移动,其中的,传动齿轮传动的同时,限制了第二传动部14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二传动部14与第一传动部13运动相反。

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平行设置,使得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相向运动,以保证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的平衡;

第一传动部13沿其延伸方向上开设有贯穿两端面的滑槽133;

第二传动部14上设置有对应滑槽133的滑块142,滑块142的全部或者部分与滑槽133滑动连接,滑块142可从滑槽133的任一端伸出,方便第一传动部13可朝两相对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移载板11的移动的自由度更高,满足移载板11朝向两方向偏移的需求。

驱动部12包括电机121,通过一电机12驱动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同步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减少驱动设备的使用,减轻了整个高空移载平台的质量。

还包括基座17,其设置在驱动机构的底部;其包括基板171,基板171将移载机构1及抬升机构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滑轨包括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第一滑轨134安装在第一传动部13的底部,第二滑轨143安装在第二传动部14的底部;

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的两侧边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的槽口,若干滚轮172安装在基座17上,滚轮172与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滑动连接,滚轮172在槽口内滚动。

进一步地,滑槽133、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间相互平行设置,通过滑槽133将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限制使得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沿滑槽133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滚轮172与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滑动连接,同样限制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的滑动轨迹,并且,滚轮172的侧壁与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的槽口内壁相抵触,限制了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重,滑槽133、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呈弧状,使得配重块沿第一滑轨134限定方向滑动,移载板11沿滑槽133及第二滑轨143限定方向滑动,使得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沿第一滑轨134及第二滑轨143的限定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升降装置被用于攀登电线杆,通过移载板11沿弧线移动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接触原先无法触及的电线杆侧壁。

为了便于第一传动部13与第二传动部14配合,配重块整合在第一传动部13中,以使得配重块与第一传动部13形成一整体,具体地,第一传动部13由含有锰、镉、钨等重金属的合金制成,同时兼顾硬度及耐磨性,将配重块整合至第一传动部13中,从而减小了传动部体积。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移载板11上还安装有攀登梯16,当抬升机构2回缩时,操作人员通过攀登梯16登上移载板11,再由抬升机构2将移载板11抬升至规定的位置处;同时,移载板11的边缘周向布置有扶手,避免用户从移载板11上跌落。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5003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