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胎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38



1.本发明涉及生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轮胎的制造方法,记载了在成型鼓上依次卷绕片状的内衬层橡胶以及宽度比所述内衬层橡胶宽且呈片状的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从内衬层橡胶伸出。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81671号公报
4.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07405号


技术实现要素:

5.另一方面,优选上述胎体帘布层具有卷绕的始端部和终端部重叠的重叠部,所述重叠部的所述始端部和所述终端部通过按压而可靠地接合。
6.作为上述的重叠部的接合方法,可以考虑应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胎体帘布层材料的制作方法。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制作方法中,使用两组辊单元,使一方的辊单元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接合部的中央侧向一侧移动,并且使另一方的辊单元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接合部的中央侧向另一侧移动。此时,所述另一方的辊单元晚于所述一方的辊单元开始移动。
7.在此,由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从所述内衬层橡胶伸出的部分与所述成型鼓直接接触,因此与上述成型鼓的粘接力小。因此,如果将上述专利文献2的制作方法应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接合,则在所述两侧的伸出部分上,以时间差作用有由所述各辊单元产生的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力,产生所述胎体帘布层在其宽度方向上错位的问题。
8.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制造生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
9.本发明为一种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在形成于鼓上的第一橡胶片的第一圆筒体的外侧卷绕宽度比所述第一橡胶片宽的第二橡胶片,形成具有卷绕的始端部与终端部重叠的重叠部的第二圆筒体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终端部向所述始端部按压而将所述重叠部接合的接合工序,所述第二圆筒体包含与所述第一圆筒体接触的接触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一圆筒体向鼓轴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一对非接触区域,所述接合工序包含: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第一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内端侧滚动至外端侧而进行按压;以及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第二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另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内端侧滚动至外端侧而进行按压,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和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
10.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接合工序包含: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所述第一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所述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中央侧滚动至所述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所述内端而进行按压;以及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所述第二辊在所
述重叠部上从所述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中央侧滚动至所述另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所述内端而进行按压,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晚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开始。
11.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接着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而进行的,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接着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而进行的。
12.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
13.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
14.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移动速度。
15.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以及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为0.10mpa~0.15mpa。
16.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移动速度与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移动速度相同。
17.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以及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为0.20mpa~0.25mpa。
18.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橡胶片为未硫化橡胶的橡胶材料,所述第二橡胶片为平行排列的帘线被未硫化橡胶覆盖而成的帘布层材料。
19.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橡胶片为内衬层,所述第二橡胶片为胎体帘布层。
20.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和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由此,所述一方的非接触区域和所述另一方的非接触区域在相同的定时下沿鼓轴方向作用有反向的力,因此抑制了所述第二橡胶片向鼓轴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能够高精度地制造生胎。
附图说明
21.图1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22.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23.图3是卷绕有橡胶片的鼓的俯视图。
24.图4的(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25.图5的(a)、(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26.标号说明
27.1a:生胎;38i、39i:内端;38e、39e:外端;11:第一辊;12:第二辊;s2:接合工序;n3: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36a:一方的非接触区域;36b:另一方的非接触区域;32a:第二圆筒体;32a:始端部;32b:终端部;33:重叠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根据附图对发本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9.图1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生胎的制造方法(以下,有时简称为“制造方法”。)制造的轮胎1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1表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另外,本发明除了乘用车用以外,还可以用于机动二轮车用或重载用等充气轮胎的生胎的制造方法。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胎体6,其在两侧的胎圈部4、4之间延伸;带束层7,其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配置在胎面部2上;以及内衬层8,其配置在胎体6的内侧。
31.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由将胎体帘线(省略图示)相对于轮胎周向以70
°
~90
°
的角度排列而成的一张胎体帘布层6a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帘布层6a包含主体部6a和一对折返部6b。主体部6a例如跨越在两侧的胎圈部4中埋设的胎圈芯5、5之间而延伸。折返部6b例如与主体部6a相连地绕着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本实施方式的折返部6b具有夹在带束层7与主体部6a之间的外端6e。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形成为具有轮胎径向的长度大的折返部6b的所谓的高折回(high turn up)结构。
32.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由配置在轮胎径向的内外的2片带束帘布层7a、7b形成。各带束帘布层7a、7b例如具有相对于轮胎周向以45
°
~75
°
的角度排列的钢丝帘线。内侧的带束帘布层7a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e比胎面端te、折返部6b的外端6e靠轮胎轴向的外侧。
33.所述“胎面端te”被确定为对标准状态的轮胎1施加标准载荷并以0度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
34.所述“标准状态”是指轮胎1组装于标准轮辋(省略图示)且填充有标准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
35.所述“标准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该规格按每个轮胎确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36.所述“标准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确定的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
37.所述“标准载荷”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个轮胎规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载荷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
38.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8由空气非透过性优异的丁基系橡胶形成。内衬层8例如与胎体帘布层6a的主体部6a接触,在两侧的胎圈芯5、5之间延伸。
39.图2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装置t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装置t采用公知的装置。装置t例如包含鼓10、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t还包含服务器13及输送单元14。
40.本实施方式的鼓10具有圆筒状的卷绕面10s。鼓10的卷绕面10s例如由支承于鼓10的旋转轴10r上的多个组合模16形成。各组合模16例如以能够在鼓10的径向(鼓径向)上移
动的方式支承于旋转轴10r。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卷绕面10s能够在鼓径向上扩径缩径。
41.鼓10的旋转轴10r与设置于输送单元14上的马达等驱动部(省略图示)连结。由此,鼓10的卷绕面10s能够经由旋转轴10r旋转。旋转轴10r的长度方向是鼓10的轴向(鼓轴方向)x。本实施方式的鼓10的旋转轴10r水平地配置。
42.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辊11及第二辊12用于将橡胶片30向卷绕面10s侧按压。第一辊11及第二辊12分别包含支承轴17和辊片18。辊片18例如由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轴17。辊片18的宽度w(图3所示)例如优选为5mm~10mm。
43.本实施方式的支承轴17例如被支承于包含未图示的公知的杆缸机构或齿条齿轮机构等的公知的移动工具(省略图示)。由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辊11及第二辊12例如能够在鼓轴方向x或铅垂方向(上下方向)y上移动。
44.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13用于向旋转的鼓10的卷绕面10s供给橡胶片30。通过将橡胶片30卷绕在鼓10的卷绕面10s上来形成作为轮胎部件的生胎1a。
45.图3是鼓10和卷绕在鼓10上的橡胶片3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橡胶片30包含第一橡胶片31以及宽度比第一橡胶片31宽的第二橡胶片32。第二橡胶片32卷绕在第一橡胶片31的外侧。
4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橡胶片32的长度方向(服务器13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比鼓10的卷绕面10s的鼓周向的长度大。由此,当第二橡胶片32卷绕在鼓10上时,形成第二橡胶片32的卷绕的始端部32a和终端部32b重叠的重叠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部33遍及第二橡胶片32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形成。第一橡胶片31例如优选为其长度方向的长度比鼓10的卷绕面10s的周向的长度大。
47.第一橡胶片31例如是未硫化的橡胶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橡胶片31被内衬层8采用。第二橡胶片32例如是平行配置的帘线被未硫化橡胶覆盖而成的帘布层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橡胶片32被胎体帘布层6a采用。
48.如图2所示,输送单元14用于将鼓10搬入服务器13,并且从服务器13搬出鼓10。输送单元14例如可以沿着设置在地板上的轨道19等移动。
49.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形成工序s1和接合工序s2。在形成工序s1中,在形成于鼓10上的第一圆筒体31a的外侧形成第二圆筒体32a。
50.图4的(a)是用于说明形成工序s1的鼓10的剖视图。如图4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筒体31a通过在鼓10的卷绕面10s上卷绕第一橡胶片31而形成。第一橡胶片31例如通过由服务器13输送到旋转的鼓10上而卷绕在卷绕面10s上。而且,卷绕的终端部(省略图示)例如通过第一辊11或第二辊12与第一橡胶片31接合。
51.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成工序s1中,接着,第二橡胶片32例如通过服务器13输送到旋转的鼓10上而卷绕在卷绕面10s及第一圆筒体31a上,由此形成第二圆筒体32a。此时,始端部32a和终端部32b在鼓径向上重叠。重叠部33例如优选以在铅直方向上位于最上侧的方式配置。重叠部33的鼓周向的长度l1(图2所示)优选小于辊片18的宽度w,例如为3mm~6mm程度。此时,第一辊11和第二辊12被限制在离开鼓10的位置。
52.第二圆筒体32a包含与第一圆筒体31a接触的接触区域35和从第一圆筒体31a向鼓轴方向x的两侧伸出的一对非接触区域36、36而形成。非接触区域36、36分别形成为其鼓轴
方向x的长度l2相同。在本说明书中,一方的非接触区域(图中的左侧)为第一非接触区域36a,另一方的非接触区域(图中的右侧)为第二非接触区域36b。
53.接着,进行接合工序s2。本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s2包含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
54.图4的(b)是用于说明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的鼓10的剖视图。如图4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使第一辊11在重叠部33上从接触区域35的鼓轴方向x的中央侧滚动到第一非接触区域36a的内端38i而进行按压。在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中,例如,未图示的所述移动工具工作,第一辊11与重叠部33的接触区域35的鼓轴方向x的中央接触,使第二橡胶片32按压在鼓10上。接着,例如,所述移动工具工作,第一辊11沿着鼓轴方向x向第一非接触区域36a侧一边按压一边移动。在该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中,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鼓轴方向x)设定为v1。另外,在第一橡胶片31为胎体帘布层6a的情况下,第一辊11的按压力p1优选为0.10mpa~0.15mpa。此时,为了避免与第一辊11接触,第二辊12被限制在离开鼓10的位置。
55.接着,进行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图5的(a)是用于说明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的鼓10的剖视图。如图5的(a)所示,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使第二辊12在重叠部33上从接触区域35的鼓轴方向x的中央侧滚动至第二非接触区域36b的内端39i而进行按压。在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中,例如,未图示的所述移动工具工作,第二辊12与重叠部33的接触区域35的鼓轴方向x的中央接触,使第二橡胶片32按压在鼓10上。此时,优选第二辊12在与第一辊11最初按压第二橡胶片3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进行按压。接着,例如所述移动工具工作,使第二辊12沿着鼓轴方向x向第二非接触区域36b侧一边按压一边移动。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例如在第一辊11在接触区域35移动的过程中开始。
56.这样,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例如晚于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开始。这是为了避免第一辊11与第二辊12接触,且使向第二橡胶片32的最初的按压位置位于相同位置,从而牢固地接合第二橡胶片32。
57.在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中,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鼓轴方向x)设定为比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快。另外,第二辊12的按压力p2优选为与第一辊11的按压力p1相同,例如设定为0.10mpa~0.15mpa。
58.接着,开始进行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图5的(b)是用于说明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的鼓10的剖视图。如图5的(b)所示,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使第一辊11在重叠部33上从第一非接触区域36a的鼓轴方向x的内端38i侧滚动至外端38e侧而进行按压。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使第二辊12在重叠部33上从第二非接触区域36b的鼓轴方向x的内端39i侧滚动至外端39e侧而进行按压。
59.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由此,第一非接触区域36a和第二非接触区域36b在相同的定时沿鼓轴方向x作用反向的力,因此能够抑制第二橡胶片32向鼓轴方向x的位置偏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高精度地制造生胎1a。所述“相同的定时”是指第一辊11通过第一非接触区域36a的内端38i上的时刻与第二辊12通过第二非接触区域36b的内端39i上的时刻相同。另外,所述“相同的定时”包含能够发挥抑制第二橡胶片32向鼓轴方向x的位置偏移的效果的程度的所
述时刻的偏移,例如,包含所述时刻的偏移在2sec以内的情况。
60.为了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使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中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比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中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快。虽然由接触区域35的鼓轴方向的长度l3(第一橡胶片31的宽度)来决定,但例如优选使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比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快30mm/sec~50mm/sec。
61.优选为,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中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与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中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相同。由此,通过各外端38e、39e的第一辊11及第二辊12的定时也相同,在第一非接触区域36a及第二非接触区域36b的整个区域,第一辊11及第二辊12沿鼓轴方向x作用反向的力。由此,进一步抑制第二橡胶片32向鼓轴方向x的位置偏移。
62.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中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与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中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相同。在该情况下,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中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比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中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快。
63.虽然由接触区域35的鼓轴方向的长度l3来决定,但例如优选使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为140mm/sec~200mm/sec。另外,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及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优选为190mm/sec~250mm/sec。
64.另外,各步骤n1~n4中的移动速度v1、v2、v1、v2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由于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而且,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中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与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中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相同。只要满足这些规定,其他的移动速度可以分别选定。
65.为了有效地发挥上述作用,优选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中的第一辊11的按压力p1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中的第二辊12的按压力p2相同。在第二橡胶片32为胎体帘布层6a的情况下,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中的第一辊11的按压力p1以及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中的第二辊12的按压力p2优选为0.20mpa~0.25mpa。
66.在本实施方式的接合工序s2中,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是接着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而进行的。另外,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是接着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而进行的。即,接合工序s2例如从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为止不使第一辊11停止地进行。另外,接合工序s2例如从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为止不使第二辊12停止地进行。
6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晚于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开始。然后,接着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而进行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接着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而进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也可以在相同的定时下开始,然后,按照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的顺序开始。在该情况下,优选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与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相同。另外,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1的第一辊11的移动速度v1和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2的第二辊12的移动速度v2也可以相同。
68.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69.【实施例】
70.使用图2的装置,制造出在由第一橡胶片(内衬层)构成的第一圆筒体的外侧形成有由第二橡胶片(胎体帘布层)构成的第二圆筒体的生胎。并且,对生胎的第二圆筒体的成型精度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和通用规格如下所述。
71.非接触区域各自的鼓轴方向的长度:140mm
72.<成型精度>
73.测试仪测量第二橡胶片相对于第一橡胶片在鼓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结果用实测值来表示,小于5mm为良好。结果如表1所示。
74.在实施例中,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在相同的定时下开始。在比较例中,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在不同的定时下开始。
75.【表1】
[0076][0077]
可以确认出,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与比较例的制造方法相比成型精度优异。

技术特征:
1.一种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在形成于鼓上的第一橡胶片的第一圆筒体的外侧卷绕宽度比所述第一橡胶片宽的第二橡胶片,形成具有卷绕的始端部与终端部重叠而成的重叠部的第二圆筒体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终端部向所述始端部按压而将所述重叠部接合的接合工序,所述第二圆筒体包含与所述第一圆筒体接触的接触区域以及从所述第一圆筒体向鼓轴方向的两外侧伸出的一对非接触区域,所述接合工序包含: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第一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内端侧滚动至外端侧而进行按压;以及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第二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另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内端侧滚动至外端侧而进行按压,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和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接合工序包含: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所述第一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所述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中央侧滚动至所述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所述内端而进行按压;以及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使所述第二辊在所述重叠部上从所述接触区域的鼓轴方向的中央侧滚动至所述另一方的所述非接触区域的所述内端而进行按压,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晚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开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接着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而进行的,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接着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而进行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移动速度。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以及所述第二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为0.10mpa~0.15mpa。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移动速度与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移动速度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以及所述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中的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为0.20mpa~0.25mpa。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橡胶片为未硫化橡胶的橡胶材料,所述第二橡胶片为平行排列的帘线被未硫化橡胶覆盖而成的帘布层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胎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橡胶片为内衬层,所述第二橡胶片为胎体帘布层。
技术总结
生胎的制造方法。高精度地制造生胎。包含接合工序(S2)的生胎(1a)的制造方法。生胎包含具有一对非接触区域(36、36)的第二圆筒体(32A)。第二圆筒体具有卷绕的始端部(32a)与终端部(32b)重叠的重叠部(33)。接合工序包含: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3),使第一辊(11)在重叠部上从一方的非接触区域(36A)的鼓轴方向的内端(38i)侧滚动至外端(38e)侧而进行按压;以及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N4),使第二辊(12)在重叠部上从另一方的非接触区域(36B)的鼓轴方向的内端(39i)侧滚动至外端侧而进行按压。第一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和第二非接触区域接合步骤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合步骤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合步骤是按照相同的定时进行的。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琢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7/8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5004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