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智能门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现有的智能锁在以下场所应用较多,比如银行,政府部门(注重安全性),以及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别墅,宾馆(注重方便管理)。
现有的智能锁采用的传统工艺成型,并为前、后专用不可互换一体结构与电路设计,增加了后期的专业人员售后成本及产品维修复杂性。并且,当前锁电子模块出现故障后,售后维护人员在现场不能维护完毕,一般需要将前锁的电子模块拆卸下来,带走维修,导致智能锁失去智能开锁功能,用户只能临时使用钥匙开门,用户使用极为不便,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智能锁产品维护困难及智能锁前锁模块拆卸后只能使用钥匙开锁的情况,提供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
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包括前锁模块,前锁壳,后锁模块与后锁壳,所述前锁模块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前锁壳上,所述后锁模块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后锁壳上,所述前锁壳与所述后锁壳对应安装在门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前锁模块包括主开锁模块,所述后锁模块包括电源模块与副开锁模块,所述主开锁模块、副开锁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前锁模块与所述后锁模块均可互换安装在所述后锁壳与所述前锁壳上的。
优选的,所述前锁模块与所述后锁模块均分别包括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边部设置有滑轨,所述前锁壳与所述后锁壳边部均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卡接。
优选的,所述前锁壳内还设置有锁固组件,所述前锁模块还包括有安装座,所述主开锁模块安装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前锁模块的安装壳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锁固组件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锁固组件包括底座、锁钩、开关主齿轮、弹簧与盖板,所述底座安装在所述前锁壳上,所述锁钩与所述开关主齿轮均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内并相互啮合,所述锁钩的活动端凸出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座卡接,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前锁壳的一端,所述弹簧卡接在所述开关主齿轮与所述盖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前锁壳与所述后锁壳内还设置有转接板,所述前锁模块及所述后锁模块端部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所述转接板抵接。
优选的,所述主开锁模块上集成有人脸识别功能、指静脉识别功能与指纹识别功能,副开锁模块上集成有rfid读卡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前锁模块与后锁模块均是可拆卸安装在前锁壳与后锁壳上的,当前锁模块的主开锁模块出现故障后,维护人员即可快捷的拆卸前锁模块,并将后锁模块拔插下来安装在前锁壳上,便于用户临时通过副开锁模块开锁,无需使用钥匙,解决了现有的智能锁维护期间只能使用钥匙开锁的使用痛点,具有极佳的用户体验,并且降低售后成本及维修复杂性,实现人人会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爆炸示意图;
图3为锁固组件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包括前锁模块1,前锁壳2,后锁模块3与后锁壳4,所述前锁模块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前锁壳2上,所述后锁模块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后锁壳4上,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对应安装在门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前锁模块1包括主开锁模块11,所述后锁模块3包括电源模块31与副开锁模块32,所述主开锁模块11、副开锁模块32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31电连接,所述前锁模块1与所述后锁模块3均可互换安装在所述后锁壳4与所述前锁壳2上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前锁壳2与后锁壳4通过螺栓或者铆钉等连接件分别安装在门板的前后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前锁壳2与后锁壳4在门板两侧是相对安装的,实现开锁功能。前锁模块1可拆卸安装在前锁壳2上,而后锁模块3可拆卸安装在后锁壳4上,便于售后人员拆卸维护。在前锁模块1包括主开锁模块11,用户通过主开锁模块11即可实现快捷开锁,无需使用钥匙,简单方便。主开锁模块11可以是人脸识别后开锁,指纹识别开锁等,操作简单方便。后锁模块3包括有电源模块31与副开锁模块32,电源模块31可以是电池模块,可以直接为主开锁模块11与副开锁模块32提供直流电源;电源模块31也可以是交变直变压器,可以将市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给主开锁模块11与副开锁模块32。进一步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前锁模块1及后锁模块3可互换安装在前锁壳2及后锁壳4上,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的形状、尺寸大小是一致,当前锁模块1的主开锁模块11出现电子故障后,售后人员可以直接将前锁模块1从前锁壳2上拔出,再将后锁模块3从后锁壳4上拔出后插入前锁壳2内,使得用户可以在前锁模块1维修、升级期间,临时通过后锁模块3上集成的副开锁模块32开锁,此时副开锁模块32通过电源模块31自给电并执行开锁功能,无需使用钥匙开锁,解决用户智能锁使用过程中的痛点,用户体验极佳。当前锁模块1维修完成后,可直接替换后锁模块3,并将后锁模块3重新装回后锁壳4中。
如图1~2所示,所述前锁模块1与所述后锁模块3均分别包括有安装壳12,所述安装壳12边部设置有滑轨121,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边部均分别设置有滑槽21,所述滑轨121与所述滑槽21卡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快捷拔插前锁模块1与后锁模块3的功能,本技术方案在前锁模块1与后锁模块3上集成有安装壳12,在安装壳12的边部设置有滑轨12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壳12的边部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块121,而前锁壳2及后锁壳4的边部对应所述滑轨121设置有滑槽21,用户手持安装壳12,即可沿着滑槽21推动,将滑轨121卡入滑槽21内,拔插起来极为方便,无需使用螺栓、铆钉等连接件固定安装前锁模块1与后锁模块3。
如图2~3所示,所述前锁壳2内还设置有锁固组件5,所述前锁模块1还包括有安装座13,所述主开锁模块1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内,所述前锁模块1的安装壳12与所述安装座13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座13与所述锁固组件5活动卡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其前锁模块1是通过前锁壳2安装在门外侧的,为了防止其他人随意拔插前锁模块1,在前锁壳2内设置锁固组件5,前锁模块1包括有安装座13,主开锁模块11安装在安装座13内,并且安装壳12盖在安装座13上,将主开锁模块11密封保护,防尘效果好,避免主开锁模块11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受潮。当用户手持安装壳12并将其沿着滑槽121插入前锁壳2内时,安装座13沿着前锁壳2的底部同步运动,直至与锁固组件5卡接,外人即可不能随意拔插前锁模块1,防盗效果极佳。
如图2~3所示,所述锁固组件5包括底座51、锁钩52、开关主齿轮53、弹簧54与盖板55,所述底座51安装在所述前锁壳2上,所述锁钩52与所述开关主齿轮53均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51内并相互啮合,所述锁钩52的活动端凸出所述底座51与所述安装座13卡接,所述盖板55安装在所述底座51背离所述前锁壳2的一端,所述弹簧54卡接在所述开关主齿轮53与所述盖板55之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底座51通过螺栓安装在前锁壳2内,两个锁钩52活动安装在底座51内,锁钩52与开关主齿轮53上设置有齿轮结构并相互啮合,弹簧卡接在开关主齿轮53与盖板55之间,转动开关主齿轮53,即可带动锁钩52转动,使得锁钩52的活动端围绕锁钩52的中轴线转动,进而弹出或者收缩在底座51内,当锁钩52的活动端弹出底座51外时,即可与安装座13卡接,防止外人拔出前锁模块1;当锁钩52的活动端收缩在底座51内时,锁钩52的活动端与安装座13无接触,用户或者维护人员即可直接拔出前锁模块1,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的,弹簧54设置在盖板55与开关主齿轮53之间,利用弹簧54的弹力将开关主齿轮53压在底座51内,即可使得开关主齿轮53始终与锁钩52啮合,防止锁钩52随意转动,进而带动锁钩52转动,导致锁钩52的活动端与安装座13分离开来。当需要将锁钩52的活动端收缩回底座51时,需要使用工具贯穿底座51,按压开关主齿轮53,此时弹簧54被压缩,且开关主齿轮53与锁钩52分离,不再啮合,锁钩52没有开关主齿轮53的限制,可以自由转动,用户即可自由拔插前所模块1,进行维修。
如图2所示,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内还设置有转接板6,所述前锁模块1及所述后锁模块3端部设置有接触板14,所述接触板14与所述转接板6抵接。具体的,再本实施例中,在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内还设置有转接板6,当前锁模块1与后锁模块3对应插入前锁壳2及后锁壳4时,端部的接触板14即可与转接板6抵接,需要说明的时,前锁壳2与后锁壳4上的转接板6是通过线束电连接,因此,前锁模块1与后锁模块3即可通过转接板6实现电连接,避免使用线束,导致拆装时接线困难。
具体的,所述主开锁模块11上集成有人脸识别功能、指静脉识别功能与指纹识别功能,副开锁模块32上集成有rfid读卡功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主开锁模块11是正常使用的,用户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人脸、指纹等密码进行解锁开门。而指静脉识别功能指静脉识别是静脉识别的一种,首先通过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手指静脉分布图,从手指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近红外光线照射,利用ccd摄像头获取手指静脉的图像,将手指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用于增强指纹识别功能开锁的准确性。而当主开锁模块11出现故障,需要拆卸下来,进行维护时,用户需要临时使用后锁模块3上的副开锁模块32开锁,因此设置有rfid读卡功能,用户刷卡即可开锁,无需使用钥匙。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锁模块(1),前锁壳(2),后锁模块(3)与后锁壳(4),所述前锁模块(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前锁壳(2)上,所述后锁模块(3)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后锁壳(4)上,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对应安装在门板的前后两侧,所述前锁模块(1)包括主开锁模块(11),所述后锁模块(3)包括电源模块(31)与副开锁模块(32),所述主开锁模块(11)、副开锁模块(32)分别与所述电源模块(31)电连接,所述前锁模块(1)与所述后锁模块(3)均可互换安装在所述后锁壳(4)与所述前锁壳(2)上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模块(1)与所述后锁模块(3)均分别包括有安装壳(12),所述安装壳(12)边部设置有滑轨(121),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边部均分别设置有滑槽(21),所述滑轨(121)与所述滑槽(21)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壳(2)内还设置有锁固组件(5),所述前锁模块(1)还包括有安装座(13),所述主开锁模块(11)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3)内,所述前锁模块(1)的安装壳(12)与所述安装座(13)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座(13)与所述锁固组件(5)活动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组件(5)包括底座(51)、锁钩(52)、开关主齿轮(53)、弹簧(54)与盖板(55),所述底座(51)安装在所述前锁壳(2)上,所述锁钩(52)与所述开关主齿轮(53)均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51)内并相互啮合,所述锁钩(52)的活动端凸出所述底座(51)与所述安装座(13)卡接,所述盖板(55)安装在所述底座(51)背离所述前锁壳(2)的一端,所述弹簧(54)卡接在所述开关主齿轮(53)与所述盖板(55)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壳(2)与所述后锁壳(4)内还设置有转接板(6),所述前锁模块(1)及所述后锁模块(3)端部设置有接触板(14),所述接触板(14)与所述转接板(6)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后电子模块可互换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开锁模块(11)上集成有人脸识别功能、指静脉识别功能与指纹识别功能,副开锁模块(32)上集成有rfid读卡功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