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野营房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
背景技术:
野营房是野外施工作业队伍必不可少的生活、住宿设施。它广泛用于石油、钻井、采油、地质、边贸、公路建设等,由于采用瓦楞钢板制作,又称瓦楞板野营房、特种野营房。
野营房作为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辅助设备,在地质勘测、钻井施工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野营房的运输过程中,尤其是在水运过程中,需要使用集装箱作为统一的运输单位,传统的一体式集装箱占据空间极大,运费花费也极大,严重限制了野营房的出口销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节省运输野营房时的运输空间,本申请提供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包括底架;
侧墙,包括墙面正对设置的左侧墙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和所述右侧墙均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左侧墙和一个所述右侧墙组成一组侧墙,两组所述侧墙于底架上间隔设置,排列方向沿所述左侧墙的板面方向,所述左侧墙及所述右侧墙均与所述底架铰接连接,铰接轴与所述左侧墙的墙面平行,所述左侧墙自身可沿指向相对所述右侧墙的方向折叠,所述右侧墙自身可沿指向相对所述左侧墙的方向折叠;
顶墙,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顶墙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侧墙上端并将所述侧墙遮蔽,所述顶墙与所述左侧墙及所述右侧墙均铰接连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
端墙,设置有两个,所述端墙与所述顶墙远离另一所述顶墙的端面铰接连接;
卫生间,所述位于两组所述侧墙之间并与所述底架装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运输野营房时,将左侧墙和右侧墙沿折叠,由于左侧墙及右侧墙各自分别与顶墙和底架铰接连接,当左侧墙和右侧墙折叠时,顶墙的高度下降并向底架趋近,再将难以折叠的卫生间从底架上拆卸后单独放置运输,折叠后呈扁平状的野营房便于叠放运输,大幅度节省了运输时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左侧墙包括上侧墙及下侧墙,所述上侧墙与所述下侧墙铰接连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且位于所述左侧墙远离所述右侧墙的墙面上;
所述右侧墙也包括相互铰接的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所述右侧墙上的铰接轴位于所述右侧墙远离所述左侧墙的墙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互铰接的上侧墙及下侧墙,实现了左侧墙及右侧墙自身折叠的目的,同时,将铰接轴设置于左侧墙及右侧墙相互远离的墙面上,使得在左侧墙及右侧墙折叠后,两个上侧墙及两个下侧墙相互靠近的侧面分别向顶墙的上端面和底架的上端面靠近,从而使得左侧墙及右侧墙折叠后不会增加野营房在水平面内占据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上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相对转动的侧墙定位件;
所述定位槽,包括分别开设于所述上侧墙长度方向两端面上的上定位槽,及分别开设于所述下侧墙长度方向两端面上的下定位槽,所述上定位槽贯穿所述上侧墙的下端面,所述下定位槽贯穿所述下侧墙的上端面,所述上定位槽与所述下定位槽连通,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分别于所述上定位槽及所述下定位槽的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
所述侧墙定位件,包括通过靠近所述卫生间的所述上定位槽及所述下定位槽同时与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插接连接的第一侧定位板,所述第一侧定位板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定位孔插接的第一侧定位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相互铰接上侧墙及下侧墙使得上侧墙及下侧墙的墙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此时顶墙的墙面与上侧墙的墙面垂直,再将第一侧定位板通过第一侧定位轴、定位孔、上定位槽及下定位槽与上侧墙及下侧墙同时插接连接,从而使得上侧墙及下侧墙保持直立状态,再将卫生间装配于底架上后,卫生间的墙壁与第一侧定位板靠近卫生间的端面抵紧,加强第一侧定位板防止上侧墙及下侧墙相互转动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左侧墙及所述右侧墙上均于铰接轴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卡,所述安装卡上卡接连接有包覆带;
所述安装卡,包括贴设固定在上侧墙或下侧墙上的第一板、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上侧墙或所述下侧墙端面上的第二板,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上且板面与所述第二板垂直的第三板,两个所述第三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相互背离的板面上;
所述包覆带,为长条状且长度与所述上侧墙的长度相等,所述包覆带包括长条状的包覆条,所述包覆条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板平行,所述包覆条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与所述第一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卡板远离所述包覆条内侧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三卡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板的板面平行;当所述包覆带通过所述安装卡与所述上侧墙及所述下侧墙同时卡接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三板靠近所述上侧墙或所述下侧墙的板面抵接,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卡板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板面抵接,所述第三卡板靠近所述包覆条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三板的板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野营房展开成型后,将包覆带与安装卡对准,包覆带的长度方向与上侧墙的长度方向平行,将两个第一卡板靠近上侧墙或下侧墙的板面与上侧墙或下侧墙贴合,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卡板分别位于两个第三板靠近上侧墙或下侧墙的一侧,此时推动包覆条,使得包覆条沿上侧墙的板面方向滑动,最终使得第一卡板远离包覆条的端面与第二板远离第三板的板面抵接,即使得包覆带通过安装卡可拆连接与上侧墙及下侧墙上,同时包覆带将上侧墙与下侧墙之间的铰接轴遮蔽,一方面避免雨水从接缝处进入野营房内,另一方面避免雨水使得铰接轴处锈蚀。
可选的,所述底架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两根滑动支撑杆,所述滑动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左侧墙的墙面,所述卫生间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支撑杆适配的滚轮组,所述卫生间通过所述滚轮组及所述滑动支撑杆可拆装配于所述底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卫生间提升后将滚轮组放置在滑动支撑杆上,推动卫生间于滑动支撑杆上滑动,当卫生间滑动至对应位置并与卫生间两侧的左侧墙及右侧墙拼接成完整的野营房后,停止移动卫生间,从而将卫生间装配于底架上。
可选的,所述底架转动连接有多个折叠支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置底架时,将折叠支撑展开,从而将底架抬起远离地面,最终使得整个野营房远离地面,尽可能避免施工现场的蛇、虫进入野营房内,当野营房使用后,将折叠支撑转动后收纳,节省运输空间。
可选的,所述底架的一侧设置有平移架,所述平移架包括两根与所述滚轮组适配的滑动平移杆,所述平移架用于辅助所述卫生间滑动至所述底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直接将卫生间吊装至滑动支撑杆上卫生间易与两侧的左侧墙及右侧墙发生碰撞,损坏左侧墙及右侧墙,通过设置平移架,在施工现场可先将卫生间吊装至平移架上,再推动卫生间滑动至滑动支撑杆上与底架装配,避免了吊装过程中卫生间对左侧墙或右侧墙造成损坏。
可选的,所述左侧墙上设置有窗体,所述端墙上铰接有门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墙上铰接的门体便于工作人员进入野营房内,窗体使得野营房有充足的采光,便于工作人员于野营房内工作或生活。
可选的,所述卫生间与所述右侧墙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端面内凹设置为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嵌槽,工作人员可以在将野营房展开成型后,将用于给野营房供电、供热及供凉的电器设备放置在嵌槽内,从而节省了施工地的空间,也便于野营房内的线路布置。
可选的,所述底架于设置有门体的一侧设置有折叠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底架距地面有一定高度,折叠梯在便于工作人员踩踏后进入野营房内,同时,折叠梯便于收纳,不影响折叠后野营房占据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底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撑中安装块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撑中支撑脚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左侧墙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侧定位板、第二侧定位轴、第三侧定位板及第三侧定位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侧定位板及第一侧定位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卫生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移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包覆带及安装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架;11、横梁;12、底梁;13、折叠支撑;131、安装块;1311、第二锁止孔;1312、第三锁止孔;132、支撑脚;1321、第一锁止孔;133、支撑钢;134、调高垫;14、滑动支撑杆;141、第一安装台;142、调高座;15、地板外框;151、木地板;1511、折叠梯;152、挡片;2、侧墙;21、左侧墙;212、上侧墙;2121、上定位槽;2122、窗体;2123、钢丝网;213、下侧墙;2131、下定位槽;22、侧墙定位件;221、第一侧定位板;2211、第一侧定位轴;222、第二侧定位板;2221、第二侧定位轴;223、第三侧定位板;2231、第三侧定位轴;3、顶墙;4、端墙;5、卫生间;51、嵌槽;52、滚轮组;6、平移架;61、第二安装台;62、平移杆;63、增强杆;64、支撑杆;641、第三安装台;642、支柱;7、包覆带;71、包覆条;72、第一卡板;73、第二卡板;74、第三卡板;8、安装卡;81、第一板;82、第二板;83、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参照图1,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包括底架1、侧墙2、顶墙3、端墙4及与底架1可拆卸连接的卫生间5,其中侧墙2与底架1、侧墙2与顶墙3之间均铰接连接,侧墙2自身可向营房内部折叠,运输时,解除对于各铰接点的锁止,将端墙4反转至顶墙3的上端,再将侧墙2向营房内部折叠,拆下卫生间5后,即可将营房折叠为平面状,极大的节省运输时的空间。
参照图2,底架1包括横梁11和底梁12,横梁11和底梁12均成对设置,底梁12的长度大于横梁11的,两根底梁12间隔正对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底梁12为工字钢,横梁1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底梁12的长度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横梁11具体为圆钢,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横梁11也可以为角钢等其他型制的钢材。横梁11同时穿设于两根底梁12上,两根横梁11分别靠近底梁1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横梁11与底梁12通过焊接固接,最终使得横梁11与底梁12形成矩形的框架结构作为野营房的基础,两根底梁12相互远离的一侧为外侧,相互靠近的一侧为内侧。
参照图2、图3和图4,底架1还包括与底梁12转动连接的多个折叠支撑13,折叠支撑13包括通过焊接固接于底梁12腹板外侧的安装块131,安装块131远离底梁12的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脚132,转动轴通过铆接由内向外依次贯穿底梁12、安装块131及支撑脚132,转动轴的轴向垂直于底梁12的腹板。支撑脚132远离安装块131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1321,第一锁止孔1321贯穿支撑脚132,安装块131靠近支撑脚132的端面上开设有夹角为90°的第二锁止孔1311和第三锁止孔1312,当支撑脚132位于水平面内时,第一锁止孔1321和第二锁止孔1311连通,当支撑脚132沿竖直方向时,第一锁止孔1321和第三锁止孔1312连通,支撑脚132通过插销与安装块131之间实现相对固定。
折叠支撑13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安装块131上端面的支撑钢133,支撑钢133与底梁12上翼板的下端面抵接,当支撑脚132处于竖直状态时,支撑脚132与支撑钢133的下端面抵接,支撑钢133使得支撑脚132产生对于底梁12及营房的直接支撑力,避免在支撑过程中损坏支撑脚132与安装块131之间的转动轴。
折叠支撑13还包括螺纹连接于支撑脚132竖直状态时下端的调高垫134,用于在放置好野营房后对各个支撑脚132进行微调,尽可能将底料调整至水平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支撑13共设置有六个,每根底梁12外侧均设置有三个,三个的折叠支撑13分别位于底梁12的两端和中点,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使得支撑力最大化。
参照图3和图5,底架1还包括两个用于装配卫生间5的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的长度方向与底梁12的长度方向垂直,两根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分列位于底梁12中部支撑脚132的两侧。底梁12的内侧腹板上通过焊接固接有两个第一安装台141,第一安装台141为u型且开口向上,两个第一安装台141分列底梁12中部支撑脚132的两侧,且两个的第一安装台141距支撑脚132的距离相等,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与第一安装台141插接连接,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的长度等于两个底梁12翼板之间的最小间距,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通过与第一安装台141插接连接装配于底梁12上,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底梁12的上翼板内侧抵接。第一安装台141的水平面上螺纹穿设有调高座142,调高座142具体为螺纹穿设于第一安装台141上的螺栓,调高座142的柱头与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的下端面抵接,转动调高座142,即可对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的竖直高度进行微调,从而调整卫生间5的高度,使得卫生间5以合适的竖直高度装配在底架1上。
底架1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底梁12上端面的地板外框15,地板外框15设置有两个且分列底梁12中部支撑脚132的两侧,地板外框15之间的距离为预留出的用于装配卫生间5。地板外框15中嵌设有木地板151,木地板151一方面作为野营房的内部地板,另一方面作为侧墙2的连接基础。
参照图1和图6,侧墙2包括墙面正对设置的左侧墙21和右侧墙,左侧墙21及右侧墙的面积不大于木地板151的面积,左侧墙21和右侧墙形成一组侧墙2,侧墙2设置有两组,两组侧墙2分别铰接装配在两块木地板151上。左侧墙21的墙面与横梁11的长度方向垂直,木地板151于与左侧墙21抵接的端面上预先通过自攻螺丝固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合页,在装配左侧墙21时,通过自攻螺丝将合页固接于左侧墙21的内侧下端,从而使得左侧墙21可向野营房内部翻转。
右侧墙的墙面与横梁11的长度方向垂直,木地板151于与右侧墙抵接的端面上预先通过自攻螺丝固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布的合页,在装配右侧墙时,通过自攻螺丝将合页固接于右侧墙的内侧下端,从而使得右侧墙可向野营房内部翻转。
左侧墙21及右侧墙自身均可沿指向野营房内部的方向折叠,为了实现这一设计目的,左侧墙21及右侧墙均包括面积相等的上侧墙212和下侧墙213,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铰接连接,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通过合页实现铰接连接且合页位于上侧墙212的外侧,合页通过自攻螺丝固接于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上,将上侧墙212通过合页折叠贴附在下侧墙213的外侧面上后,再通过木地板151上的合页使得下侧墙213的内侧面与木地板151的上表面贴合,从而将左侧墙21与右侧墙折叠收纳,减小野营房的高度。
为了确保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形成左侧墙21或右侧墙时,下侧墙213的上端面垫设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垫。
参照图7和图8,为了在展开野营房时,保持左侧墙21及右侧墙的竖直状态,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均开设有定位槽,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相对转动的侧墙定位件22。
定位槽包括分别开设于上侧墙212长度方向两端面的上定位槽2121,及分别开设于下侧墙213长度方向两端面上的下定位槽2131,上定位槽2121贯穿上侧墙212的下端面,下定位槽2131贯穿下侧墙213的上端面,上定位槽2121与下定位槽2131连通,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分别于上定位槽2121及下定位槽2131的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
侧墙定位件22包括通过靠近卫生间5的上定位槽2121及下定位槽2131同时与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插接连接的第一侧定位板221、通过远离卫生间5的上定位槽2121与上侧墙212插接连接的第二侧定位板222及通过远离卫生间5的下定位槽2131与下侧墙213插接连接的第三侧定位板223,第一侧定位板221上通过焊接固接有两个第一侧定位轴2211,第二侧定位板222及第三侧定位板223上分别穿设并通过焊接固接有第二侧定位轴2221与第三侧定位轴2231,第一侧定位轴2211与定位孔插接,将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沿竖直方向摆正后,将两个第一侧定位轴2211、第二侧定位轴2221、第三侧定位轴2231插入定位孔中,第一侧定位板221则起到保持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作用,第二侧定位轴2221及第三侧定位轴2231与端墙4连接,通过端墙4起到从另一侧保持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作用。
左侧墙21中上侧墙212的墙面上开设有用于给野营房内部透光通风的窗体2122,窗体2122的外侧预制固定有钢丝网2123,避免外界杂物将窗体2122上的玻璃损坏。
顶墙3设置有两个,两个顶墙3分别位于两组侧墙2的上方,为了能将左侧墙21及右侧墙折叠,顶墙3必须与上侧墙212铰接连接。顶墙3与上侧墙212通过合页铰接连接,合页的两端通过自攻螺丝分别固接于顶墙3和上侧墙212的内侧面。当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叠合后,上侧墙212的内侧面与顶墙3的内侧面贴合。
端墙4也设置有两个,端墙4设置22于顶墙3远离卫生间5的端面上,端墙4也通过合页与顶墙3铰接连接,合页的两端通过自攻螺丝分别固接于顶墙3和端墙4的外侧面,在折叠营房时,先将端墙4翻转,使得端墙4的外表面与顶墙3的外表面贴合,再对两组侧墙2进行折叠。端墙4上通过合页铰接连接有用于出入野营房的门体,为了便于现场工作人员进出野营房,木地板151的下端面通过螺钉于门体下方固接有折叠梯1511。
端墙4的内侧面上也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在端墙4墙面位于竖直平面内时,第二侧定位轴2221及第三侧定位轴2231均通过定位孔与端墙4插接连接。
参照图9,由于卫生间5内配套的真空抽水系统,故卫生间5无法进行折叠,只能与底架1进行装配。卫生间5外轮廓为立方体状的箱体,卫生间5包括两个隔间,两个隔间内均有单独的真空抽水系统,隔间的墙壁上设置有卫生间5门,卫生间5门朝向两个端墙4,使得野营房最终被分为两个可独立使用的营房,实现了在一套野营房中形成更多居住或使用空间的目的,进一步压缩了运输时的成本。
卫生间5与右侧墙共面的墙壁内凹形成嵌槽51,该嵌槽51可用于放置给野营房供热或供冷的空调外机,嵌槽51处也罩设有钢丝网2123,避免空调外机等机电设备损坏。进一步提升了野营房的一体化程度。卫生间5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滚轮组52,本身亲实施例中滚轮组52的数量具体为3组,单个滚轮组52包括2个滚轮,单个滚轮与其中一个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适配,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通过滚轮组52承托卫生间5。
参照图10,为了辅助卫生间5滑动至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上,底梁12于外侧面的一侧设置有平移架6,平移架6位于右侧墙的外侧。平移架6包括通过焊接固接于底梁12腹板外侧面的两个第二安装台61,第二安装台61为u型且开口向上,第二安装台61的位置与第一安装台141的位置对应。平移架6还包括两个分别与第二安装台61插接连接的平移杆62,平移杆62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当平移杆62与第二安装台61插接连接时,平移杆62通过插销与第二安装台61可拆连接。
平移架6还包括两根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杆62的增强杆63,增强杆63的两端通过焊接分别固接于两根平移杆62相对的侧面上,增强杆63与平移杆62形成矩形框架,增强了平移架6的强度。
平移架6还包括可拆连接于平移杆62下端面的支撑杆64,支撑杆64用于将平移杆62远离底梁12的端部支撑,从而使得平移杆62保持水平,便于卫生间5通过平移杆62滑动至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上。支撑杆64包括通过焊接固接于平移杆62下端面的第三安装台641,第三安装台641呈u型且开口向下,第三安装台641远离底梁12。支撑杆64还包括通过插销与第三安装台641可拆连接的支柱642,支柱642的下端面也螺纹连接有调高垫134。
在使用地将折叠状态的野营房展开并将各个铰接点固定后,将平移架6安装于底梁12上,再将卫生间5吊装至平移架6上,推动卫生间5滑动至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上,从而实现卫生间5与底架1之间的装配。为了避免推动卫生间5时,卫生间5步进值过大,卫生间5从远离平移架6的一侧脱出底架1,地板外框15与共面的外侧面上通过焊接固接有挡片152,当卫生间5装配在底架1上时,卫生间5的墙壁与挡片152抵接。
卫生间5的各墙壁上预先通过自攻螺丝固接有多个搭扣母座,左侧墙21、右侧墙及顶墙3上预先通过自攻螺丝固接有多个搭扣子座,在将卫生间5装配于底架1上后,将搭扣母座与搭扣子座扣合,从而将卫生间5与左侧墙21、右侧墙及顶墙3连接在一起。
参照图11,由于在野营房完全成型后,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上合页裸露在野营房外侧,在雨雪天气中容易发生锈蚀,影响后续野营房的收纳,合页处设置有用于保护合页的包覆带7。合页的上下两侧通过自攻螺丝均固定有多个安装卡8,安装卡8包括固定在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上的第一板81、板面垂直于第一板81且与第一板81一体成型的第二板82,第二板82位于第一板81远离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的端面上,及与第二板82一体成型的第三板83,第三板83板面与第二板82板面垂直,两个第三板83分别位于两个第二板82相互背离的板面上。为了节省制造包覆带7所用到的材料,位于合页上下两侧的两个第一板81分别与合页的两个叶片叠合,第一板81垫设在合页靠近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的一侧,通过同一组自攻螺丝将的合页及两个第一板81分别与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固定。
包覆带7为长条状且长度与上侧墙212的长度相等,包覆带7包括长条状的包覆条71,包覆条71的截面为拱形,包覆条71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面上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卡板72,第一卡板72的板面与第一板81平行,包覆条71的内侧面一体成型有第二卡板73,第二卡板73与第一板81的板面平行,第二卡板73远离包覆条71内侧面的端面上一体成型有第三卡板74,第三卡板74的板面与第二板82的板面平行。
在将野营房展开成型后,将包覆带7与安装卡8对准,包覆带7的长度方向与上侧墙212的长度方向平行,将两个第一卡板72靠近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的板面与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贴合,此时两个第一卡板72分别位于两个第三板83靠近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的一侧,推动包覆条71,使得包覆条71沿上侧墙212的板面方向滑动,最终使得两个第一卡板72分别与两个第三板83靠近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的板面抵接,第一卡板72远离包覆条71的端面与第二板82远离第三板83的板面抵接,第二板82远离第一板81的端面与第二卡板73靠近第一板81的板面抵接,第三卡板74靠近包覆条71的板面与第二板82远离第三板83的板面抵接,第三卡板74靠近包覆条71的板面与第二板82远离第三板83的板面抵接。弧形的包覆条71使得包覆带7与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连接处过渡平滑,当外界有雨雪时,雨水可顺墙体留下,而不会在上侧墙212和下侧墙213连接处淤积,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防水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运输野营房时,先将搭扣子座和搭扣母座解除连接状态,再将卫生间5从底架1上接触装配,并通过平移架6的辅助将卫生间5取下,取下卫生间5后在解除第一侧定位板221与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的插接连接状态,翻折端墙4使得端墙4翻转至顶墙3上,此时上侧墙212与下侧墙213之间为自由转动状态,折叠左侧墙21及右侧墙后再将折叠支撑13和折叠梯1511收起,使得野营房折叠后呈扁平状,便于叠放运输,大幅度节省了运输时的空间。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架(1);
侧墙(2),包括墙面正对设置的左侧墙(21)和右侧墙,所述左侧墙(21)和所述右侧墙均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左侧墙(21)和一个所述右侧墙组成一组侧墙(2),两组所述侧墙(2)于底架(1)上间隔设置,两组所述侧墙(2)的排列方向沿所述左侧墙(21)的板面方向,所述左侧墙(21)及所述右侧墙均与所述底架(1)铰接连接,铰接轴与所述左侧墙(21)的墙面平行,所述左侧墙(21)自身可沿指向相对所述右侧墙的方向折叠,所述右侧墙自身可沿指向相对所述左侧墙(21)的方向折叠;
顶墙(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顶墙(3)分别设置于两组所述侧墙(2)上端并将所述侧墙(2)遮蔽,所述顶墙(3)与所述左侧墙(21)及所述右侧墙均铰接连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
端墙(4),设置有两个,所述端墙(4)与所述顶墙(3)远离另一所述顶墙(3)的端面铰接连接;
卫生间(5),所述卫生间(5)位于两组所述侧墙(2)之间并与所述底架(1)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21)包括上侧墙(212)及下侧墙(213),所述上侧墙(212)与所述下侧墙(213)铰接连接,铰接轴位于水平面内且位于所述左侧墙(21)远离所述右侧墙的墙面上;
所述右侧墙也包括相互铰接的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所述右侧墙上的铰接轴位于所述右侧墙远离所述左侧墙(21)的墙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上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上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相对转动的侧墙定位件(22);
所述定位槽,包括分别开设于所述上侧墙(212)长度方向两端面上的上定位槽(2121),及分别开设于所述下侧墙(213)长度方向两端面上的下定位槽(2131),所述上定位槽(2121)贯穿所述上侧墙(212)的下端面,所述下定位槽(2131)贯穿所述下侧墙(213)的上端面,所述上定位槽(2121)与所述下定位槽(2131)连通,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分别于所述上定位槽(2121)及所述下定位槽(2131)的底壁上开设有定位孔;
所述侧墙定位件(22),包括通过靠近所述卫生间(5)的所述上定位槽(2121)及所述下定位槽(2131)同时与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插接连接的第一侧定位板(221),所述第一侧定位板(221)上设置有两个与所述定位孔插接的第一侧定位轴(2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21)及所述右侧墙上均于铰接轴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卡(8),所述安装卡(8)上卡接连接有包覆带(7);
所述安装卡(8),包括贴设固定在上侧墙(212)或下侧墙(213)上的第一板(81)、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板(81)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81)远离所述上侧墙(212)或所述下侧墙(213)端面上的第二板(82),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板(82)上且板面与所述第二板(82)垂直的第三板(83),两个所述第三板(83)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82)相互背离的板面上;
所述包覆带(7),为长条状且长度与所述上侧墙(212)的长度相等,所述包覆带(7)包括长条状的包覆条(71),所述包覆条(71)于其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板(72),所述第一卡板(72)的板面与所述第一板(81)平行,所述包覆条(71)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板(73),所述第二卡板(73)与所述第一板(81)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卡板(73)远离所述包覆条(71)内侧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三卡板(74),所述第三卡板(74)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板(82)的板面平行;当所述包覆带(7)通过所述安装卡(8)与所述上侧墙(212)及所述下侧墙(213)同时卡接连接时,所述第一卡板(72)与所述第三板(83)靠近所述上侧墙(212)或所述下侧墙(213)的板面抵接,所述第二板(82)远离所述第一板(81)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卡板(73)靠近所述第一板(81)的板面抵接,所述第三卡板(74)靠近所述包覆条(71)的板面与所述第二板(82)远离所述第三板(83)的板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设置于中部的两根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所述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左侧墙(21)的墙面,所述卫生间(5)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适配的滚轮组(52),所述卫生间(5)通过所述滚轮组(52)及所述支撑杆(64)滑动支撑杆(64)(14)可拆装配于所述底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转动连接有多个折叠支撑(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一侧设置有平移架(6),所述平移架(6)包括两根与所述滚轮组(52)适配的滑动平移杆(62),所述平移架(6)用于辅助所述卫生间(5)滑动至所述底架(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墙(21)上设置有窗体(2122),所述端墙(4)上铰接有门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卫生间(5)与所述右侧墙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端面内凹设置为嵌槽(5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装式立体移动营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于设置有门体的一侧设置有折叠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