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墙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86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墙涂布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立墙面比如地下室侧墙施工防水层时,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橡胶防水涂料进行涂刮,将该涂料加热至200℃,使其具有一定的流淌性能,加热完成后,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喷涂到立墙面上或通过挤出设备将涂料挤出到立墙面上,然后通过人工手持刮板对立墙面上的涂料进行刮匀,以达到防水层的厚度要求,但是目前采用的喷涂设备或挤出设备进行施工存在着以下弊端:1、高温状态下的防水涂料在喷涂时会产生烟气,有害施工人员的健康;2、由于最后通过人工刮匀,涂料厚度难以把控,即不能把控防水层的质量;3、需要人工配合刮匀,效率低;4、由于涂料温度较高,刮匀涂料时容易烫伤,安全性低;5、人工刮匀速度慢,部分区域涂料可能温度降低,流淌性能下降而无法刮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墙涂布机,其包括机架、行走驱动装置、升降装置、涂刮装置及送料装置,该立墙涂布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避免危害工作人员健康、智能涂覆立墙防水层、保证防水层厚度均匀、施工操作简易、施工效率高、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墙涂布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端设有行走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装置、涂刮装置及送料装置;

所述涂刮装置包括保温釜及刮头,所述保温釜与所述刮头连接,所述保温釜包括储料罐,所述保温釜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及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储料罐连通,所述刮头内设有容腔、涂料进口及涂料出口,且所述涂料进口及所述涂料出口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涂料进口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保温釜可拆卸连接,所述送料装置可为所述保温釜输送涂料,通过这样设置,所述送料装置可从所述进料口为所述储料罐输送涂料,位于所述储料罐内的防水涂料从所述出料口流向所述刮头,经过所述涂料进口及所述容腔,最终使得防水涂料从所述涂料出口流出涂覆在立墙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釜的底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刮头铰接,所述连接架的下方还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架及所述刮头铰接,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调节组件可以调节所述刮头与所述保温釜连接的角度,从而调整所述刮头涂覆防水涂料时的涂覆角度,也可以调整所述刮头与立墙面之间的距离,即调整所述刮头涂防水涂料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釜内还设有电泵,所述电泵的进料端与所述储料罐连通,所述电泵的出料端为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涂料进口连接,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电泵可以加快防水涂料的流动速度及流动压力,所述电泵工作后,位于所述储料罐内的防水涂料从所述电泵的进料端进入,经过所述电泵的加压后,从所述电泵的出料端输出至所述刮头内,为所述刮头提供具有一定速度和压力的防水涂料。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釜还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间隔设置,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储料罐设置在所述内壳内,通过这样设置,当加热完成的防水涂料灌入所述储料罐内时,所述保温层能阻隔防水涂料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保温壶外,减缓防水涂料的热量损失,保证防水涂料具有一定的流淌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釜还包括加热罐,所述加热罐设置在所述内壳内,所述储料罐设置在所述加热罐内,且所述储料罐与所述加热罐间隔设置,所述储料罐与所述加热罐之间设有第一加热组件,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第一加热组件通过热传递加热所述加热罐内的空气,所述加热罐内的高温空气通过热传递效应对位于所述储料罐内的防水涂料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可对位于所述储料罐内的防水涂料进行加热,进一步保证位于所述储料罐内的防水涂料的温度达到施工温度的要求,即保证防水涂料具有较好的流淌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釜还设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与所述加热罐连通,所述保温釜上设有导油组件,所述导油组件穿设于所述加油口内,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导油组件可将导热油输入至所述加热罐内,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工作加热位于所述加热罐内的导热油,所述导热油通过热传递效应对位于所述储料罐内的防水涂料进行加热,通过导热油对防水涂料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且加热均匀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釜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吊环,且所述吊环内设有拉力传感器,通过这样设置,设有所述吊环便于升降装置与所述保温釜连接,驱动涂刮装置进行升降运动及水平水平,并且通过所述拉力传感器能检测所述保温釜内防水涂料的剩余情况,当所述拉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力低于设定数值时,表明所述保温釜内的防水涂料即将耗尽,从而向所述保温釜补充防水涂料。

作为优选,所述刮头上还设有定厚组件,所述定厚组件伸出于所述刮头,且所述定厚组件与所述刮头可调整连接,所述保温釜与所述刮头连接的一侧设有万向轮组件,通过这样设置,通过所述定厚组件控制所述刮头与立墙面之间的间距,使得所述刮头涂覆的厚度等于防水层所需的厚度,设有所述万向轮组件,一方面,所述万向轮组件起到了支撑作用,所述万向轮组件与所述定厚组件分别作为支点支撑涂刮装置,保证涂刮装置涂覆时的平稳性;另一方面,所述万向轮组件还起到了导向作用,降低涂刮装置升降运动及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使涂刮装置能顺畅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刮头位于所述涂料出口处设有弹性组件,通过这样设置,立墙面上可以存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当涂刮装置涂覆到凹凸位置特别是凸起位置时,所述弹性组件能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避免发生碰撞而损坏刮头。

作为优选,所述刮头上还设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可调节所述涂料出口的流量,所述刮头上还设有第二加热组件,通过这样设置,防水涂料加热完成后输送至所述刮头内时,防水涂料的温度可能会降低,从而降低防水涂料的流淌性能,所述加第二热组件能重新加热位于所述刮头内的防水涂料,保证防水涂料涂覆时的流淌性能,从而保证防水涂料涂覆时的均匀效果,提高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立墙涂布机时,将立墙涂布机驱动到立墙面的上方,比如对于地下室侧墙,将立墙涂布机驱动到地面上,所述送料装置将加热并搅拌完全的防水涂料输送至所述涂刮装置内,所述升降装置吊着所述涂刮装置在立墙面的表面上做升降运动,同时所述涂刮装置内的防水涂料流出涂覆在立墙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定厚组件控制所述刮头与立墙面之间的距离,使得一次涂覆即可达到防水层的所需厚度,一列涂覆完成后,随着所述行走驱动装置水平移动,按照相同方式涂覆,最终实现整面立墙面防水层的涂覆,无需人工涂刮,降低劳动强度,避免防水涂料的烟气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智能涂覆立墙防水层、保证防水层厚度均匀、施工操作简易、施工效率高、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立墙涂布机的轴侧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涂刮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涂刮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刮头的轴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刮头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刮头的爆炸轴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分流管的轴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刮头的轴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刮头的侧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刮头的爆炸轴侧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下刮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升降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1、涂刮装置;2、机架;3、行走驱动装置;4、升降装置;5、送料装置;6、操控台;11、保温釜;12、刮头;41、液压站;42、吊臂;43、收线器;44、液压马达;45、液压缸;112、电泵;113、万向轮组件;114、吊环;115、导油组件;116、排放管;117、排油管;118、调节组件;119、第一加热组件;122、开关组件;123、定厚组件;124、第二加热组件;125、弹性组件;421、长梁;422、转轴;423、转轮;424、计米器;431、缆绳;1111、外壳;1112、内壳;1113、保温层;1114、加热罐;1115、储料罐;1121、泵送电机;1122、联轴器;1123、转动轴;1124、泵体;1125、进料管;1126、送料管;1151、第一导油管;1152、第二导油管;1153、溢流箱;1154、导油开关;1211、底板;1212、侧板;1213、顶板;1214、盖板;1215、分流管;1221、开关电动缸;1222、连杆;1231、支架;1232、滑轮;1233、l型架;1241、加热板;1242、发热直管;1251、弹簧钢;1252、上夹板;1253、下夹板;1261、上刮板;1262、下刮板;1263、第一夹板;1264、第二夹板;1265、第三夹板;12151、过渡孔;12311、直线槽;12621、主干入口流道;12622、一级分支流道;12623、二级分支流道;12624、扩口流道;12641、汇集出口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考图1-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墙涂布机,包括机架2,机架2的底端设有行走驱动装置3,机架2上设有升降装置4、涂刮装置1及送料装置5;

涂刮装置1包括保温釜11和刮头12,保温釜11与刮头12连接,保温釜11包括储料罐1115,保温釜11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且进料口及出料口均与储料罐1115连通,刮头12内设有容腔、涂料进口及涂料出口,且涂料进口及涂料出口均与容腔连通,出料口与涂料进口连接,刮头12上还设有定厚组件123,定厚组件123伸出于刮头12,且定厚组件123与刮头12可调整连接,升降装置4与保温釜11可拆卸连接,送料装置5可为保温釜11输送涂料。

采用本发明的立墙涂布机时,将立墙涂布机驱动到立墙面的上方,比如对于地下室侧墙,将立墙涂布机驱动到地面上,送料装置5将加热并搅拌完全的防水涂料输送至涂刮装置1内,升降装置4吊着涂刮装置1在立墙面的表面上做升降运动,同时涂刮装置1内的防水涂料流出涂覆在立墙面上,并且通过定厚组件123控制刮头12与立墙面之间的距离,使得一次涂覆即可达到防水层的所需厚度,一列涂覆完成后,随着行走驱动装置3水平移动,按照相同方式涂覆,最终实现整面立墙面防水层的涂覆,无需人工涂刮,降低劳动强度,避免防水涂料的烟气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智能涂覆立墙防水层、保证防水层厚度均匀、施工操作简易、施工效率高、安全性能高。

进一步的,行走驱动装置3包括发动机及皮带组件,发动机设置在机架2上,皮带组件设置在机架2的底端,发动机与皮带组件连接,发动机工作驱动皮带组件转动,从而带动立墙涂布机进行移动,机架2上还设有操控台6及座椅,工作人员可坐在座椅上,从操控台6上监视立墙涂布机的工作状态,以及当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控台6控制立墙涂布机的动作。

升降装置4包括旋转座、摆臂、伸缩臂、旋转驱动组件、摇摆驱动组件、伸缩驱动组件及缆绳431组件,旋转座设置在机架2上,旋转驱动组件设置在旋转座内,且旋转驱动组件与旋转座连接,旋转驱动组件可驱动旋转座360°转动,摆臂的一端与旋转座的顶端铰接,摇摆驱动组件设置在旋转座内,且摇摆驱动组件与摆臂连接,摇摆驱动组件可驱动摆臂相对旋转座进行转动,伸缩臂穿设于摆臂内且与摆臂滑动连接,伸缩驱动组件设置在摆臂内,且伸缩驱动组件与伸缩臂连接,伸缩驱动组件驱动伸缩臂进行伸缩动作,缆绳431组件设置在伸缩臂的前端内,缆绳431上还设有与涂刮装置1相适配的连接件,缆绳431通过连接件便于与涂刮装置1连接,通过缆绳431组件释放或收卷缆绳431,带动涂刮装置1做升降运动,而且升降装置4可多方位调整位置,使得立墙涂布机能适用于多种立墙环境,适用性强。

送料装置5为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7904711u中的一种双搅拌自走熔料喷涂机,送料装置5可实现加热防水涂料、搅拌防水涂料及通过管道为保温釜11泵送防水涂料,此处不进行赘述。

立墙涂布机还包括脱桶器,脱桶器设置在机架2上,防水涂料一般采用桶装的形式储存,常温下的防水涂料呈凝结状态,防水涂料与桶壁粘粘在一起,防水涂料无法倒出,将装有防水涂料的桶放入脱桶器内,脱桶器对桶进行预热,使得防水涂料与桶壁粘粘的部分溶解,使得防水涂料可顺利倒出至送料装置5内,由送料装置5对防水涂料进一步加热、搅拌,使防水涂料呈液体状,设有脱桶器便于防水涂料脱桶。

进一步的,刮头12设置在保温釜11的底部,由于保温釜11内的防水涂料的液位高于刮头12内的防水涂料的液位,在压力差及重力的作用下,加快防水涂料的流动速度,保温釜11的底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与刮头12铰接,连接架的下方还设有调节组件118,调节组件118分别与连接架及刮头12铰接,通过调节组件118可以调节刮头12与保温釜11连接的角度,从而调整刮头12涂覆防水涂料时的涂覆角度,也可以调整刮头12与立墙面之间的距离,即调整刮头12涂防水涂料的厚度。

保温釜11的外形轮廓大致呈长方体,保温釜11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接架,连接架采用铝型材制成,连接架与保温釜11焊接连接,连接架与刮头12相对的一侧设有铰接板,刮头12与连接架相对的一侧设有两块与铰接板相对应的连接板,两块连接板间隔设置,铰接板嵌设于两块连接板内,铰接板及两块连接板均设有对应的通孔,带有销孔的螺栓依次穿设于连接板、铰接板及连接板后,采用弹簧栓穿设于螺栓的销孔内,使得刮头12与连接架铰接。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18包括调节电动缸,连接架的下方设有三角板组件,调节电动缸嵌设于位于连接架下方的三角板组件内且与三角板组件铰接,刮头12与连接架相对的一侧亦设有三角板组件,且刮头12的三角板组件与连接板位于刮头12相对的两侧,调节电动缸的活塞杆与刮头12的三角板组件铰接,铰接板与连接板铰接处的轴线、调节电动缸与三角板组件铰接处的轴线及调节电动缸的活塞杆与三角板组件铰接处的轴线均相互平行,调节电动缸的活塞杆伸缩时可以调整刮头12与保温釜11的连接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18包括手动调节杆,手动调节杆包括杆套、内杆及螺母,内杆穿设于杆套内,且内杆位于杆套的两端均与螺母螺纹连接,连接架的下方设有三角板组件,杆套嵌设于位于连接架下方的三角板组件内且与三角板组件铰接,刮头12与连接架相对的一侧亦设有三角板组件,且刮头12的三角板组件与连接板位于刮头12相对的两侧,内杆的一端与刮头12的三角板组件铰接,铰接板与连接板铰接处的轴线、杆套与三角板组件铰接处的轴线及内杆与三角板组件铰接处的轴线均相互平行,通过调节螺母与内杆的连接位置,从而可以调整刮头12与保温釜11的连接角度。

保温釜11的顶端设有开口形成进料口,且保温釜11位于进料口处设有端盖,端盖与保温釜11铰接,便于端盖的翻转开合,且端盖内设有保温层1113,减少储料罐1115内防水涂料的热量损失。

保温釜11内还设有电泵112,电泵112的进料端与储料罐1115连通,电泵112的出料端为出料口,出料端与涂料进口连接,电泵112可以加快防水涂料的流动速度及流动压力,电泵112工作后,位于储料罐1115内的防水涂料从电泵112的进料端进入,经过电泵112的加压后,从电泵112的出料端输出至刮头12内,为刮头12提供具有一定速度和压力的防水涂料。

电泵112包括泵送电机1121、转动轴1123、叶轮、泵体1124,泵送电机1121设置在保温釜11的顶端,且泵送电机1121的输出轴竖直朝下,转动轴1123的顶端与泵送电机11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22同轴固定连接,泵体1124固定设置在储料罐1115内,转动轴1123的底端穿设于泵体1124内且设有叶轮,泵体1124相对的两侧设有开口,泵体1124两侧的开口分别为进料端及出料端,出料端通过送料管1126与刮头12的涂料进口连接。

进一步的,电泵112的进料端设有进料管1125,进料管1125的一端与电泵112的进料端连接,进料管1125的另一端延伸至储料罐1115的底端,保证位于储料罐1115底部的防水涂料都能被利用到,提高位于储料罐1115内的防水涂料的利用率高。

保温釜11还包括外壳1111及内壳1112,外壳1111与内壳1112间隔设置,且外壳1111与内壳1112之间设有保温层1113,具体的,采用聚氨酯泡沫、聚苯板或酚醛泡沫等保温材料填充外壳1111与内壳1112之间的间隙,从而形成保温层1113,储料罐1115设置在内壳1112内,当加热完成的防水涂料灌入储料罐1115内时,保温层1113能阻隔防水涂料的热量传递至保温壶外,减缓防水涂料的热量损失,保证防水涂料具有一定的流淌性能。

保温釜11还包括加热罐1114,加热罐1114设置在内壳1112内,储料罐1115设置在加热罐1114内,且储料罐1115与加热罐1114间隔设置,储料罐1115与加热罐1114之间设有第一加热组件119,第一加热组件119通过热传递加热位于加热罐1114内的空气,加热罐1114内的高温空气通过热传递效应对位于储料罐1115内的防水涂料进行加热,第一加热组件119可对位于储料罐1115内的防水涂料进行加热,进一步保证位于储料罐1115内的防水涂料的温度达到施工温度的要求,即保证防水涂料具有较好的流淌性能。

第一加热组件119包括加热弯管,加热弯管穿设于加热罐1114内,具体的,加热弯管穿设于储料罐1115的底端与加热罐1114的底端之间的间隙。

保温釜11还设有加油口,加油口与加热罐1114连通,保温釜11上设有导油组件115,导油组件115穿设于加油口内,通过导油组件115可将导热油输入至加热罐1114内,第一加热组件119工作加热位于加热罐1114内的导热油,导热油通过热传递效应对位于储料罐1115内的防水涂料进行加热,通过导热油对防水涂料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且加热均匀性好。

导油组件115包括第一导油管1151、溢流箱1153、第二导流管及导油开关1154,导油开关1154设置在溢流箱1153上,第一导油管1151的一端穿设于溢流箱1153内,第二导油管1152的一端与溢流箱1153的出口连接,第二导油管1152的另一端穿设于加热罐1114内,导油开关1154能控制第二导油管1152是否与溢流箱1153连通,当导油开关1154打开时,导热油从第一导油管1151的另一端流向溢流箱1153,再从溢流箱1153流向加热罐1114内,完成导热油的添加过程,并且在第一加热组件119的作用下,导热油会受热膨胀,溢流箱1153能暂时存储少量导热油,避免导热油受热膨胀溢出,同时也能保持加热罐1114内的气压平衡。

保温釜1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吊环114,且吊环114内设有拉力传感器,设有吊环114便于升降装置4与保温釜11连接,驱动涂刮装置1进行升降运动及水平水平,并且通过拉力传感器能检测保温釜11内防水涂料的剩余情况,当拉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拉力低于设定数值时,表明保温釜11内的防水涂料即将耗尽,从而向保温釜11补充防水涂料。

保温釜11与刮头12连接的一侧设有万向轮组件113,一方面,万向轮组件113起到了支撑作用,万向轮组件113与定厚组件123分别作为支点支撑涂刮装置1,保证涂刮装置1涂覆时的平稳性;另一方面,万向轮组件113还起到了导向作用,降低涂刮装置1升降运动及水平运动时的摩擦力,使涂刮装置1能顺畅移动。

万向轮组件113包括万向轮、轮架、连轴、带座轴承,保温釜11即外壳1111与刮头12相对的一侧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带座轴承,连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带座轴承内,连轴沿轴向的两侧均设有轮架,轮架上设有两个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万向轮。

保温釜11内还设有排放管116,排放管116依次穿设于外壳1111、内壳1112及加热罐1114后与储料罐1115的底端连接,且位于保温釜11外的排放管116处设有旋钮开关,打开旋钮开关后,排放管116可以排放掉储料罐1115内剩余的防水涂料,避免防水涂料在储料罐1115内冷却凝结,影响下一次使用。

保温釜11内还设有排油管117,排油管117依次穿设于外壳1111及内壳1112后与加热罐1114的底端连接,且所述排油管117内设有橡胶塞,打开橡胶塞时,可以排放掉位于加热罐1114内的导热油,可回收循环利用导热油,降低生产成本。

保温釜11的底端,即外壳1111的底端位于四个角落处还设有万向且带制动的车轮组件,便于推动涂刮装置1。

进一步的,刮头12包括底板1211,底板1211外形轮廓大致呈长方形,底板12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侧板1212,底板1211的左右两侧指的是底板12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底板1211采用钣金制成,位于底板1211左右两侧的侧板1212通过底板1211弯折而成,位于两侧的侧板1212内设有顶板1213,且顶板1213与底板1211间隔设置,顶板1213与侧板1212焊接连接,底板1211的前侧设有盖板1214,底板12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前侧及后侧,且盖板1214与顶板1213铰接,具体的,盖板1214的顶端与顶板1213的前侧通过铰链铰接,且盖板1214与顶板1213铰接处的轴线与底板121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开关组件122设置在顶板1213上,且开关组件122与盖板1214连接,底板1211的后侧设有分流管1215,分流管1215的两端与两侧的侧板1212焊接连接,分流管1215朝向盖板1214的一侧设有过渡孔12151,分流管1215背离盖板1214的一侧设有涂料进口,过渡孔12151与涂料进口连通,底板1211、两侧的侧板1212、顶板1213、盖板1214及分流管1215围成容腔,容腔内可以存储一定体积的防水涂料,当防水涂料从涂料进口进入,经过分流管1215后从过渡孔12151流出至容腔内时,开关组件122控制盖板1214与底板1211盖紧密贴合,位于容腔内的防水涂料不能流出,当防水涂料在容腔内积累到一定量时,开关组件122控制盖板1214相对底板1211转动打开,盖板1214与底板1211之间的间隙形成涂料出口,由于防水涂料已经积累一定量,防水涂料均匀地从盖板1214与底板1211之间的间隙中流出涂覆在立墙面上,保证涂覆的均匀性,并且开关组件122可以控制盖板1214与底板1211之间的间隙大小,即控制防水涂料流出的流量大小。

分流管1215上设有多个过渡孔12151及多个涂料进口,多个过渡孔12151及涂料进口沿分流管1215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设有多个涂料进口及过渡孔12151,使得防水涂料能更快均匀填充至容腔内,本实施例中,分流管1215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涂料进口,两个涂料进口分别位于分流管1215沿轴线方向的两侧,分流管1215上设有十三个间隔设置的过渡孔12151。

本实施例中,电泵112的出料端与刮头12的涂料进口连接的送料管1126包括主干管及分支管,主干管的一端与电泵112的出料端连接,主干管的另一端穿设于保温釜11外且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及第三端口分别与分支管的一端连接,三通接头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轴线重合设置且与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的轴线垂直设置,分支管的另一端与刮头12的涂料进口连接。

刮头12上开关组件122,开关组件122可调节涂料出口的流量,开关组件122包括开关电动缸1221,开关电动缸1221与顶板1213铰接,开关电动缸1221的活塞杆与盖板1214铰接,具体的,顶板1213位于开关电动缸1221的两侧均设有三角架,开关电动缸1221与三角架铰接,盖板1214的前侧设有连杆1222,连杆1222的一端与盖板1214焊接连接,连杆1222的另一端与开关电动缸1221的活塞杆铰接,开关电动缸1221的活塞杆伸缩可以控制盖板1214相对于底板1211转动,当开关电动缸1221的活塞杆伸出至极限位置时,盖板1214与底板1211紧密抵触,即将涂料出口关闭,容腔内的防水涂料不能流出,当开关电动缸1221的活塞杆缓慢收缩时,盖板1214相对与底板1211转动,逐渐打开涂料出口并且涂料出口逐渐增大,直至涂料出口大小符合施工要求。

盖板1214与底板1211及侧板1212抵触的端面上均设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增加盖板1214与底板1211及侧板1212之间的密封性,当盖板1214与底板1211紧密抵触时,保证容腔内的防水涂料不能流出。

定厚组件123包括滑轮1232及支架1231,支架1231设置在刮头12上,即支架1231设置在顶板1213上,且顶板1213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支架1231,支架1231与顶板1213焊接连接,滑轮1232与支架1231可调整连接,且滑轮1232伸出于刮头12,通过滑轮1232抵触在立墙面上,使得刮头12与立墙面之间保持所需的涂刮厚度,刮头12内流出的防水涂料涂覆在立墙面上时即可达到厚度要求,无需后续进行人工刮匀,而且滑轮1232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刮头12进行滑动涂覆。

支架1231上设有直线槽12311,直线槽12311的长度方向与防水涂料的流动方向平行设置,滑轮1232内设有固定轴,固定轴依次穿设于滑轮1232及直线槽12311后与螺母螺纹连接,松开螺母时,可以沿直线槽12311的长度方向调整滑轮1232的位置,即调整滑轮1232相对于刮头12的伸出量,从而调整刮头12涂覆的厚度。

刮头12位于涂料出口处设有弹性组件125,立墙面上可以存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当涂覆到凹凸位置特别是凸起位置时,弹性组件125能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避免发生碰撞而损坏刮头12。

弹性组件125包括弹簧钢1251,弹簧钢1251的综合性能好,符合刚度及弹性需求,本实施例中,弹簧钢1251呈长方形,弹簧钢125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多条细缝,细缝的长度方向与弹簧钢1251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多条细缝沿弹簧钢12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保证弹簧钢1251的刚性强度下,提高弹簧钢1251的弹性,提高弹簧钢1251的减震缓冲作用,弹簧钢1251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与底板1211的前侧固定连接,具体的,底板1211的前侧底部设有上夹板1252,上夹板1252与底板1211焊接连接,上夹板1252上设有多个螺纹孔,弹簧钢1251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有与上夹板1252的螺纹孔相对应的连接孔,底板1211的前侧底部还设有下夹板1253,下夹板1253设有与上夹板1252的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采用螺钉穿过通孔、连接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使得弹簧钢1251与底板1211相对固定。

刮头12上还设有第二加热组件124,涂料加热完成后输送至刮头12内时,涂料的温度可能会降低,从而降低涂料的流淌性能,第二加热组件124能重新加热位于刮头12内的涂料,保证涂料涂覆时的流淌性能,从而保证涂料涂覆时的均匀效果,提高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第二加热组件124包括加热板1241,顶板1213及底板1211的外侧均设有加热板1241,提高加热的效率及均匀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仅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技术特征,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12,刮头12的轮廓形状大致呈长方体,刮头12内设有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包括主干入口流道12621、多级分支流道及汇集出口流道12641,主干入口流道12621为涂料进口,多级分支流道为容腔,汇集出口流道12641为涂料出口,每级分支流道均包括多条分支,从图的方向看,最高级分支流道为位于刮头12最上方的分支流道,最低级分支流道为位于刮头12最下方的分支流道,主干入口流道12621与最高级分支流道连接,每级分支流道与下级分支流道连接,最低级分支流道与汇集出口流道12641连接,刮头12上还设有定厚组件123,定厚组件123伸出于刮头12,具体的,定厚组件123沿宽度方向伸出于刮头12靠近汇集出口流道12641的一端,且定厚组件123与刮头12可调整连接。

本实施例中,刮头12内设有两道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液体流道,液体流道包括一级分支流道12622及二级分支流道12623,且一级分支流道12622及二级分支流道12623均包括两条分支,一级分支流道12622的中部与主干入口流道12621连接,一级分支流道12622的两条分支端部与二级分支流道12623的中部连接,二级分支流道12623的两条分支的端部与汇集出口流道12641连接。

从最高级分支流道至最低级分支流道,下级分支流道沿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小于上级分支流道沿垂直于液体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由于流体在流道中流动时会发生能量损失而引起压力降低的现象,这种能量损失是由流体流动时克服内摩擦力和克服湍流时流体质点间相互碰撞并交换动能而引起的,表现在流体流动的前后处产生压力差,即压降,因此,当沥青从主干入口流道12621流入沥青挤出模头内,经过若干级分支流道的均匀流动后,最终从汇集出口流道12641汇集流出,沥青流出的压力明显比流入的压力小,当下级分支流道沿垂直于沥青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小于上级分支流道沿垂直于沥青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即流道容积减小,能适当地提高沥青从上级分支流道流向下级分支流道的压力,从而保证沥青从汇集出口流道12641流出时在一定的压力及流速内,提高施工效果及效率。

最低级分支流道与汇集出口流道12641之间通过扩口流道12624连接,扩口流道12624包括进口及出口,从扩口流道12624的进口至出口方向,扩口流道12624的长度逐渐增长,扩口流道12624的长度方向与刮头12的长度方向平行,扩口流道12624的进口与最低级分支流道的出口连接,即扩口流道12624的进口与二级分支流道12623的分支端部连接,扩口流道12624的出口与汇集出口流道12641的进口连接,液体通过扩口流道12624,从最低级分支流道均匀地流向汇集出口流道12641。

刮头12包括上刮板1261、多块夹板及下刮板1262,多块夹板设置在上刮板1261与下刮板1262之间,本实施例中,刮头12包括三块夹板,从上刮板1261到下刮板1262,三块夹板分别为第一夹板1263、第二夹板1264及第三夹板1265,上刮板1261及下刮板1262相对的表面上设有流道凹槽,下刮板1262内还设有贯穿的柱孔,柱孔与流道凹槽连接,柱孔形成主干入口流道12621,夹板内设有避让孔,避让孔的轮廓形状与液体流道的外围轮廓相同,当上刮板1261与下刮板1262夹紧夹板时,上刮板1261与下刮板1262的流道凹槽组成分支流道,夹板位于出口处设有缺口,缺口与避让孔连接,缺口形成汇集出口流道12641,便于加工与装配,而且能加大液体流道的容积。

上刮板1261与相邻的夹板、相邻的两块夹板及下刮板1262与相邻的夹板之间设有橡胶垫,橡胶垫增加相邻两块板块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液体溢漏。

下刮板1262设有多个螺纹孔,多块夹板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通孔,上刮板1261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连接孔,上刮板1261、夹板及下刮板126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定厚组件123包括l型架1233及滑轮1232,l型架1233包括横架及竖架,横架的一端与竖架的底端垂直连接,横架与刮头12可调整连接,滑轮1232与竖架转动连接,通过滑轮1232抵触在立墙面,使得刮头12与立墙面之间保持所需的涂刮厚度,刮头12内流出的涂料涂覆在立墙面上即可达到厚度要求,无需后续进行人工刮匀,而且滑轮1232也便于刮头12进行滑动涂覆。

横架上设有直槽孔,直槽孔的长度方向与刮头12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刮头12上设有螺纹孔,横架与刮头12通过螺钉可调整连接,通过直槽孔与刮头12的螺纹孔配合,可调整滑轮1232相对于刮头12的伸出量,从而调整刮头12涂覆的厚度。

刮头12内设有第二加热组件124,涂料加热完成后输送至刮头12内时,涂料的温度可能会降低,从而降低涂料的流淌性能,第二加热组件124能重新加热位于刮头12内的涂料,保证涂料涂覆时的流淌性能,从而保证涂料涂覆时的均匀效果,提高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第二加热组件124包括发热直管1242,发热直管1242穿设于刮头12内,本实施例中,上刮板1261及下刮板1262内均穿设有多条发热直管1242,多条发热直管1242沿上刮板1261及下刮板126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发热直管1242使用成熟,且物价成本低,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不同技术特征,其余技术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3,升降装置4包括液压站41,液压站41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机械设备,液压站41上设有吊臂42、液压缸45、液压马达44及收线器43,吊臂42、液压缸45及收线器43均与液压站4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吊臂42、液压缸45及收线器43均与液压站41铰接,且吊臂42、液压缸45及收线器43与液压站41铰接的轴线相互平行,液压马达44的输出轴与收线器43连接,收线器43外缠绕有缆绳431,液压缸45的活塞杆与吊臂42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液压缸45的活塞杆与吊臂42铰接,且液压缸45的活塞杆与吊臂42铰接的轴线平行于吊臂42与液压缸45铰接的轴线,且收线器43的缆绳431绕在吊臂42上,液压站41的进出油口分别与液压缸45及液压马达44的出进油口连接,液压站41为液压缸45及液压马达44提供液压能,液压缸45及液压马达44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

进一步的,吊臂42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梁421,多个长梁421的底端均与液压站41转动连接,液压缸45的活塞杆与多个长梁421的中部转动连接,多个长梁421的顶端内设有转轴422,转轴422的轴线与吊臂42与液压站41铰接的轴线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吊臂42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长梁421,转轴422的两端均设有转轮423,转轮423与转轴422转动连接,缆绳431绕在转轮423上,液压缸45的活塞杆伸缩可驱动长梁421相对液压站41进行转动,从而调整长梁421的角度,转轮423对缆绳431起了支撑及导向的作用,便于收线器43的收线及放线,从而驱动涂刮装置1进行升降运动。

转轴422的至少一端设有计米器424,本实施例中,转轴422的一端设有计米器424,计米器424可以测出单位时间内转轮423转动的圈数,通过公式换算得出缆绳431移动的距离,并且可以计算出缆绳431移动的速度,从而控制涂刮装置1的升降速度。

多个长梁421的中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轴线与吊臂42与液压杆铰接的轴线平行设置,液压缸45的活塞杆设有连接耳,连接耳与液压缸45的活塞杆螺纹连接,连接耳套设于连接杆外且与连接杆转动连接,通过连接耳与连接杆的配合,便于液压缸45同时与多条长梁421的转动连接。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所述机架(2)的底端设有行走驱动装置(3),所述机架(2)上设有升降装置(4)、涂刮装置(1)及送料装置(5);

所述涂刮装置(1)包括保温釜(11)及刮头(12),所述保温釜(11)与所述刮头(12)连接,所述保温釜(11)包括储料罐(1115),所述保温釜(11)设有进料口及出料口,且所述进料口及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储料罐(1115)连通,所述刮头(12)内设有容腔、涂料进口及涂料出口,且所述涂料进口及所述涂料出口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涂料进口连接,所述升降装置(4)与所述保温釜(11)可拆卸连接,所述送料装置(5)可为所述保温釜(11)输送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的底部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刮头(12)铰接,所述连接架的下方还设有调节组件(118),所述调节组件(118)分别与所述连接架及所述刮头(1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内还设有电泵(112),所述电泵(112)的进料端与所述储料罐(1115)连通,所述电泵(112)的出料端为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涂料进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还包括外壳(1111)及内壳(1112),所述外壳(1111)与所述内壳(1112)间隔设置,且所述外壳(1111)与所述内壳(1112)之间设有保温层(1113),所述储料罐(1115)设置在所述内壳(11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还包括加热罐(1114),所述加热罐(1114)设置在所述内壳(1112)内,所述储料罐(1115)设置在所述加热罐(1114)内,且所述储料罐(1115)与所述加热罐(1114)间隔设置,所述储料罐(1115)与所述加热罐(1114)之间设有第一加热组件(1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还设有加油口,所述加油口与所述加热罐(1114)连通,所述保温釜(11)上设有导油组件(115),所述导油组件(115)穿设于所述加油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相对的两侧均设有吊环(114),且所述吊环(114)内设有拉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釜(11)与所述刮头(12)连接的一侧设有万向轮组件(113)。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头(12)上还设有定厚组件(123),所述定厚组件(123)伸出于所述刮头(12),且所述定厚组件(123)与所述刮头(12)可调整连接,所述刮头(12)位于所述涂料出口处设有弹性组件(125)。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立墙涂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头(12)上还设有开关组件(122),所述开关组件(122)可调节所述涂料出口的流量,所述刮头(12)上还设有第二加热组件(12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墙涂布机,包括机架,机架的底端设有行走驱动装置,机架上设有升降装置、涂刮装置及送料装置,升降装置与涂刮装置可拆卸连接,送料装置可为涂刮装置输送涂料,涂刮装置包括保温釜及与保温釜连接的刮头,保温釜设有储料罐及与储料罐连通的进料口及出料口,刮头设有容腔及与容腔连通的涂料进口及涂料出口,出口料与涂料进口连通,刮头上设有定厚组件。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升降装置及行走驱动装置配合驱动涂刮装置升降及水平运动,同时涂刮装置内的防水涂料流出涂覆在立墙面上,并通过定厚组件控制涂覆厚度,降低劳动强度,避免危害工作人员健康、智能涂覆防水层、保证厚度均匀、施工操作简易、施工效率高,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文;邹先华;苏平;林旭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1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54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