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75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主要吸声隔热板材有软包板材系统和穿孔板吸声板材系统,其结构外层材料是阻燃的装饰面料,中间包裹的是起吸声和绝热作用的板状材料,主要有海绵,玻璃棉,岩棉板等多孔或纤维类材料。安装时通常需要事先装上铝合金型材或防火处理的木框等边框作为龙骨,因此整个系统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面密度相较传统吸声隔热板材更小,可免于安装铝合金型材或防火处理的木框等作为龙骨,从而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的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结构包括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水泥砂浆找平层(2)、界面处理剂(3)、铝合金底层(4)、吸声隔热层(5)、金属板面层(6);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对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进行清理后,涂刷水泥浆一道;

步骤1.1、采用机械对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进行清理、抛光,清除表面浮浆或其他杂物;

步骤1.2、洒水湿润后,刷一道素水泥浆;

步骤2,施工放线形成控制点:

步骤2.1、施工放线时使用激光放线仪与光学经纬仪找出垂直、平整墙面,

步骤2.1.1、测量结构基层的垂直面、平整面;

步骤2.1.2、在墙面的顶端与下端位置用角钢或坚固的物体将测量结果固定在墙上,作为整个墙面的平整与垂直的主控制点,测量数据标在控制点上并且留出抹基层砂浆与粘贴板材的厚度,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用铁丝拉紧拉直,牢牢地固定在测量标记位置;同一平面水平与垂直主控对应点不少于三组,具体主控点的数量、间距应根据墙面的高度、宽度、造型或其他因素确定;同时在同一水平面、垂直面,设置间距不大于1.5m的钢钉小控制点,用2m靠尺做好钢钉处灰饼小控制点,做到主控与分布控制的双向控制;

步骤3、在水泥浆表面上进行水泥砂浆找平层(2)施工:

在根据各控制点找平、找正后,在砂浆掺入粘结剂,之后将墙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并进行墙面施工,用2m靠尺将砂浆刮平即可,不应压光;

步骤4、涂刷界面处理剂(3):

采用滚筒或毛刷将界面处理剂均匀的涂刷在基面上,自然干燥12小时以上;

步骤5、粘贴集成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4)(5)(6);

基层处理后需24h后再进行板材粘贴,粘贴时板材必须将表面粉尘去除,然后用注射设备将建筑结构胶挤注到板材背面,再将板材贴到墙上,进行平整度和垂直度调整;板与板之间采用板材周侧凹凸插接的压边连接为一体;粘贴时,一块板材最少五个胶位点,每个胶位点胶液面积为4~6cm2,厚度约8~10mm;四个角各一点,板材中间加一点,堆胶高度应稍大于粘贴面与墙面的预留距离;用小号橡胶锤或手掌拍击涂胶的粘贴点位,使胶液与墙面粘合;

步骤6、质量检查:

在施工后2h之内,进行跟踪质检,在板材定位后对粘合点情况作检查,如有的点与墙面没有粘贴好或离空,就需要加胶用抹子压入板材背面补贴;平整度检查是用2m靠尺和塞尺校测,看中间缝是否大于2mm,大于则重新调整。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的施工方法其设于普通混凝土剪力墙或隔墙外表面,所述吸声隔热装饰板包括若干个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每个所述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的厚度为16mm。所述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包括从内至外顺次连接的底层、芯材和表层,所述底层为铝合金型材,且四周设有压边工艺,与相邻板材连接,所述芯材为带有蜂窝状的硬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成型的吸声隔热层,所述表层为浮雕饰面金属板,表面覆盖有pet膜,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金属板,而且pet膜上可以印制各种装饰性的图案,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所示吸声隔热板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的施工方法,其构造如下:

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水泥砂浆找平层(2)、界面处理剂(3)、铝合金底层(4)、吸声隔热层(5)、金属板面层(6),具体详见附图1所示。

具体施工方法包括:

采用机械对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进行清理、抛光,清除表面浮浆等杂物,洒水湿润后,刷一道水泥浆,再进行水泥砂浆找平层(2)施工;水泥砂浆找平层(2)采用水泥砂浆材料掺入一定比例的粘结剂,使水泥砂浆找平层(2)与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有效的粘结;涂刷界面处理剂(3)一道,这样做能提高墙面的粘结力,使所述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能与基层墙面结合的更好,从而避免墙面出现问题;铝合金底层(4)四周设有便于连接的凹凸插接的压边工艺,相邻两个所述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可以通过凹凸插接的压边相互配合连接为一体;吸声隔热层(5)为带有蜂窝状的硬质高密度聚氨酯发泡材料成型的芯材,结构内部形成多个封闭内空腔,其中充满空气,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并且对蜂窝孔内部进行磨砂处理,能够达到更好的吸声降噪效果;金属板面层(6)为浮雕饰面板,表面覆盖有pet膜,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金属板,而且pet膜上可以印制各种装饰性的图案,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结构包括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水泥砂浆找平层(2)、界面处理剂(3)、铝合金底层(4)、吸声隔热层(5)、金属板面层(6);其特征是: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1,对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进行清理后,涂刷水泥浆一道;

步骤1.1、采用机械对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进行清理、抛光,清除表面浮浆或其他杂物;

步骤1.2、洒水湿润后,刷一道素水泥浆;

步骤2,施工放线形成控制点:

步骤2.1、施工放线时使用激光放线仪与光学经纬仪找出垂直、平整墙面,

步骤2.1.1、测量结构基层的垂直面、平整面;

步骤2.1.2、在墙面的顶端与下端位置用角钢或坚固的物体将测量结果固定在墙上,作为整个墙面的平整与垂直的主控制点,测量数据标在控制点上并且留出抹基层砂浆与粘贴板材的厚度,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用铁丝拉紧拉直,牢牢地固定在测量标记位置;同一平面水平与垂直主控对应点不少于三组,具体主控点的数量、间距应根据墙面的高度、宽度、造型或其他因素确定;同时在同一水平面、垂直面,设置间距不大于1.5m的钢钉小控制点,用2m靠尺做好钢钉处灰饼小控制点,做到主控与分布控制的双向控制;

步骤3、在水泥浆表面上进行水泥砂浆找平层(2)施工:

在根据各控制点找平、找正后,在砂浆掺入粘结剂,之后将墙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并进行墙面施工,用2m靠尺将砂浆刮平即可,不应压光;

步骤4、涂刷界面处理剂(3):

采用滚筒或毛刷将界面处理剂均匀的涂刷在基面上,自然干燥12小时以上;

步骤5、粘贴集成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4)(5)(6);

基层处理后需24h后再进行板材粘贴,粘贴时板材必须将表面粉尘去除,然后用注射设备将建筑结构胶挤注到板材背面,再将板材贴到墙上,进行平整度和垂直度调整;板与板之间采用板材周侧凹凸插接的压边连接为一体;粘贴时,一块板材最少五个胶位点,每个胶位点胶液面积为4~6cm2,厚度约8~10mm;四个角各一点,板材中间加一点,堆胶高度应稍大于粘贴面与墙面的预留距离;用小号橡胶锤或手掌拍击涂胶的粘贴点位,使胶液与墙面粘合;

步骤6、质量检查:

在施工后2h之内,进行跟踪质检,在板材定位后对粘合点情况作检查,如有的点与墙面没有粘贴好或离空,就需要加胶用抹子压入板材背面补贴;平整度检查是用2m靠尺和塞尺校测,看中间缝是否大于2mm,大于则重新调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新型集成式吸声隔热内墙板、顶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对内墙或顶板外表面(1)进行清理后,涂刷水泥浆一道;步骤2,施工放线形成控制点:步骤3、在水泥浆表面上进行水泥砂浆找平层(2)施工;步骤4、涂刷界面处理剂(3):步骤5、粘贴集成吸声隔热装饰板本体(4)(5)(6);步骤6、质量检查。采用本施工方法,系统的面密度相较传统吸声隔热板材更小,可免于安装铝合金型材或防火处理的木框等作为龙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家用住宅或电影院、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工程,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徐继鹏;宋文智;洪陈超;孙文涛;黄魁阳;穆寅成;王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5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