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剪力墙、结构柱与墙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采用墙体顶砖斜砌的刚性连接法和采用锚筋拉结剪力墙和墙体的化学植筋法。
采用刚性连接的设计方法其最大的弊端是墙体的存在限制了剪力墙或者结构柱的形变,从而使得剪力墙或者结构柱容易受到剪力损坏,或者墙体破坏,进而引起的建筑倒塌等。
采用化学植筋法也存在着问题,如植入的钢筋不牢固,化学粘结剂的耐久性等,且植筋法不能解决砌筑后沉降引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结构安全,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给工程留下了质量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施工方式使得剪力墙容易损坏以及填充箱容易损坏和沉降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剪力墙和墙体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
贴合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剪力墙的侧部的构造柱,所述构造柱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侧面砌筑形成所述墙体,且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之间形成有伸缩缝;
填塞于所述伸缩缝中的缓冲板;以及
抹灰形成于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的装饰层,使得所述墙体的表面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平齐。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间隔埋设于所述剪力墙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若干拉结筋,通过于对应所述拉结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通过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且所述钢筋和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埋设于所述构造柱内。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贴合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通过u型卡箍固定于构造柱和墙体的表面;通过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抹灰以形成所述装饰层,从而所述钢丝网埋设于所述装饰层。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所述构造柱和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形成有施工缝,且所述施工缝中填充有密封胶。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涂抹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构造柱以及所述缓冲板和所述墙体之间的密封胶。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所述剪力墙的侧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
于所述构造柱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侧面且距离所述构造柱设定间距处砌筑形成墙体;
于所述剪力墙和所述构造柱之间的设定间距处填塞缓冲板;
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抹灰形成装饰层,使得所述墙体的表面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平齐。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还包括间隔埋设于所述剪力墙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若干拉结筋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
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且所述钢筋和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均埋设于所述构造柱内。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还包括贴合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通过u型卡箍固定于构造柱和墙体的表面;
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抹灰以形成所述装饰层,且所述钢丝网埋设于所述装饰层内。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且所述构造柱和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形成有施工缝;
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填充密封胶,以填充所述施工缝。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通过于剪力墙中锚固拉结筋,并于拉结筋处设置钢筋并浇筑形成构造柱,该构造柱提供了墙体施工的基准,方便在构造柱的侧部砌筑墙体,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剪力墙的完整性;通过于墙体和构造柱之间的间隙中填塞缓冲板并使用密封胶密封,墙体和楼板之间的间隙处通过密封胶密封,从而避免了墙体和构造柱与楼板的直接连接,提供了墙体、构造柱以及楼板的形变空间,且通过缓冲板和密封胶密封,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防止了墙体受到撞击或者振动时倒塌,从而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中拉结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剪力墙1,楼板2,拉结筋3,钢筋31,构造柱4,墙体5,缓冲板6,装饰层7,u型卡箍71,钢丝网72,密封胶8。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发明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包括:贴合形成于主体结构的剪力墙1的侧部的构造柱4,构造柱4远离剪力墙1的侧面砌筑形成墙体5,且墙体5和构造柱4之间形成有伸缩缝;填塞于伸缩缝中的缓冲板6;以及抹灰形成于墙体5和构造柱4的表面的装饰层7,装饰层7使得墙体5的表面和构造柱4的表面平齐。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中通过浇筑形成于拉结筋3处的构造柱4,该构造柱4提供了墙体施工的基准,方便在构造柱4的侧部砌筑墙体,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剪力墙的完整性;该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墙体和剪力墙的稳定性,防止墙体5和剪力墙1受温度和天气影响产生形变时,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墙体和剪力墙的抗震性。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为,如图2所示,还包括间隔埋设于剪力墙1并部分凸伸出剪力墙1的若干拉结筋3,通过于拉结筋3处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拉结筋3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31,通过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钢筋31和拉结筋3的凸伸部分埋设于构造柱4内。
具体的,拉结筋3为u型,且拉结筋3的开口端与剪力墙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通过浇筑形成剪力墙1后,以使得拉结筋3部分埋设于剪力墙1中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向外凸伸,进而钢筋31固定于拉结筋3的封闭端,并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和钢筋31埋设于构造柱4中;该拉结筋3连接了构造柱4和剪力墙1,降低了墙体5砌筑后沉降的风险,又提高了墙体5的抗震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贴合于构造柱4和墙体5的表面的钢丝网72,钢丝网72通过u型卡箍71固定于构造柱4和墙体5的表面;通过于钢丝网72的表面抹灰以形成装饰层7,从而钢丝网72埋设于装饰层7。
较佳地,如图2所示,该些u型卡箍由钢筋弯折形成,u型卡箍71的间距为1000mm×1000mm,其开口的端部锚固于构造柱4或者墙体5中,封闭的端部卡合于钢丝网72的间隙,从而使得钢丝网72固定贴合于墙体5和构造柱4的表面。
较佳地,该钢丝网72为细密的镀锌钢丝网,该钢丝网72便于提高装饰层抹灰时的粘结性,强化了不同材质之间的结合力,降低了装饰层干燥后的开裂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剪力墙1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2,构造柱4和墙体5的顶部与楼板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且施工缝中填充有密封胶8。
具体的,墙体5的顶部与构造柱4的顶部平齐,该墙体5和楼板2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密封胶8。
较佳地,在构造柱4的顶部与楼板2之间预留15mm的缝隙,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对该缝隙用密封胶8密封,该方式预留了墙体、构造柱4和剪力墙1的弹性变形空间,保证结构安全及其完整性。
具体的,还包括涂抹于缓冲板6和构造柱4以及缓冲板6和墙体5之间的密封胶8。
较佳地,密封胶8为硅酮胶。
较佳地,缓冲板6为聚苯板。
较佳地,构造柱4的截面呈矩形,且墙体5的厚度等于构造柱4的厚度。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拉结筋3的开口端与剪力墙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剪力墙1后拉结筋3部分埋设于剪力墙1中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向外凸伸;将钢筋31固定于拉结筋3的封闭端,并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和钢筋31埋设于构造柱4中;于构造柱4远离剪力墙1的侧面且距离构造柱4设定间距处砌筑形成墙体5;于剪力墙1和构造柱4之间的间隙中处填塞缓冲板6,并使用密封胶8封堵缓冲板6与墙体5以及缓冲板6与构造柱1之间的间隙;于构造柱4和楼板2以及墙体5和楼板2的间隙中填充密封胶8;利用若干的u型卡箍71将钢丝网72固定于墙体5和构造柱4的表面,进而于钢丝网72处抹灰形成装饰层7,从而使得墙体5的表面和构造柱4的表面平齐,且钢丝网72埋设于装饰层7内。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剪力墙1的侧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于构造柱4远离剪力墙1的侧面且距离构造柱4设定间距处砌筑形成填充墙5;于剪力墙1和构造柱4之间的设定间距处填塞缓冲板6,于构造柱4和填充墙5的表面抹灰形成装饰层7,使得填充墙5的表面和构造柱4的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还包括间隔埋设于剪力墙1并部分凸伸出剪力墙1的若干拉结筋3以及竖直连接于拉结筋3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31;
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且钢筋31和拉结筋3的凸伸部分均埋设于构造柱4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贴合于构造柱4和墙体5的表面的钢丝网72,钢丝网72通过u型卡箍71固定于构造柱4和墙体5的表面;
于钢丝网72处抹灰以形成装饰层7,且钢丝网72埋设于装饰层7内。
进一步的,剪力墙1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2,构造柱4和墙体5的顶部与楼板2之间形成有施工缝;
于构造柱4和填充墙5的顶部与楼板2之间填充密封胶8,以填充该施工缝。
本发明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将拉结筋3的开口端与剪力墙1的钢筋笼固定连接,浇筑形成剪力墙1后拉结筋3部分埋设于剪力墙1中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向外凸伸;将钢筋31固定于拉结筋3的封闭端,并于对应钢筋31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4,且拉结筋3的封闭端和钢筋31埋设于构造柱4中;于构造柱4远离剪力墙1的侧面且距离构造柱4设定间距处砌筑形成墙体5;于剪力墙1和构造柱4之间的间隙中处填塞缓冲板6,并使用密封胶8封堵缓冲板6与墙体5以及缓冲板6与构造柱1之间的间隙;于构造柱4和楼板2以及墙体5和楼板2的间隙中填充密封胶8;利用若干的u型卡箍71将钢丝网72固定于墙体5和构造柱4的表面,进而于钢丝网72处抹灰形成装饰层7,从而使得墙体5的表面和构造柱4的表面平齐,且钢丝网72埋设于装饰层7内。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贴合形成于所述主体结构的剪力墙的侧部的构造柱,所述构造柱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侧面砌筑形成所述墙体,且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之间形成有伸缩缝;
填塞于所述伸缩缝中的缓冲板;以及
抹灰形成于所述墙体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的装饰层,使得所述墙体的表面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埋设于所述剪力墙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若干拉结筋,通过于对应所述拉结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通过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构造柱,且所述钢筋和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埋设于所述构造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通过u型卡箍固定于构造柱和墙体的表面;
通过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抹灰以形成所述装饰层,从而所述钢丝网埋设于所述装饰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
所述构造柱和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形成有施工缝,且所述施工缝中填充有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抹于所述缓冲板和所述构造柱以及所述缓冲板和所述墙体之间的密封胶。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于所述剪力墙的侧部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
于所述构造柱远离所述剪力墙的侧面且距离所述构造柱设定间距处砌筑形成墙体;
于所述剪力墙和所述构造柱之间的设定间距处填塞缓冲板;
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抹灰形成装饰层,使得所述墙体的表面和所述构造柱的表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埋设于所述剪力墙并部分凸伸出所述剪力墙的若干拉结筋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的若干钢筋;
于对应所述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构造柱,且所述钢筋和所述拉结筋的凸伸部分均埋设于所述构造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表面的钢丝网,所述钢丝网通过u型卡箍固定于构造柱和墙体的表面;
于所述钢丝网的表面抹灰以形成所述装饰层,且所述钢丝网埋设于所述装饰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的顶部浇筑形成有楼板,且所述构造柱和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形成有施工缝;
于所述构造柱和所述墙体的顶部与所述楼板之间填充密封胶,以填充所述施工缝。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