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99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就现阶段以现浇混凝土制作墙梁板柱为主,大部分是湿作业形式,即根据现场施工要求,临时确定模板支撑间距步距、构件强度刚度或是混凝土配合比再进行支模浇筑,这样虽然稳妥安全,但是工序多、工作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不利于建筑产业发展。装配式组合结构体系将主体结构的构件现场安装,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但装配式体系在建筑型式、功能要求等方面有较大的局限,在连接部位易成为功能和受力的薄弱环节;在对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常常会发生漏浆现象,通常会选择采取涂抹防漏涂层;且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不仅结构受力合理,而且方便快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若干块规格相同的预制板,所述预置板内预埋有若干横纵向垂直交错并延伸出预制板的钢筋,所述横向延伸的钢筋端部均经套丝处理并配合螺母形成对拉螺栓,纵向延伸的钢筋上端均弯折形成弯钩,下端同向弯折90°至水平并焊接一条水平钢筋形成与下层的预制板弯钩配合挂接的挂接段,所述预制板均两两一组,弯钩与挂接段均位于两平行的预制板相对面上,两预置板端部之间均架设有与预制板等高的卷边角钢,加上预制板组上下堆设,即卷边角钢沿着该剪力墙上下连续布置,并经连接筋穿过固紧,两预制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芯墙,所述卷边角钢直角边与混凝土芯墙等厚,即卷边角钢侧端均紧贴在两预制板内壁,所述各预制板和钢构件按实际需求均设有预留孔洞并与各连接件配合稳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两两一组形成预制板组,两平行的预制板组之间通过垂直设置的预制板围设形成组合墙,该垂直设置的预制板沿左右方向延伸,其包括内端架设在两预制板组之间的短预制板以及与预制板组端部对接的长预制板。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延伸钢筋包括沿预制板高度方向均布的剪力筋与左右水平贯穿预制板组的连接筋,剪力筋均前后水平延伸贯穿预制板。

进一步的,所述短预制板及长预制板内的剪力筋均横向贯穿两侧预制板组,并于端部固紧,所述短预制板两端与预制板组对接处设置直边角钢,并经连接筋穿设固紧,所述预制板组的剪力筋端部均贯穿长预制板固紧。

进一步的,所述穿设直边角钢的连接筋均横向穿过卷边角钢,并延伸出预制板组经螺母锁紧,所述直边角钢的直角边长小于混凝土芯墙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短预制板及长预制板之间也设有前后延伸穿出固紧的连接筋。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均可上下堆叠,即通过挂接段与下方预制板的弯钩对接,并经浇筑的混凝土芯墙固紧。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预制板和混凝土芯墙的位置,在每块预制板要安放的位置周围布置定位木方,将安装完成的预制板组吊装到位后,根据高度需要朝上堆设预制板,上下预制板间通过挂接段与弯钩挂接配合,接着将短预制板吊装至预制板组之间,长预制板吊装至与预制板组端部相接,通过剪力筋相互穿设预制板上的预留孔洞并配合螺母固紧,将连接筋依次穿设预制板、卷边角钢、预制板以及直边角钢,并于两端旋入螺母固紧,最后在相邻预制板间空腔处浇筑混凝土芯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预制板为永久模板,现浇混凝土芯墙固化后不拆除预制板,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湿作业工序,预制板内延伸部分的横向钢筋经套丝处理,可以垂直穿过需要连接的预制板的预留孔洞,预留孔洞钢筋穿出处用螺母和垫片对钢筋进行固定,该横向钢筋既可以作为预制板的受力钢筋也可以作为对拉螺栓对墙体进行连接固定,该平面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节约材料、施工方便。

2.本预制板内埋的纵向钢筋上布置有180°弯钩和用于悬挂弯钩的带水平钢筋的挂接段,当预制板纵向相连时形成吊杆-弯钩连接,具有结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可靠等优势,由于预制板间空腔的尺寸比延伸钢筋所需要的空间尺寸大很多,构件安装更加方便。

3.在墙体空腔内和转角薄弱处设置有卷边角钢、直边角钢对墙体进行定位和连接固定,角钢不仅可以固定预制板的位置,还可以确保预制板间现浇芯墙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角部漏浆的作用。

4.在剪力墙中设置卷边角钢、直边角钢可以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抗剪承载力、抗压承载力、刚度和抗震性能。

5.本发明在预制板之间使用连接筋制成的对拉螺栓穿过预留孔洞紧固连接,此连接方法较拉结筋连接或三角桁架筋连接更为灵活方便,对拉螺栓不但可以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其他荷载,还可以确保模板内现浇混凝土芯墙厚度能满足设计要求,使结构更稳定整体性更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板组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板组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板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制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板,2-钢筋,3-弯钩,4-挂接段,5-卷边角钢,6-混凝土芯墙,7-预制板组,8-短预制板,9-长预制板,10-剪力筋,11-连接筋,12-直边角钢,13-水平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5所示,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包括若干块规格相同的预制板1,所述预置板内预埋有若干横纵向垂直交错并延伸出预制板的钢筋2,所述横向延伸的钢筋端部均经套丝处理并配合螺母形成对拉螺栓,纵向延伸的钢筋上端均弯折形成弯钩3,下端同向弯折90°至水平并焊接一条水平钢筋13形成与其它预制板弯钩配合挂接的挂接段4,所述预制板均两两一组,弯钩与挂接段均位于两平行的预制板相对面上,两预置板端部之间均架设有与预制板等高的卷边角钢5,加上预制板组上下堆设,即卷边角钢也沿着该剪力墙上下连续布置,卷边角钢直角边与预制板贴合,卷边角钢的直角边长等于混凝土芯墙厚度,并经横向延伸钢筋穿过固紧,两预制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芯墙6,,所述卷边角钢直角边与混凝土芯墙等厚,即卷边角钢侧端均紧贴在两预制板内壁,所述各预制板和钢构件按实际需求均设有预留孔洞并与各连接件配合稳固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钢筋上端与板面呈45°夹角弯起,弯起一段距离后竖直向上延伸,在延伸段端部制成180°弯钩;板内纵向钢筋底部向垂直于预制板内侧一面弯曲90°延伸出板外并焊接一条水平钢筋形成挂接段,当预制板纵向相连时形成吊杆-弯钩连接,具有结构整体性更好、连接更可靠等优势,由于预制板间空腔的尺寸比延伸钢筋所需要的空间尺寸大很多,构件安装更加方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两两一组形成预制板组7,两平行的预制板组之间通过垂直设置的预制板围设形成组合墙,该垂直设置的预制板沿左右方向延伸,其包括内端架设在两预制板组之间的短预制板8以及与预制板组端部对接的长预制板9,上述预制板组、长预制板、短预制板均等高且内部构造一致,区别仅是根据需要制定的长度不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延伸钢筋包括沿预制板高度方向均布的剪力筋10与左右水平贯穿预制板组的连接筋11,剪力筋均前后水平延伸贯穿预制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短预制板及长预制板内的剪力筋均横向贯穿两侧预制板组,并于端部固紧,所述短预制板两端与预制板组对接处设置直边角钢12,该直边角钢两直角边分别贴合预制板并沿着墙体高度通长布置,直边角钢的直角边长小于混凝土芯墙厚度,并经连接筋穿设固紧,所述预制板组的剪力筋端部均贯穿长预制板固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穿设直边角钢的连接筋均横向穿过卷边角钢,并延伸出预制板组经螺母锁紧。角钢不仅可以固定预制板的位置,还可以确保预制板间现浇芯墙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提高了墙体结构的抗剪承载力、抗压承载力、刚度和抗震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短预制板及长预制板之间也设有前后延伸穿出固紧的连接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均可上下堆叠,即通过挂接段与下方预制板的弯钩对接,并经浇筑的混凝土芯墙固紧。

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确保承载剪力墙的基础平面平整且有足够的承载力,检查清理基础底模。根据安装放样布置图,确定预制板和混凝土芯墙的位置,在每块预制板要安放的位置周围布置定位木方,预制板吊装按照由远及近进行吊装,再调整预制墙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在预制板安放后用斜撑顶在板上部2/3高度处,斜撑底部与地面用膨胀螺栓进行锚固安装。

将安装完成的预制板组吊装到位后,根据高度需要朝上堆设预制板,上下预制板间通过挂接段与弯钩挂接配合,接着根据环境需要将短预制板吊装至预制板组之间,长预制板吊装至与预制板组端部相接,通过剪力筋相互穿设预制板上的预留孔洞并配合螺母固紧,将连接筋依次穿设预制板、卷边角钢、预制板以及直边角钢,并于两端旋入螺母固紧,最后再次检查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位置定位、稳固性以及安装尺寸,符合质量要求后,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法向相邻预制板间浇筑混凝土芯墙并养护。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块规格相同的预制板,所述预置板内预埋有若干横纵向垂直交错并延伸出预制板的钢筋,所述横向延伸的钢筋端部均经套丝处理并配合螺母形成对拉螺栓,纵向延伸的钢筋上端均弯折形成弯钩,下端同向弯折90°至水平并焊接一条水平钢筋形成与下层的预制板弯钩配合挂接的挂接段,所述预制板均两两一组,弯钩与挂接段均位于两平行的预制板相对面上,两预置板端部之间均架设有沿剪力墙连续布置的卷边角钢,并经横向延伸钢筋穿过固紧,两预制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芯墙,所述卷边角钢直角边与混凝土芯墙等厚,即卷边角钢侧端均紧贴在两预制板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两两一组形成预制板组,两平行的预制板组之间通过垂直设置的预制板围设形成组合墙,该垂直设置的预制板沿左右方向延伸,其包括内端架设在两预制板组之间的短预制板以及与预制板组端部对接的长预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延伸钢筋包括沿预制板高度方向均布的剪力筋与左右水平贯穿预制板组的连接筋,剪力筋均前后水平延伸贯穿预制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预制板及长预制板内的剪力筋均横向贯穿两侧预制板组,并于端部固紧,所述短预制板两端与预制板组对接处设置直边角钢,并经连接筋穿设固紧所述预制板组的剪力筋端部均贯穿长预制板固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直边角钢的连接筋均横向穿过卷边角钢,并延伸出预制板组经螺母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短预制板及长预制板之间也设有前后延伸穿出固紧的连接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均可上下堆叠,即通过挂接段与下方预制板的弯钩对接,并经浇筑的混凝土芯墙固紧。

8.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并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预制板和混凝土芯墙的位置,在每块预制板要安放的位置周围布置定位木方,将安装完成的预制板组吊装到位后,根据高度需要朝上堆设预制板,上下预制板间通过挂接段与弯钩挂接配合,接着将短预制板吊装至预制板组之间,长预制板吊装至与预制板组端部相接,通过剪力筋相互穿设预制板上的预留孔洞并配合螺母固紧,将连接筋依次穿设预制板、卷边角钢、预制板以及直边角钢,并于两端旋入螺母固紧,最后在相邻预制板间空腔处浇筑混凝土芯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块规格相同的预制板,所述预置板内预埋有若干横纵向垂直交错并延伸出预制板的钢筋,所述横向延伸的钢筋端部均经套丝处理并配合螺母形成对拉螺栓,纵向延伸的钢筋上端均弯折形成弯钩,下端同向弯折90°至水平并焊接一条水平钢筋形成与下层的预制板弯钩配合挂接的挂接段,所述预制板均两两一组,弯钩与挂接段均位于两平行的预制板相对面上,两预置板端部之间均架设有与预制板等高的卷边角钢,并经连接筋穿过固紧,两预制板之间浇筑有混凝土芯墙,该组合剪力墙在结构薄弱处采用角钢加固和定位,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装配速率、保证了结构强度、刚度和抗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滨;谢运枫;赖志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56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