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室由于位于低下较深处,其设计与施工需考虑防水的要求,现有地下室防水设计中多为刚性混凝土自防水一道,另外在地下室的外部加一至二道的柔性的由防水材料构成的防水设防,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统计,该防设结构仍然有部分工程的地下室局部出现漏水,给使用和堵漏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效果更好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需要挖开土层,形成地下室的基坑的结构,夯实基坑内侧的土层后,在基坑内铺上细石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垫层;
步骤二、在混凝土垫层的底层和侧壁喷涂水泥砂浆,形成第一层水泥砂浆层,在第一层水泥砂浆层的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
步骤三、编织纵横交错的立体钢筋网架,覆盖底面和内壁,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并处理平整,避免空心,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
步骤四、在钢筋混凝土墙板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二层防水沥青层,待干燥后,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表面砌筑沥青保护板;
步骤五、喷涂水泥砂浆,抹平整,形成第二层水泥砂浆层。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第一层水泥砂浆层在转角处处理成弧形,第一层水泥砂浆层处理平整、光滑。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抹平位于底面水泥砂浆的同时,在底面四周砌出排水暗沟。
进一步地,排水暗沟的底面采用斜坡式,用于使水汇集。
进一步地,在第二层水泥砂浆层的表面铺设地板砖,并在排水暗沟上端铺盖排水网。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编织立体钢筋网架之前,先编织钢筋网支撑柱,再编织覆盖底面和侧面的立体钢筋网,形成立体钢筋网架,先将钢筋网支撑柱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待干燥,形成钢筋混凝土支撑柱,再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待干燥,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在夯实的基坑底面平铺一层地砖,并将底面四周用地砖砌高,地砖之间的缝隙处用细石混凝土填平。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采用泥浆喷涂设备将水泥砂浆喷涂到混凝土垫层的底层和侧壁。
进一步地,在混凝土垫层的底层和侧壁喷涂水泥砂浆之后,抹平水泥砂浆,并使其表面呈粗糙状,待干燥后,在第一层水泥砂浆层的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沥青保护板砌筑完成后,继续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与沥青保护板之间灌注防水沥青,避免空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层防水沥青层上架构纵横交错的立体钢筋网架,使立体钢筋网架覆盖底面和内壁,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后,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在钢筋混凝土墙板的表面再次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二层防水沥青层,钢筋混凝土墙板在满足刚性的需求下,在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底面与表面均铺上防水沥青,分别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和第二层防水沥青层,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同时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的表面砌筑沥青保护板,有效保护第二层防水沥青层不被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混凝土垫层1,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第一层防水沥青层3,钢筋混凝土墙板4,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沥青保护板6,第二层水泥砂浆层7,排水暗沟8,地板砖9,排水网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需要挖开土层,形成地下室的基坑的结构,夯实基坑内侧的土层,夯实的土层利于地砖铺设后保持平整性、一致性,在夯实的基坑底面平铺一层地砖,并将底面四周用地砖砌高,地砖之间的缝隙处用细石混凝土填平,在基坑内铺上细石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垫层1,混凝土垫层1作为初步的防水层,起到初步的防水效果,并起到较好的防潮效果。
步骤二、在混凝土垫层1的底层和侧壁喷涂水泥砂浆,形成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在转角处处理成弧形,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处理平整、光滑,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在转角处处理成弧形有利于垫实底面与边墙之间的直角,使之不易发生渗漏,在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的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在该步骤中,具体来说:采用泥浆喷涂设备将水泥砂浆喷涂到混凝土垫层1的底层和侧壁,利于快速在墙面形成混凝土垫层1,在混凝土垫层1的底层和侧壁喷涂水泥砂浆之后,抹平水泥砂浆,并使其表面呈粗糙状,待干燥后,在第一层水泥砂浆层2的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3,在混凝土垫层1的表面形成粗糙面,更有利于防水沥青的粘附,进而实现更好的防水效果,第一层防水沥青层3形成后,将其表面尽量处理平整,利于下一步立体钢筋网架的平稳放置。
步骤三、编织纵横交错的立体钢筋网架,覆盖底面和内壁,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并处理平整,避免空心,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4;
编织立体钢筋网架之前,先编织钢筋网支撑柱,再编织覆盖底面和侧面的立体钢筋网,形成立体钢筋网架,先将钢筋网支撑柱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待干燥,形成钢筋混凝土支撑柱,再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待干燥,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4。
步骤四、在钢筋混凝土墙板4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待干燥后,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表面砌筑沥青保护板6,沥青保护板6砌筑完成后,继续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与沥青保护板6之间灌注防水沥青,避免空心,在钢筋混凝土墙板4的底面与表面均铺上防水沥青,分别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3和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同时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的表面砌筑沥青保护板6,有效保护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不被破坏。
步骤五、喷涂水泥砂浆,抹平整,形成第二层水泥砂浆层7,在抹平位于底面水泥砂浆的同时,在底面四周砌出排水暗沟8,排水暗沟8的底面采用斜坡式,用于使水汇集,集中排放,在第二层水泥砂浆层7的表面撒上细沙,并铺设地板砖9,并在排水暗沟8上端铺盖排水网10,排水暗沟8主要用于排出地下室内,因为人为因数产生的水,比如空调水或者清洗底板产生的水。
本发明在配套商品房工程项目中运用,防水效果显著,得到了实施单位、监理单位和业主充分肯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在第一层防水沥青层3上架构纵横交错的立体钢筋网架,使立体钢筋网架覆盖底面和内壁,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后,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4,在钢筋混凝土墙板4的表面再次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钢筋混凝土墙板4在满足刚性的需求下,在钢筋混凝土墙板4的底面与表面均铺上防水沥青,分别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3和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达到最佳的防水效果,同时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的表面砌筑沥青保护板6,有效保护第二层防水沥青层5不被破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1.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施工需要挖开土层,形成地下室的基坑的结构,夯实基坑内侧的土层后,在基坑内铺上细石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垫层;
步骤二、在混凝土垫层的底层和侧壁喷涂水泥砂浆,形成第一层水泥砂浆层,在第一层水泥砂浆层的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
步骤三、编织纵横交错的立体钢筋网架,覆盖底面和内壁,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并处理平整,避免空心,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
步骤四、在钢筋混凝土墙板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二层防水沥青层,待干燥后,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表面砌筑沥青保护板;
步骤五、喷涂水泥砂浆,抹平整,形成第二层水泥砂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第一层水泥砂浆层在转角处处理成弧形,第一层水泥砂浆层处理平整、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抹平位于底面水泥砂浆的同时,在底面四周砌出排水暗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水暗沟的底面采用斜坡式,用于使水汇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层水泥砂浆层的表面铺设地板砖,并在排水暗沟上端铺盖排水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编织立体钢筋网架之前,先编织钢筋网支撑柱,再编织覆盖底面和侧面的立体钢筋网,形成立体钢筋网架,先将钢筋网支撑柱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待干燥,形成钢筋混凝土支撑柱,再往立体钢筋网架内浇注防水钢筋混凝土,待干燥,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夯实的基坑底面平铺一层地砖,并将底面四周用地砖砌高,地砖之间的缝隙处用细石混凝土填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泥浆喷涂设备将水泥砂浆喷涂到混凝土垫层的底层和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垫层的底层和侧壁喷涂水泥砂浆之后,抹平水泥砂浆,并使其表面呈粗糙状,待干燥后,在第一层水泥砂浆层的表面铺一层防水沥青,形成第一层防水沥青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大面积人防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沥青保护板砌筑完成后,继续在第二层防水沥青层与沥青保护板之间灌注防水沥青,避免空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