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装置及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34


本发明涉及切断装置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切断装置的打印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切断装置具备用于将层叠有多个层的带的一部分层切断的半切割机构。半切割机构具备承载台和切断刀片。在承载台配置带。切断刀片从比第二板部的上端靠下侧向下方延伸,并隔着带与承载台对置。间隙形成部从第二板部的上端朝向承载台突出。当切断刀片接近承载台时,间隙形成部与承载台接触。由此,在承载台与切断刀片之间形成比带的厚度窄的间隙。切断刀片通过将配置于间隙的带向承载台按压,从而将带的一部分层切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690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切断装置中,由于带的切屑等附着于承载台,从而有可能发生切断不良。为了抑制切屑等的附着,考虑在承载台施加涂层。在该情况下,由于间隙形成部与承载台之间的接触,涂层有可能磨损。当涂层磨损时,形成在承载台与切断刀片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发生变化。因此,有可能发生带的切断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带的切割不良的切断装置及打印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切断装置具备:承载台,在表面具有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能够配置带;切断部,具有刀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和分离;及突出部,从所述切断部向所述刀片的刀刃所朝的方向突出,并在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通过在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有所述带的状态下,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而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由此所述刀片在所述刀片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之间将所述带沿所述带的厚度方向部分切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之中的仅所述第一区域由树脂的涂层构成。

根据第一方式,由于承载台的表面中的第一区域由树脂的涂层构成,因此带的切屑等不易附着于承载台的表面。由于承载台的表面中的第二区域不由树脂的涂层构成,因此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在突出部与承载台的表面接触时承载台的表面的接触部分发生磨损的情况。因此,切断部与承载台的表面接近时的刀片的刀刃与承载台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不易发生变化。因此,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带的切断不良。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切断装置具备:承载台,在表面具有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能够配置带;切断部,具有刀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和分离;及突出部,从所述切断部向所述刀片的刀刃所朝的方向突出,并在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通过在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有所述带的状态下,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而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由此所述刀片在所述刀片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之间将所述带沿所述带的厚度方向部分切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由涂层构成,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的硬度比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的硬度硬。

根据第二方式,由于承载台的表面中的第一区域由涂层构成,因此带的切屑等不易附着于承载台的表面。由于第二区域中的承载台的表面的硬度比第一区域中的承载台的表面的硬度硬,因此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在突出部与承载台的表面接触时承载台的表面的接触部分发生磨损的情况。因此,切断部与承载台的表面接近时的刀片的刀刃与承载台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不易发生变化。因此,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带的切断不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切断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涂层具有凹凸形状。在该情况下,与涂层平坦的情况相比,带的切屑等更不易附着于承载台的表面。因此,切断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带的切断不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切断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刀刃与所述突出部的尖端之间的在所述刀刃所朝的方向上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当切断刀片与承载台的表面接近时,切断刀片的刀刃不易与涂层接触。因此,切断装置能够抑制因刀片的刀刃咬入涂层而使涂层剥离的情况。因此,切断部与承载台的表面接近时的刀片的刀刃与承载台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不易发生变化。因此,切断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带的切断不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切断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承载台在所述第一区域中设置有所述涂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具有露出的不锈钢的面,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由所述不锈钢的面构成。在该情况下,突出部与不锈钢的面接触。因此,切断装置能够进一步抑制承载台的表面中与突出部的接触部分发生磨损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切断装置;打印部,在所述带进行打印;及输送部,输送由所述打印部打印后的所述带,在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

根据第三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机1的立体图。

图2是主体外壳2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切断装置10的立体图。

图4是切断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全切割刀片130处于第一待机位置时的切断装置10的后视图。

图6是全切割刀片130处于全切割位置时的切断装置10的后视图。

图7是半切割机构200的后视示意图。

图8是半切割刀片240处于第二待机位置时的切断装置10(除全切割机构100之外)的后视图。

图9是半切割刀片240处于半切割位置时的切断装置10(除全切割机构100之外)的后视图。

图10是穿过第一销332和第二销251的图5的x-x线向视方向上的切断装置10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打印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12是主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进行说明。以下,使用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打印机1使用带盒9来制作打印有图像的带8。

参照图1、图2,说明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备主体外壳2和盖4。盖4设置于主体外壳2的上侧,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2进行开闭。在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21设置有安装部3。安装部3是从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21向下方凹陷所成的区域。带盒9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3。

如图1、图2所示,在安装部3设置有头保持件31及带进给轴33。头保持件31在安装部3的右部以在侧视时呈板状的方式延伸。在头保持件31的右表面设置有热敏头32(参照图11)。热敏头32通过加热墨带而在打印带81的打印面打印图像。带进给轴33在热敏头32的前侧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头保持件31的右侧设置有压印辊35。压印辊35与热敏头32对置,并能够相对于热敏头32接近和分离。在压印辊35的前侧设置有压辊36。压辊36与带进给轴33对置,并能够相对于带进给轴33接近和分离。

在带进给轴33的前侧设置有用于切断带8的切断装置10。切断装置1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如图1所示,在主体外壳2的前表面22当中的切断装置10的前侧设置有排出口23,该排出口23用于将由切断装置10切断后的带8从主体外壳2之中排出到外部。

参照图1,说明带盒9的概略结构。带盒9具备盒外壳91。在盒外壳91之中收容有墨带(图示省略)、打印带81和贴合带82。通过将油墨从墨带转印于打印带81,由此在打印带81打印图像。贴合带82贴合于打印有图像的打印带81。在盒外壳91的右前角部设置有进给辊93。进给辊93的一部分从盒外壳91向右侧露出。

根据上述打印机1及带盒9的结构,在安装部3安装有带盒9的情况下,带进给轴33被插入到进给辊93之中。在安装部3安装有带盒9的状态下压印辊35接近热敏头32的情况下,压印辊35将打印带81及墨带按压于热敏头32。通过热敏头32加热墨带,由此在打印带81打印图像。

在安装部3安装有带盒9的状态下压辊36接近热敏头32的情况下,压辊36将打印带81及贴合带82按压于进给辊93。通过带进给轴33利用输送电机38(参照图11)的驱动而旋转,由此进给辊93旋转。进给辊93通过旋转而在其与压辊36之间将贴合带82贴合于打印带81来制作带8,并且输送所制作的带8。带8由切断装置10切断并从排出口23排出到主体外壳2的外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8是通过将贴合带82贴合于打印有图像的打印带81而制作的。因此,带8通过层叠多个层而构成(参照图1中的放大图)。

详细而言,打印带81是透明的pet带。贴合带82通过剥离纸82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贴合于双面粘合带821的一个面而构成。带8通过在打印带81的打印面贴合双面粘合带821的另一个面而构成。以下,将带8的多个层层叠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在图1中,厚度方向是左右方向。

参照图2~图9,说明切断装置10。如图2~图4所示,切断装置10具备全切割机构100、半切割机构200和驱动机构300。各机构固定于固定框架11。固定框架11在安装部3的前侧被固定于主体外壳2(参照图1)。固定框架11在侧视时呈u字状,并具有下框架12、前框架13和后框架14。前框架13从下框架12的前端向上侧延伸。后框架14从下框架12的后端向上侧延伸。

全切割机构100执行将带8在厚度方向上完全切断的全切割动作。以下,将通过全切割动作将带8在厚度方向上全部切断的情况称为“全切割”。半切割机构200执行将带8在厚度方向上部分切断的半切割动作。以下,将通过半切割动作将带8在厚度方向上部分切断的情况称为“半切割”。驱动机构300选择性地驱动全切割机构100和半切割机构200。

参照图3~图6,说明全切割机构100的详细结构。如图3、图4所示,全切割机构100具备固定刀片110和全切割刀片130。固定刀片110是在后视时呈矩形的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刀片110的右端为刀刃111。因此,刀刃111朝向右侧。

固定部112从固定刀片110的下端向左右两侧延伸。固定刀片110和固定部112一体成形,作为整体在后视时具有t字状。固定部112当中的比中央靠右侧的部位通过固定单元113而固定于后框架14的后表面。固定部112当中的比中央靠左侧的部位通过固定单元114而固定于后框架14的后表面。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单元113、114是凸部与凹部的嵌合结构及螺钉。固定刀片110从固定部112当中的固定单元113与固定单元114之间的位置向上侧延伸。

全切割刀片130是在后视时呈矩形的板,并设置于比固定刀片110靠前侧。全切割刀片130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后视时相对于固定刀片110隔着带8从右侧对置。全切割刀片130的左端为刀刃131。因此,刀刃131朝向左侧。

在全切割刀片130连结有第一臂140。第一臂140从全切割刀片130的下端向左侧延伸,并在向前侧弯曲后,进一步向左侧弯曲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140与全切割刀片130一体成形。

在第一臂140的左部设置有第一槽141。第一槽141由圆弧槽142和按压槽143构成。圆弧槽142具有在后视时以后述的第三轴340(参照图4)为中心并向上侧鼓出的圆弧形状。按压槽143从圆弧槽142的左端起进一步向远离后述的第三轴340的方向(图3中的左斜上侧)延伸。在第一槽141嵌入有后述的第一销332。

第一臂140被支承于第一轴18。第一轴18从前框架13的右下部向后侧延伸,依次贯通后述的固定部222(参照图3)、间隔件260(参照图4)后,贯通第一臂140的右端部并延伸至固定刀片110的下端部。因此,第一臂140能够绕第一轴18旋转。伴随着第一臂140的旋转,全切割刀片130以相对于固定刀片110接近和分离的方式绕着第一轴18旋转。

根据上述全切割机构100的结构,全切割刀片130通过绕第一轴18旋转,能够在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和全切割位置(参照图6)之间移动。如图5所示,在全切割刀片130位于第一待机位置的情况下,全切割刀片130从固定刀片110向右侧分离。在该情况下,全切割刀片130与固定刀片110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叠。如图6所示,在全切割刀片130位于全切割位置的情况下,全切割刀片130接近固定刀片110。在该情况下,全切割刀片130与固定刀片110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在由全切割机构100进行的全切割动作中,全切割刀片130随着第一臂140的旋转而从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移动到全切割位置(参照图6),由此全切割刀片130的刀刃131以在后视时与固定刀片110的刀刃111交叉的方式移动。由此,在固定刀片110的刀刃111与全切割刀片130的刀刃131之间夹持带8而将带8全切割(所谓的剪刀式)。

参照图3、图4、图7~图10,说明半切割机构200的详细结构。如图3、图4所示,半切割机构200具备承载台210和切断部270。承载台210隔着间隔件260(参照图4)设置于比全切割刀片130靠前侧。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间隔件260的图示。

承载台210是在侧视时呈矩形的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延伸部221从承载台210的后端向左侧延伸。固定部222从延伸部221的下端向右侧延伸。固定部222被固定于后框架14的前表面。

切断部270在后视时相对于承载台210隔着带8从右侧对置,并具有保持件230和半切割刀片240。保持件230是在后视时呈矩形的板,并设置于比固定部222靠前侧。半切割刀片240被固定于保持件230的后表面。半切割刀片240是在后视时呈矩形的板,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半切割刀片240的左端是刀刃241。因此,刀刃241朝向左侧。刀刃241比保持件230的左端突出至左侧。

如图4所示,在切断部270连结有第二臂250。第二臂250设置于比第一臂140靠前侧,并从保持件230的下端部向左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臂250与保持件230一体成形。在第二臂250的左端部设置有第二销251。第二销251从第二臂250的前表面向前侧突出,并嵌入于后述的第二槽333。

第二臂250被支承于第二轴19。第二轴19设置于第一轴18的右斜上侧,并位于比第二销251靠右侧。第二轴19从前框架13的右下部向后侧延伸,贯通第二臂250的右端部,并延伸至固定部222。因此,第二臂250能够绕第二轴19旋转。伴随着第二臂250的旋转,切断部270以相对于承载台210接近和分离的方式绕第二轴19旋转。

在切断部270设置有突出部231。突出部231从保持件230的左端的上端部向刀刃241所朝的方向(左侧)朝向承载台210突出。突出部231从保持件230的左端突出的量比刀刃241从保持件230的左端突出的量大。因此,突出部231的尖端位于比刀刃241靠左侧(参照图8)。

参照图7,说明承载台210的详细结构。另外,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以极端的大小表示各部件,以便容易理解各部件的大小的关系。在承载台210的右表面形成有承载面214。承载面214是向右侧露出的承载台210的表面,被划分为相互不同的配置区域215和接触区域216。

接触区域216表示承载面214当中的上端部附近的部位。配置区域215表示承载面214当中的比接触区域216靠下侧的部位。即,在后视时,从第二轴19到接触区域216的距离比从第二轴19到配置区域215的距离远。配置区域215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带8的宽度大。由压辊36和进给辊93输送的带8在配置区域215的下端与上端之间通过。因此,在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配置有由压辊36和进给辊93输送来的带8。

承载台210具有不锈钢面211,通过对不锈钢面211的一部分施加涂层而构成。详细而言,在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中,在不锈钢面211设置有树脂涂层217。换言之,配置区域215中的承载面214由树脂涂层217构成。因此,在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中,不锈钢面211不露出。

在承载面214的接触区域216中,在不锈钢面211没有设置涂层。因此,在承载面214的接触区域216中,不锈钢面211向右侧露出。换言之,接触区域216中的承载面214由不锈钢面211构成。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及接触区域216之中的仅配置区域215由树脂涂层217构成。

树脂涂层217具有凹凸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涂层217中,沿前后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凸部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区域215中的承载面214(即,树脂涂层217)的面粗糙度比接触区域216中的承载面214(即,不锈钢面211)的面粗糙度粗。接触区域216中的承载面214(即,不锈钢面211)的硬度比配置区域215中的承载面214(即,树脂涂层217)的硬度硬。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硬度”是压入硬度,表示所谓的布氏硬度。

树脂涂层217的厚度l2小于半切割刀片240的刀刃241与突出部231的尖端之间的在刀刃241所朝的方向上的距离l1。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1为20μm~25μm左右。距离l1与厚度l2的差值小于剥离纸822的厚度l3。

根据上述半切割机构200的结构,通过切断部270绕第二轴19旋转,半切割刀片240能够在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和半切割位置(参照图9)之间移动。如图8所示,在半切割刀片240位于第二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突出部231从承载面214向右侧分离。如图9所示,在半切割刀片240位于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突出部231与承载面214的接触区域216(参照图7)接触。在该情况下,在配置区域215的承载面214与刀刃241之间形成有间隙280。

在由半切割机构200进行的半切割动作中,在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配置有带8的状态下,半切割刀片240随着第二臂250的旋转而从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移动到半切割位置(参照图9)。由此,成为在半切割刀片240与承载台210之间、即在间隙280配置有带8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突出部231按压承载面214的接触区域216,由此,配置于间隙280的带8被半切割刀片240的刀刃241压入到承载面214而被半切割。

间隙28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上述的距离l1和厚度l2之间的差值相等,因此比厚度l3小。而且,由于厚度l2小于距离l1,因此间隙28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0。因此,在半切割刀片240移动到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刀刃241从带8的打印带81侧咬入到剥离纸822的厚度方向的中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半切割动作中,打印带81及贴合带82之中的剥离纸822不被分断,仅打印带81及双面粘合带821被分断。

参照图4、图10,说明驱动机构300的详细结构。如图4所示,驱动机构300具备切断电机310、多个齿轮321~324、及凸轮330。切断电机310被固定于前框架13的左上部,并设置于与后述的第三轴340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切断电机310设置有旋转轴311。旋转轴311从切断电机310的右表面向右侧突出。

齿轮321被固定于旋转轴311。齿轮322设置于齿轮321的下侧,并与齿轮321的下端啮合。齿轮323设置于齿轮322的下侧,并与齿轮322的下端啮合。齿轮324设置于齿轮323的左侧,并与齿轮323的左端啮合。

凸轮330被固定于齿轮324的后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330与齿轮324一体成形。齿轮324被支承于第三轴340。第三轴340从前框架13的左部向后侧延伸,并嵌入于齿轮324的中心。因此,凸轮330能够与齿轮324一起绕第三轴340向方向y1和方向y2旋转。方向y1和方向y2是彼此相反的旋转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向y1在后视时为顺时针方向,方向y2在后视时为逆时针方向。

以下,将凸轮330绕第三轴340向方向y1旋转的情况称为“正转”,并将凸轮330绕第三轴340向方向y2旋转的情况称为“反转”。凸轮330通过正转或反转,将来自切断电机310的驱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第一臂140和第二臂250。

在凸轮330的后表面形成有凸轮面331。凸轮面331是设有用于传递力的凹凸的基准面,并以与第三轴340正交的方式延伸。例如,在凸轮330的后表面存在高低差的情况下,凸轮面331是指形成凸轮330的后表面的多个平面当中的成为基准的任一个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凸轮面331设置有第一销332和第二槽333。第一销332从凸轮面331向后侧突出,并嵌入于第一槽141。第二槽333从凸轮面331向前侧凹陷,并由圆弧槽334和按压槽335构成。圆弧槽334具有在后视时以第三轴340为中心并向右侧鼓出的圆弧形状。按压槽335从圆弧槽334的上端进一步向在后视时接近第三轴340的方向(图4中为下侧)延伸。在第二槽333嵌入有第二销251。

如图10所示,从凸轮面331到第二臂250的前后方向的距离d2小于从凸轮面331到第一臂140的前后方向的距离d1。从凸轮330向第一臂140或第二臂250的力的传递率随着距离d1、d2变小而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距离d2小于距离d1,因此从凸轮330向第二臂250的力的传递率比从凸轮330向第一臂140的力的传递率大。

根据上述驱动机构300的结构,切断电机310的驱动力从旋转轴311经由多个齿轮321~324传递到凸轮330。切断电机310能够对旋转轴311向彼此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以下,将切断电机310以使凸轮330正转(参照方向y1)的方式对旋转轴311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情况称为“正转驱动”。将切断电机310以使凸轮330反转(参照方向y2)的方式对旋转轴311向另一个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情况称为“反转驱动”。

驱动机构300通过对切断电机310的正转驱动和反转驱动进行切换来切换凸轮330的正转和反转。凸轮330通过正转或反转,由此利用第一销332和第二槽333将力选择性地传递到第一臂140和第二臂250。由此,驱动机构300选择性地执行全切割动作和半切割动作。

在半切割动作中,在半切割刀片240到达半切割位置(参照图8)时,突出部231被按压到承载台210。另一方面,在全切割动作中,即使全切割刀片130到达全切割位置(参照图5),也由于全切割刀片130与固定刀片110交叉,因此全切割刀片130不会按压固定刀片110。因此,在半切割动作时施加于第二臂250的驱动载荷比在全切割动作时施加于第一臂140的驱动载荷大。而且,从凸轮330向第二臂250的力的传递率比从凸轮330向第一臂140的力的传递率大。因此,与从凸轮330向第二臂250的力的传递率小于从凸轮330向第一臂140的力的传递率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施加于凸轮330的最大驱动载荷变大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半切割动作时施加于第二臂250的驱动载荷比在全切割动作时施加于第一臂140的驱动载荷大非常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全切割动作时相比,在半切割动作时,更大的载荷作用于凸轮33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半切割机构200进行半切割动作时施加于凸轮330的驱动载荷成为施加于凸轮330的最大驱动载荷。同样地,在半切割机构200进行半切割动作时施加于凸轮330的驱动载荷成为施加于切断电机310的最大驱动载荷。

参照图11,说明打印机1的电气结构。打印机1具备控制部60。控制部60具备cpu61。cpu61控制打印机1。在cpu61连接有闪速存储器62、rom63、ram64、头驱动器65、电机驱动器66、67、a/d转换器68、第一传感器16和第二传感器17。闪速存储器62存储用于使cpu61执行后述的主处理(参照图12)的程序等。rom63存储在执行各种程序时cpu61所需的各种参数等。ram64临时存储打印数据等。

在头驱动器65连接有热敏头32。cpu61经由头驱动器65控制热敏头32。在电机驱动器66连接有输送电机38。cpu61经由电机驱动器66控制输送电机38。在电机驱动器67连接有切断电机310。cpu61经由电机驱动器67控制切断电机310。

在电机驱动器67还连接有电阻r的一端和a/d转换器68。电阻r的另一端被接地。电机驱动器67将与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相同量的电流输出到电阻r。在该情况下,在电阻r的两端产生与通电后的电流相应的电压。a/d转换器68将与产生于电阻r的电压电平相应的信号输出到cpu61。因此,cpu61能够基于从a/d转换器68输出的信号,确定在电阻r的两端之间产生的电压电平。cpu61能够基于所确定的电压电平与电阻器r之间的关系来检测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与施加于凸轮330的驱动载荷相对应。因此,cpu61能够根据施加于凸轮330的驱动载荷来控制切断电机310。

第一传感器16和第二传感器17在凸轮330的左侧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参照图2),并将与凸轮330的旋转位置相应的信号输出到cpu61。因此,cpu61能够基于从第一传感器16及第二传感器17输出的信号来确定全切割刀片130及半切割刀片240各自的位置。

参照图12,说明主处理。用户在将带盒9安装到安装部3的状态下,接通打印机1的电源。当打印机1的电源被接通时,cpu61从闪速存储器62读出程序而开始主处理。

当主处理开始时,cpu61进行打印处理(s11)。在打印处理中,基于打印数据来控制热敏头32和输送电机38。由此,制作打印有图像的带8。

cpu61基于打印数据来判断是否进行半切割动作(s12)。在打印数据表示半切割动作的情况下(s12:是),cpu61控制由半切割机构200进行的半切割动作。在打印数据表示全切割动作的情况下(s12:否),cpu61控制由全切割机构100进行的全切割动作。以下,将全切割刀片130位于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且半切割刀片240位于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的状态称为“待机状态”。

说明半切割动作。cpu61通过从待机状态(参照图8)起反转驱动切断电机310来开始半切割动作(s21)。当从待机状态起通过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而使凸轮330反转(参照方向y2)时,第二销251在按压槽335之中移动,按压槽335的上壁将第二销251绕第二轴19向下侧按压。由此,第二臂250绕第二轴19在后视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第二臂250的旋转,半切割刀片240从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朝向半切割位置(参照图9)移动。

另外,即使从待机状态起凸轮330反转,也由于第一销332沿着圆弧槽142移动,因此不会按压第一臂140(参照图5)。因此,全切割刀片130维持位于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的状态。

cpu61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16及第二传感器17的信号来判断半切割刀片240是否到达半切割位置(参照图9)(s22)。在半切割刀片240未到达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s22:否),cpu61继续进行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使处理返回到s22的判断。

在半切割刀片240到达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s22:是),cpu61基于来自a/d转换器68的信号来判断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是否超过规定的电流上限值(s23)。电流上限值预先存储于rom63,与能够将带8可靠地半切割的驱动载荷的大小相对应。

在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为电流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s23:否),cpu61继续进行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使处理返回到s23的判断。即,在半切割动作中,即使半切割刀片240到达半切割位置(参照图9),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也不会立即停止。因此,突出部231按压承载面214的状态持续规定的期间,对切断电机310施加大的驱动载荷。

在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超过电流上限值的情况下(s23:是),即,在向切断电机310施加有规定大小的驱动载荷的情况下,cpu61停止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s24)。通过以上动作,带8被半切割。这样,cpu61在半切割刀片240到达半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根据流过切断电机310的电流量来控制切断电机310。因此,打印机1能够以恒定大小的载荷将带8半切割。因此,打印机1能够抑制带8的切断不良。

cpu61对切断电机310进行正转驱动(s25)。当通过切断电机310的正转驱动而使凸轮330正转(参照方向y1)时,第二销251在按压槽335之中移动,按压槽335的下壁将第二销251绕第二轴19向上侧按压。由此,第二臂250绕第二轴19在后视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第二臂250的旋转,半切割刀片240从半切割位置(参照图9)向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移动。

另外,即使从半切割刀片240位于半切割位置的状态起凸轮330正转,也由于第一销332仅进行与从待机状态起凸轮330反转时相反的动作而沿着圆弧槽142移动,因此不会按压第一臂140。因此,全切割刀片130维持位于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的状态。

cpu61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16及第二传感器17的信号来判断半切割刀片240是否到达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s26)。在半切割刀片240未到达第二待机位置的情况下(s26:否),cpu61继续进行切断电机310的正转驱动,使处理返回到s26的判断。在半切割刀片240到达第二待机位置的情况下(s26:是),cpu61停止切断电机310的正转驱动(s27)。由此,切断装置10成为待机状态,半切割动作结束。cpu61将处理返回到s11。

说明全切割操作。cpu61通过从待机状态(参照图5)起正转驱动切断电机310来开始全切割动作(s31)。当从待机状态起通过切断电机310正转驱动而使凸轮330正转(参照方向y1)时,第一销332一边在按压槽143之中移动一边将第一臂140的比第一轴18靠左侧的部位绕第一轴18向下侧按压。由此,第一臂140绕第一轴18在后视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随着第一臂140的旋转,全切割刀片130从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朝向全切割位置(参照图6)移动。

另外,即使从待机状态起凸轮330正转,也由于第二销251沿着圆弧槽334移动,因此不会按压第二臂250(参照图8)。因此,半切割刀片240维持位于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的状态。

cpu61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16及第二传感器17的信号来判断全切割刀片130是否到达全切割位置(参照图6)(s32)。在全切割刀片130未到达全切割位置的情况下(s32:否),cpu61继续进行切断电机310的正转驱动,使处理返回到s32的判断。在全切割刀片130到达全切割位置的情况下(s32:是),cpu61停止切断电机310的正转驱动(s33)。通过以上的动作,带8被全切割。

cpu61对切断电机310进行反转驱动(s34)。当通过切断电机310反转驱动而使凸轮330反转(参照方向y2)时,第一销332一边在按压槽143之中移动一边将第一臂140的比第一轴18靠左侧的部位绕第一轴18向下侧按压。由此,第一臂140绕第一轴18在后视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第一臂140的旋转,全切割刀片130从全切割位置(参照图6)向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5)移动。

另外,即使从全切割刀片130位于全切割位置的状态起凸轮330反转,也由于第二销251仅进行与从待机状态起凸轮330正转时相反的动作而沿着圆弧槽334移动,因此不会按压第二臂250。因此,半切割刀片240维持位于第二待机位置(参照图8)的状态。

cpu61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16及第二传感器17的信号来判断全切割刀片130是否到达第一待机位置(参照图6)(s35)。在全切割刀片130未到达第一待机位置的情况下(s35:否),cpu61继续进行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使处理返回到s35的判断。在全切割刀片130到达第一待机位置的情况下(s35:是),cpu61停止切断电机310的反转驱动(s36)。由此,切断装置10成为待机状态,全切割动作结束。cpu61结束主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由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之中的配置区域215由树脂涂层217构成,因此带8的切屑等不易附着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之中的接触区域216不由涂层构成,从而接触区域216中的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的硬度比配置区域215中的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的硬度硬。由此,切断装置10能够抑制在突出部231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接触时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的接触部分发生磨损的情况。因此,切断部270相对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接近时的半切割刀片240的刀刃241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之间的距离不易变化。因此,切断装置10能够抑制带8的切断不良。

由于树脂涂层217具有凹凸形状,因此与树脂涂层217平坦的情况相比,带8的切屑等更不易附着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因此,切断装置10能够进一步抑制带8的切断不良。

树脂涂层217的厚度l2小于刀刃241与突出部231的尖端之间的在刀刃241所朝的方向上的距离l1。因此,在切断部270相对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接近时,半切割刀片240的刀刃241不易与树脂涂层217接触。因此,切断装置10能够抑制由于半切割刀片240的刀刃241咬入树脂涂层217而使树脂涂层217剥离的情况。因此,切断部270相对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接近时的半切割刀片240的刀刃241与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之间的距离不易变化。因此,切断装置10能够进一步抑制带8的切断不良。

接触区域216中的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由不锈钢面211构成。因此,突出部231与不锈钢面211接触。不锈钢面211例如比树脂涂层217硬。因此,切断装置10能够进一步抑制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中与突出部231的接触部分发生磨损的情况。

打印机1由于具备切断装置10,因此与切断装置10同样地,能够起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区域21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区域”。接触区域21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区域”。承载面214相当于本发明的“表面”。承载台210相当于本发明的“承载台”。半切割刀片240相当于本发明的“刀片”。切断部270相当于本发明的“切断部”。突出部231相当于本发明的“突出部”。树脂涂层217相当于本发明的“涂层”。热敏头32相当于本发明的“打印部”。带进给轴33和压辊36相当于本发明的“输送部”。

本发明可以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树脂涂层217的凹凸形状也可以是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形状。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树脂涂层217中,沿前后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凸部在上下方向上排列。与此相对,在树脂涂层217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相对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凸部也可以在与凸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在树脂涂层217中,凸部也可以以波浪线状延伸。在树脂涂层217中,凸部也可以以格子状延伸。

在承载面214的接触区域216中,可以在不锈钢面211设置树脂涂层,也可以设置树脂涂层以外的涂层(例如,玻璃涂层、陶瓷涂层、金属涂层)。在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中,可以在不锈钢面211设置树脂涂层217以外的涂层(例如,玻璃涂层、陶瓷涂层、金属涂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不锈钢面211设置涂层来构成承载台210。与此相对,也可以通过在不锈钢以外的铁板等金属面、玻璃面、树脂面、木板的面设置涂层来构成承载台2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承载台210被固定,切断部270以与承载台210接近和分离的方式移动。与此相对,可以使切断部270固定,并使承载台210以接近和分离的方式移动,也可以使切断部270和承载台210双方以彼此接近和远离的方式移动。即,只要切断部270能够相对于承载台210相对地接近和分离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断部270通过绕第二轴19旋转而相对于承载台210接近和分离。与此相对,切断部270也可以通过在左右方向上直线运动而相对于承载台210接近和分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保持件230设置有突出部231。与此相对,也可以在半切割刀片240设置突出部2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带8通过层叠多层而构成。与此相对,带8也可以是单层。带8例如可以是管状。

标号说明

1打印机

10切断装置

32热敏头

33带进给轴

36压辊

210承载台

211不锈钢面

214承载面

215配置区域

216接触区域

217树脂涂层

230保持件

231突出部

240半切割刀片

270切断部


技术特征:

1.一种切断装置,具备:

承载台,在表面具有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能够配置带;

切断部,具有刀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和分离;及

突出部,从所述切断部向所述刀片的刀刃所朝的方向突出,并在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

通过在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有所述带的状态下,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而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由此所述刀片在所述刀片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之间将所述带沿所述带的厚度方向部分切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之中的仅所述第一区域由树脂的涂层构成。

2.一种切断装置,具备:

承载台,在表面具有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能够配置带;

切断部,具有刀片,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和分离;及

突出部,从所述切断部向所述刀片的刀刃所朝的方向突出,并在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

通过在所述表面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有所述带的状态下,所述切断部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近而所述突出部在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接触,由此所述刀片在所述刀片与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之间将所述带沿所述带的厚度方向部分切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由涂层构成,

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的硬度比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的硬度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具有凹凸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刀刃与所述突出部的尖端之间的在所述刀刃所朝的方向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台在所述第一区域中设置有所述涂层,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具有露出的不锈钢的面,

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由所述不锈钢的面构成。

6.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断装置;

打印部,在所述带进行打印;及

输送部,输送由所述打印部打印后的所述带,

在所述承载台的所述表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配置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带的切断不良的切断装置及打印机。切断装置具备承载台(210)、切断部(270)和突出部(231)。承载台(210)在承载面(214)具有配置区域(215)和接触区域(216)。切断部(270)具有半切割刀片(240)并能相对于承载面(214)接近和分离。突出部(231)从切断部(270)突出,并在切断部(270)与承载面(214)接近的情况下在接触区域(216)中与承载面(214)接触。切断装置通过在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配置有带(8)的状态下,切断部(270)与承载面(214)接近而突出部(231)与承载面(214)接触,由此将带(8)半切割。承载台(210)的承载面(214)的配置区域(215)及接触区域(216)中仅配置区域(215)由树脂涂层(217)构成。

技术研发人员:谷崎将司;岩本匡司;神田龙一;中村裕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1.2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6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