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服务站和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为了丰富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功能,示例性技术提出了在扫地机器人底部安装拖布以让其完成拖地工作的方案,然而,当扫地机器人在完成拖地工作后,其拖布上往往容易粘粘上很多污渍或杂物等,一般需要用户自行清理或更换拖布,这容易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如何让扫地机器人自行完成清理其拖布的操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功能服务站,旨在便于对扫地机器人的拖布进行清洁,减轻了用户的清洁负担,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服务站,包括:
机壳,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收容腔、及设于所述收容腔腔底壁的拖布清洗槽;
清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清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污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清洗组件,包括沿水平轴向延伸的滚轮结构,所述滚轮结构嵌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且至少部分凸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以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拖布相干涉。
可选地,所述滚轮结构由橡胶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滚轮结构包括若干个滚轮排,多个所述滚轮排均匀布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中。
可选地,多个所述滚轮排包括左滚轮排和右滚轮排,所述左滚轮排和右滚轮排相对布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沿左右方向的中线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左滚轮排和右滚轮排均呈靠近所述中线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清洗组件包括可拆卸装配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的漏水板,所述漏水板设有若干个贯穿上下表面的过水孔、及对应所述左滚轮排的位置布设的左安装过孔和对应所述右滚轮排的位置布设的右安装过孔,所述漏水板用以承托所述扫地机器人。
可选地,所述左滚轮排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安装过孔的孔壁可转动插接,所述右滚轮排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安装过孔的孔壁可转动插接。
可选地,所述左滚轮排包括左滚轮本体、及分设于所述左滚轮本体延伸方向两端的第一左旋转扣和第二左旋转扣,所述左安装过孔沿延伸方向两端的孔壁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左旋转扣可转动穿设的第一左扣孔、供所述第二左旋转扣可转动穿设的第二左扣孔。
可选地,所述左安装过孔还包括由上至下贯穿所述第二左扣孔孔壁的左扣接口,以供所述第二左旋转扣由上至下卡进所述第二左扣孔中。
可选地,所述出水口布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沿左右方向的中线上,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沿靠近所述中线的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具备拖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和多功能服务站,该多功能服务站包括:
机壳,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收容腔、及设于所述收容腔腔底壁的拖布清洗槽;
清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清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污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清洗组件,包括沿水平轴向延伸的滚轮结构,所述滚轮结构嵌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且至少部分凸设于所述拖布清洗槽槽底壁,以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拖布相干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机壳内引入与拖布清洗槽进水口相接的清水桶、与拖布清洗槽出水口相接的污水桶,以当扫地机器人的拖布置放于拖布清洗槽中时,对拖布进行水洗去污,进一步于拖布清洗槽的槽底壁布设滚轮结构,通过滚轮结构与拖布之间的摩擦干涉,实现对污渍的有效去除,如此,减轻了用户自行清理扫地机器人拖布的负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服务站功能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服务站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多功能服务站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扫地机器人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0、多功能服务站;1、机壳;11、收容腔;12、拖布清洗槽;121、清水喷水口;122、污水回收口;2、清洗组件;21、滚轮结构;211、左滚轮排;211a、第一左旋转扣;211b、第二左旋转扣;212、右滚轮排;22、漏水板;221、左安装过孔;221a、第一左扣孔;221b、第二左扣孔;221c、左扣接口;222、右安装过孔;2000、扫地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服务站、及具有该多功能服务站的扫地机器人系统。
参照图4,容易理解的是,该扫地机器人2000系统处理该多功能服务站1000,还包括可与该多功能服务站1000通信交互的扫地机器人2000,该扫地机器人2000的底部既可以安装滚刷,与吸尘口共同完成清扫吸尘模式,也可以安装拖布,以完成拖地模式。然而,扫地机器人2000在拖地模式下,拖布很快就会污脏,为了不让用户频繁拆下拖布清洗,对多功能服务站1000提出了作为拖布清洗站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所示,该多功能服务站1000包括:
机壳1,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扫地机器人2000的收容腔11、及设于收容腔11腔底壁的拖布清洗槽12;
清水桶,设于机壳1内,清水桶与拖布清洗槽12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设于机壳1内,污水桶与拖布清洗槽12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清洗组件2,包括沿水平轴向延伸的滚轮结构21,滚轮结构21嵌设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且至少部分凸设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以与扫地机器人2000的拖布相干涉。
首先,容易理解的是,机壳1底部内凹形成有供扫地机器人2000进入的收容腔11,收容腔11内设有与扫地机器人2000的抽尘口对接的集尘口、与扫地机器人2000的充电极片对接的充电接触片,如此设置,一方面是让扫地机器人2000在充电、集尘或清洗拖布的过程中免收外界干扰,另一方面,方便形成有供拖布清洗的积水槽。本实施例中,机壳1底部前侧还具有一自底面朝收容腔11倾斜延伸的导向平台,以使扫地机器人2000能够更轻松的进入收容腔11,导向平台的末端与收容腔11的腔底壁之间隔断形成台阶,以使收容腔11的底部形成一拖布清洗槽12。
具体地,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设有若干清水喷水口121(即进水口)、污水回收口122(即出水口)以及拖布清洗组件2,不失一般性,在拖布清洗槽1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清水喷水口121,在拖布清洗槽12的沿左右方向的中线上设有一污水回收口122,拖布清洗组件2包括凹设于拖布清洗槽12的槽底、并可沿水平轴转动的滚轮结构21,在上下方向上滚轮结构21至少部分与扫地机器人2000的拖布相干涉;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清水喷水口121、污水喷水口、拖布清洗组件2也可于拖布清洗槽12内以其他数量或形式排布,而拖布清洗组件2也可具体为凸设于拖布清洗槽12底部的毛刷或硬质刮片,本设计不限于此。不难理解,扫地机器人2000进入收容腔11,启动拖布清洗后,拖布开始旋转,在滚轮结构21的摩擦干涉下,将拖布上的污垢去除,同时被清水喷水口121喷出的水流带走,积存在拖布清洗槽12,并最终通过污水回收口122流出,完成整个拖布清洗流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于机壳1内引入与拖布清洗槽12进水口相接的清水桶、与拖布清洗槽12出水口相接的污水桶,以当扫地机器人2000的拖布置放于拖布清洗槽12中时,对拖布进行水洗去污,进一步于拖布清洗槽12的槽底壁布设滚轮结构21,通过滚轮结构21与拖布之间的摩擦干涉,实现对污渍的有效去除,如此,减轻了用户自行清理扫地机器人2000拖布的负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服务站功能的多样化。
可选地,滚轮结构21由橡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橡胶材料为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滚轮材料,具有获取简便,耐磨性强和抗腐蚀性较强等优点,有利于降低产品工艺制造成本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滚轮结构21也可以具体为其他塑料等其他材料制成,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滚轮结构21包括若干个滚轮排,多个滚轮排均匀布设于拖布清洗槽12中。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以均匀的对拖布进行摩擦干涉,提高清洁效果,当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滚轮结构21也可以为单个滚轮排设计,对此不作限制。不失一般性的,为保障拖布的清洁效果,以及节省工艺制造成本,于本实施例中,多个滚轮排包括左滚轮排211和右滚轮排212,左滚轮排211和右滚轮排212相对布设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沿左右方向的中线的左右两侧、且左滚轮排211和右滚轮排212均呈靠近中线延伸设置。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滚轮结构21也可以具体设置其他数量的滚轮排,另外,滚轮排也可以以其他排布方式进行布设,对此均不作限制。
可选地,清洗组件2包括可拆卸装配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的漏水板22,漏水板22设有若干个贯穿上下表面的过水孔、及对应左滚轮排211的位置布设的左安装过孔221和对应右滚轮排212的位置布设的右安装过孔222,漏水板22用以承托扫地机器人2000。可以理解,漏水板22的底端面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之间间隔布设,以供水流流通,采用漏水板22隔设在拖布清洗槽12与扫地机器人2000之间,能够有效避免扫地机器人2000的拖布在旋转清洁过程中对拖布清洗槽12的进水口、出水口等结构造成磨损堵塞,有效的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具体的,为便于后续使用过程中对滚轮结构21的安装和维护,于本实施例中,左滚轮排21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左安装过孔221的孔壁可转动插接,右滚轮排212沿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右安装过孔222的孔壁可转动插接。不难理解,滚轮结构21与漏水板22之间的插接连接是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滚轮结构21也可以以卡接的方式与漏水板22相装配,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左滚轮排211包括左滚轮本体、及分设于左滚轮本体延伸方向两端的第一左旋转扣211a和第二左旋转扣211b,左安装过孔221沿延伸方向两端的孔壁分别设有供第一左旋转扣211a可转动穿设的第一左扣孔221a、供第二左旋转扣211b可转动穿设的第二左扣孔221b。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一左旋转扣211a和第二左旋转扣211b两者呈相同结构设计,以便于工艺上进行生产,第一左扣孔221a和第二左扣孔221b各自的孔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左扣孔221a和第二左扣孔221b呈相对布设,以便使装配后的左滚轮排211能够稳定沿水平轴向转动;不失一般性的,右滚轮排212沿延伸方向的两端也设有旋转扣,右安装过孔222对应右滚轮排212的安装位置也设有扣孔,以供右滚轮排212转动穿设。具体的,为便于左滚轮排211与左安装过孔221之间的相互装配,于本实施例中,左安装过孔221还包括由上至下贯穿第二左扣孔221b孔壁的左扣接口221c,以供第二左旋转扣211b由上至下卡进第二左扣孔221b中。不难理解,安装时,第一左旋转扣211a先伸入第一左扣孔221a中放置,而后使第二左旋转扣211b对准左扣接口221c的位置,并将第二左旋转扣211b由上至下挤压进第二左扣孔221b即可完成装配,当然右滚轮排212的结构与安装方式均与左滚轮排21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出水口布设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沿左右方向的中线上,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沿靠近出水口的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可以理解,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朝向污水回收口122(即出水口)倾斜设置,有利于加快污水流往污水回收口122的速度,便于污水回收口122对污水进行回收,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污水回收口122也可以布设于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的其他位置,另外,拖布清洗槽12槽底壁也可以呈水平设置,对此均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