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4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体。



背景技术:

在装修领域中,经常使用到装饰用的灯具,例如,筒灯、吊灯、射灯、天花灯等等。

现有技术中的灯具,其透镜通过支架安装在安装环中,支架一般为环形支架,透镜卡接在支架中,支架再与安装环卡接,安装环与灯壳卡接。支架的体积大,占用一定的横向尺寸。

上述安装方式,安装繁琐,并且灯具的尺寸大,其结构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以减小结构尺寸的灯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灯体,包括具有凹腔的灯壳、安装在所述凹腔中的光源、与所述灯壳连接的安装环、用于导光的透镜和用于支撑所述透镜的支撑环;

所述支撑环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卡爪;

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安装环的底部开口中,且所述卡爪与所述灯壳卡接;

所述透镜由所述支撑环支撑在所述安装环中。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环上卡接有至少两个弹性卡脚。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镜包括透镜基部和处于所述透镜基部上的透镜主体部;

所述透镜基部位于所述安装环中并处于所述支撑环上,所述透镜主体部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凹腔中并朝向所述光源延伸;

在沿着从所述透镜基部至所述光源的方向上,所述透镜主体部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所述透镜主体部面向所述光源的一侧具有主体部凹槽。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透镜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

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环的一侧具有挡光板,所述挡光板处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下方。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环与所述透镜之间配置有散光板。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散光板中具有蜂窝孔。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灯壳与所述安装环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光源安装在光源支架上,所述光源支架安装在所述凹腔中。

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凹腔中位于所述光源的一侧还安装有线扣,所述线扣具有用于限制线束的限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体,其通过底部的支撑环支撑透镜,支撑环与灯壳卡接,可以减小结构的横向尺寸。在组装时,先将光源、透镜、支撑环及灯壳装配为一体,然后再将安装环与灯壳连接即可,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灯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灯体的支撑环中具有挡光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灯体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沿着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沿着b-b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灯体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灯体中配置有散光板的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的灯体的爆炸图;

图9为图6所示的灯体沿着c-c向的剖视图;

图10为线扣的立体图;

图11为灯壳、连接件和安装环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体,包括具有凹腔11的灯壳1、安装在凹腔11中的光源2、与灯壳1连接的安装环3、用于导光的透镜4和用于支撑透镜4的支撑环5。

支撑环5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卡爪51。

支撑环5位于安装环3的底部开口中,且卡爪51与灯壳1卡接。

透镜4由支撑环5支撑在安装环3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体包括有灯壳1、光源2、安装环3、透镜4和支撑环5。

灯壳1具有开口向下的凹腔11,在灯壳1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卡孔13。

光源2可采用led灯珠,光源2安装在凹腔11中的顶部。

灯壳1的下端处于安装环3中,安装环3与灯壳1连接。安装环3可安装固定在天花板或安装板的孔中,以实现灯体的安装。

支撑环5处于安装环3的底部开口中,支撑环5上的卡爪51卡接在灯壳1的卡孔13中,从而可以支撑透镜4。

透镜4的底部可以直接处于支撑环5上,也可以间接处在支撑环5上。透镜4的上部处于凹腔11中,并朝向光源2,用于将光源2发出的光导出。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体,其通过底部的支撑环5支撑透镜4,支撑环4与灯壳1卡接,可以减小结构的横向尺寸。在组装时,先将光源2、透镜4、支撑环5及灯壳1装配为一体,然后再将安装环3与灯壳1连接即可,方便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6-8所示,安装环3上卡接有至少两个弹性卡脚6。弹性卡脚6可以为金属弹片,用于卡在天花板或安装板的上方,以将安装环3安装在天花板或安装板的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和图8-9所示,透镜4包括透镜基部41和处于透镜基部41上的透镜主体部42。

透镜基部41位于安装环3中并处于支撑环5上,透镜主体部42至少部分处于凹腔11中并朝向光源2延伸。

在沿着从透镜基部41至光源2的方向上,透镜主体部42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透镜主体部42面向光源2的一侧具有主体部凹槽420。

透镜4为凸透镜,其底部为平板状的透镜基部41,用于搭接在支撑环5上。透镜主体部42与透镜基部41为一体式结构,两者一体成型。透镜主体部42处于透镜基部41的上方。在沿着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透镜主体部42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其外表面可以为曲面,也可以为斜面。

透镜主体部42的顶部处于凹腔11中,透镜主体部42的顶部具有主体部凹槽420,主体部凹槽420处于光源2的正下方。

光源2发出的光进入主体部凹槽420中,经透镜主体部42扩散后,从支撑环5的孔射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透镜主体部42包括第一主体部421和第二主体部422。

第一主体部421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主体部422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例中,透镜4为偏光透镜,其包括第一主体部421和第二主体部422,第一主体部421和第二主体部422为一体式结构,两者一体成型。

光源2发出的光经主体部凹槽420进入后,一部分光经第一主体部421的外表面折射后再经透镜4的底面散射,一部分光经第二主体部422的外表面折射后再经透镜4的底面散射。由于第一主体部421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主体部422的外表面的倾斜角度,第一主体部421的外表面使得光的折射角度大,从而形成的散射区域大,第二主体部422的外表面使得光的折射角度小,从而形成的散射区域小,光主要经第一主体部421扩散射出,使得光射向一侧或从一侧射出,可以满足不同场所的需要。

本实施例中的灯体可以为洗墙灯,从第一主体部421扩散后的光照向墙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支撑环5的一侧具有挡光板52,挡光板52处于第二主体部422的下方,用于遮挡从第二主体部422扩散出的光,使得外部能够看到的光都是从第一主体部421扩散而来的光,优化出光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支撑环5与透镜4之间配置有散光板8,起到光的扩散作用。

本实施例中灯体,可以为照地灯,经扩散板8扩散后的光照向地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散光板8中具有蜂窝孔81,提高光的扩散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灯壳1与安装环3可转动连接,使得灯壳1相对于安装环3可以转动预设角度,方便在安装时调节。

具体地,可在灯壳1的外表面设置灯壳凹槽12、在安装环3的内表面设置有安装环凹槽31,并配置弹性的连接环7。组装时,连接环7的一部分间隙配合在灯壳凹槽12中,其另一部分间隙配合在安装环凹槽31中,从而使得灯壳1相对于安装环3可以转动。根据需要,连接环3具有豁口,非封闭,方便安装时压缩连接环3,以将连接环3压入相应的槽中。根据需要,可以在灯壳1和安装环3上分别设置止挡板,当两块止挡板接触时,则不能再转动灯壳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和图8-9所示,光源2安装在光源支架14上,光源支架14安装在凹腔11中。光源支架14通过螺钉16安装在凹腔11的顶部。安装时,可以先将光源2安装在光源支架14上,再将光源支架14通过螺钉16固定;也可以先将光源支架14通过螺钉16固定,再将光源2压入光源支架14中,方便光源2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8-10所示,凹腔11中位于光源2的一侧还安装有线扣15,线扣15具有用于限制线束的限位槽151。

线扣15通过螺钉16安装在凹腔11的顶部,其位于光源支架14的一侧。光源2的线束布置在限位槽151中,用于对光源2的线束进行限位。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6500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