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安装结构及其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6


本实用新型涉及削笔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轴安装结构及其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



背景技术:

削笔器用于切削铅笔。

例如,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cn201720604107.6(公告号为cn2071406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该笔进退装置包括底座、齿盘、二个平行转轴以及套设在转轴上的摩擦轮和斜齿轮,齿盘设置在底座前侧,齿盘前表面上设有圆周分布的齿条,摩擦轮是由注塑成型的内轮经外包塑胶而成型的胶轮,斜齿轮的一端外周面上呈圆周凸设有与齿盘的齿条相啮合的斜齿,斜齿轮的另一端端部成型有与摩擦轮相抵的齿面。通过对摩擦轮的材质进行改进,这样笔传到位后,摩擦轮不会损坏笔表面;斜齿轮端部增设齿面,使摩擦轮与齿面结合,相当于有离合过程,使得笔进退稳定,必要时候起到保护作用;结构更加合理、手感更为顺畅,削笔时笔不易打转,噪音小,使用寿命长。该专利通过对笔进退装置进行改进,使得切削铅笔时铅笔的进退过程比较顺畅。

但是,上述专利具有以下问题:斜齿轮的中部一般为方孔,转轴穿过方孔的部分的形状为方形,这样,斜齿轮和转轴之间的传动比较有力,使得两个摩擦轮对铅笔的进退笔方向的作用力较大,这样,铅笔的笔尖与切削刀具之间的作用力较大,这样铅笔比较容易断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铅笔不容易断芯、结构简单的转轴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其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同样能使铅笔不容易断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轴安装结构,包括具有轴向穿孔的第一斜齿轮和穿设在该轴向穿孔中的第一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之间设置有打滑结构,该打滑结构使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在两者传动的过程中打滑。

作为改进,所述打滑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之间的连接件,该连接件沿第一转轴轴向延伸,连接件的固定端与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中的其中一个相连,连接件的自由端与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中的另一个的周壁径向抵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至少其自由端具有弹性,而使该自由端具有与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中的另一个在径向上紧密抵接的趋势;

或/和,所述连接件自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朝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中的另一个倾斜。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具有接触部,该接触部用于与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中的另一个的周壁径向抵接。

再进一步,所述接触部呈外壁是弧形的凸点状。

进一步,所述轴向穿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轴向穿孔中的部分为外径与该圆形孔的孔径适配的圆柱段,该圆柱段能在轴向穿孔中沿其自身轴线相对第一斜齿轮周向转动;

所述连接件具有多个,所有连接件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周向间隔分布,各连接件的固定端与第一斜齿轮的轴向穿孔的孔壁口相连,且其自由端朝远离轴向穿孔的一侧延伸,各连接件的自由端均与第一转轴的周壁径向抵接,从而通过各连接件的自由端与第一转轴的周壁摩擦而实现第一斜齿轮和第一转轴之间的传动。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与第一斜齿轮为一体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转轴与连接件抵接的部分的横截面大致为多边形,该多边形的边缘用于与对应的连接件摩擦。

再进一步,所述多边形的边角呈外凸的弧形。

优选地,所述多边形大致呈方形,方形的个边角外周呈外凸的弧形,所述连接件具有个,个连接件沿第一转轴周向间隔分布,个连接件的自由端均与第一转轴的周壁径向抵接,从而通过各连接件的自由端与第一转轴的周壁摩擦而实现第一斜齿轮和第一转轴之间的传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述转轴安装结构的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齿盘,所述转轴安装结构中的第一斜齿轮与齿盘啮合传动,第一转轴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还设置有与第一转轴平行的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外套装有与第二转轴适配的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齿盘啮合传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二斜齿轮之间不设置有所述的打滑结构。

最后,所述第二转轴至少部分区域的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中部具有供第二转轴的这部分区域穿过的多边形通孔,该多边形通孔的大小与第二转轴的这部分区域的尺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在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之间设置打滑结构,该打滑结构使第一转轴和第一斜齿轮在两者传动的过程中当切削力量大于设计值时候可以打滑,这样,第一斜齿轮转动时会与第一转轴打滑,使得笔进退装置施加到铅笔上的力不能无限增大,铅笔的笔尖与切削刀具之间的作用力限制在一定设计值以下,铅笔不容易断芯。

应用有上述转轴安装结构的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同样具有铅笔不易断芯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轴安装结构的笔进退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斜齿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转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沿a-a向的剖面图;

图7为图1沿b-b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有转轴安装结构的笔进退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包括转轴安装结构、底座100、设置在底座100上的齿盘200、第二转轴300、第二斜齿轮400等。

其中,参见图2~图5,转轴安装结构包括具有轴向穿孔21的第一斜齿轮2和穿设在该轴向穿孔21中的第一转轴1,轴向穿孔21可以为圆形孔,第一转轴1穿设在轴向穿孔21中的部分为外径与该圆形孔的孔径适配的圆柱段12,该圆柱段12能在轴向穿孔21中沿其自身轴线相对第一斜齿轮2周向转动,第一转轴1和第一斜齿轮2之间设置有打滑结构,该打滑结构使第一转轴1和第一斜齿轮2在两者传动的过程中打滑。第一转轴1设置在底座100上,第一斜齿轮2和第二斜齿轮400分别与齿盘200啮合传动。第二转轴300设置在底座100上且与第一转轴1平行,该第二转轴300外套装有与第二转轴300适配的上述第二斜齿轮400,第一转轴1上设置有第一摩擦轮4,第二转轴300上设置有第二摩擦轮500。

具体地,打滑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1和第一斜齿轮2之间的连接件3,该连接件3沿第一转轴1轴向延伸,连接件3的固定端与第一斜齿轮2相连,连接件3的自由端与第一转轴1的周壁径向抵接。为了便于成型制造,减少装配工序,连接件3与第一斜齿轮2为一体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连接件3的固定端与第一转轴1相连而自由端与第一斜齿轮2的轴向穿孔21相抵。

连接件3具有弹性,而使该自由端具有与第一转轴1在径向上紧密抵接的趋势,连接件3自固定端至自由端逐渐朝第一转轴1倾斜,这样使得连接件3较为紧密地抵靠在第一转轴1的外壁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连接件3仅自由端具有弹性。

连接件3的自由端具有接触部31,该接触部31用于与第一转轴1的外壁径向抵接。优选地,接触部31呈外壁是弧形的凸点状。接触部31也可以是表面较为平滑的其它形状,例如接触部31的外壁也可以是曲面。

连接件3具有4个,所有连接件3以第一转轴1为中心周向间隔分布,各连接件3的固定端与第一斜齿轮2的轴向穿孔21的孔壁口相连,且其自由端朝远离轴向穿孔21的一侧延伸,各连接件3的自由端均与第一转轴1的周壁径向抵接,从而通过各连接件3的自由端与第一转轴1的周壁摩擦而实现第一斜齿轮2和第一转轴1之间的传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3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设置3个、5个。

第一转轴1与连接件3抵接的部分的横截面大致为多边形,该多边形的边缘用于与对应的连接件3摩擦,多边形的边角11呈外凸的弧形。本实施例中,多边形大致呈方形,方形的4个边角11外周呈外凸的弧形,4个连接件3沿第一转轴1周向间隔分布,4个连接件的自由端均与第一转轴1的周壁径向抵接,从而通过各连接件3的自由端与第一转轴1的周壁摩擦而实现第一斜齿轮2和第一转轴1之间的传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多边形也可以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和第一斜齿轮2之间设置有上述打滑结构,第二转轴300和第二斜齿轮400之间不设置上述打滑结构,也就是说两个转轴中,仅其中的一个转轴和对应的斜齿轮之间设置打滑结构,这样第二转轴300和第二斜齿轮400之间的传动不会出现打滑。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二转轴300和第二斜齿轮400之间也设置有打滑结构,也就是说此时两个转轴与对应的斜齿轮之间均设置打滑结构,这样削笔器整体对笔芯的作用力较小,铅笔更加不容易断芯。

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300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呈多边形,第二斜齿轮400的中部具有供第二转轴300的这部分区域穿过的多边形通孔401,该多边形通孔401的大小与第二转轴300的这部分区域的尺寸适配,这样使得第二转轴300和第二斜齿轮400之间的传动不会周向打滑,多边形可以为方形,对应地,多边形通孔401为方形通孔。在其它实施例中,多边形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例如五边形或六边形等,第二转轴300和第二斜齿轮400之间也可以通过筋槽配合的形式来防止两者之间相对周向转动。

本实施例的削笔器的笔进退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过程如下。

削笔器启动后,齿盘200开始转动,带动分别与齿盘200啮合的第一斜齿轮2和第二斜齿轮400转动,第二斜齿轮400带动第二转轴300转动,第二转轴300带动第二摩擦轮500转动,因为第二转轴300和第二斜齿轮400之间没有设置打滑结构,这样第二斜齿轮400和第二转轴300之间传动比较稳定。同时第一斜齿轮2带动第一转轴1转动,第一转轴1带动第一摩擦轮4转动,因为第一斜齿轮2和第一转轴1之间设置有打滑结构,连接件3的接触部31与第一转轴1之间摩擦传动,使得第一斜齿轮2转动时与第一转轴1之间打滑,这样第一转轴1的转速较小,并且使得第一摩擦轮4的转速较小,这样施加到铅笔上的力得以减小,铅笔的笔尖与切削刀具之间的作用力限制在一定设计值以下,铅笔不容易断芯。

因为第二斜齿轮400和第二转轴300之间传动稳定,这样削笔器的第二摩擦轮500对铅笔的摩擦力量较大,不仅有利于旧的铅笔(笔端大致呈锥形)进笔,也有利于全新的铅笔(笔端未切削过而较钝)进笔,而不容易出现进笔卡顿的现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6501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