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服务站、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5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服务站、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扫地机器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为了丰富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功能,现有技术提出了在扫地机器人底部安装拖布以让其完成拖地工作的方案,换言之,该扫地机器人兼具扫地吸尘和拖地的功能,然而,现有技术中与其配套的服务站需要设置两个,其一用于灰尘集存和充电,另一用于拖布清洗,如此,使得扫地机器人系统整体空间占用大,不利于实现产品的集成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功能服务站,旨在解决示例性技术中服务站无法兼顾拖布清洗和集尘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服务站,包括:

机壳,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拖布清洗槽;

清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清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污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集尘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集尘容器和集尘通道,所述集尘通道一端与所述集尘容器相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腔内以对接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抽尘口。

可选地,所述集尘容器为集尘桶,所述集尘桶可拆卸装配于所述机壳内。

可选地,所述机壳内形成有朝上敞口的第一插槽,所述集尘桶由上至下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集尘桶的顶面设有提手。

可选地,所述机壳内还形成有朝上敞口、邻接于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二插槽,所述清水桶和污水桶并排适配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可选地,所述集尘容器桶与所述集尘通道的连通处和/或所述集尘容器与所述多功能服务站的风机的连通处,设有过滤分离结构。

可选地,所述集尘通道由集尘管构成,所述集尘管包括管本体与密封接头,所述管本体由上至自所述集尘容器朝所述收容腔延伸,远离所述集尘容器的一端套设有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用以对接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抽尘口。

可选地,所述多功能服务站的水路系统包括供清水组件和排污水组件;

所述供清水组件包括自所述清水桶的出水口处依次连接的清水桶抽水管、电磁阀、水泵、清水给水管,所述清水给水管伸入所述收容腔的拖布清洗槽中,以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拖布喷水;

所述排污水组件包括与所述污水桶的进水口相连的污水回收管、以及与所述污水桶的排气口处依次相连的污水桶抽气管、气泵以及气泵排气管,所述污水回收管远离所述污水桶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拖布清洗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具备拖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和多功能服务站,所述多功能服务站包括:

机壳,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拖布清洗槽;

清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清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污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集尘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集尘容器和集尘通道,所述集尘通道一端与所述集尘容器相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腔内以对接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抽尘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扫地机器人系统,所述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具备拖地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和多功能服务站,所述多功能服务站包括:

机壳,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有拖布清洗槽;

清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清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污水桶与所述拖布清洗槽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集尘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集尘容器和集尘通道,所述集尘通道一端与所述集尘容器相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腔内以对接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抽尘口。

所述扫地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所述多功能服务站的控制指令;

步骤s2、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整自身相对所述收容腔的前后姿态;

步骤s3、进入所述收容腔,执行相应的行为动作。

本实用新型在服务站的机壳内引入与收容腔相通的清水桶、污水桶、集尘容器及相应的水路、风路系统,如此,实现服务站的拖布清洗功能、集尘功能合一,再加上服务站原本自带的充电功能,大大丰富了服务站与扫地机器人交互的丰富性,对于整个扫地机器人系统而言,免去了设置多个服务站的繁琐,有效实现了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功能集成化、产品空间占用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扫地机器人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扫地机器人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多功能服务站侧面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多功能服务站背面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多功能服务站正面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多功能服务站收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扫地机器人接收拖布清洗指令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扫地机器人接收集尘清洗指令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机壳;11、收容腔;111、拖布清洗槽;112、充电接触片;113、清水喷射口;114、污水回收口;115、清洗滚轮;12、第一插槽;13、第二插槽;14、上盖;2、清水桶;21、第二提手;22、注水口;3、污水桶;31、第三提手;4、集尘组件;41、集尘桶;411、第一提手;412、支撑部;413、旋风分离结构;414、高效滤芯;42、集尘管;421、集尘通道;422、管本体;423、密封接头;5、风机;6、供清水组件;61、清水桶抽水管;62、电磁阀;63、水泵;64、清水给水管;641、第一管段;642、第二管段;643、第三管段;65、三通接头;66、流量计;7、排污水组件;71、污水回收管;72、污水桶抽气管;73、气泵;74、气泵排气管;8、扫地机器人;81、抽尘口;82、拖布;83、充电极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服务站及具有该多功能服务站的扫地机器人系统。

参照图1至图8,容易理解,扫地机器人系统除了该多功能服务站,还包括可与该多功能服务站通信交互的扫地机器人8,该扫地机器人8的底部既可以安装扫刷,以与吸尘口共同完成清扫吸尘模式,也可以安装拖布82,以完成拖地模式。然而,一方面,扫地机器人8受限于自身的规格,其所匹配的尘盒空间有限,在清扫模式下很快就被填满,为了不让用户频繁清理尘盒,对服务站提出了作为灰尘中转站的需求;另一方面,扫地机器人8在拖地模式下,拖布82也很快就会污脏,为了不让用户频繁拆下拖布82清洗,对服务站也提出了作为拖布82清洗站的需求。为了同时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多功能服务站包括:

机壳1,底部开设有用以收容扫地机器人8的收容腔11,收容腔11内设有拖布82清洗槽111;

清水桶2,设于机壳1内,清水桶2与拖布82清洗槽111的进水口相接;

污水桶3,设于机壳1内,污水桶3与拖布82清洗槽111的出水口相接;

以及集尘组件4,包括设于机壳1内的集尘容器和集尘通道421,集尘通道421一端与集尘容器相接、另一端伸入收容腔11内以对接扫地机器人8的抽尘口81。本实施例中,集尘容器为集尘桶41,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容器也可为尘袋,本设计不限于此。

首先,容易理解的是,机壳1底部内凹形成有供扫地机器人8进入的收容腔11,一方面是让扫地机器人8在充电、集尘或清洗拖布82的过程中免收外界干扰,另一方面,方便形成有供拖布82清洗的积水槽。本实施例中,机壳1底部前侧还具有一自底面朝收容腔11倾斜延伸的导向平台,以使扫地机器人8能够更轻松的进入收容腔11,导向平台的末端与收容腔11的腔底壁之间隔断形成台阶,以使收容腔11的底部形成一拖布82清洗槽111。

参照图6,具体地,拖布82清洗槽111内设有若干清水喷水口、污水回收口114以及拖布82清洗结构,不失一般性,在拖布82清洗槽11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清水喷水口和拖布82清洗结构,在拖布82清洗槽111的沿左右方向的中线上设有一污水回收口114,例如但不限于,拖布82清洗结构为凹设于拖布82清洗槽111的槽底、并可沿水平轴转动的清洗滚轮115,在上下方向上清洗滚轮115至少部分与扫地机器人8的拖布82相干涉;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清水喷水口、污水喷水口、拖布82清洗结构也可于拖布82清洗槽111内以其他数量或形式排布,而拖布82清洗结构也可具体为凸设于拖布82清洗槽111底部的毛刷或硬质刮片,本设计不限于此。不难理解,扫地机器人8进入收容腔11,启动拖布82清洗后,拖布82开始旋转,在清洗滚轮115的摩擦干涉下,将拖布82上的污垢去除,同时被清水喷水口喷出的水流带走,积存在拖布82清洗槽111,并最终通过污水回收口114流出,完成整个拖布82清洗流程。

参照图5,以下具体介绍本多功能服务站的水路系统,其包括供清水组件6和排污水组件7;供清水组件6包括自清水桶2的出水口处依次连接的清水桶2抽水管、电磁阀62、水泵63、清水给水管64,清水给水管64伸入收容腔11内与清水喷水口相接,以对扫地机器人8的拖布82喷水;排污水组件7包括与污水桶3的进水口相连的污水回收管71、以及与污水桶3的排气口处依次相连的污水桶3抽气管、气泵73以及气泵73排气管,污水回收管71远离污水桶3的一端连通于拖布82清洗槽111内的污水回收口114。容易理解,启动拖布82清洗后,电磁阀62打开,在水泵63的作用下,清水桶2内的水依次经过清水桶2抽水管、电磁阀62、水泵63、清水给水管64,到达清水喷水口处,其中,本实施例中,清水给水管64被水泵63的接口分割为第一管段641、第二管段642和第三管段643,第一管段641接于水泵63与电磁阀62之间,另外,电磁阀62处还增设有一三通接头65,以便当水泵63停止工作时立即阻断水流,停止喷水。而当拖布82清洗完毕后,气泵73及气泵73的排气管共同作用,开始抽出污水桶3内的空气,在污水桶3内负压的作用下,拖布82清洗槽111内的污水经污水回收口114进入污水回收管71,最后流入污水桶3内。

可以理解,该集尘组件4的集尘桶41设于机壳1内,集尘通道421一端与集尘桶41相接,另一端伸入收容腔11内对接扫地机器人8的抽尘口81,以实现尘盒内灰尘的有效转移,例如但不限于,集尘通道421形成于与机壳1内壁相互独立的集尘管42内,收容腔11的腔侧壁开设有供集尘管42伸入的避位开口,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通道421也可一体成型于机壳1的内壁上,本设计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收容腔11的腔侧壁还设有充电接触片112,该充电接触片112用以与扫地机器人8的充电极片83相接,以对其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在服务站的机壳1内引入与收容腔11相通的清水桶2、污水桶3、集尘桶41及相应的水路、风路系统,如此,实现服务站的拖布82清洗功能、集尘功能合一,再加上服务站原本自带的充电功能,大大丰富了服务站与扫地机器人8交互的丰富性,对于整个扫地机器人系统而言,免去了设置多个服务站的繁琐,有效实现了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功能集成化、产品空间占用小型化。

可选地,集尘桶41可拆卸装配于机壳1内。容易理解,如此设置,使得集尘桶41可以拆出更换或者倾倒,降低了维修更换成本,提高了灰尘清理的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桶41也可为一体成型于机壳1内壁。

本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一可朝上转动开闭的上盖14,机壳1内形成有朝上敞口的第一插槽12,集尘桶41由上至下适配插设于第一插槽12内。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上下插设的装配方式,操作便捷,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桶41还可沿左右方向装配于机壳1内,或者采用螺接等其他固定方式与机壳1固定,本设计不限于此。不失一般性,集尘桶41的顶面设有提手。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提供给用户一落手点,方便用户发力上提集尘桶41,大大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具体地,集尘桶41顶壁的左右两端分别朝上凸设一支撑部412,一条形件横跨于两支撑部412之间以形成该提手(两支撑部412之间形成一扣手空位);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该提手也可为凹设于集尘桶41顶壁表面的两扣手孔,本设计不限于此。

可选地,机壳1内还形成有朝上敞口、邻接于第一插槽12的第二插槽13,清水桶2和污水桶3并排适配插接于第二插槽13内。可以理解,为了降低机壳1的工艺复杂程度,清水桶2和污水桶3同样利用上盖14处的开口进行拆装,且两者与机壳1的装配方式与集尘桶41相同,如此,保持了各部件拆装的一致性,免去了用户需要去学习新的操作方式。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清水桶2和污水桶3也可为一体成型于机壳1内壁,本设计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定义收容腔11开口朝向的一侧为机壳1的前侧,则清水桶2和污水桶3并排位列于集尘桶41的前侧,在自上至下的投影方向上,集尘桶41呈长边沿左右向的横向延伸,清水桶2和污水桶3呈类矩形、且在形状上相对集尘桶41沿左右向的中线对称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集尘桶41、清水桶2以及污水桶3还可具体以其他形式排布,本设计不限于此。另外,不失一般性,清水桶2的顶壁贯穿设有注水口22及可拆卸盖合注水口22的注水盖。

参照图4,可选地,集尘桶41与集尘通道421的连通处和/或集尘桶41与多功能服务站的风机5的连通处,设有过滤分离结构。可以理解,如此设置,能够对进入集尘桶41的气流进行有效过滤,留下灰尘和其他杂质,并保证空气顺畅地通过。本实施例中,集尘桶41与集尘通道421的连通处设有旋风分离结构413,集尘桶41与风机5的连通处设有高效滤芯414,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此两处位置还可具体设有其他过滤分离结构,本设计不限于此。

可选地,集尘管42包括管本体422与密封接头423,管本体422由上至自集尘桶41朝收容腔11延伸,远离集尘桶41的一端套设有密封接头423,密封接头423用以对接扫地机器人8的抽尘口81。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效保证集尘管42与抽尘口81连接处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密封接头423为塑胶材质的伸缩管接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6502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