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属于环保清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很多重复性、动作单一、工作内容简单的工作都将会被机器人取代。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多时间陪护老人和孩子,开发出很多智能扫地机器人。人们只要按动手机app或者扫地机器人的按钮,智能扫地机器人就会按照人们住所的地板的垃圾进行清扫。智能扫地机器人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为现代人们忙碌的生活减压并解放了双手,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普通结构通常是将房屋或者地板面上的垃圾,通过吸盘或者滚动拖把将垃圾聚拢后通过吸风管道或者扫地机器人内部的储存垃圾的容器进行收集,那样,扫地机器人很容易在收垃圾或灰尘的地方堵塞(一般会把处理不完的垃圾堵塞到吸盘或滚动拖把上);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前面的房间或地板被打扫干净了,在清扫后面的房间时,由于垃圾堵塞未及时清理,导致后续清扫的房间或地板被扫地机器人弄个“大花脸”,没有清扫干净,需要进行拆开清理后,才能再次使用。
目前使用的是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普通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主机头,主机头的一侧设有用于扫地的扫地头4,主机头的另一侧设有拖把头,拖把头包括转轴1和滚动拖把2,滚动拖把2通过转轴1与主机头连接,使得滚动拖把2可在主机头上转动,主机头上正对拖把头的位置设有垃圾收集口3,垃圾收集口3通过垃圾处理管道与垃圾处理管道口5接通,主机头上设有活动脚轮6。
使用上述普通结构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垃圾被吸附在滚动拖把2上,滚动拖把2通过转轴1进行转动,当滚动拖把2上沾满垃圾时,垃圾收集口3开始收集垃圾,机器内部进行喷淋湿润后通过垃圾处理管道口5及其后部的垃圾处理管道9送到收纳垃圾的装置中。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到,垃圾收集口3只能收集到滚动拖把2上中间部位(即图中虚线部分)的垃圾,滚动拖把2两端的垃圾是收集不到的,当使用该智能扫地机器人将第一间房子清扫完毕后,需要换洗滚动拖把2,如果不换,第二间房子或地板被扫地机器人弄个“大花脸”,没有清扫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扫地机器人收垃圾或灰尘时,如何避免垃圾堵塞到吸盘或滚动拖把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包括主机头,主机头的一侧设有用于扫地的扫地头,主机头的另一侧设有拖把头,主机头上正对拖把头的位置设有垃圾收集口,垃圾收集口通过垃圾处理管道与收纳垃圾的装置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扫地头上半部分设有用于刮拖把头上部的上刮拉垃圾叶片,其下半部分设有用于刮拖把头下部的下刮拉垃圾叶片。
优选地,所述的主机头上设有活动脚轮。
优选地,所述的活动脚轮设于垃圾处理管道的两侧;活动脚轮设于主机头上靠近扫地头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拖把头包括转轴和滚动拖把,滚动拖把通过转轴与主机头连接,使得滚动拖把可在主机头上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垃圾收集口通过垃圾处理管道与垃圾处理管道口接通,垃圾处理管道口设于收纳垃圾的装置内。
优选地,所述的垃圾收集口设于主机头上且位于滚动拖把中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上刮拉垃圾叶片与滚动拖把的中间位置接触;下刮拉垃圾叶片设有两个,两个下刮拉垃圾叶片分别与滚动拖把的两侧接触;上刮拉垃圾叶片与滚动拖把的接触部分以及下刮拉垃圾叶片与滚动拖把的接触部分覆盖整个滚动拖把的轴向长度。
优选地,所述的两个下刮拉垃圾叶片的一端设于扫地头上靠近垃圾收集口处,另一端设于扫地头上靠近滚动拖把的端部位置。
优选地,当所述的滚动拖把上沾满垃圾时,上刮拉垃圾叶片将滚动拖把上的垃圾从中间向两边刮下;通过下刮拉垃圾叶片将滚动拖把上的垃圾以及上刮拉垃圾叶片上的垃圾全部刮到垃圾收集口处。
优选地,所述的上刮拉垃圾叶片和下刮拉垃圾叶片均为可根据客户需求而拆卸的移动位置的叶片。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当智能扫地机器人在运行时,由于滚动拖把做匀速圆周运动,带动上下刮拉垃圾叶片为滚动拖把做时时清洁,滚动拖把在做工的同时,通过刮拉垃圾叶片做到时时清洁,有利的保证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工作质量同时兼顾工作效率(可以不用更换滚动拖把)。解决扫地机器人扫地时不能及时“擦嘴”的坏习惯。
上下刮拉垃圾叶片可以做移动位置的叶片,为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滚动拖把延长了使用寿命;克服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弊端,长时间工作,滚动拖把会给客户产生地拖不干净的现象,拖地干净必须更换滚动拖把(这样费人工)起不到智能效果。上下刮拉垃圾叶片与滚动拖把无缝衔接、同步工作,提高了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解放了生产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普通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中下刮拉垃圾叶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中上刮拉垃圾叶片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滚动拖把的示意图;
图7为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中转轴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如图2-图7所示,其包括主机头,主机头的一侧设有用于扫地的扫地头4,主机头的另一侧设有拖把头,主机头上正对拖把头的位置设有垃圾收集口3,垃圾收集口3通过垃圾处理管道9与收纳垃圾的装置接通,扫地头4上半部分设有用于刮拖把头上部的上刮拉垃圾叶片7,其下半部分设有用于刮拖把头下部的下刮拉垃圾叶片8。活动脚轮6设于垃圾处理管道9的两侧;活动脚轮6设于主机头上靠近扫地头4的一侧。
拖把头包括转轴1和滚动拖把2,滚动拖把2通过转轴1与主机头连接,使得滚动拖把2可在主机头上转动。垃圾收集口3通过垃圾处理管道9与垃圾处理管道口5接通,垃圾处理管道口5设于收纳垃圾的装置内。垃圾收集口3设于主机头上且位于滚动拖把2中间的位置。上下刮拉垃圾叶片与滚动拖把2无缝衔接、同步工作。滚动拖把2的上方设有用于外壳罩。
上刮拉垃圾叶片7与滚动拖把2的中间位置接触;下刮拉垃圾叶片8设有两个,两个下刮拉垃圾叶片8分别与滚动拖把2的两侧接触;上刮拉垃圾叶片7与滚动拖把2的接触部分以及下刮拉垃圾叶片8与滚动拖把2的接触部分覆盖整个滚动拖把2的轴向长度。两个下刮拉垃圾叶片8的一端设于扫地头4上靠近垃圾收集口3处,另一端设于扫地头4上靠近滚动拖把2的端部位置,使得滚动拖把2两侧的垃圾不能向两侧掉落,只能沿着下刮拉垃圾叶片8向中间掉落至垃圾收集口3处。
滚动拖把2在做扫地运行时,上刮拉垃圾叶片7将垃圾从中间向两边给滚动拖把2做垃圾清理;滚动拖把2在做扫地运行时,下刮拉垃圾叶片8将垃圾从两边向中间给滚动拖把2做垃圾清理(包括上刮拉垃圾叶片7挂到的垃圾位于滚动拖把2两端);上下刮拉垃圾叶片可以做移动位置的叶片,根据客户需求做到可拆卸,同时可以作为智能扫地机器人的常规配件进行更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垃圾处理结构工作时,具有两种情况:
一种为当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驶方向由扫地头4向拖把头的方向运动时,滚动拖把2抬起不工作;另一种为当智能扫地机器人的行驶方向由拖把头向扫地头4的方向运动时,滚动拖把2与地面接触,进行扫地工作,并且上刮拉垃圾叶片7和下刮拉垃圾叶片8对滚动拖把2进行刮拉垃圾动作。转轴1带动滚动拖把2清扫垃圾;随着滚动拖把2通过转轴1进行转动,垃圾被滚动拖把2吸附;当滚动拖把2上沾满垃圾时,位于扫地头4上半部分的一个上刮拉垃圾叶片7,将滚动拖把2上位于中间位置的垃圾刮下,掉落滚动拖把2内侧的垃圾收集口3,或粘在上刮拉垃圾叶片7上;通过下刮拉垃圾叶片8将滚动拖把2两侧的垃圾刮下,掉落滚动拖把2内侧的垃圾收集口3或粘在下刮拉垃圾叶片8上,同时,通过垃圾收集口3将掉下的垃圾和上刮拉垃圾叶片7、下刮拉垃圾叶片8上的垃圾均吸走。
整个智能扫地机器人通过上刮拉垃圾叶片7和下刮拉垃圾叶片8,将滚动拖把2上的垃圾在智能扫地的同时,将垃圾汇总到垃圾收集口3,使得滚动拖把2时时刻刻保持干净。当人们用智能扫地机器人打扫好第一间房间后,再也不用担心其他的房间被智能扫地机器人打扫后出现大花脸的现象。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扫地机器人一直扫不干净地的困扰,是一项很好的民生工程。为百姓制造出一台放心产品;不会扫不干净地的智能扫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