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21



1.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电子设备的外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柔性屏以其独特的特性和巨大的潜力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可弯折智能设备。
3.当前的df(dynamic foldable,动态可弯折)模组屏中,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作为显示屏的支撑层。不锈钢材料主要用于:一、提升非弯折区中屏幕的挺性,避免弯折等工艺制程过程中造成严重的外观不良;二、良好的弯折特性保证了屏幕的弯折次数。但是,利用不锈钢作为支撑层,对材料的纯度要求较高,弯折时应力很大以及易出现破裂的技术问题。
4.因此,亟需一种支撑复合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可避免支撑复合板由于弯折导致支撑层破裂的技术问题。
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复合板,包括至少一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所述支撑复合板包括支撑层、缓冲层以及硬化层;
7.其中,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弯折区对应,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缓冲层填充所述开口,所述硬化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所述缓冲层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重叠设置。
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的两端边缘平齐。
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复合板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
10.其中,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形状不相同。
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包括向所述开口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
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复合板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硬化层上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
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包括橡胶材料,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范围在50um~100um之间;所述支撑层包括金属材料,且所述支撑层的厚度范围在30um~50um之间;所述硬化层包括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材料和基于硅的聚合物材料,且所述硬化层的厚度范围在5um~20um之间。
1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材料包括黑色填料和吸光粒子。
15.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撑复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16.提供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开口;
17.在所述支撑层上形成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填充所述开口,且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重叠设置;
18.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一硬化层;
19.在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一粘合层。
2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通过热压工艺或者贴合工艺与所述支撑层复合而成。
21.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复合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复合板上的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显示面板。
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将支撑复合板内的缓冲层完全填充支撑层的开口且缓冲层的材料选用橡胶材料,在提高显示面板弯折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显示模组的贴合制程,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的良率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2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成型示意图;
30.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32.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现有的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存在着在弯折过程中支撑复合板的支撑层容易出现破裂,且弯折区的部分图案化支撑层容易转印到屏幕表面导致显示面板外观不良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3.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复合板10,所述支撑复合板10包括至少一弯折区11和位于所述弯折区11两侧的非弯折区12,所述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支撑层13、缓冲层14以及硬化层15。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131,所述开口131与所述弯折
区11对应,所述缓冲层1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所述缓冲层14填充所述开口131,所述硬化层15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上;所述缓冲层14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13重叠设置。
3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10,将支撑复合板10内的缓冲层14完全填充支撑层13的开口131且缓冲层14的材料选用橡胶材料,在提高显示模组40弯折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显示模组40的贴合制程,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40的良率和降低成本。
36.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10包括至少一弯折区11和位于所述弯折区11两侧的非弯折区12,所述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支撑层13、缓冲层14以及硬化层15,所述支撑层13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131,所述开口131与所述弯折区11对应,所述缓冲层1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所述缓冲层14填充所述开口131,所述硬化层15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上,所述缓冲层14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13的两端边缘平齐。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具体可包括铜或者不锈钢sus,所述支撑层13包括开口131,所述支撑层13主要起支撑和弯折的作用,所述开口131主要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层13在弯折时产生的应力。位于所述开口131两端的部分所述支撑层13的厚度范围在30um~150um之间,具体为100um。
40.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复合板利用不锈钢作为支撑层,对材料的纯度要求较高,弯折时应力很大以及易出现破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实施例通过将支撑复合板10内的缓冲层14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13的两端边缘平齐且完全填充支撑层13的开口131,同时选用橡胶材料作为所述缓冲层14的材料,能提高支撑复合板10的弯折性能。
41.实施例二
42.如图2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10包括至少一弯折区11和位于所述弯折区11两侧的非弯折区12,所述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支撑层13、缓冲层14以及硬化层15,所述支撑层13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131,所述开口131与所述弯折区11对应,所述缓冲层1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所述缓冲层14填充所述开口131,所述硬化层15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上,所述缓冲层14与部分所述支撑层13重叠设置。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具体可包括铜或者不锈钢sus,所述支撑层13包括开口131,所述支撑层13主要起支撑和弯折的作用,所述开口131主要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层13在弯折时产生的应力。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开口131两端的部分所述支撑层13的厚度范围在30um~150um之间,具体为120um。
4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复合板利用不锈钢作为支撑层,对材料的纯度要求较高,弯折时应力很大以及易出现破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实施例通过将支撑复合板10内的缓冲层14与部分所述支撑层13重叠设置且完全填充所述支撑层13的开口131,同时选用橡胶材料作为所述缓冲层14的材料,能提高支撑复合板10的弯折性能。
45.实施例三
46.如图3所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弯折区111和第二弯折区1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111和所述第二弯折区112之外的非弯折区12,所述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支撑层13、缓冲层14以及硬化层15,所述支撑层13内设置有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3,所述第一弯折区111与所述第一开口132对应,所述第二弯折区
112与所述第二开口133对应,所述第一开口132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133的截面形状不相同,所述缓冲层1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所述缓冲层14填充所述开口131,所述硬化层15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上;
47.其中,所述缓冲层14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13的两端边缘平齐。
4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具体可包括铜或者不锈钢sus,所述支撑层13包括第一开口132以及第二开口133,所述支撑层13主要起支撑和弯折的作用,所述第一开口132主要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层13沿着第一方向弯折时产生的应力,所述第二开口133主要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层13沿着第二方向弯折时产生的应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为反方向。其中,位于所述非弯折区12的部分所述支撑层13的厚度范围在30um~150um之间,具体为130um。
49.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复合板利用不锈钢作为支撑层,对材料的纯度要求较高,弯折时应力很大以及易出现破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实施例通过将支撑复合板10内的缓冲层14与所述支撑层13全部重叠设置且完全填充所述支撑层13的第一开口132以及第二开口133,同时选用橡胶材料作为所述缓冲层14的材料,能提高支撑复合板10的弯折性能。
50.实施例四
51.如图4所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10包括至少一弯折区11和位于所述弯折区11两侧的非弯折区12,所述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支撑层13、缓冲层14以及硬化层15,所述支撑层13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131,所述开口131与所述弯折区11对应,所述缓冲层1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所述缓冲层14填充所述开口131,所述硬化层15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上;
52.其中,所述缓冲层14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13的两端边缘平齐,所述支撑层包括向所述开口131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134,所述凸起13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
5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具体可包括铜或者不锈钢sus,所述支撑层13包括开口131,所述支撑层13主要起支撑和弯折的作用,所述开口131主要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层13在弯折时产生的应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包括向所述开口131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134,所述凸起134设置于所述弯折区11内,所述凸起134主要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层13在弯折时产生的应力。位于所述开口131两端的部分所述支撑层13的厚度范围在30um~150um之间,具体为90um。
5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复合板利用不锈钢作为支撑层,对材料的纯度要求较高,弯折时应力很大以及易出现破裂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实施例通过将支撑复合板10内的缓冲层14的完全填充支撑层13的开口131且选用橡胶材料作为所述缓冲层14的材料,同时,在所述开口区131内增设凸起134,能更进一步提高支撑复合板10的弯折性能。
5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还包括向所述开口131延伸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水平面上。所述支撑层13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凸起以及所述第二凸起,能够增加所述支撑层13与所述缓冲层14在所述弯折区11内的接触面,进一步提高支撑复合板10的弯折性能。
5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还包括向所述开口131延伸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支撑层13通过在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凹槽,能够增加所述缓冲层14在所述弯折区11内的体积,进一步提高支撑复合板10的弯折性能。
57.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14的材料包括橡胶材料,且所述缓冲层14的厚度范围在50um~100um之间,具体为80um。其中,若所述缓冲层14的厚度小于50um,则所述缓冲层14达不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若所述缓冲层14的厚度大于100um,则所述支撑复合板10不能有效发挥原有的支撑作用。
58.所述橡胶材料包括黑色填料和吸光粒子,这样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光的反射,有利于提升屏幕暗态下的外观品味。
59.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材料为聚氨酯。
60.由于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缓冲性能,所以所述缓冲层14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将原先所述支撑层13的开口填充橡胶材料,避免了所述支撑层13在开口区域图案化所带来的印痕问题,以及所述支撑层13弯折所造成的破裂问题。同时保留底层所述非弯折区部分的所述支撑层13,让其发挥原有的支撑作用。
61.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黑色橡胶材料代替现有技术采用的泡棉材料,既能发挥泡棉的缓冲作用,又能改善泡棉不平整表面带来的橘纹等外观问题。
62.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硬化层15的材料包括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材料和基于硅的聚合物材料,且所述硬化层15的厚度范围在5um~20um之间。
63.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制备所述硬化层15的过程如下:
64.首先调制液体作为硬质涂层(hard coating)浆料。所述硬质涂层浆料是化学聚合物原材料的组合。所述硬质涂层浆料形成所述硬化层15,是由无机和有机混合物合成。举例来说,所述硬质涂层浆料可以由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聚合物和基于硅的聚合物形成。需要了解的是所述硬质涂层浆料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用其他材料组成。硅聚合物可以包括环氧乙烷、倍半硅氧烷等聚合物。代替pmma的材料还可以是具有环氧基、丙烯酸酯基、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基等的至少一种官能团的单体或低聚物。首先制备质量浓度为20%~30%的硬质涂层浆料,将其涂覆于所述缓冲层14中远离所述支撑层13的一面,之后在烘箱中对所述缓冲层14上的硬质涂层浆料薄膜进行烘烤,最终得到所述硬化层15。
65.其中,若所述硬质涂层浆料的质量浓度小于20%,则最终得到的所述硬化层15的硬度过低而难以抵抗橡胶材料在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若所述硬质涂层浆料的质量浓度大于30%,导致所需的溶剂量过少,则最终得到的所述硬化层15难以完全沉积于所述缓冲层14上。
66.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缓冲层14表面涂覆一层硬化层15,既能在涂覆过程中流平所述缓冲层14采用橡胶材料时的不平整的表面,改善所述缓冲层14的平坦度,硬化后又能抵抗橡胶材料在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避免直接作用于显示面板的背板,致显示面板受力过大。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硬化层15的厚度范围在3um~20um之间,具体为10um。
68.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硬化层15上的粘合胶层,所述粘合层用于将所述硬化层15与显示面板的背板粘合起来。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层为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者固态透明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
69.请参阅图5,其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其
中,所述方法包括:
70.s10,提供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开口;
71.s20,在所述支撑层上形成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填充所述开口,且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重叠设置;
72.s30,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一硬化层;
73.s40,在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一粘合层。
74.请参阅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复合板成型示意图;具体地,所述支撑复合板成型过程如下:
75.step1(步骤1):首先将制备所述支撑层13的金属材料蚀刻成合适的尺寸并设置开口;然后将所述支撑层13贴在凹型模具21两端,通过凸型模具22热压将所述支撑层13的金属材料和制备所述缓冲层14的橡胶材料复合,并使所述支撑层13的开口内充满橡胶材料。
76.或者,先将制备所述缓冲层14的橡胶材料压制成凸型结构,再在所述缓冲层14的凸块的两端贴合具有开口的所述支撑层13。
77.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开口由所述支撑层13在弯折区域图案化形成。
7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复合板10还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所述支撑层13内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形状不相同。
7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14与所述支撑层13重叠设置,所述缓冲层14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13的两端边缘平齐。
8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14与部分所述支撑层13重叠设置。
8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13包括向所述开口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凸起由所述支撑层13通过图案化工艺制备而成。
82.step2(步骤2):首先制备浓度为20~30%的硬质涂层浆料,将其涂覆于所述缓冲层14中远离所述支撑层13的一面,之后在烘箱中对所述缓冲层14上的硬质涂层浆料薄膜进行烘烤,最终得到所述硬化层15。其中,所述硬化层15的材料包括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材料和基于硅的聚合物材料,且所述硬化层15的厚度范围在5um~20um之间。
83.step3(步骤3):在所述硬化层15表面涂布psa或者oca形成粘合层15。
84.上述方法制备的支撑复合板,应用于显示模组中,能够有效减少显示模组的贴合制程,有助于提升整体良率和降低成本。
85.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40,如图7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40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86.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复合板10,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复合板10上的背板20、设置于所述背板20上的显示面板30,且所述支撑复合板10设有所述硬化层15的一侧与所述背板20通过粘合层16相贴合。
8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所述支撑复合板包括至少一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所述支撑复合板包括支撑层、缓冲层以及硬化层;其中,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弯折区对应,所述缓
冲层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缓冲层填充所述开口,所述硬化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所述缓冲层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重叠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显示面板弯折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显示模组的贴合制程,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的良率和降低成本。
8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9.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复合板,包括至少一弯折区和位于所述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复合板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弯折区对应;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所述缓冲层填充所述开口;硬化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其中,所述缓冲层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重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两端边缘与所述支撑层的两端边缘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复合板包括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其中,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弯折区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所述第二弯折区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截面形状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向所述开口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复合板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硬化层上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橡胶材料,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范围在50um~100um之间;所述支撑层包括金属材料,且所述支撑层的厚度范围在30um~50um之间;所述硬化层包括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材料和基于硅的聚合物材料,且所述硬化层的厚度范围在5um~20um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材料包括黑色填料和吸光粒子。8.一种支撑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开口;在所述支撑层上形成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填充所述开口,且与至少部分所述支撑层重叠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一硬化层;在所述硬化层远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形成一粘合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通过热压工艺或者贴合工艺与所述支撑层复合而成。10.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复合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复合板上的背板、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支撑复合板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支撑复合板包括至少一弯折区和位于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支撑复合板包括支撑层、缓冲层以及硬化层;其中,支撑层内设置有至少一开口,开口与弯折区对应,缓冲层设置于弯折区内,缓冲层填充开口,硬化层设置于缓冲层上;缓冲层与至少部分支撑层重叠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提高显示模组弯折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了显示模组的贴合制程,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模组的良率和降低成本。率和降低成本。率和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富 黄莹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1
技术公布日:2021/7/1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6502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