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式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桶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风机工作在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以吸取尘屑的机器。桶式吸尘器通常作为一种家用电器,集成垃圾桶和吸尘器功能,可以直接将垃圾吸入至桶内。

申请公布号为cn109893026a的垃圾桶式吸尘器,包括外壳组件、用于安装或固定垃圾袋的内桶体和用于带动气流运动以使灰尘进入垃圾袋中的风机;内桶体可拆卸安装至外壳组件;内桶体形成有容纳腔;设置于容纳腔内的垃圾袋将容纳腔分隔成上腔和下腔。

授权公告号为cn209269553u的桶式吸尘器,通过消音器与软管接头连接,将降噪的出风功能与吹风功能相结合,利用消音管内的吸音部件,使用吹风功能时无需取下消音器且也可以有效降低工作噪音。

桶式吸尘器的底部设有轮子,以便于桶式吸尘器的移动,现有的轮子安装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过滤组件,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过滤组件的桶式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桶式吸尘器,包括用于容纳吸附物的桶体和配置有吸尘电机的盖体组件,所述的桶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凹陷安装位,所述的凹陷安装位内装配有轮座,所述的轮座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凹陷安装位布置于桶体底部的外缘,并且所述的凹陷安装位延伸至桶体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凹陷安装位内设有定位柱,所述的轮座上设有供所述的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并用螺钉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轮座横向伸出所述的侧壁并形成所述的延伸部,所述的移动轮安装在所述的延伸部下方,所述的移动轮的位置超过桶体的向下投影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延伸部的下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的移动轮包括轮子和轮架,所述的轮架的上方设有安装轴,所述的安装轴插入所述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延伸部的上端设有凸起部,所述的凸起部包括一内壁,所述的内壁贴合在桶体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桶体与所述的盖体组件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扣合件,以使盖体组件固定在桶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扣合件的下端轴接在所述的桶体上,所述的扣合件的上端扣在所述的盖体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扣合件包括板体和板体上端的扣板,所述的扣板包括第一限定面,所述的盖体组件上包括第二限定面,所述的第一限定面压在所述的第二限定面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限定面和第二限定面设有凹凸定位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桶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三个凹陷安装位,使得桶式吸尘器能稳定站立;而凹陷安装位内装配有轮座,轮座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从而简化了移动轮安装结构,使得移动轮的连接更加稳固,且拆装过程简单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桶式吸尘器的分解示意图六;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轮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移动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桶式吸尘器,是一种除尘工具。由用于抽吸的盖体组件100和下部的用于容纳吸附物的桶体200组成,桶式吸尘器多为保洁公司,酒店,写字楼所使用,特点是容量大,能除尘吸水。

盖体组件100包括盖体和安装于盖体的吸尘电机。其中桶体200的侧壁上设有吸风口f,盖体组件100上设有吹风口c,吸风口f和吹风口c之间具有贯通的气流通道,吸尘电机安装于该气流通道的路径上。

如1-3图所示,桶式吸尘器的盖体组件100通过扣合件300固定在桶体200上。扣合件300的下端轴接在桶体200的侧壁,扣合件300的上端扣在盖体组件100上。此外,盖体组件100和桶体20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保证盖合后的气密性。

具体地,如图5-7所示,扣合件300包括板体301及连接于板体301上端的扣板302,板体301的内侧轴接在桶体200的侧壁,扣板302扣在盖体组件100上以使盖体组件100与桶体200相互固定。

桶体200的侧壁轴接有一转动部303,板体301轴接在转动部303上,以此板体301与桶体200轴接,以使板体301可实现翻转,使位于上端的扣板302靠近或远离盖体组件100。

桶体200的侧壁固定有一轴接部304,转动部303的上方设有一缺口k,轴接部304位于缺口k内,且缺口k的两侧设有与轴接部304配合的第一转轴1。

并且,转动部303的下侧两端设有第二转轴2,板体301的内侧设有轴接座3,第二转轴2插入轴接座3内。

优选地,扣板302上设有第一限位面s1,盖体组件100上设有第二限位面s2,第一限位面s1与第二限位面s2相互限制,实现扣板302对盖体组件100的锁定功能。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限位面s1和第二限位面s2上设有凹凸定位结构。第一限位面s1上设有凹槽5,第二限位面s2上设有凸筋4,凸筋4与凹槽5相互配合实现桶体200与盖体组件100的锁定与分离。

以下对桶体200和桶盖组件的安装和分离以及扣合件300的使用远离进行诠释:

安装过程中:首先将盖体组件100置于桶体200上方,然后拉动扣合件300,第一转轴1和第二转轴2转动,而使扣合件300向上向内运动,扣板302搁置于桶盖组件上方。然后用力将转动部303向桶体200扣压,通过第一转轴1带动扣合件300向下向内转动,从而使第一限位面s1与第二限位面s2抵触,凸筋4伸入到凹槽5中以使桶体200和桶盖组件锁定。

分离过程中:首先,用户翻动转动部303,通过第一转轴1的转动,将转动部303和扣合件300一起整体翻转,而使扣板302向上运动,使第一限位面s1位于第二限位面s2上方,且两者相互分离,凸筋4脱离凹槽5,此时扣合件300倾斜搁置在盖体组件100上。然后,用户翻动扣合件300,通过第二转轴2的转动,使扣板302向外向下翻转,而使扣合件300远离盖体组件100,从而实现扣合件300与盖体组件100的彻底分离,使得盖体组件100可以从桶体200上取下。

如图1-4、8-10所示,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桶式吸尘器使用和移动,桶体200底部安装有四个凹陷安装位t,凹陷安装位t内装配有轮座01,轮座01的下方安装有移动轮02。轮座01和凹陷安装位t的设置简化了移动轮02安装结构,使得移动轮02的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快捷。应当被理解是,为使桶式吸尘器能稳定站立,其底部的移动轮02至少为三个,相应的凹陷安装位至少也为三个。

从图8中清楚得看到,凹陷安装位t布置于桶体底部的外缘,并且凹陷安装位t延伸至桶体的侧壁。

优选地,如图8、10-12所示,凹陷安装位t内设有定位柱6,轮座01上设有供定位柱6插入的定位孔7,当轮座01插入到定位柱6上时,定位柱6与定位孔7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轮座01以此方式安装于凹陷安装位t内。

轮座01横向伸出侧壁并形成延伸部y,移动轮02安装在延伸部y下方,移动轮02的位置超过桶体的向下投影区域。

优选地,延伸部y的下侧面设有安装孔x,移动轮02包括轮子021和轮架022,轮架022的上方设有安装轴10,安装轴10插入安装孔x内。

应当说明的是,安装孔x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安装轴10插拔式得安装在安装孔x内,两者过盈配合,安装孔x的孔壁抱紧安装轴10从而使移动轮02不会从轮座01中掉落下来。

当然当用户用力拔动移动轮02时,移动轮02可以脱离轮座01。这样的设置就使得移动轮02的安装不需要紧固件,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快捷轻松。

延伸部y的上端设有凸起部w,凸起部w包括一内壁,内壁贴合在桶体200的侧壁上。由此设置增强了轮座01的径向定位,提高了轮座01与桶体200的连接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桶式吸尘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6503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