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02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领域,涉及安全预警技术,具体是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现有技术中,智能电网中的储能电站在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安全风险分析管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无法做到储能电站的智能预警分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强化储能电站在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安全风险分析管控等方面的力度,如何做到储能电站的智能预警分析的问题;

(2)如何优化智能电网中的储能电站的储能运维管理体系,缩短故障抢修时间的问题;

(3)如何对已经产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切换并备选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注册登录模块、运维管理模块以及预警平台;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将储能数据发送至预警平台进行存储;

所述预警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预警平台内存储的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进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获取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并将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记为i;

步骤二:获取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并将实时温度进行标记wdi;设定储能电站的温度阈值,并将温度阈值标记为wyi;将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与温度阈值比对后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差wci;

步骤三:建立温度差wci对应的误差系数表wcu;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wri;

步骤四:获取储能电站的预警时刻和预警总次数yci,依据预警时刻的先后进行排序,从而计算得到相邻两个预警击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即预警间隔时长;预警间隔时长求和得到预警间隔总时长ti,利用公式pti=ti/yci计算得到平均预警间隔时长;利用公式jgi=(1/pti)×a1 yci×a2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警告值jgi;式中a1和a2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且a1和a2的取值均大于零;

步骤五:获取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获取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坐标;

步骤六: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一预警区域,则生成安全指令;

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二预警区域,则生成待检指令;

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三预警区域,则生成预警指令,同时,储能电站的预警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九:预警分析模块将安全指令、待检指令和预警指令发送至预警平台;

所述预警平台接收到安全指令后不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预警平台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将待检指令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所述预警平台接收到预警指令后用于将预警指令加载至预警处理模块;

所述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选取技术人员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所述运维管理模块将待检维护得到的储能电站待检数据通过用户终端上传至预警平台,预警平台将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转发至预警分析模块,所述预警分析模块对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进行预警分析,若为安全指令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为待检指令则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待检维护,若为预警指令则将发送至预警处理模块;

所述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技术人员通过用户终端输入个人信息后注册登录预警平台,并将个人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内存储;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技术人员的姓名、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入职时间以及对口领域;服务器根据技术人员的对口领域后分别将其标记为待检指令、预警指令对应的技术人员;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将储能数据发送至预警平台进行存储;所述储能数据包括储能电站的编号、名称、位置、电量、实时温度、预警时刻和预警总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平台中存储有储能电站的安全特征参量表,安全特征参量表的纵向坐标采用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进行标识,安全特征参量表的横向坐标采用储能电站的警告值进行标识,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分别划分有三条等级界线,横向界线和纵向界线组合构成不同等级的预警区域,即第一预警区域、第二预警区域和第三预警区域;第一预警区域,第二预警区域和第三预警区域分别生成不同的指令,第一预警区域生成安全指令,第二预警区域生成待检指令,第三预警区域生成预警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运维管理模块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获取预警平台中登录在线的技术人员,并将其标记为预选人员o;

步骤s2:获取预选人员的运维总时长和运维总次数,计算均值后得到预选人员每次的运维均时jto;利用预选人员的入职时间与系统当前时间计算时间差得到预选人员的入职时长rto;

步骤s3:利用公式获取得到预选人员的运管值ygo,公式具体如下:

ygo=(1/jto)×a3 rto×a4,式中a3和a4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a3和a4的取值均大于零;

步骤s4:选取运管值最大的预选人员为储能电站待检工作的选中人员;云运维管理模块向选中人员的用户终端发送待检指令和储能设备的编号、名称、位置;选中人员到达储能电站的位置后,通过检测工具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预警处理为:预警处理模块立即切断储能电站的电能接入和电能输出;以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为圆心,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搜索备用的储能电站;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依据备选分析结果得到备选储能电站;当前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由备选储能电站接替。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备选分析模块,所述备选分析模块结合损耗量用于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备选分析步骤具体如下:

w1:获取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搜索备用储能电站,并将备用储能电站标记为p;

w2:利用距离公式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与预警储能电站之间的间距值jjp;获取备选储能电站的投入使用时长ttp和当前电量dlp;

w3:利用公式备选值bxp=(1/jjp)×b1 (1/ttp)×b2 dlp×b3 (1/shp)×b4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的备选值bxp,式中b1、b2、b3和b4为加权系数,且b1、b2、b3和b4的取值均大于零;

w4:选取备选值最大的备选储能电站为选中储能电站,预警平台将预警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线路接入选中的备选储能电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预警分析模块对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利用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和温度阈值得到温度差,依据温度差得到对应的误差系数表,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而后获取储能电站的预警总次数和预警间隔总时长,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警告值,依据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坐标,比对安全特征参量表判定所处的预警区域,从而生成待检指令和预警指令;

2、本发明通过预警平台将待检指令、预警指令分别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和预警处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待检指令后选取技术人员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获取预选人员的运维均时和入职时长,利用公式获取得到预选人员的运管值,依据运管值选取选中人员进行待检维护,运维管理模块将待检维护得到的储能电站待检数据通过用户终端上传至预警平台,预警平台将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转发至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分析模块再次进行预警分析,若为安全指令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为待检指令则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待检维护,若为预警指令则将发送至预警处理模块,最后通过预警处理模块对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切断储能电站的电能接入和电能输出,通过备选分析得到备选储能电站,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由备选储能电站接替;

3、本发明利用预警平台从本质上迭代优化了传统的储能运维管理体系,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运维管理新模式,有效增强储能电站设备的管控力,提升储能电站的数据价值洞察力和智能运维决策力,进一步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生产,提高运检精益管理水平,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提升缺陷消缺率和故障定位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注册登录模块、运维管理模块以及预警平台;

注册登录模块用于技术人员通过用户终端输入个人信息后注册登录预警平台,并将个人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内存储;个人信息包括技术人员的姓名、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入职时间以及对口领域;服务器根据技术人员的对口领域后分别将其标记为待检指令、预警指令对应的技术人员;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将储能数据发送至预警平台进行存储;储能数据包括储能电站的编号、名称、位置、电量、实时温度、预警时刻和预警总次数等;

预警平台中存储有储能电站的安全特征参量表,安全特征参量表的纵向坐标采用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进行标识,安全特征参量表的横向坐标采用储能电站的警告值进行标识,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分别划分有三条等级界线,横向界线和纵向界线组合构成不同等级的预警区域,即第一预警区域、第二预警区域和第三预警区域;第一预警区域,第二预警区域和第三预警区域分别生成不同的指令,第一预警区域生成安全指令,第二预警区域生成待检指令,第三预警区域生成预警指令;

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均有三条等级界限,则安全特征参量表中第一横向界线与第一纵向界线围成的区域为第一预警区域,安全特征参量表中第二横向界线与第二纵向界线围成的区域,且剔除第一预警区域后即为第二预警区域,以此类推;

预警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预警平台内存储的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进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获取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并将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记为i,i=1,2,……,z,z为正整数,i代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

步骤二:获取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并将实时温度进行标记wdi;设定储能电站的温度阈值,并将温度阈值标记为wyi;将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与温度阈值比对后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差wci;

步骤三:建立温度差wci对应的误差系数表wcu,u=1,2,……,x-1,u代表取值范围,误差系数表wcu包括多个取值范围[x1,x2),[x2,x3),……,[xx-1,xx);[x1,x2),[x2,x3),……,[xx-1,xx)的取值依次为y1、y2、……、yx-1,且y1,y2,……,yx-1均为固定数值,y1<y2<……<yx-1;

即:

当wci∈[x1,x2),则储能电站温度差对应的误差系数表的取值为y1;

当wci∈[x2,x3),则储能电站温度差对应的误差系数表的取值为y2;

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wri;

步骤四:获取储能电站的预警时刻和预警总次数yci,依据预警时刻的先后进行排序,从而计算得到相邻两个预警击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即预警间隔时长;预警间隔时长求和得到预警间隔总时长ti,利用公式pti=ti/yci计算得到平均预警间隔时长;利用公式jgi=(1/pti)×a1 yci×a2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警告值jgi;式中a1和a2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且a1和a2的取值均大于零;

步骤五:获取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获取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坐标,即坐标(wri,jgi);

步骤六: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一预警区域,则生成安全指令;

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二预警区域,则生成待检指令;

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三预警区域,则生成预警指令,同时,储能电站的预警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九:预警分析模块将安全指令、待检指令和预警指令发送至预警平台;

预警平台接收到安全指令后不进行任何操作,预警平台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将待检指令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预警平台接收到预警指令后用于将预警指令加载至预警处理模块;

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选取技术人员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获取预警平台中登录在线的技术人员,并将其标记为预选人员o,o=1,2,……,v,v为正整数,o代表预选人员;

步骤s2:获取预选人员的运维总时长和运维总次数,计算均值后得到预选人员每次的运维均时jto;利用预选人员的入职时间与系统当前时间计算时间差得到预选人员的入职时长rto;

步骤s3:利用公式获取得到预选人员的运管值ygo,公式具体如下:

ygo=(1/jto)×a3 rto×a4,式中a3和a4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a3和a4的取值均大于零;

步骤s4:选取运管值最大的预选人员为储能电站待检工作的选中人员;云运维管理模块向选中人员的用户终端发送待检指令和储能设备的编号、名称、位置;选中人员到达储能电站的位置后,通过检测工具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

运维管理模块将待检维护得到的储能电站待检数据通过用户终端上传至预警平台,预警平台将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转发至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分析模块对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进行预警分析,若为安全指令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为待检指令则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待检维护,若为预警指令则将发送至预警处理模块;

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预警处理为:预警处理模块立即切断储能电站的电能接入和电能输出;以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为圆心,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搜索备用的储能电站;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依据备选分析结果得到备选储能电站;当前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由备选储能电站接替。

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在具体实施时,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通过预警分析模块获取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进行预警分析,通过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和温度阈值得到温度差wci,依据温度差wci得到对应的误差系数表wcu,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wri,而后获取储能电站的预警总次数yci和预警间隔总时长ti,利用公式jgi=(1/pti)×a1 yci×a2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警告值jgi,依据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坐标(wri,jgi),判定所处的预警区域,从而生成待检指令和预警指令;

预警平台将待检指令、预警指令分别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和预警处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选取技术人员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获取预选人员的运维均时jto和入职时长rto,利用公式获取得到预选人员的运管值ygo,依据运管值选取选中人员进行待检维护,运维管理模块将待检维护得到的储能电站待检数据通过用户终端上传至预警平台,预警平台将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转发至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分析模块再次进行预警分析,若为安全指令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为待检指令则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待检维护,若为预警指令则将发送至预警处理模块,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切断储能电站的电能接入和电能输出,通过备选分析得到备选储能电站,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由备选储能电站接替。

实施例二:

基于同一发明的又一构思,请参阅图2所示,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还包括备选分析模块、损耗预警模块和储能分布模块;

损耗预警模块用于对储能电站的电能损耗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具体如下:

p1:设定一个损耗检测时间段,损耗检测时间段包括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记录开始时间时储能电站对应的电量dk和结束时间时储能电站对应的电量dj;

p2:在损耗检测时间段中,记录储能电站的电能流入量ds和电能输出量dc;利用公式sh1=|(dk ds-dc)-dj|计算差值得到储能电站的实际电能损耗量sh1;

p3:获取与储能电站电性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和平均有功负荷,采用潮流分析或潮流计算(百度百科已经公开)计算得到储能电站的预估电能损耗量sh2,并将预估电能损耗量sh2作为储能电站对应的损耗阈值;

p4:若实际电能损耗量小于等于损耗阈值,则储能电站的损耗量取值a1;

若实际电能损耗量大于损耗阈值,则储能电站的损耗量取值a2,a1和a2均大于零,且a1>a2;

损耗预警模块将储能电站的损耗量发送至备选分析模块;备选分析模块结合损耗量用于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备选分析步骤具体如下:

w1:获取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搜索备用储能电站,并将备用储能电站标记为p,p=1,2,……,n;

w2:利用距离公式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与预警储能电站之间的间距值jjp;获取备选储能电站的投入使用时长ttp和当前电量dlp;

w3:利用公式备选值bxp=(1/jjp)×b1 (1/ttp)×b2 dlp×b3 (1/shp)×b4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的备选值bxp,式中b1、b2、b3和b4为加权系数,且b1、b2、b3和b4的取值均大于零;

w4:选取备选值最大的备选储能电站为选中储能电站,预警平台将预警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线路接入选中的备选储能电站;

储能分布模块用于对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进行分布管理,分布管理过程如下:

ss1:将预警平台所属区域等分为若干个小区域t,t=1,2,……,m,m代表小区域,m为正整数;

ss2:获取每个小区域的用电设备总数ydzt和接入储能电站的用电设备数ydt,利用ylt=ydt/ydzt计算得到每个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使用率ylt;

ss3:获取每个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拥挤率yjt;

拥挤率计算方法具体为:获取小区域内的储能电站,以户为单位计算,获取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使用户次及对应的使用时长、使用时段,使用时长相加求和除以使用户次得到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平均使用时长,小区域内每户的使用时段进行时间重叠后得到储能电站的使用峰值时段,提取使用峰值时段的时长得到峰值时长,峰值时长除以平均使用时长计算得到拥挤率;

ss4:获取每个小区域的面积mt,预设储能电站的设置间距j,得到每个小区域的预设储能电站数ycnt;

ss5: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实际数sjt,公式具体如下:

,式中c1和c2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且c1和c2的取值均大于零;

ss6: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实际数sjt与预设储能电站数ycnt比对,并设置相应的差值阈值r1和r2,r2大于r1;

若r2<|sjt-ycnt|≤r1,小区域内的储能电站无需调配;

若|sjt-ycnt|>r2,小区域内的储能电站需要调配,生成调配管理信号;

储能分布模块将调配管理信号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调配管理信号后用于对小区域内的储能电站数进行重新标定。

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损耗预警模块对储能电站的电能损耗进行分析,设定一个损耗检测时间段,记录开始时间时储能电站对应的电量dk、结束时间时储能电站对应的电量dj以及在损耗检测时间段中储能电站的电能流入量ds和电能输出量dc,利用公式sh1=|(dk ds-dc)-dj|计算差值得到储能电站的实际电能损耗量sh1,获取与储能电站电性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和平均有功负荷,计算得到储能电站的预估电能损耗量sh2,并将预估电能损耗量sh2作为储能电站对应的损耗阈值,若实际电能损耗量比对损耗阈值得到相应的值;

损耗预警模块将储能电站的损耗量发送至备选分析模块,备选分析模块结合损耗量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依据备选储能电站的间距值jjp、投入使用时长ttp和当前电量dlp,利用公式备选值bxp=(1/jjp)×b1 (1/ttp)×b2 dlp×b3 (1/shp)×b4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的备选值bxp,选取备选值最大的备选储能电站为选中储能电站,预警平台将预警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线路接入选中的备选储能电站;

同时,通过储能分布模块对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进行分布管理,将预警平台所属区域等分为若干个小区域t,计算得到每个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使用率ylt和拥挤率yjt,结合每个小区域的面积mt和储能电站的预设设置间距j,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实际数sjt,小区域内储能电站的实际数sjt与预设储能电站数ycnt比对,比对后的差值与两组差值阈值比较大小,依据比对结果,小区域内的储能电站无需调配或需要调配,若需要调配则生成调配管理信号,储能分布模块将调配管理信号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运维管理模块对小区域内的储能电站数进行重新标定。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化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注册登录模块、运维管理模块以及预警平台;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将储能数据发送至预警平台进行存储;

所述预警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预警平台内存储的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进行预警分析,预警分析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获取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并将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的储能电站记为i;

步骤二:获取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并将实时温度进行标记wdi;设定储能电站的温度阈值,并将温度阈值标记为wyi;将储能电站的实时温度与温度阈值比对后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差wci;

步骤三:建立温度差wci对应的误差系数表wcu;利用公式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wri;

步骤四:获取储能电站的预警时刻和预警总次数yci,依据预警时刻的先后进行排序,从而计算得到相邻两个预警击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即预警间隔时长;预警间隔时长求和得到预警间隔总时长ti,利用公式pti=ti/yci计算得到平均预警间隔时长;利用公式jgi=(1/pti)×a1 yci×a2获取得到储能电站的警告值jgi;式中a1和a2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且a1和a2的取值均大于零;

步骤五:获取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获取温度扰乱值和警告值的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坐标;

步骤六: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一预警区域,则生成安全指令;

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二预警区域,则生成待检指令;

若坐标(wri,jgi)处于第三预警区域,则生成预警指令,同时,储能电站的预警次数增加一次;

步骤九:预警分析模块将安全指令、待检指令和预警指令发送至预警平台;

所述预警平台接收到安全指令后不进行任何操作,所述预警平台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将待检指令发送至运维管理模块,所述预警平台接收到预警指令后用于将预警指令加载至预警处理模块;

所述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选取技术人员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所述运维管理模块将待检维护得到的储能电站待检数据通过用户终端上传至预警平台,预警平台将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转发至预警分析模块,所述预警分析模块对储能电站待检数据再次进行预警分析,若为安全指令则不进行任何操作,若为待检指令则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待检维护,若为预警指令则将发送至预警处理模块;

所述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登录模块用于技术人员通过用户终端输入个人信息后注册登录预警平台,并将个人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内存储;所述个人信息包括技术人员的姓名、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入职时间以及对口领域;服务器根据技术人员的对口领域后分别将其标记为待检指令、预警指令对应的技术人员;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将储能数据发送至预警平台进行存储;所述储能数据包括储能电站的编号、名称、位置、电量、实时温度、预警时刻和预警总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平台中存储有储能电站的安全特征参量表,安全特征参量表的纵向坐标采用储能电站的温度扰乱值进行标识,安全特征参量表的横向坐标采用储能电站的警告值进行标识,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分别划分有三条等级界线,横向界线和纵向界线组合构成不同等级的预警区域,即第一预警区域、第二预警区域和第三预警区域;第一预警区域,第二预警区域和第三预警区域分别生成不同的指令,第一预警区域生成安全指令,第二预警区域生成待检指令,第三预警区域生成预警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维管理模块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获取预警平台中登录在线的技术人员,并将其标记为预选人员o;

步骤s2:获取预选人员的运维总时长和运维总次数,计算均值后得到预选人员每次的运维均时jto;利用预选人员的入职时间与系统当前时间计算时间差得到预选人员的入职时长rto;

步骤s3:利用公式获取得到预选人员的运管值ygo,公式具体如下:

ygo=(1/jto)×a3 rto×a4,式中a3和a4均为比例系数固定数值,a3和a4的取值均大于零;

步骤s4:选取运管值最大的预选人员为储能电站待检工作的选中人员;云运维管理模块向选中人员的用户终端发送待检指令和储能设备的编号、名称、位置;选中人员到达储能电站的位置后,通过检测工具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警指令进行预警处理,预警处理为:预警处理模块立即切断储能电站的电能接入和电能输出;以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为圆心,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搜索备用的储能电站;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依据备选分析结果得到备选储能电站;当前发生预警处理的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由备选储能电站接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备选分析模块,所述备选分析模块结合损耗量用于对搜索到的储能电站进行备选分析,备选分析步骤具体如下:

w1:获取在预警平台所属区域内搜索备用储能电站,并将备用储能电站标记为p;

w2:利用距离公式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与预警储能电站之间的间距值jjp;获取备选储能电站的投入使用时长ttp和当前电量dlp;

w3:利用公式备选值bxp=(1/jjp)×b1 (1/ttp)×b2 dlp×b3 (1/shp)×b4计算得到备选储能电站的备选值bxp,式中b1、b2、b3和b4为加权系数,且b1、b2、b3和b4的取值均大于零;

w4:选取备选值最大的备选储能电站为选中储能电站,预警平台将预警储能电站的电能输出线路接入选中的备选储能电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属于智能电网领域,涉及安全预警技术,用于解决智能电网中储能电站的智能预警分析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注册登录模块、运维管理模块以及预警平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将储能数据发送至预警平台进行存储,预警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预警平台内存储的储能电站的储能数据并进行预警分析,运维管理模块接收到待检指令后用于选取技术人员对储能电站进行待检维护;本发明优化了智能电网的储能管理体系,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运维管理新模式,有效增强储能电站设备的管控力,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生产,缩短故障抢修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傅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中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70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