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骨科患者复位部位进行治疗时,复位部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如何对其进行固定至关重要。如申请号为201920676670.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解决了不能根据患者骨头的大小进行调节、易对皮肤产生摩擦的问题,但其存在着调节效率低、通用性不高、患者在被固定后稳定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存在的调节效率低、通用性不高、患者在被固定后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调节效率高、通用性高、患者在被固定后稳定性好的骨科复位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限位板、承载板、顶板、液压缸、连接板和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垂直设置有立板、定位螺柱,在立板上设置有轴承,并在立板顶端设置有限位槽,将底板与立板、定位螺柱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增强底板与立板、定位螺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固定装置的结构强度,所述的限位板上设置有连接螺筒,并将连接螺筒与定位螺柱连接,限位板从连接轴两侧的承载板底部对承载板进行支撑,便于调整承载板的角度,满足不同骨科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所述的承载板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轴,在承载板上设置有承载槽,并将连接轴从轴承穿出,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轴转动承载板,使承载板呈现水平或倾斜状态,便于骨科患者在承载板上躺下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所述的顶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并将固定板插入限位槽内,所述的液压缸设置在定位板上,在液压缸上设置有活塞杆,并将活塞杆从顶板下方竖向伸出,所述的连接板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安装块、压槽,并将安装块通过安装螺栓设置在连接板上,液压缸、活塞杆推动连接板及连接板上的压板下降,使压板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板通过连接螺筒设置为可在定位螺柱上调整高度的结构,通过旋转连接螺筒在定位螺柱上的位置,能够调整限位板在定位螺柱上的高度,使限位板从连接轴两侧的承载板底部对承载板进行支撑,便于调整承载板的角度,满足不同骨科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板通过连接轴设置为可在立板与立板之间转动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轴转动承载板,使承载板呈现水平或倾斜状态,便于骨科患者在承载板上躺下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承载板下方的限位板对承载板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承载板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骨科患者躺在承载板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板底端设置有固定槽,在固定槽内通过连接杆设置有辅轮,将连接杆与辅轮两侧的固定板连接,并将固定板通过辅轮设置为可在限位槽内调节位置的结构,固定板通过辅轮在限位槽内移动,带动顶板移动,进而带动液压缸、连接板、压板移动,液压缸、活塞杆推动连接板及连接板上的压板下降,使压板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
优选地,所述的压板通过安装块、安装螺栓设置为可在连接板上更换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需要复位的部位不同,选择具有相应压槽的压板,将压板通过安装块、安装螺栓安装在连接板上,提高压板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液压缸、活塞杆推动连接板及连接板上的压板下降,使压板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选择不同结构的压板,适用于不同的骨科患者,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板上的承载槽内及压板上的压槽内均铺设有防护垫,将防护垫采用海绵制作,骨科患者在承载板上躺下,压板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通过海绵垫避免肢体与承载块、压板直接接触,提高肢体在承载块与压板之间的舒适度,也能避免对骨科患者的肢体皮肤造成伤害。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压板通过安装块、安装螺栓设置为可在连接板上更换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需要复位的部位不同,选择具有相应压槽的压板,将压板通过安装块、安装螺栓安装在连接板上,提高压板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液压缸、活塞杆推动连接板及连接板上的压板下降,使压板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选择不同结构的压板,适用于不同的骨科患者,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底板与定位螺柱的连接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限位板与定位螺柱的连接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连接板与压板的连接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固定板与辅轮的连接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限位板、3.承载板、4.顶板、5.液压缸、6.连接板、7.压板、8.立板、9.定位螺柱、10.轴承、11.限位槽、12.连接螺筒、13.连接轴、14.承载槽、15.防护垫、16.固定板、17.固定槽、18.连接杆、19.辅轮、20.活塞杆、21.安装块、22.压槽、23.安装螺栓、24.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附图1-5所示,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限位板2、承载板3、顶板4、液压缸5、连接板6和压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垂直设置有立板8、定位螺柱9,在立板8上设置有轴承10,并在立板8顶端设置有限位槽11,将底板1与立板8、定位螺柱9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增强底板1与立板8、定位螺柱9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固定装置的结构强度,所述的限位板2上设置有连接螺筒12,并将连接螺筒12与定位螺柱9连接,限位板2从连接轴13两侧的承载板3底部对承载板3进行支撑,便于调整承载板3的角度,满足不同骨科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所述的承载板3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轴13,在承载板3上设置有承载槽14,并将连接轴13从轴承10穿出,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轴13转动承载板3,使承载板3呈现水平或倾斜状态,便于骨科患者在承载板3上躺下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所述的顶板4上设置有固定板16,并将固定板16插入限位槽11内,所述的液压缸5设置在定位板上,在液压缸5上设置有活塞杆20,并将活塞杆20从顶板4下方竖向伸出,所述的连接板6与活塞杆20连接,所述的压板7上设置有安装块21、压槽22,并将安装块21通过安装螺栓23设置在连接板6上,液压缸5、活塞杆20推动连接板6及连接板6上的压板7下降,使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板2通过连接螺筒12设置为可在定位螺柱9上调整高度的结构,通过旋转连接螺筒12在定位螺柱9上的位置,能够调整限位板2在定位螺柱9上的高度,使限位板2从连接轴13两侧的承载板3底部对承载板3进行支撑,便于调整承载板3的角度,满足不同骨科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板3通过连接轴13设置为可在立板8与立板8之间转动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轴13转动承载板3,使承载板3呈现水平或倾斜状态,便于骨科患者在承载板3上躺下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承载板3下方的限位板2对承载板3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承载板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骨科患者躺在承载板3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板16底端设置有固定槽17,在固定槽17内通过连接杆18设置有辅轮19,将连接杆18与辅轮19两侧的固定板16连接,并将固定板16通过辅轮19设置为可在限位槽11内调节位置的结构,固定板16通过辅轮19在限位槽11内移动,带动顶板4移动,进而带动液压缸5、连接板6、压板7移动,液压缸5、活塞杆20推动连接板6及连接板6上的压板7下降,使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
优选地,所述的压板7通过安装块21、安装螺栓23设置为可在连接板6上更换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需要复位的部位不同,选择具有相应压槽22的压板7,将压板7通过安装块21、安装螺栓23安装在连接板6上,提高压板7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液压缸5、活塞杆20推动连接板6及连接板6上的压板7下降,使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选择不同结构的压板7,适用于不同的骨科患者,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板3上的承载槽14内及压板7上的压槽22内均铺设有防护垫15,将防护垫15采用海绵制作,骨科患者在承载板3上躺下,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通过海绵垫避免肢体与承载块、压板7直接接触,提高肢体在承载块与压板7之间的舒适度,也能避免对骨科患者的肢体皮肤造成伤害。
实施例二:
如附图6所示,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限位板2、承载板3、顶板4、液压缸5、连接板6和压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垂直设置有立板8、定位螺柱9,在立板8上设置有轴承10,并在立板8顶端设置有限位槽11,将底板1与立板8、定位螺柱9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增强底板1与立板8、定位螺柱9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固定装置的结构强度,所述的限位板2上设置有连接螺筒12,并将连接螺筒12与定位螺柱9连接,限位板2从连接轴13两侧的承载板3底部对承载板3进行支撑,便于调整承载板3的角度,满足不同骨科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所述的承载板3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轴13,在承载板3上设置有承载槽14,并将连接轴13从轴承10穿出,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轴13转动承载板3,使承载板3呈现水平或倾斜状态,便于骨科患者在承载板3上躺下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所述的顶板4上设置有固定板16,并将固定板16插入限位槽11内,所述的液压缸5设置在定位板上,在液压缸5上设置有活塞杆20,并将活塞杆20从顶板4下方竖向伸出,所述的连接板6与活塞杆20连接,所述的压板7上设置有安装块21、压槽22,并将安装块21通过安装螺栓23设置在连接板6上,液压缸5、活塞杆20推动连接板6及连接板6上的压板7下降,使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板2通过连接螺筒12设置为可在定位螺柱9上调整高度的结构,通过旋转连接螺筒12在定位螺柱9上的位置,能够调整限位板2在定位螺柱9上的高度,使限位板2从连接轴13两侧的承载板3底部对承载板3进行支撑,便于调整承载板3的角度,满足不同骨科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板3通过连接轴13设置为可在立板8与立板8之间转动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的实际需要,通过连接轴13转动承载板3,使承载板3呈现水平或倾斜状态,便于骨科患者在承载板3上躺下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承载板3下方的限位板2对承载板3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承载板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骨科患者躺在承载板3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板16底端设置有固定槽17,在固定槽17内通过连接杆18设置有辅轮19,将连接杆18与辅轮19两侧的固定板16连接,并将固定板16通过辅轮19设置为可在限位槽11内调节位置的结构,固定板16通过辅轮19在限位槽11内移动,带动顶板4移动,进而带动液压缸5、连接板6、压板7移动,液压缸5、活塞杆20推动连接板6及连接板6上的压板7下降,使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
优选地,所述的压板7通过安装块21、安装螺栓23设置为可在连接板6上更换的结构,根据骨科患者需要复位的部位不同,选择具有相应压槽22的压板7,将压板7通过安装块21、安装螺栓23安装在连接板6上,提高压板7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液压缸5、活塞杆20推动连接板6及连接板6上的压板7下降,使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提高骨科患者复位部位的稳定性,便于进行骨科复位的治疗,选择不同结构的压板7,适用于不同的骨科患者,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固定装置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的承载板3上的承载槽14内及压板7上的压槽22内均铺设有防护垫15,将防护垫15采用海绵制作,骨科患者在承载板3上躺下,压板7对骨科患者需要进行复位的肢体进行压制,通过海绵垫避免肢体与承载块、压板7直接接触,提高肢体在承载块与压板7之间的舒适度,也能避免对骨科患者的肢体皮肤造成伤害。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板2上设置有防滑垫24,将防滑垫24采用高分子橡胶材料,通过防滑垫24提高限位板2与承载板3之间的摩擦力,增强限位板2对承载板3的支撑力,提高承载板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骨科患者在被固定后的稳定性,便于对骨科患者复位部位进行治疗,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1.一种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底板、限位板、承载板、顶板、液压缸、连接板和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垂直设置有立板、定位螺柱,在立板上设置有轴承,并在立板顶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板上设置有连接螺筒,并将连接螺筒与定位螺柱连接,所述的承载板相对两侧设置有连接轴,在承载板上设置有承载槽,并将连接轴从轴承穿出,所述的顶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并将固定板插入限位槽内,所述的液压缸设置在定位板上,在液压缸上设置有活塞杆,并将活塞杆从顶板下方竖向伸出,所述的连接板与活塞杆连接,所述的压板上设置有安装块、压槽,并将安装块通过安装螺栓设置在连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通过连接螺筒设置为可在定位螺柱上调整高度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板通过连接轴设置为可在立板与立板之间转动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底端设置有固定槽,在固定槽内通过连接杆设置有辅轮,将连接杆与辅轮两侧的固定板连接,并将固定板通过辅轮设置为可在限位槽内调节位置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通过安装块、安装螺栓设置为可在连接板上更换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板上的承载槽内及压板上的压槽内均铺设有防护垫。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