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206


本发明涉及量具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夹具广泛应用于机械与非机械加工过程中,除机床外,夹具对被加工零件质量影响最大。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夹具类型有:手动夹具、液压夹具、电动夹具、气动夹具、电磁液压等组合夹具。

在国内、国外,手动夹具在单件、小批量及批量产品的小批量生产阶段仍广泛应用。其具有以下显著优势:夹具设计时间短、制造周期短、综合成本低、柔性化较强(易改造);但手动夹具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操作时间长、夹紧力变动范围大、零件较大时系统刚性差、浮动支撑力不易控制等导致零件质量不稳定。其质量不稳定最大的技术性难题为零件尺寸较大时浮动支撑力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手动夹具在加工尺寸较大壳体类零件中浮动支撑不可靠与无法实现浮动支撑的难题为研究对象,研发了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用于实现壳体类零件的浮动支撑,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设置用于支撑零件底部的第一支撑组件、用于定位零件的定位组件、将零件进行固定限位的固定组件和压板组件;

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用于对零件顶部进行浮动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定位组件、固定组件与压板组件之间相互间隔且围绕所述的第二支撑组件设置;

所述的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设置旋转调节组件和浮动支撑组件,所述的浮动支撑组件与零件顶端的内壁接触,通过旋转调节组件进行浮动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座内部穿设旋转调节组件的第一通道、浮动支撑组件的第二通道和浮动支撑组件的第三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相通于统一通孔处;

所述的第一通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1,α1的取值范围为0°~15°;

所述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之间的夹角为α2,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

具体的,所述的α1的取值为8°,所述的α2的取值为96°。

更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道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的第一通道内同轴设置第一拧紧杆和第二拧紧杆,所述第一拧紧杆和第二拧紧杆通过螺纹可在第一通道内旋转进行拧紧或旋松;

所述的第一拧紧杆的距水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二拧紧杆距水平面的高度;

所述的第二通道内设置可活动的第一浮动支撑杆,所述的第三通道内设置可活动的第二浮动支撑杆,所述的第二通道内位于第一浮动支撑杆底部相切设置3个d钢球和一个d钢球,所述的第三通道内的d钢球和d钢球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设置方式和设置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通道内靠近第一拧紧杆处沿轴向设置2个d钢球,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相通处底部设置用于托举d钢球的d1钢球;

通过旋转调节第一拧紧杆,对第一通道内的d钢球施加推力,进而对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内的d钢球产生相对的力,进而使第一浮动支撑杆和/或第二浮动支撑杆沿所在通道方向运动,实现对零件的浮动支撑定位作用。

具体的,所述d钢球的直径大于d钢球的直径,所述d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d1钢球的直径;

所述d钢球的直径与所述d钢球的直径满足:2.414≤d/d且7.5mm<d≤15mm且2.574mm<d<7.5mm且15<d d;

所述的d1钢球直径满足3mm<d1<12mm。

更具体的,所述的d钢球的直径为12mm,所述的d钢球的直径为5mm,所述的d1钢球的直径为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浮动支撑杆可通过第五螺钉固定在所述的第二通道内,所述的第二浮动支撑杆可通过第五螺钉固定在所述的第三通道内;

所述的第一浮动支撑杆和第二浮动支撑杆上均设置限位台。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垂直底板设置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所述的定位块上设置与零件相匹配进行定位的圆柱销和菱形销;

所述的固定组件包括垂直底板设置的空心支撑块,所述的空心支撑块中穿设勾头压板,所述的勾头压板中间位置设置滑槽,所述的滑槽可在垂直底板固定的第一螺柱上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的勾头压板的一端底部设置第一螺钉进行支撑,所述的勾头压板的另一端压在零件底部的内侧。

本发明还公开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的使用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被零件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和定位组件上;

第二步,采用固定组件和压板组件将零件固定压紧;

第三步,手动操作旋转调节组件,使钢球d运动起来,推动钢球d移动使浮动支撑组件运动与零件接触,所述的浮动支撑组件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浮动支撑杆可同时升起或单独升起,实现零件多处定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基于浮动支撑力不易控制该难点为突破口,研发了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效应用了滚动摩擦近似忽略原理,通过d钢球与d钢球直径的合理选取,实现浮动支撑作用过程中作用力相互抵消,通过“内部消耗”增加浮动支撑刚度,降低浮动支撑作用于被支撑零件的作用力,有效减小零件变形;

第二,通过支撑座的第一通道内设置细牙螺纹的应用,消除加工过程中震动造成的支撑失效;

第三,通过第一通道,即第一拧紧杆和第二拧紧杆的轴线设计角度为8°,实现拧紧过程轻便、省力;

第四,通过双拧紧杆的应用,彻底解决钢球卡滞无法完成浮动支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的支撑座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各钢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撑座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沿支撑座u-u的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沿支撑座v-v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沿支撑座w-w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浮动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勾头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与零件配合使用正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与零件配合使用背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

1、底板;2、第一支撑组件;2-1、第一支撑块;2-2、第二支撑块;3、定位组件;3-1、定位块;3-1-1、圆柱销;3-1-2、菱形销;4、固定组件;4-1、空心支撑块;4-2、勾头压板;4-2-1、滑槽;4-2-2、立板;4-2-3、压板;4-3、第一螺柱;4-4、第一螺钉;4-5、螺母;5、压板组件、5-1、平压板;5-2、第二螺柱;6、第二支撑组件;6-1、底座;6-2、支撑柱;6-2-1、第二螺钉;6-3、支撑座;6-3-1、第三螺钉;6-4、旋转调节组件;6-4-1、第一拧紧杆;6-4-2、第二拧紧杆;6-4-3、第一通道;6-4-4、通孔;6-5、浮动支撑组件;6-5-1、第一浮动支撑杆;6-5-2、第二浮动支撑杆;6-5-3、第二通道;6-5-4、第三通道;6-5-5、限位台;6-5-6、杆体;6-6、第四螺钉;7、吊环;8、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在进行方位描述时,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核外,不能将上述术语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在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用于实现壳体类零件的浮动支撑,结合图1~9所示,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置用于支撑零件底部的第一支撑组件2、用于定位零件的定位组件3、将零件进行固定限位的固定组件4和压板组件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用于对零件顶部进行浮动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6,第一支撑组件2、定位组件3、固定组件4与压板组件5之间相互间且隔围绕第二支撑组件6设置;

结合图2~4所示,第二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座6-3,支撑座6-3上设置旋转调节组件6-4和浮动支撑组件6-5,浮动支撑组件6-5与零件顶端的内壁接触,通过旋转调节组件6-4进行浮动支撑。

进一步的,支撑座6-3内部穿设旋转调节组件6-4的第一通道6-4-3、浮动支撑组件6-5的第二通道6-5-3和浮动支撑组件6-5的第三通道6-5-4,第一通道6-4-3、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相通于同一通孔6-4-4处;

如图5~8所示,为防止d钢球沿着第一通道6-4-3滑出造成无法对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内d钢球的浮动作用,此处角度α1≠0°;为防止拧紧时拧紧力过大、且避免拧紧时与被定位零件干涉,0°<b≤15°,第一通道6-4-3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1,α1的取值范围为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本实施例,α1的取值为8°。

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之间的夹角为α2,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根据定位原理与被定位工件的结构决定的,为防止出现浮动支撑杆无法回位。为获取较为广泛的定位区域与被定位零件能顺利进入浮动定位装置,α2的取值为96°。

更一步的,第一通道6-4-3的内壁设置内螺纹,第一通道6-4-3内同轴设置第一拧紧杆6-4-1和第二拧紧杆6-4-2,第一拧紧杆6-4-1和第二拧紧杆6-4-2通过螺纹可在第一通道6-4-3内旋转进行拧紧或旋松,进一步实现对第一通道6-4-3内的d钢球进行推进。

第一拧紧杆6-4-1的距水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二拧紧杆6-4-2距水平面的高度;

结合图3,第二通道6-5-3内设置可活动的第一浮动支撑杆6-5-1,第三通道6-5-4内设置可活动的第二浮动支撑杆6-5-2,第二通道6-5-3内位于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底部相切设置3个d钢球和一个d钢球,第三通道6-5-4内的d钢球和d钢球与第二通道6-5-3的设置方式和设置数量相同;

第一通道6-4-3内靠近第一拧紧杆6-4-1处沿轴向设置2个d钢球,第一通道6-4-3、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相通处底部设置用于托举d钢球的d1钢球;

通过旋转调节第一拧紧杆6-4-1,对第一通道6-4-3内的d钢球施加推力,进而对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内的d钢球产生相对的力,进而使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或第二浮动支撑杆6-5-2沿所在通道方向运动,实现对零件的浮动支撑定位作用。

进一步的,d钢球的直径大于d钢球的直径,d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d1钢球的直径;

d钢球的直径与d钢球的直径满足:2.414≤d/d且7.5mm<d≤15mm且2.574mm<d<7.5mm且15<d d。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浮动支撑拧紧时扭矩较小、操作轻便,保证了d钢球与d钢球有效接触、不出现工作过程中前后换位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本实施例,d钢球的直径为12mm,d钢球的直径为5mm,d1钢球的直径为5mm。

当d钢球与d钢球同时和浮动支撑杆相切时,存在关系:sin(γ)=(d/2-d/2)/(d/2 d/2),其中d=15mm,(以d和d球两个球心和过d球球心垂直于支撑杆轴线的点三点为直角三角形,γ表示d球球心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与d球和d球之间的夹角,固定值:支撑杆配合直径→γ=45°),计算得出d≈2.574mm;为保证d钢球和浮动支撑杆接触且d钢球不与浮动支撑杆接触,2.574mm<d,此时可以实现浮动支撑作用过程中作用力相互抵消,通过“内部消耗”增加浮动支撑刚度,降低浮动支撑作用于被支撑零件的作用力,有效减小零件变形;若d=2.574mm,此时d球和d球同时与浮动支撑杆接触。

d钢球与d钢球压力角为β,当β=45°时,求得d/d=2.414,为获得较小的浮动支撑力、较大的浮动支撑刚性(内部钢球相互消耗能量),须β≤45°,得2.414≤d/d。

具体的,d1钢球直径满足3mm<d1<12mm。可通过第二拧紧杆6-4-2调整运动前后,避免出现d1钢球卡死在d钢球的运动空间内,本次取为5mm。

进一步的,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可通过第四螺钉6-6固定在第二通道6-5-3内,第二浮动支撑杆6-5-2可通过第四螺钉6-6固定在第三通道6-5-4内。因此,钢球d总共8个,钢球d总共2个、钢球d1总共1个。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9所示,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第二浮动支撑杆6-5-2上均设置限位台6-5-5,该限位台6-5-5可以防止在定位零件的过程中,d钢球被顶出的距离过大,损伤零件,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意外使得该夹具倾斜被碰倒,使得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第二浮动支撑杆6-5-2脱落。第一浮动支撑杆6-5-1通过剖去一个平面设置了限位台6-5-5,第一浮动支撑杆6-5-1的杆体6-5-6的直径为可以在第二通道6-5-3内轻松被顶出,第一浮动支撑杆6-5-1的杆体6-5-6上部分的直径为与第二通道6-5-3的内径相匹配,的直径也为21mm,第二通道6-5-3还包括直径为15mm的用于放置d钢球。

结合图5和7中的支撑座6-3结构图,支撑座6-3为留有剖面的圆柱体,第一通道6-4-3、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均为圆柱形,支撑座6-3通过垂直底板1设置的支撑柱6-2与底板1固定。支撑柱6-2与底座6-1之间通过第二螺钉6-2-1固定,支撑柱6-2与支撑座6-3之间通过第三螺钉6-3-1固定。

支撑座6-3的顶端设置a面和b面,其中,a面与第四螺钉6-6长度方向平行,与第一浮动支撑杆6-5-1轴线垂直,b面于a面平行,b面的设置方面第四螺钉6-6的工作。支撑座6-3的第二浮动支撑杆6-5-2处的设置与此相同,两个镜像对称设置的a面之间的夹角α3的角度为84°,两个镜像对称设置的b面之间的夹角α4的角度同为8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垂直本底板1设置的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具体到本例,第一支撑块2-1的数量为5个,第二支撑块2-2的数量为2个,大小不一,根据零件的结构大小进行调整。

定位组件3包括定位块3-1,定位块3-1上设置与零件相匹配进行定位的圆柱销3-1-1和菱形销3-1-2。

结合图10,固定组件4包括垂直底板1设置的空心支撑块4-1,空心支撑块4-1中穿设勾头压板4-2,勾头压板4-2中间位置设置滑槽4-2-1,滑槽4-2-1可在垂直底板1固定的第一螺柱4-3上沿水平方向滑动,勾头压板4-2的一端底部设置第一螺钉4-4进行支撑,第一螺钉4-4底部通过螺母4-5与底板1固定,勾头压板4-2的另一端压在零件底部的内侧。具体为竖直设置的立板4-2-3和反向设置的压板4-2-3,勾头压板4-2的数量为4个,分别压在零件底部的4个位置处。

此外,底板1上设置吊环,方便外接设备抓取移动。

具体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的装配过程为:

第一步,把第二拧紧杆6-4-2通过螺纹连接旋转至头部露出第一通道6-4-3中的通孔6-4-4;

第二步,放入钢球d1,并轻轻敲动使其和第二拧紧杆6-4-2端面接触;

第三步,逆时针旋转第二拧紧杆6-4-2,使其慢慢退出至d1钢球的1/2~3/4部分隐藏起来,避免其影响d钢球运动空间;

第四步,从第一拧紧杆6-4-1侧装入2颗d钢球,使其与d1钢球接触;

第五步,拧入第一拧紧杆6-4-1,使其与钢球d接触为止,不能推d钢球沿d1钢球升起;

第六步,从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第二浮动支撑杆6-5-2侧各装入3颗d钢球;

第七步,从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第二浮动支撑杆6-5-2侧侧各装入1颗d钢球;

第八步,装入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第二浮动支撑杆6-5-2;

第九步,拧入第五螺钉,实现限位与防滑落。

结合图11和图12,本发明还公开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的使用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被零件8的定位销孔插入圆柱销3-1-1与菱形销3-1-2,完成定位,通过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2和定位组件3上;

第二步,采用固定组件4和压板组件5将零件固定压紧;

第三步,手动操作旋转调节组件6-4,使钢球d运动起来,推动钢球d移动使浮动支撑组件6-5运动与零件接触,所述的浮动支撑组件6-5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浮动支撑杆可同时升起或单独升起,支撑在被加工壳体的内腔,实现零件多处定位。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通道6-4-3内的d钢球最多可以1个被顶出通孔6-4-4另一个d钢球仍在第一通道6-4-3内。

加工完后,逆时针手动操作第一拧紧杆6-4-1,钢球松动,浮动支撑杆下降,完成浮动支撑的卸力;手动操作,拆卸各压板作用力,掉出被加工零件,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钢球d1只起托举d钢球作用,不沿各孔移动;每次第一拧紧杆6-4-1运动行程不能超过12mm。若第一拧紧杆6-4-1无法运动或浮动支撑杆无法升起,轻轻调整第二拧紧杆6-4-2,使d1钢球滑入合适的位置,避免出现d1钢球堵塞d钢球运动通道;在d钢球作用下,2个浮动支撑杆可同时升起,也可在一端浮动支撑杆升起被第五螺钉限位后另外一端的浮动支撑杆升起。

零件8放置固定时,可按图11和12所示,进行放置,图11中靠近第一拧紧杆6-4-1的零件的圆孔,可以对人手工操作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防止守旋转的幅度过大,对零件8产生损伤。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用于实现壳体类零件(8)的浮动支撑,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用于支撑零件(8)底部的第一支撑组件(2)、用于定位零件(8)的定位组件(3)、将零件(8)进行固定限位的固定组件(4)和压板组件(5);

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上的用于对零件(8)顶部进行浮动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6),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2)、定位组件(3)、固定组件(4)与压板组件(5)之间相互间隔且围绕所述的第二支撑组件(6)设置;

所述的第二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座(6-3),所述的支撑座(6-3)上设置旋转调节组件(6-4)和浮动支撑组件(6-5),所述的浮动支撑组件(6-5)与零件(8)顶端的内壁接触,通过旋转调节组件(6-4)进行浮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6-3)内部穿设旋转调节组件(6-4)的第一通道(6-4-3)、浮动支撑组件(6-5)的第二通道(6-5-3)和浮动支撑组件(6-5)的第三通道(6-5-4),所述的第一通道(6-4-3)、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相通于同一通孔(6-4-4)处;

所述的第一通道(6-4-3)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1,α1的取值范围为0°~15°;

所述的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之间的夹角为α2,α2的取值范围为0°~1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1的取值为8°,所述的α2的取值为9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6-4-3)内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的第一通道(6-4-3)内同轴设置第一拧紧杆(6-4-1)和第二拧紧杆(6-4-2),所述第一拧紧杆和第二拧紧杆通过螺纹可在第一通道内旋转进行拧紧或旋松;

所述的第一拧紧杆(6-4-1)的距水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二拧紧杆(6-4-2)距水平面的高度;

所述的第二通道(6-5-3)内设置可活动的第一浮动支撑杆(6-5-1),所述的第三通道(6-5-4)内设置可活动的第二浮动支撑杆(6-5-2),所述的第二通道(6-5-3)内位于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底部相切设置3个d钢球和一个d钢球,所述的第三通道(6-5-4)内的d钢球和d钢球与所述第二通道(6-5-3)的设置方式和设置数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道(6-4-3)内靠近第一拧紧杆(6-4-1)处沿轴向设置2个d钢球,所述的第一通道(6-4-3)、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相通处底部设置用于托举d钢球的d1钢球;

通过旋转调节第一拧紧杆(6-4-1),对第一通道(6-4-3)内的d钢球施加推力,进而对第二通道(6-5-3)和第三通道(6-5-4)内的d钢球产生相对的力,进而使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或第二浮动支撑杆(6-5-2)沿所在通道方向运动,实现对零件(8)的浮动支撑定位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d钢球的直径大于d钢球的直径,所述d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d1钢球的直径;

所述d钢球的直径与所述d钢球的直径满足:2.414≤d/d且7.5mm<d≤15mm且2.574mm<d<7.5mm且15<d d;

所述的d1钢球直径满足3mm<d1<1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钢球的直径为12mm,所述的d钢球的直径为5mm,所述的d1钢球的直径为5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可通过第五螺钉(6-6)固定在所述的第二通道(6-5-3)内,所述的第二浮动支撑杆(6-5-2)可通过第五螺钉(6-6)固定在所述的第三通道(6-5-4)内;

所述的第一浮动支撑杆(6-5-1)和第二浮动支撑杆(6-5-2)上均设置限位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多个垂直底板(1)设置的第一支撑块(2-1)和第二支撑块(2-2),所述的定位组件(3)包括定位块(3-1),所述的定位块(3-1)上设置与零件(8)相匹配进行定位的圆柱销(3-1-1)和菱形销(3-1-2);

所述的固定组件(4)包括垂直底板(1)设置的空心支撑块(4-1),所述的空心支撑块(4-1)中穿设勾头压板(4-2),所述的勾头压板(4-2)中间位置设置滑槽(4-2-1),所述的滑槽(4-2-1)可在垂直底板(1)固定的第一螺柱(4-3)上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的勾头压板(4-2)的一端底部设置第一螺钉(4-4)进行支撑,所述的勾头压板(4-2)的另一端压在零件(8)底部的内侧。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浮动钢球支撑夹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将被零件(8)放置在第一支撑组件(2)和定位组件(3)上;

第二步,采用固定组件(4)和压板组件(5)将零件(8)固定压紧;

第三步,手动操作旋转调节组件(6-4),使钢球d运动起来,推动钢球d移动使浮动支撑组件(6-5)运动与零件(8)接触,所述的浮动支撑组件(6-5)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浮动支撑杆可同时升起或单独升起,实现零件(8)多处定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浮动钢球支撑夹具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实现壳体类零件的浮动支撑,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用于支撑零件底部的第一支撑组件、用于定位零件的定位组件、将零件进行固定限位的固定组件和压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用于对零件顶部进行浮动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定位组件、固定组件与压板组件之间相互间隔且围绕第二支撑组件设置;第二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支撑座上设置旋转调节组件和浮动支撑组件,浮动支撑组件与零件顶端的内壁接触,通过旋转调节组件进行浮动支撑。该夹具有效应用了滚动摩擦近似忽略原理,实现浮动支撑作用过程中作用力相互抵消,有效减小零件变形,消除加工过程中震动造成的支撑失效;拧紧过程轻便、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严鉴铂;寇植达;霍睿;李培超;寇超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鸡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7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