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一般涉及显示计算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子薄膜器件装置通常包括如晶体管电路、发光装置(例如oled)及光电感测的元件。这些装置或元件从微观上看,通常都是由多层无机(如各种金属、半导体,绝缘介质等)和有机材质薄膜形成的器件,并且这些薄膜通常是图形化的,比如呈现线状,块状,条状等。条状/线状/块状的图形化薄膜在物理空间上呈现相互交叠的状况,即在不同区域由于交叠的薄膜层数不一样出现厚度差异的问题,从而出现膜的厚度不均等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均匀厚度的膜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功能层,在功能层的图形之间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该均一性图形在该空白区域均匀分布,空白区域指无该功能层图形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为栅极驱动功能层,栅极驱动功能层包括栅极驱动走线图形,在栅极驱动功能层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均一性图形与栅极驱动走线同层且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厚度与栅极驱动走线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材料采用与栅极驱动走线相同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为源漏极功能层,源漏极功能层包括数据走线图形,在源漏极功能层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均一性图形与数据走线同层且平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漏极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厚度与数据走线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漏极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材料采用与数据走线相同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均一性图形为长条形图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之间等间隔设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在图形不均匀的功能层,增加均匀分布的均一性图形,能够解决功能层图形不均匀引起的平坦层的厚度不均匀造成的画面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结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涂布平台层的显示面板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栅极驱动功能层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均匀化后的栅极驱动功能层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源漏极功能层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均匀化后的源漏极功能层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均匀化后的层叠栅极驱动功能层和源漏极功能层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有机电子薄膜器件装置通常包括如晶体管电路、发光装置(例如oled)及光电感测的元件。这些装置或元件从微观上看,通常都是由多层无机(如各种金属、半导体,绝缘介质等)和有机材质薄膜形成的器件,并且这些薄膜通常是图形化的,比如呈现线状,块状,条状等。条状/线状/块状的图形化薄膜在物理空间上呈现相互交叠的状况,即在不同区域由于交叠的薄膜层数不一样出现厚度差异的问题,从而出现膜的厚度不均等的现象。
请参考图1,如图1所示是一显示面板中简单晶体管电路的断面示意图,包括衬底基板20、第一图形层21和第二图形层22。其中,在第一图形层21和第二图形层22之间还可以包含其他层,比如绝缘层或其它功能层,为突出重点,在图中并未显示,仅显示出造成厚度差异的主要功能层结构。图中所示最高点是第一图形层21和第二图形层22的叠加处,其与基板20平面的段差记为a1。
通常,在晶体管器件制作完成后,对这些凸凹不平的图形表面进行平坦化处理,以利于后续工艺步骤的进行。常用的做法是在表面用涂覆的方法覆盖一层光刻胶薄膜,利用液态介质(干燥固化后形成薄膜)的流平特性进行平坦化。然而平坦化之前的基底的段差a1过大时,单层的光刻胶涂覆很难满足平坦化的要求,需要足够厚的光刻胶才能达到一定的平坦度要求。这样,不仅造成后续工艺难度的增加且不符合显示面板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如图2所示,给出常规涂覆方式,制备平坦化层24后的表面示意图,可以看到其表面的仍然存在一定的高度落差,表面并不均匀。
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而言,其对底层基板的平坦层表面平坦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底层元件不平整,将导致显示面板的发光不均一,严重影响显示质量。如图2所示,由于显示区存在明显的凸凹不平,导致发光不均。oled显示面板器件的功能层厚度通常在20-100nm范围内,因此平坦层表面的不平均能影响显示亮度。是该领域亟须找到改进工艺或改进方法,来克服现有的平坦层平坦程度不均的问题。
根据现有的平坦化层材料和工艺能力,单纯的平坦化工艺改善仍然不能满足后续的工艺/器件的性能要求,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策略,即从设计角度进行图形的改善,以提高平坦层的平坦化性能。
如图2所示,目前的像素电路设计图由大量的线状,块状等图形交叠,且通过各种过孔结构连接形成。图中的走线在水平纬度上并非均匀分布,从而多层叠加后各部分的段差不同,进而造成平坦层的凹凸不平。段差最高的地方,进行平坦化处理后,并不一定是最高处,而是在图形走线相对密集的区域。如图2所示,段差为al的最高处为4处,而平坦化后的最高点24-1在图形密集的中间区域。而即便在段差最大的地方24-2,因图形稀疏无法形成最高点。
这是因为现有的平坦化工艺采用湿法涂覆方式,即利用液态材料的流平性来进行平坦化,而材料的流平性与底层图形的形状和面积相关,段差大且图形密集的地方,可以堆积的平坦层材料越多,平坦化后的高度越高;图形稀疏的地方,该区域高处的面积比较小,无法有效留存平坦层材料在高处,所以该处膜厚较薄。因此,平坦化之前的基底图形的稀疏程度将直接影响形成后的平坦层的平整程度。
请参考图3至6所示,基于上述分析,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功能层,在功能层的图形之间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101,该均一性图形101在该空白区域均匀分布,空白区域指无该功能层图形的区域。
通过在空白区域增加均一性图形,使得平坦化之前的基底图形的稀疏度均匀,从而获得提高平坦层的平整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为栅极驱动功能层,栅极驱动功能层包括栅极驱动走线31图形,在栅极驱动功能层的空白区域间41或/和空白区间42隔设置均一性图形101,均一性图形101与栅极驱动走线同层且平行设置。
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栅极驱动功能层稀疏地设置有栅极驱动走线31,制备平坦层时,将导致形成的平坦层凹凸不平。为了获得平坦层的较高的平坦性,如图4所示,在未设置栅极驱动走线的空白区域41和空白区域42均匀设置均一性图形101,从而保证平坦化的基底图形具有均匀的稀疏度。该均一性图形可以采用任意图形,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等。也可以根据原有图形特点来确定。如图3所示,当均一性图形采用长条形时,其宽度与栅极驱动走线的宽度相同,或者其宽度为原有图形的平均宽度。宽度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应用场景具体设定。
另外,为了提高平坦层的平整度,栅极驱动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厚度与栅极驱动走线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栅极驱动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材料采用与栅极驱动走线相同的材料。这样,可以制备栅极驱动走线图形时,同时制备均一性图形,简化了工艺步骤。
如图5和图6所示,功能层为源漏极功能层,源漏极功能层包括数据走线61图形,在源漏极功能层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101,均一性图形101与数据走线同层且平行设置。
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源漏极功能层稀疏地设置有数据走线61,制备平坦层时,将导致形成的平坦层凹凸不平。为了获得平坦层的较高的平坦性,如图6所示,在未设置数据走线的空白区域51、空白区域52和和空白区域53匀设置均一性图形101,从而保证平坦化的基底图形具有均匀的稀疏度。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均一性图形的面积可根据应用场景具体设置,这里不做限定。另外,可通过等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实现平坦化前基底图形的稀疏度的均等。此处,不限定间隔距离,根据应用场景具体设定。如图5所示,当均一性图形采用长条形时,其宽度与数据走线的宽度相同,或者其宽度为原有图形的平均宽度。宽度的具体取值,可根据应用场景具体设定。
另外,为了提高平坦层的平整度,源漏极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厚度与数据走线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漏极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材料采用与数据走线相同的材料。这样,可以制备数据走线图形时,同时制备均一性图形,简化了工艺步骤。
实际应用中,需要在栅极驱动功能层或者源漏极功能层上制备平坦层,此时可以通过上述图4或图6的改进来,对平坦化之前的基底进行均一化处理。或者,在层叠的栅极驱动功能层和源漏极功能层之上制备平坦层时,分别通过上述图4和图6的均一化处理获得稀疏度均匀的基底,如图7所示。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层叠设置的功能层,在所述功能层的图形之间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均一性图形,该均一性图形在该空白区域均匀分布,所述空白区域指无该功能层图形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为栅极驱动功能层,所述栅极驱动功能层包括栅极驱动走线图形,在所述栅极驱动功能层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所述均一性图形,所述均一性图形与所述栅极驱动走线同层且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厚度与所述栅极驱动走线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材料采用与所述栅极驱动走线相同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为源漏极功能层,所述源漏极功能层包括数据走线图形,在所述源漏极功能层的空白区域间隔设置所述均一性图形,所述均一性图形与所述数据走线同层且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厚度与所述数据走线的厚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极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的材料采用与所述数据走线相同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一性图形为长条形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均一性图形之间等间隔设置。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