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白内障手术中进行前、后囊膜和赤道部抛光的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能安全、快捷地进行前后囊膜360度无死角抛光,在白内障手术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背景技术:
目前,白内障手术由早几年的复明手术逐渐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型,眼科医生做白内障手术越来越精准、细致,更加追求为患者提供术后长期稳定的高清晰全程视力。其中有一个手术细节被越来越多的手术专家重视,要求术中进行360度完整无死角的前、后囊膜和赤道部的抛光处理,以防止后发障、囊袋皱缩综合症对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的不良影响。此前手术中使用的抛光技术和器械很多,比如注吸手柄直接抛光,针头注水抛光,圆环状抛光器,刮刀状抛光器,摩擦棒抛光器等等。但是这些抛光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没有一款比较完美的抛光器,具备安全、快捷、高效、360度无死角抛光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囊膜抛光的技术局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该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不仅能进行前囊膜完整抛光,还能进行后囊膜和赤道部囊膜抛光,同时边抛光边吸除皮质,抛光速度快,效率高,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囊膜抛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包括导管和螺纹接头,导管的一端安装螺纹接头,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球形抛光头,球形抛光头连接在导管的另一端,在球形抛光头上开吸引孔,吸引孔贯通导管的管腔。
更进一步的是,球形抛光头直径1.2-1.5mm。
更进一步的是,球形抛光头的表面为磨砂面。
更进一步的是,与球形抛光头连接的导管的端部设计成导引角。
更进一步的是,导引角为30-45。。
更进一步的是,吸引孔的直径0.3-0.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球形抛光头连接在导管上,其直径1.2-1.5mm,有利于大范围抛光前后囊和赤道部皮质。
2、球形抛光头的表面进行磨砂处理,磨砂面增大磨擦系数,提高手术效率。
3、球形抛光头上带有直径0.3-0.5mm的吸引孔,边抛光边吸除皮质,做到抛光、吸除、冲洗一次完成。
4、螺纹接头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规格的ia注吸手柄相连接,配套使用,节约手术时间,安全性更好。
5、与球形抛光头连接的导管的端部设计成导引角,使用更顺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a的剖视图;
图中:1.球形抛光头、2.导管、3.螺纹接头、4.吸引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包括导管2和螺纹接头3,导管2的一端安装螺纹接头3,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球形抛光头1,球形抛光头1连接在导管2的另一端,在球形抛光头1上开吸引孔4,吸引孔4贯通导管2的管腔。
更进一步的是,球形抛光头1的直径为1.2-1.5mm。更进一步的是,球形抛光头1的表面为磨砂面。
更进一步的是,与球形抛光头1连接的导管2的端部设计成导引角。
更进一步的是,导引角为30-45。。
更进一步的是,吸引孔4的直径0.3-0.5mm。
使用时,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通过螺纹接头与相应规格的ia注吸手柄相连接;操作时,球形抛光头1进入囊袋内进行抛光,同时由ia注吸手柄通过吸引孔和导管将抛光皮质吸除。
1.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包括导管(2)和螺纹接头(3),导管(2)的一端安装螺纹接头(3),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球形抛光头(1),球形抛光头(1)连接在导管(2)的另一端,在球形抛光头(1)上开吸引孔(4),吸引孔(4)贯通导管(2)的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其特征是:球形抛光头(1)的直径为1.2-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其特征是:球形抛光头(1)的表面为磨砂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其特征是:与球形抛光头(1)连接的导管(2)的端部设计成导引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其特征是:导引角为3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球形ia抛光器,其特征是:吸引孔(4)的直径0.3-0.5mm。
技术总结